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2022年青岛港45岁以上男性作业人员骨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02-18许菡菡陈瑛邹萍陆敏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骨量骨密度受访者

许菡菡,陈瑛,邹萍,陆敏

青岛地处华东,是山东省内主要的港口城市之一。港口产业链是沿海城市最重要的经济支撑之一,港口作业人员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尤其近年在疫情形势下,该群体作为“应检尽检”人员,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查阅文献我们发现[1-2],对于该群体的研究大多为职业防护或者风险方面,很少有对其职业病或者常见病方向的针对性研究,而其实冯秋华等[3]早就提出港口作业的从业者多种疾病发病率与同年龄段人群相比均偏高的观点。健康骨骼作为国家“三减三健”专项行动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年来持续受到各界的重视[4]。骨健康是指骨的营养、代谢以及骨密度正常。当骨密度在正常成年人均值以下1~2.5 个标准差内为骨量减少,当骨密度低于正常成年人均值2.5 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5]。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该群体的骨健康问题已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职业健康问题之一。因此,我们认为,作为青岛地区健康管理医疗机构,能够针对港口作业人员的骨健康问题进行研究,为提高该群体的整体健康水平做出努力是非常必要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分层随机抽样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在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军民融合健康体检项目中港口首席技师健康体检中进行骨密度检查的381 例男性作业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5~59 岁。将被调查对象按不同工作性质分成两组,其中户外作业组234 例,以下简称户外组(包括人工、机械装卸搬运工、维修工、露天货堆仓库工),室内作业组147 例,以下简称室内组(包括行政人员、仓储文书及其他岗位附属职工)。两组间年龄无差异,所有参与研究的受访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受访者在港口作业年限超过15 年;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配合完成信息采集和双能X 线骨密度等检测的能力和意愿,并最终配合取得完整数据。排除标准:既往外科手术史者;近期内服用维生素D 制剂、钙剂等影响骨代谢类相关药物;影响骨代谢、内分泌及骨质疏松疾病的患者。

1.3 调查方法

1.3.1 调查问卷 采用自行设计的《青岛地区港口作业中老年男性骨健康调查表》收集资料,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面对面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年龄、工龄、工种、岗位类别、文化程度等;日常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锻炼和睡眠情况;饮食行为、婚姻状态、岗位风险、工作强度、关注骨健康知识(经常、偶尔、从不)等情况。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身高、体质量分别精确到0.1 cm 和0.1 kg,计算BMI,BMI=体质量(kg)/身高2(m2)。

1.3.2 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数据调研中,利用法国Medilink 双能X 线骨密度检测仪,测定部位为受试者的腰椎(L1~L4)。所有检测由同一人操作,受检对象体位相同。设备检查前用同一体模进行校准。骨质疏松诊断标准[6]:①T>-1 为骨量正常。②-2.5≤T≤-1 为骨量减少。③T<-2.5 为骨质疏松。在影响因素分析过程中将②③两种情况定义为骨量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 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χ2趋势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港口45岁以上男性作业人员骨健康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人员患病率情况调查 本研究结果显示,骨量正常者中户外组比例低于室内组,骨量减少者中户外组占比高于室内组。两组受访者中骨量正常者占比均高于骨量异常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8.97%和6.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户外组与室内组骨密度情况比较[n(%)]

2.2 骨健康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示,年龄、户外岗位、骨健康知识关注程度、婚姻状态(已婚且夫妻同居一地)、参与常规班次以及睡眠因素与骨健康相关(P<0.05),见表2。

表2 问卷调查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n,(±s)]

表2 问卷调查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n,(±s)]

注:BMI=体质指数。

项目年龄≥50 岁装卸搬运工、维修工、露天货堆仓库工等户外岗位除工作帽外无其他职业防护(防寒、晒、辐射等)非常/经常关注骨健康知识程度(非常/经常/很少/从不)婚姻状态(已婚且夫妻同居一地)认为工作存在风险指数>5(1~10 分)参与常规班次(白班,约8 h)睡眠问题(≤6 h/d、浅眠、易醒、入睡困难等)BMI/(kg·m-2)腰臀比骨量异常组(n=168)150 114 108 42 93 96 54 39 24.15±3.25 0.85±0.06骨量正常组(n=213)42 120 93 96 159 39 81 24 23.58±2.09 0.84±0.11 P 值0.004 0.025 0.229<0.001 0.033 0.869<0.001 0.015 0.277 0.144统计值8.213 13.832 1.443 12.813 4.552 0.032 18.023 2.751 1.089 1.463

2.3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以骨密度值≤-1 为应变量(0=否,1=是),以单因素分析结果P<0.05 的年龄、户外岗位、骨健康知识关注程度、婚姻状态、睡眠以及常规班次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α 入=0.05,α 出=0.10)。结果示,年龄升高、户外岗位、睡眠障碍是骨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健康知识关注程度(非常、经常)、婚姻状态(已婚且夫妻共居一地)以及参与常规班次是骨健康问题的保护因素,见表3。

表3 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港口45 岁以上男性作业人员骨健康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随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贸易国,港口作为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连接水陆经济、贸易、文化的重要交会点,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7]。港口生产是多工种、多环节的联合作业,具有点多、线长、分散、受自然因素影响大等特点[8],因此港口作业人员职业健康问题比较突出。本研究381 例受访者中骨量异常者为168 例,占比约为44.09%,数值高于孙楠等[9-11]对其他人群的研究。有19 例户外组受试者在调查问卷的开放问题部分提到受温湿度以及工作时长问题带来的影响——四肢关节、腰颈椎等部位疼痛感,且骨量异常占比明显高于室内工作组受试者,但是在进行温湿度因素、户外岗位间的差异等数据进行分析时,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未被列入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与相关研究[12-13]结论不相符,课题组考虑这可能与海洋环境易致关节炎相关,也可能与样本量尚偏少未显示出其与骨健康的相关性有关。下一步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争取在该因素的研究上尽可能地减少误差,进一步明确其相关性。

3.2 港口45 岁以上男性作业人员中户外组比室内组骨健康情况略差 现阶段研究显示,户外组与室内组骨质疏松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暂时不予讨论。但是户外组(n=234)骨量减少者为93 例,占比为39.74%,比例明显高于室内组(n=147)骨量减少者45 例,占比30.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通过问卷资料分析,户外组骨健康总体情况略低可能与以下特点有关:①工作环境。问卷显示由于日常工作体力消耗过大、突击任务多、作业持续时间长等情况,导致该组234 例受访者中有198 例(84.61%)表示除工作外室外活动意愿和时间普遍较少;另外研究显示[14],多种疾病与阳光、风沙长期刺激、气候的突然变化、精神过度紧张以及身体受风、寒、热等影响因素诱发有关,骨健康亦不例外。而室内组多为行政和文书类岗位,除特殊任务外,基本不参与户外组工作。②不良行为习惯。在调查问卷的生活行为方式部分,我们发现户外岗位人员,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占比较大,而对于重视早餐以及早睡早起等良好的生活习惯重视程度不够。为补充劳动强度的能量消耗,装卸工、露天仓库工等户外岗位人员大多采用每班“二正二副”或“二正一副”的就餐供应。正餐多为动物性高蛋白高脂肪饮食,问卷显示户外组114 例骨量异常者中有63 例(55.26%)的受访者有吃菜弃汤的习惯,49 例(42.98%)选择早餐不喝牛奶,不利于营养的全面摄入。虽然因数据不具统计学意义未列入影响因素,但是吸烟、饮酒、营养等在骨健康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已有多人[15-16]给予明确,在本研究中可能因样本量原因未呈现明显相关;而室内组受访者参与常规班次,该组147 例受访者中有127 例(84.35%)的受访者表示可正常进行规律三餐,以上不良行为习惯整体占比较小。③依从性和就医意愿均比较低。调查中发现,户外组受访者普遍自觉健康状况良好,对于医学健康知识比较匮乏,就医意愿较低,仅有171例(73.07%)受访者表示愿意每年参加体检,且多因素导致这一现象在短期内无法解决[17];而室内组受访者情况明显好于户外组。室内组受访者中有138 例(93.88%)表示每年参加单位体检,124例(84.35%)受访者表示会保存体检报告,108 例(73.47%)受访者选择发现健康问题会及时就医。

3.3 骨健康问题的危险性因素及原因分析 本研究中年龄升高、户外岗位、睡眠问题被认为是骨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年龄因素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加,破骨作用大于成骨作用越明显有关[18]。户外岗位因素前文已有论述,因此不做赘述。数据显示,本研究168 例骨量异常者中39 例(23.21%)受访者存在睡眠问题(浅眠、易醒、少眠、入睡困难等),其中13 例为轮班工作制,占比为32.14%,而213 例骨量正常者中仅有24 例(11.26%)有睡眠困扰。以上63 例存在睡眠问题的受访者中有48 例(76.92%)明确将“与轮休制和群居生活相关”列为首要原因,认为“昼夜颠倒、生物钟混乱”导致自身睡眠问题较为突出。港口作业属于非常规危险性作业[19],在问卷调查过程中,骨量异常者中89 例(53.16%)受访者主诉“工作压力较大或有一定压力”,与港口是货物装卸、堆存的集散中心,其生产作业活动中会涉及危险化学品箱、超限箱等特种箱的装卸、储存,作业类型呈现高度机械化、繁杂分散的特点,作业环境复杂[20]有关。另外,我们发现可能与青岛地区“啤酒文化”相关,自述存在压力的受访者中62 例(70.08%)选择饮酒聚餐、夜间烧烤、棋牌游戏排解压力,课题组认为睡眠问题与以上因素均有关。

3.4 骨健康问题的保护性因素及原因分析 本研究中健康知识关注程度(非常、经常)、婚姻状态(已婚且夫妻共居一地)以及参与常规班次是骨健康问题的保护因素。在213 例骨量正常组中有96 例(45.07%)受访者可以准确或者基本准确的回答出10 个以上的骨健康相关问题,且有78 例(36.61%)受访者表示本人或者家人对骨健康问题比较关注。骨量正常组中已婚且夫妻同居一地的受访者有159 例(74.65%),占比比骨量异常组多19.3%,这可能与大多已婚且夫妻同居一地的受访者家庭对其生活行为具有一定良性约束力有关,研究中已婚且夫妻同居一地的252 例受访者中有231例(91.67%)表示个人生活比较规律,216 例(85.71%)表示“非值班日的早晚餐在家里进行”,192 例(76.19%)受访者表示非值班日会在晚上11:00 之前入睡。魏丹等[21]研究发现,男性在幸福指数调查中衡量家庭成员关系重要性方面,配偶关系最为重要的占较大比重,这也从侧面反映婚姻生活、配偶关系在男性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本研究中147 例室内组受访者中103 例为行政管理人员,占比为70.07%,表1 可明显看出室内组骨健康明显优于户外组(P<0.05),室内组岗位多参与常规班次,而户外组参与常规班次者有23 例,仅为10.26%,且大多骨健康问题良好。由此,课题组认为和谐的家庭氛围、规律的生活作息有利于提升和巩固同样工作环境中人群的骨健康。

3.5 其他与骨健康相关的因素及分析 多项研究证明[22-23],BMI 升高在一定范围内是骨质疏松发展的保护因素。但我们在研究中发现,BMI 并不是越高越好。对于骨量而言,最佳BMI 为26.3 kg/m2,BMI 过高反而会增加其他疾病的危险性。此结论同李茂蓉等[15]的研究基本一致。另外课题组发现该群体普遍存在职业防护意识不强的问题,201 例(52.75%)受访者认为自己完全不需要进行除安全帽之外的职业防护,69 例(18.11%)受访者认为职业防护不是必须的,虽未证实与骨健康直接相关,但此认知易导致该群体的其他健康问题[24]。参与本次调查的港口作业男性群体中,文化程度普遍处于初中、中专/高中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仅有129 人,占33.86%,虽然社会普遍认为文化程度与健康状况、就医意愿和认知呈正相关,但我们在研究中未能得到证实。这一结论与谭朝霞、李晓萌等[11,25]的研究不相符。可能与这部分人员年龄在45~50 岁者占76.74%有关,因此不能排除因年龄因素作用导致该因素未能在本研究中被析出。下一步随着课题的开展,课题组将扩大样本数量后继续进行验证。

本研究对象均来自于青岛地区军民融合体检项目中的港口作业的技师群体,根据前期课题路线设计,选择了45 岁以上男性组,由于时间和样本量的关系,可能现有结论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课题计划,继续扩大样本量,对存在的疑点进行验证,以期得到更加准确、科学的数据结论,为提高港口作业人员的骨健康水平提供更多依据。

猜你喜欢

骨量骨密度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婴儿低骨量与粗大运动落后的相关性研究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