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地区红色研学旅游发展策略
2024-02-17蒋晓霞夏浩钰
□文/蒋晓霞 夏浩钰
(吉首大学商学院 湖南·吉首)
[提要] 红色研学旅游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历史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本文对湘西地区红色研学旅游发展问题进行诊断,并提出创新湘西地区红色研学旅游发展策略。
2022 年10 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好红色资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红色研学旅游,以红色资源为鲜活素材,教育主题显著、精神意义明确,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开展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重要途经,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红色资源,是中国人民所创造出来的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经济资源。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的经济价值,打造红色研学旅游基地,培育红色研学旅游产业,能拓宽人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以人民物质富足、精神富有为根本要求的中国式现代化,构建美丽和谐共同富裕的中国。
一、研学旅游、红色旅游与红色研学旅游
(一)研学旅游。国外研学旅游萌芽于人类文明轴心时代的游学传统,起源于16 世纪英国的“大旅行”。国内研学旅游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起源于1840 年后为救国而发起的修学旅游。研学旅游,是出于对文化求知的需要,以探究性学习为目的,短期离开自己的生活地,进行文化性质的旅游活动。研学旅游作为个体的学习情境,具有教育性、课程性、体验性、普及性、公益性等特征,核心价值在于教育功能的实现。研学旅游的动机可分为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文化性动机、幻想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等五类;目的地选择可分为目的地形象、主观态度两类。
(二)红色旅游。红色旅游现象产生于建国后发起的革命圣地的教育思潮。红色旅游,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所遗存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开展缅怀纪念、研学研修、传承精神、参观游览等形式的旅游活动。通常有两个时间点划分:一是1840 年以来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旅游地点;二是1921 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活动所形成的红色遗迹和纪念。红色旅游资源的本体核心是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传播文化、教化育人。红色旅游的思想内涵有助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途径。
(三)红色研学旅游。红色研学旅游起步较晚,是伴随着研学旅游和红色旅游相结合发展起来的。红色研学旅游,以红色资源为依托,以参观、体验等方式为手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旅游活动。红色研学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教育旅游,具有教育性、主题性、参与性、时代性、趣味性等,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方式,开展政治教育活动的又一大重要阵地。
二、湘西地区红色研学旅游现状
(一)资源禀赋。湘西地区,俗称大湘西,是湖南省西部地区的统称。根据湖南省最新区域经济板块划分,湘西地区包括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邵阳市、娄底市等5 个市州,以及永州市江华县、江永县,共44 个县市区。系武陵山脉、雪峰山脉同云贵高原环绕之地,是资水、沅水同澧水汇聚之地,这里山同脉、水同源、人同根、民同俗、地相连,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拥有多处世界级旅游资源,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崀山)、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湘西州)等。
湘西地区遗存有丰富多样的红色资源,在发展红色研学旅游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湖南省内和邻近鄂、渝、黔、桂等省交接地红色研学旅游者的就近研学旅游选择有很好的吸引力。根据《湖南省革命遗址普查报告》显示,邵阳市,有革命遗址170 处、其他遗址28 处,包括蔡锷故居、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邓小平征战绥宁指挥所旧址等;娄底市,有革命遗址76 处、其他遗址14 处,包括蔡和森纪念馆、贺国中故居、罗盛教纪念馆、锡矿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等;怀化市,有革命遗址123 处、其他遗址26 处,包括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通道转兵纪念馆、中央红军长征通道转兵旧址——东岳宫、粟裕故居等;湘西州,有革命遗址95 处、其他遗址14 处,主要有“江南延安”之称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内含红二、红六军团兵工厂旧址,湘鄂川黔省委旧址等;张家界市,有革命遗址108 处、其他遗址6处,包括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贺龙纪念馆、贺龙故居、红军抢渡澧水渡口遗址等。湘西地区,不仅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还在新中国奋斗史上留下了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纪念园、十八洞村、矮寨大桥等新时代光辉印记。
(二)发展现状。产业或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国家和湖南省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保障了湘西地区红色研学旅游的发展,如国家层面政策有《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 年)》《教育部等11 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2016-202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湖南省层面政策有《湖南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0)》《湖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湘西地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等。
交通瓶颈进一步破除为湘西地区红色研学旅游“点-面”发展提供保障。湘西地区与湖北省、重庆市、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4 省市接壤,拥有相对较发达的主交通系统网络,包括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怀化芷江机场、铜仁凤凰机场、邵阳武冈机场、湘西边城机场等5 座机场,沪昆高速铁路、焦柳铁路、沪昆铁路、洛湛铁路等国家级铁路,沪昆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二广高速公路、张南高速公路等国家级高速公路。除此之外,相应的省、市级联结交通网络建设较为完备,如张吉怀高铁、怀邵衡高铁等。以交通网络为纽带,张家界、湘西州、怀化、邵阳等为节点,打造“北起张家界桑植,中接湘西永顺,南延怀化通道”的红色文旅走廊,串联湘鄂西苏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等红色文旅资源,突出“革命足迹”“长征之路”“抗战文化”“伟大变革”四大红色主题,推动湘鄂渝黔边区旅游共同体建设,奋力打造湖南红色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三、湘西地区红色研学旅游存在的问题
湘西地区红色研学旅游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配套设施有待完善。湘西地区自身经济实力不足,政府资金有限,有限资金往往会投入到成效快的项目中去,进入红色研学旅游项目的资金相对匮乏。如,湘西州2022 年重点建设文化旅游与康养项目,配合做好十八洞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研学课程开发。由此可见,湘西地区在红色研学旅游的景区建设、精品线路打造、课程开发等方面自身投入少,配合完成上级建设项目为主。
湘西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多处于农村、偏僻山区。区域内道路建设落后,县、乡、村道路改造不完善,硬化路面破损现象较为严重,山体滑坡落石占据道路情况时有发生,部分景点道路存在未硬化现象。部分红色遗址遗迹存在年久失修、保护保养不到位现象。景区景点配套设备不足,存在设备维护不及时情况。通信建设较为落后,通信覆盖窄,存在无信号现象。部分景区卫生条件差,出现垃圾处理不及时,有垃圾遍地现象。景区内公共卫生间数量不足,供水系统不完善,卫生间存在缺水等问题。
(二)营销手段单一,融合发展有待提高。湘西地区具有历史价值的全国性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单位众多,在中国革命、人民艰苦奋斗史中有着重要地位,但现实知名度与其地位极不相符。根本原因在于营销手段单一,宣传力度相对缺失。多数景区宣传仅存在于政府网页、网站宣传,且存在内容长时间未更新、缺乏新颖、内容僵化等现象。大部分景区在新时代媒体矩阵中缺乏自己的身影,如抖音、微博等方面几乎没有宣传,这在无形中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
革命遗址、展馆、纪念馆、故居等构成了湘西地区丰富立体的红色画卷。湘西地区的红色旅游内涵是一个整体,其反映中国革命和中国劳动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因各自为政式的单干式发展,破坏了整体主题。湘西地区自然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有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崀山)、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湘西州),具有巨大的自然风光、生态旅游价值。同时,区域内少数民族聚居,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村寨、民族民俗文化,有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发展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具有很大的潜力。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层次不高,联系不够,未发挥集群优势。
(三)内涵深挖不够,课程开发有待深化。研学旅游的重点和特色在于“研学”,通过游而学,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传播是红色研学旅游的重心。湘西地区红色资源深挖不够,产品结构单一,游客参与、体验的项目不足,多注重硬件的构建,缺乏对软件的建设,红色文化价值挖掘不充分,内涵挖掘程度明显不足,红色研学旅游工作中存在显著的文化缺位,没有很好地将红色基因展示出来,使得研学旅游只见其“形”,不见其“魂”,弱化了红色教育功能。
湘西地区红色研学旅游多数以导游讲解革命遗址遗物、参观展馆纪念馆等传统式红色旅游形式,使得红色研学旅游的重点流于表面,只得其“形”。部分红色研学旅游基地组织开展了多种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但其内容、方式与红色文化或者革命精神关联性不强,所设置的研学课程事实上流于表面。如,针对学生的课程设计,研学课程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加深,但开发设计之初并未针对相关群体做详尽调研,存在一方包办现象,使得研学课程脱离学生课堂教学实际,未能深度契合学生课堂。
(四)专业人才缺失,导师队伍有待提升。红色研学旅游因其特殊性,对人才能力要求更高。要求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一般专业知识,更要对党史、对红色资源了如指掌,有能保护文化遗产的基本素质,有献身传统革命精神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怀,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和集体领导能力等。湘西地区红色研学旅游从业人员多为当地村民,本身文化程度不高,专业知识缺乏。人才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课程单调乏一,培训内容实操性差,导致工作人员实际工作效率不高。
研学旅游需要研学导师,研学旅游基地应当配置一定数量的专职研学导师和兼职研学导师。研学导师是指导开展与研学课程相关的人,是研学活动的具体制定者和实施者。因此,研学导师不仅需要具备导游基本知识,还应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更应具备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湘西地区兼职研学导师专业素养不够扎实,指导经验不够丰富,应变能力不够灵活;专职研学导师人数严重匮乏,导师队伍不健全。而专门从事红色研学旅游的人才更少,不能满足红色研学旅游的发展需求。
四、湘西地区红色研学旅游发展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资金要素,影响红色研学旅游发展水平。资金充足能保障红色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湘西地区应高度重视红色研学旅游的发展,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向红色研学旅游倾斜,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和支援。同时,应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引入大型龙头企业,促进社会资金投入,借鉴其他地区经验,同本地特色相结合,做大做强湘西地区红色研学旅游产业。
推进红色研学旅游发展与区域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持续加大对县、乡、村三级旅游公路、游步道、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无障碍设施等配套基础设施的投入;推进交通引导标识、旅游解说标识、安全提示标识等各类配套设备建设和规范工作;加快通信基站建设,实现信号全覆盖;构建科学的管理服务系统,及时为游客排忧解难。支持红色研学旅游基地运用数字全息、VR 等数字技术发展全景旅游、沉浸式旅游,提升研学者在红色研学旅游过程中的满意度。
(二)加强营销宣传,构建特色产品体系。关注度反映了消费者的选择偏好。经营者和地方政府应当破除固有的思维,打造红色研学旅游品牌,打破僵化的宣传模式,积极走出去宣传红色研学旅游品牌,借助各种媒体、新媒体拓宽信息传播渠道。要继续在传统媒体渠道上宣传的同时,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在新媒体渠道上发力,如与携程、同程、马蜂窝等出游App 平台合作推出精品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在微博、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社交App 平台推介红色研学旅游产品信息,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直播App 平台发布宣传红色研学旅游活动视频。增加宣传手段和丰富宣传内容,提升吸引力,如录制具有趣味性、个性化的红色研学旅游系列短视频,构建湘西地区特色红色研学旅游品牌形象。
红色研学旅游也是一项旅游活动,旅游注重互动体验,单一的红色研学旅游体验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因此要整合区域资源,根据资源本身的特性,打造具有湘西地区特色的红色研学旅游产品线路,构建区域特色的红色研学旅游产品体系。推动湘西地区红色研学旅游跨省联动,打造以武陵山片区资源整合的红色研学旅游项目,辐射周边省市,做大市场。推动区域红色研学资源的跨界融合,推出红色研学旅游与民族文化、自然山水有机融合,与古城古镇古村、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等同步打造,开发“红+古”(红色资源+古城镇古村落)研学模式、“红+乡”(红色资源+美丽乡村)研学模式、“红+绿”(红色资源+绿水青山)研学模式等系列项目,推动红色研学旅游模式实现从“景点基地式研学”向“全域式研学”转变。
(三)提炼主题价值,打造多样研学课程。丰富而独特的红色资源为开展红色研学旅游提供了物质、文化基础。红色研学旅游的本质要求是教育,通过一系列研学旅游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红色研学旅游项目主题是红色研学旅游活动成功的关键和基础。湘西地区红色研学旅游要充分挖掘红色基因,聚焦红色精神,体现地域特色,强化立德树人,增强时代气息,提炼出立意高远的主题。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针对不同遗址文物、不同群体设计出几个符合实际的鲜明的研学主题。每个研学主题要有明确的教育内容和目的。
红色研学旅游应以湘西地区红色资源为依托,既能培养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又要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湘西地区红色研学旅游课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符合专题要求的研学课程,打造有内涵、有情感、有成长的红色研学旅游活动。要根据不同的红色研学旅游群体的需要,设计能够满足多类型红色研学旅游群体需要的研学课程,如素质拓展类、科普教育类、沉浸体验类等不同类型的研学课程。根据中小学生、大学生、党建群体等不同类型的研学旅游者的心理机制、文化水平、消费能力、需求特征等分梯度、多层次地设计研学课程,保证各种类型的红色研学旅游者都能在研学过程中得到知识和精神上的收获,实现红色研学旅游教育目标。
(四)引进专业人才,创新导师培养途径。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发展的根本。湘西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才选择偏好差,红色研学旅游人才队伍缺乏更为严重。需要大力引进人才,吸引外地人才流入。政府要制定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对积极参与湘西地区红色研学旅游建设和发展的相关人员,给予住房补助、资金补助、子女教育保障以及后续培养等相关配套政策。湘西地区有本科院校6 所、专科院校8 所,每年培养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应当鼓励这些大学生留下来,为他们提供保障。同时,要加强培养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专业技能,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引导当地居民参与建设,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
红色研学旅游是旅游与学习的结合,以研学为重,研学导师队伍是首位。一个好的研学导师能推动研学课程情感升华,提升研学者获得感。湘西地区要发展红色研学旅游业,研学导师队伍建设是首要任务。创新研学导师培养途径,对研学导师进行专业化培养,提升研学导师专业素养。首先,要建立专业的红色研学导师培训及输出机构。要加强对红色研学导师的培训,通过聘请红色文化方面的优秀学者、革命历史研究人员作为培训员,增加研学课程设计的严谨性,提高研学旅游的服务水平。其次,要构建“院校+企业”融合培养体系。充分利用湘西地区已有的高校资源优势,达成合作关系,定向培养与输出专业红色研学导师队伍。最后,建立红色研学导师资源库。将红色文化优秀工作者、革命历史研究人员、研学导师等各类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纳入到资源库中,构建“人才森林”。
综上,红色研学旅游,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思想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研学旅游发展时间较短,但在全国各地,特别是红色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如火如荼。红色研学旅游本身作为一种产业,不仅能带来农村农民增收,更能在其自身建设过程中打造美丽乡村,使得百姓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湘西地区红色研学旅游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支撑,能很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湘西地区属武陵山片区,农村农业农民自身发展能力有限,但作为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红色资源,应合理开发利用已有资源,发展红色研学旅游,为实现湘西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