大数据环境下海南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建设策略
2024-02-18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图书馆符之敏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图书馆 王 芳 符之敏
阐述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概念和内涵,从资源建设、智慧空间、服务、馆员等方面通过网络调查对海南几所本科院校图书馆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建设策略。
高校图书馆不仅承担着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任务,而且还承担着引领校园文化走向,引导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责任。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速发展,智能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日益得到广泛应用,“智慧社会”建设得到高度重视。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不再存在,其服务能力、服务模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为了适应图书馆智慧化的转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组织工作必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伐,要提升图书馆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教学和科研为主,构建知识学习网络,满足高校教学科研用户个性化、社交化信息需求。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概念将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充实,其建设速度也将进一步加快,使用户更便捷地获取图书馆优质信息资源。
1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概念和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将受到冲击与重塑,其服务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增长的用户数量以及用户的多样化需求,高校图书馆向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其服务逐渐由文献、信息、知识服务转化为智慧服务。通过在中知网上发表的国内相关文献,不同学者对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理解、看法众说纷纭。张延贤在总结和分析了图书馆学术界对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看法后,提出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基本走向,也就是由图书馆技术到图书馆人,由图书馆技术到图书馆人文的人文价值不断显现的过程[1]。王世伟的观点认为:图书馆智慧服务就是智能化程度更高的个性化的服务以及读者参与互动式的自主式的服务与管理等[2]。通过对相关文献得出:随着大数据的迅速发展,基于文献、信息、知识服务传统模式基础上,满足用户需求至上的理念和实现知识的增值和创造的目标,通过信息技术大数据,构建专业、个性化服务系统,从资源、空间、服务、人员等几个方面,为用户提供泛在化、自动智能化、多元化、深层次的服务。其内涵以用户管理服务综合性,主动性以及高效性为主体,以人为中心的服务形式自动化,在管理与服务中搜集信息,以实现决策的自动化为主要目的。
2 高校图书馆现状及问题分析
从资源建设、智慧空间、服务、馆员等方面通过网络调查对海南几所本科院校图书馆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分析(详见下表1)。
表1 海南部分本科高校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相关项目一览表
在智慧服务方面,各高校图书馆根据学校十四五规划通过智慧校园提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几乎列入规划设想之中。通过在线调查,在资源建设方面都实现远程访问资源平台,如RFID、海南省教育科研数字平台、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移动图书馆平台、书报刊智能阅读系统等。海南大学图书馆采用(含远程访问)广州双晟科技数字资源使用及管理平台、杭州麦达博采电子资源管理平台、北京创文图书馆电子资源综合管理系统,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在入馆指南引用馆VR全景漫游新技术。在智慧空间方面都设有研讨空间和自修室、座位预约、几乎都建有密集书库,智能书库待考察和技术成熟后再做考虑。在服务方面均采用自助借还、移动服务、在线咨询、大多数都使用自助文印等,在个性化服务方面海南大学图书馆坚持湖畔讲坛和真人图书馆,海南医学院图书馆坚持线上线下阅读活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图书馆加强订制化资源培训服务。在馆员方面,都设有学科馆员和义务馆员,但在实际工作中,学科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大多数是坐等读者上门咨询服务,极少主动为用户采集、整合以及挖掘用户的数据提供推荐服务,没有真正做到对口专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图书馆员的服务理念和专业能力有限,缺乏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专业馆员人才甚多。由此可见,虽然各高校图书馆都购置使用资源系统平台,资源几乎满足教学科研需求,但都在点面问题上。事实存在设备智能程度不够,服务水平不高,馆员能力有限。服务是图书馆的根本任务,在大数据环境下,转变传统的服务模式,须得到学校的支持,在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改造、馆员队伍得到提升,完善各项制度,构建服务体系,使读者更快、便捷地获取所需信息,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以适应图书馆自身发展趋势和高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的需要。
3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建设策略
3.1 加强资源建设,做好智慧服务发展规划,健全智慧馆藏体系
高校图书馆要以智慧服务为发展目标,在智慧校园大数据、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本馆自身的状况,加强资源建设,制定智慧服务发展规划。着力完善以制度体系为主要支撑和以学习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等为根本保证的管理架构,推动智慧图书馆服务建设。以图书馆大数据为基础,基于智慧图书馆平台智能化精准分析,对馆内资源和数据库资源进行分析整合,建设具有本馆特色资源库,优化现有的资源服务模式和数据库结构,构建智慧馆藏,健全智慧馆藏体系,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智慧服务。
3.2 开发智慧学习空间,营造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随着智慧图书馆的启用,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等方面建设在积极实践探索中。开发智慧学习空间,创建立体化的空间布局,加大创新力度,优化针对不同目标用户群的在线科研与学习支持系统,积极应用新技术拓展信息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效能,营造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重新布局,整体规划,图书馆的环境空间改造呈现出多种可能性,构建学习、交流、研讨、休闲的智能空间环境,让读者感受到家的温馨感觉[3]。利用不同区域的图书馆空间,营造阅读文化氛围,形成具有区分性、特色性、跨界融合的阅读服务体系。依托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构建自适应式阅读推广场景,提升阅读服务针对性与个性化。加强特色文献展示空间建设,利用科技技术增强空间的技术应用体验,通过搭建特藏资源校内外合作交流平台、研究平台、教学平台,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品牌活动,进一步拓展特藏资源在空间的功能和作用。打造舒适、智能、能满足师生多样化需求的智能空间。如:密集书库和智能立体书库进一步的发展,促进实体空间的再造变革,实现传统馆藏的藏用分离,拓展空间资源,丰富空间服务形态,提升用户感知智能性、舒适性,使得读者走进图书馆,颇有一种清静、舒适的感觉。
3.3 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完善智慧服务模式
在大数据环境中,加快推进图书馆服务转型创新模式。智慧服务以技术为先,积极了解用户需求,构建学科化、个性化的用户服务新模式[4]。推进学科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建立学科服务梯队,提高学科馆员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学科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按服务层次和内容不同,形成学科服务梯队,全面构建创新性知识服务体系。符合用户科研与专业发展方向所需要的智慧服务,提供相应的智慧服务设备、智慧学习科研空间、智慧化的咨询方式。依托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服务平台,健全智慧服务系统,完善个性化服务质量和形式。利用智慧系统深度挖掘处理过的信息,进一步分析、整合、生成智慧化分析结果,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增值服务,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学科专业领域的需求。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模式,根据用户的检索历史、借阅情况、收藏信息等进行主动信息推荐,利用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和各种论坛等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评估各项服务和推广活动策略,找出差距,补足短板,提高服务质量,拓展学科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加强用户智慧体验服务。如:构建具有本馆特色的信息推送系统、信息交互系统、文献数据管理平台、学科馆员平台等服务平台,利用平台上反馈的相关数据来促进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
3.4 加强人才培养,健全馆员业务素质培训机制,组建智慧服务团队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要求,专业馆员的数量应不低于馆员总数的50%。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专业人员应达到在编人员的75%以上,本科院校应应达到80%以上。首先,构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服务精湛、与时俱进的专业馆员队伍。引进专业人才,保障专业人员合理的年龄结构。其次,健全馆员业务素质培训机制,组建智慧服务团队,建立多层次、多类型专业化培体系。实施馆员培训计划,通过技术培训学习,以培养适应图书馆智慧服务管理团队为目标,按照专业馆员、辅助馆员的不同要求,结合业务实际需求,开展业务培训。突出业务管理和数据分析的培养,提高馆员业务能力,促进馆员成长,加强培养具备良好技能手段的学科智慧服务馆员。再次创建开放性、创新型专业服务团队,为适应智慧图书馆服务智能化保障、数据化驱动、多元化功能的新形势、新特点,根据实际情况组建业务精干的学科馆员服务团队,积极参与业务学术交流,以提高馆员的职业技能和业务研究水平,促进智慧服务不断优化。最后构建具有职业精神的专业化队伍,采取“引育并举、重在培育”的方针建设专业化馆员队伍,倡导馆员发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对全馆员工加大“以用户为中心”的组织文化教育,形成和谐共处、互相协调的组织文化氛围,打破部门利益为核心的思维惯性,形成以图书馆利益为核心的全局观,建立以读者利益为核心指导机制,提升馆员智慧服务能力水平和工作技能,在智慧服务过程中得以开展智慧服务,更好地为教学科研传递所需信息。
4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高校图书馆正在规划部署如何开展智慧图书馆建设,转变服务理念,推动高校图书馆文献、知识、信息服务的转型,满足师生多样化的需求。除此外,高校图书馆之间应加强联盟合作,加大智慧图书馆建设力度,通过知识和管理的共享,为读者提供更方便、快捷、高效的智慧服务,实现图书馆管理信息化、自助化、开放化、共享化、智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