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研究
2024-02-17王晓倩
□文/王晓倩
(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陕西·延安)
[提要]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有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而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养老人才的支撑。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养老服务人才供需现状,发现供需之间存在矛盾。进一步探讨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可将问题归纳为培养规划、培养力度以及培养水平等方面。同时,从政府、社会和高职院校等方面思考,如何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希望可以提出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的新思路,助力养老服务业更好地向前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2022 年末,我国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80 亿人,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 岁及以上老年人2.09 亿人,占总人口的14.9%。根据国际惯例,当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4%时,国家处于深度老龄化社会,可见我国已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要求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带给我们的挑战。健全的养老服务体系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从而减轻老龄化对社会的冲击。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一支数量充足、高水平并且稳定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人才起到支撑作用,是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关键。养老需求的多样化、高层次趋势愈加明显,因此我们更加追求专业的、高水平的养老服务人才,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十分关键。
一、养老服务人才供需现状
(一)养老服务人才需求现状
1、需求总量庞大。目前,我国老年群体总量十分庞大,年龄普遍偏高,大多数老人患有慢性疾病、子女多数不在身边,同时失能率也很高。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有健全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老龄化与少子化同时存在,这更加剧了老龄化程度。由于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核心家庭,单靠家庭的力量已不足以支撑养老事务,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养老服务机构或借助其他社会服务力量满足养老需求。没有人才,养老服务业难以继续发展,因此目前急需培养更多的养老服务人才满足总量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
2、多层次、高质量人才需求旺盛。由于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老年人也更加倾向于高品质养老方式。这个现象也可以由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进行解释。人们的需求是分不同层次的,由低到高分为五层。对于养老来言,人们先是满足于日常的照护,然后追求心理上的满足,最后是对于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老年人也需要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为了满足更高水平养老服务的需求,针对不同需求将人才进行分类。例如,在生活方面照料老人的人才、医学方面的护理人才、养老机构的管理人才等。不同种类的人才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我们可以看到,老年人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并且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发生变化,也意味着人们对更高质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针对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医养结合模式的推行、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智能养老设备的投入使用都对养老服务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养老服务人才供给现状
1、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养老服务人才的数量是分析养老服务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一个标准。失能老人与护理员按照国际标准的配备比是3∶1,而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失能老人数量高达4,063 万人,但是护理员不到100 万人。很明显,我国的护理员数量不能够满足养老的需求。除了护理员,我国的老年科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等养老人才的数量严重不足,不能应对当前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人才数量的不足带来严重的供需矛盾,如果不及时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老龄人口将无法很好地满足养老需要,长此以往将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大力培养相关人才,解决供需矛盾。
2、养老服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通过观察一些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发现大多数养老服务从业者为四五十岁的中老年人,并且大多来自农村。他们学习新知识速度慢,同时精力也不如年轻人。在对老年人施行服务的过程中呈现出较低水平的服务质量。数据显示,2016 年末养老机构职工的总数约是33.87万人,其中专科学历5.71 万人,本科及以上学历3.47 万人,两者相加占职工总数的27.14%。多数养老服务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他们对老年人的服务只停留在基本的生活照料层次,无法满足目前老年人养老过程中的心理与精神慰藉的需要。养老服务人才的供需矛盾突出,同时养老服务行业的向前发展带来更大的人才缺口。于是很多养老机构放低招收员工的门槛,导致大量没有取得资格证书的服务工作者存在,显然对于他们的培训力度是不够的,只能在实际工作中积攒一定的经验来应对工作需求。
3、养老服务人才流失严重。每年社会上培养出的养老服务人才数量并不能满足现有的需要,这是在总量上存在短缺。在每年人员的流动上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养老人才队伍的不稳定性,在农村地区,想要留住养老服务人才更加困难。在多种原因的共同推动下,许多刚刚入职的高职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一般工作两三年就全部离职了。许多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相关专业人才在毕业择业时选择了与自己专业无关的其他行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人才的流失。不管是不选择从事相关工作还是选择后离开,无疑都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加重养老服务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
二、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规划不合理。人才规划对于培养养老服务人才非常重要,明确的人才培养规划可以帮助人才的有效配置。现在,我国并没有建立起全国范围的养老人才配置体制,在人才的调配方面主要是按照市一级政府的有关规定来展开。由于地区之间没有统一的标准,养老人才在跨地区工作时会遇到阻碍。首先,不同地区养老服务行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很多在一个地区表现不合格的服务人员可以在别的地区继续从事相关工作,这样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会受到损害。其次,从养老服务人才角度来看,由于发达城市的待遇、发展空间较大,他们就会选择扎堆于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也同样需要大量的养老服务人才,但吸引不到更多的人才加入。长期的人才分配不平衡将不利于养老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单位数量少。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需要有足够多的培养单位,这是人才培养的客观条件。但是,目前我国的社会培养机构和力度并不足。一方面开设与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数量不多。2000 年才开始在高职院校试点开设与养老服务相关的专业。之后有63 所院校开设了相关的专业,但是这也仅占院校总数不足5%的比重。目前,全国仅有30 多高职、20 多所中职院校开设了与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年招生数量不到3,000 人。没有足够数量的学校来培养养老人才,培养规模无法满足养老人才需求。另一方面养老机构没有重视对人才的培养,社会人才得到相关培训的机会很少。养老机构出于对成本的考虑,不会为养老服务人才提供太多的培训机会,导致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的照料经验,但是却不具备与时俱进的专业技能,比如一些照料老人的康复知识或操作一些专业的设备等。因此,我们要采取措施激励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同时激励加大社会人才培训力度,共同促进养老服务人才规模扩大。
(三)院校人才培养不注重分层分类。在人才培养时需要针对不同的要求分层次培养,而这不同的层次对应的是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例如,医疗康复等方面的服务需要具备医疗知识的护理人员,而智能设备、大数据等技术方面则要求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清晰的养老服务人才结构有助于对口满足养老服务需求。而当前我国养老事业与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不健全。开设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在培养过程中,没有按照不同层次培养养老服务人才,有的过于注重护理技能人才的培养,缺失对管理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缺乏对中高端人才的培养,同时专业性不强,无法满足当前养老服务业向前发展的需求。
(四)养老人才培养轻视实践性锻炼。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最终目的是对接养老服务机构的工作需求,满足单位需要。但是,目前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之后,并没有得到养老机构的重视。很多养老机构在招聘时反而不招聘学习与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求职者。多数原因是现在的培养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实践学习的机会,学习的知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养老服务专业对于实践性要求较高,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实训,提高人才培养实效性。
三、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一)人才培养政策体系不完善。国家政策层面,目前相关政策主要有针对性措施和顶层规划这两个类别。顶层规划类的文件中将养老人才培养意见置于制度保障板块,并没有作为紧要内容;针对性措施类的文件中,目前已出台的政策更多地关注学历式教育的培养方式,没有准确的专业化引导政策。除了政策的内容方面,在政策的实施方面同样存在问题。现有政策过于原则,缺乏含金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更高层次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师资团队的建设。政策出台以后,地方各级结合实际情况落实政策。但是如果政策的内容过于理论化,将不利于地方政府推行政策。而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政策落到实地,需要切实地对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二)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足。鼓励院校开办相关专业以及重视社会人才的培养都需要雄厚资金的支持。促进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对整个社会都有益,具有公共利益性,因此也需要得到政府财政的支持。然而,目前财政支持力度较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给高职院校的财政补贴不足。对于学生主体,学习与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学生得到的奖助学金与其他的专业没有区别,体现不出政府对养老专业的财政倾斜。对于学科建设,学校需要自费进行专业学科建设。但是,办学的成本是很昂贵的,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是政府对于养老机构的财政补贴是不足的。养老机构为提供培训机会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这时政府的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可以促进人才培养,缓解养老机构的资金压力。国家鼓励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并且有降低税收等一些财政优惠政策,但是在改善养老机构现状方面取得的成就有限,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方面财政的投入,继续为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做出努力。
(三)社会对养老服务行业认知不足。首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舆论对于养老服务工作并不友好,很多人瞧不起从事养老方面工作的人。其次,对于学生自身。受到家人或朋友的影响,也很少主动选择与养老服务相关的专业。学习相关专业以后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存在迷茫,对养老服务职业的认同感低,并且对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前景没有信心。在毕业之后选择工作时,大多也放弃了与本专业对口的养老服务行业,而去选择了其他的工作。这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加重了养老服务人才供需矛盾。
(四)工学结合程度低、大多流于形式。培养养老服务人才需要学校与企业合作,双方共同努力。理想的状态是企业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基地,高职院校是企业的工作人员增强关于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理论知识的基地。这种双基地建设会提高院校培养人才的实效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成本、院校体制等现实因素影响,这种双基地的建设往往最后只是高职院校人才单方面的输出。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的平台没有被搭建起来,或者只是流于形式。最终导致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企业对学校培养的人才也不够重视,最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再选择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四、促进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完善人才培养规划。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需要有相关政策的支持,同时应该保证政策与实际情况相对应,并得到切实的实施。政府应该将社会需要与人才发展的规律相结合,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同时,出台行之有效的配套政策确保战略实施。人才培养要注意分层、分类。分类方面,鼓励院校根据养老服务行业需求形成自己专属领域;分层方面,国家应为养老工作者搭建提高文凭和职位提升的平台,最终形成金字塔形状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政策还需要可操作性较强。一项政策出台之前要经过严格的调研与试点工作,尤其养老服务行业是带有公益性的行业,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所以政策的内容要与社会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有监督机制监督其落实情况,防止政策实施只停留在表面,没有达到预期的实用效果。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政府财政的扶持力度,可以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扶持:一是增加老年人享受养老服务项目的补贴金额,这样可以让更多的老年人愿意享受养老服务项目,间接促进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增加了养老人才的收入。二是针对高职院校要给予更多的资金扶持,包括引进更好的师资团队、教学相关的硬件设备以及学校的研发经费等给予补贴,同时可以对学生发放奖助学金,一定程度上帮助学校有充足的生源。三是对养老机构组织给予补贴,帮助养老机构更好地运行下去,可以对养老服务人才的薪酬给予一定的奖励,帮助更好地留住人才,避免人才的流失。要做好以上这些工作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需要经过民政、金融、税务等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来更好地保障各项补贴和扶持政策可以得到落实,在财政扶持的同时要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补贴标准,达到扶持的最好效果。这些细节部分的工作对于建设人才队伍也非常重要。
(三)发挥开放大学人才培养优势。开放大学是面向全社会成员展开教学的大学,有教无类。开放大学有着独特的办学优势,是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开放大学要充分利用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阵地,开设重视实用、具有特色的与养老服务相关的技能教育课程。同时,扩大师资力量,扩大招生规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养老服务人才。政府要对开放大学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努力宣传开放大学教学优势,吸引更多的社会人才选择在开放大学接受培训。
(四)促进产教融合。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帮助养老机构更好地发展,拥有更多的人才提高行业实力;另一方面也完善了学校的学科教育,帮助学校更好地设置自己的课程,积累经验为更好地培养更多的人才做出充分准备。加强工学结合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采用“订单班培养模式”。这个模式指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订单班,养老机构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的标准,然后再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带来的一些专家共同培养学生。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更加符合机构的人才需求标准,无疑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为了加强产教融合的实际效果,需要有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质量检查制度,让用人单位实际考察人才培养的效果,更有助于培养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人才。对于人才进行评价也可以帮助学校审查自己的培养方式是否存在问题,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反馈到平时的教学设计中去,帮助完善课程内容设置。同时,对于用人单位也可以设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使行业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
综上,经过系统地梳理我国养老服务人才的供需现状,发现人才供给严重不足,同时还存在着素质普遍偏低以及大量人才流失的情况,这严重制约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整合多方力量共同为促进人才培养发力,相信通过政策的实施、社会的广泛参与以及高校的大力培养,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将会不断壮大并在服务上越来越贴合老年人的需求,最终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深度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