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远郊乡村康养旅游需求问题研究
2024-02-17□文/金丽
□文/金 丽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
[提要] 辽宁远郊优质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民俗资源以及康养资源是乡村康养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为乡村康养旅游开发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以及多样化的开发路径。乡村康养旅游开发在满足人们修身养性、休闲度假、医疗康复、疾病预防等康养需求基础上,还应考虑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应关注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需要和康养动机,从而促进乡村特色康养旅游产品开发,推动乡村康养旅游快速发展,促进辽宁远郊乡村宜居宜业更宜游。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康养意识日益增强,越来越青睐于生活品质的提升,以修身养性、康体保健、回归自然为特征的康养旅游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新业态以及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乡村康养旅游是在乡村旅游和康养旅游相互融合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旅游形式,是以康养理念为核心,以乡村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为依托,开发各种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医疗等旅游活动。在辽宁远郊乡村康养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关注人们的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需要和康养动机,不同年龄、职业、性别、身体状况的群体,其康养需求也不同,如养心、养智、养神、养身、养颜、养老等,应根据不同的康养需求,整合和开发现有的康养资源,如田园、森林、温泉、河流、滨海、民俗、膳食等,从而推动乡村康养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将乡村建设成产业多样、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乡村宜居宜业更宜游。
一、辽宁远郊乡村康养旅游资源基础
辽宁远郊优质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民俗资源以及康养资源是乡村康养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为乡村康养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以及多样化的开发路径。
(一)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辽宁远郊乡村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特色比较鲜明,资源基础比较好,现有乡村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两种类型: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具体包括森林、山地、丘陵、平原、温泉、滨海、河流、湖泊、田园、气候、民居、民风、民俗、中医药等。
1、自然资源方面。辽宁远郊乡村地区气候宜人,空气质量优良,植被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优质,比较适宜开发乡村康养旅游。目前,辽宁林业用地面积为634.4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1.84%,植物资源丰富,各类植物资源共有161 科2,200 多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为1,300 种,医药类植物为830 多种,如五味子、人参、天麻、细辛、龙胆、党参等;野果、淀粉酿造类为70 多种,如山里红、山葡萄、山梨、猕猴桃等;芳香油类为89 种,如蔷薇、薄荷、月见草等;油脂类为149 种,如苍耳、松子等,还有纤维类、杂料类、野菜类等。
2、人文资源方面。辽宁乡村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是乡村文化的灵魂。辽宁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悠久的城市历史,省内多民族汇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5%,形成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如满族文化、锡伯族文化、朝鲜族文化等。此外,辽宁乡村还具有丰富的医药文化、温泉文化、民俗文化、滨海文化、药膳文化、养生文化等,种类丰富、类型多样的人文资源为乡村康养旅游开发提供资源基础。
(二)康养资源类型多样。辽宁远郊乡村康养资源类型多样,具有较好的康养功能,现有乡村旅游除了具有很好的田园观光、休闲度假、果蔬采摘、畜牧养殖、农作物耕种等旅游项目之外,还具备一定的健康养生、医疗保健、修养身心等康养功能。在设施设备方面,除了具有比较健全的旅游基础设施之外,还具备较完善的康养配套设施设备以及功能齐全的医疗养生机构,能够较好地满足人们的康养需求。
二、辽宁远郊乡村康养旅游客源市场与目标定位
(一)辽宁远郊乡村康养旅游客源市场。辽宁远郊乡村康养旅游客源市场可分为三级,即一级客源市场、二级客源市场、三级客源市场。其中,一级客源市场主要包括省内各个城市,是辽宁乡村康养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2021 年,辽宁GDP 为27,584.1 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461.8 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875.2 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247.1 亿元,增长7%。目前,辽宁经济稳中向好,人们收入较多,生活水平较高,旅游消费所占比例较大,为乡村康养旅游开发提供了可靠的经济基础以及客源基础。二级客源市场主要包括辽宁周边省份,如东北三省,这些周边省份将拓宽辽宁远郊乡村康养旅游的客源市场,是辽宁远郊乡村康养旅游客源市场的重要补充。三级客源市场主要包括国内其他省份,受距离因素影响,来自三级市场的客源较少,与其他客源市场相比,三级客源市场占比较小。
(二)辽宁远郊乡村康养旅游目标定位。乡村康养旅游开发应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以优质的乡村康养资源为基础,以康养需求为导向,分析市场需求与资源地域分布特征,实施高质量旅游开发战略。辽宁在乡村康养旅游开发过程中,应立足自身实际,根据辽宁远郊乡村康养旅游开发现状,围绕“一圈一带两区”发展格局,发挥乡村的区位优势以及资源优势,依托现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特色,挖掘乡村资源的康养要素,明确开发主题,明确目标市场,进行差异化定位,具体来说,可将目标定位为:乡村康养旅游强省。
目前,辽宁远郊乡村具有建设乡村康养旅游强省的良好资源基础,有些乡村生态资源丰富且自然风光优美;有些乡村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有些乡村森林覆盖率高且动植物资源丰富;有些乡村滨海资源价值突出;有些乡村山地资源丰富且空气质量优良,针对这些资源特色,可分别开发各种农业创意园、农业观光园、有机生态园、农业体验园等,将特色乡村资源与康养旅游结合,突出乡村、森林、温泉、滨海、山地等康养主题,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等,建设优质的乡村人居环境,打造辽宁远郊乡村康养旅游产业集群,努力建设东北领先、国内知名的乡村康养旅游地。
三、基于不同群体的康养需求类型及开发路径
随着旅游业的大众化和产业化发展,人们对康养旅游的需求和标准日益提高,旅游活动项目和内容不断完善,康养需求越来越表现出自主化、个性化、灵活化和多样化等特点,呈现全民康养趋势。
在乡村康养旅游开发过程中,除了应满足人们修身养性、休闲度假、医疗恢复、疾病预防等康养需求之外,还应考虑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如年龄、性别、收入水平、职业类型、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等等,不同的康养群体,其康养需要、康养动机、康养行为均不同,其对旅游质量、康养环境、康养产品类型、目的地选择、康养项目安全性、康养服务、出游时间、交通方式、交通便捷性、配套设施设备等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应充分挖掘乡村康养资源优势,融合各类特色资源和特色产业,例如康养+森林旅游、康养+田园观光、康养+中医理疗、康养+乡村民俗等,促进乡村特色康养旅游产品开发,推动乡村康养旅游快速发展。
(一)不同年龄的群体。全龄康养项目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康养需求,使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在身体和精神上都达到和谐状态,因此全龄康养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年龄的不同,康养人群可分为老年群体、中年群体、青少年群体。在乡村康养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分析不同年龄群体的康养需求特征,分别设计不同的公共服务设施、医疗康复设施、养生活动项目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从而提高全龄康养参与度。
1、青少年群体。青少年群体一般是指年龄在25 周岁以下,包括各类中小学、高中、大学等学生群体。其中,低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年龄段,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这类群体活泼好动、精力旺盛,求知欲以及好奇心比较强,针对这些特点可围绕益智养神主题,完善各种田间营地、攀岩、自行车赛道等锻炼身心、提高体能的设施设备,开发一些感知自然、参与劳作、科普教育、感受乡俗、健康研学、户外锻炼、亲子运动等康养项目,从而增强乡村康养旅游的劳动教育意义。同时,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不同,他们具有一定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易出现近视、厌学、食欲不振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开发相应的走进乡村、亲近自然、视力康复、心理辅导、情绪调整、营养膳食、强身健体等康养旅游项目。
2、中年群体。根据《中国健康养生大数据报告》显示,18 周岁至35周岁之间的群体已成为健康养生的主力军,这个年龄段包括一部分青少年群体及大部分中年群体。中年群体的生活作息时间比较紧张,工作节奏比较快,日益增加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使其易出现亚健康问题。
关于中年群体,可围绕养生休闲主题,为其建立私人档案,并定制个性化的康养项目及营养膳食菜单,提供高质量且专业化的康养服务。这类群体倾向于钓鱼、品茶、观鸟、露营等康养活动,可设计一些具有休闲放松、压力缓解、康体疗养、医疗康复、森林养生、美容养颜、健康管理等康养功能的项目,以及一些健身低脂、营养药膳等,从而满足中年群体的康养膳食需求。还有一部分中年群体比较热衷于运动健身,倾向于运动养生,可开发一些骑行、慢跑、拓展等康养项目。关于宣传策略方面,可采取微信、网站、微博、抖音、快手等各种新媒体宣传方式。
3、老年群体。这部分群体主要指60 周岁以上的人群,其身体机能逐渐开始衰弱,易出现各类健康问题,因此,这类人群日益青睐于乡村的短居或长居生活,热衷太极、国学、药膳、中医、养生课堂、生态疗养、田园休闲、滨海度假等慢节奏的康养项目。关于老年群体,可围绕康复养老主题展开设计,其康养需求主要体现为身体调整、医疗康复、膳食养生、延年益寿等,可设计必要的养生膳食服务、康复服务、专项体检服务,配备必要的康养步道设施、无障碍设施等。针对这类群体的宣传推广方式侧重于报纸、杂志、手册、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
(二)不同性别的群体。一般来说,女性群体在康养需求上倾向于美容养颜、康体保养、身材管理、医美塑身、低脂膳食等康养项目,从而获得身心上的放松和保养。男性群体在康养需求上倾向于强身健体、压力缓解等康养项目,从而缓解身体上的疲劳与心理上的压力,改善身体素质。因此,针对不同性别的群体,应开发具备不同功能的康养项目,完善不同类型的康养设施设备,设计不同的康养体验活动。
(三)不同收入水平的群体。不同收入水平的群体,康养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低收入群体注重康养项目的医疗功能和康复功能,中等收入群体注重康养项目的休闲放松、压力缓解等功能,高收入群体更加注重康养项目的修身养性、美容美颜、健康管理等功能。因此,在设计康养旅游产品时,应考虑多元化需求的特征,因人而异地开发相应的乡村康养旅游活动,分别设计高端、中端、低端等康养项目,从而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康养需求。
(四)不同身体状况的群体。针对亚健康群体、慢性病群体、健康群体等不同身体状况的群体,应根据其康养需求分别设计不同的乡村康养旅游产品,从而满足人们个性化的康养需求。关于亚健康群体、慢性病群体,可根据其身体状况,开发设计乡村休闲、森林养生、温泉理疗、营养药膳等各种康复疗养型产品和项目。关于健康群体,可根据其兴趣爱好,设计山地运动、森林徒步、体育竞技等健身康养型产品和项目。
此外,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为提高乡村康养旅游的可游性和重游率,应注重康养体验感的提升,通过拓宽旅游产业链,设计各种民俗体验、养生康复、科普教育、丰收节、文化节等参与性活动项目,促进人们与乡村生态环境相融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综上,乡村康养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新业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动力,能够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发展,加快产业融合的步伐,推动乡村经济振兴,从而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辽宁远郊乡村康养旅游开发过程中,为不断丰富康养旅游产品供给,应积极利用乡村风貌、民风民俗、生产生活、农业基地、体育健身、休闲度假、农业科普、绿色膳食等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当地康养文化内涵,通过对康养需求以及康养行为进行市场调研,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康养人次数、客源地、目的地、停留时间、消费特征、康养需求等,根据年龄、性别、收入水平、职业、偏好、身体状况等康养大数据,对客源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群体的康养需求,开发“乡村康养+”多层次旅游产品,设计创新型的康养旅游项目,开发特色化的康养主题路线,从而精准乡村康养需求,提升康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