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及防范对策探究

2024-02-16李雪璐张辉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不端学术论文

李雪璐,徐 菱,张辉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 200011)

学术道德是学者在学术研究中遵循的规范和准则,是最基本的治学要求,体现了学者的学术良心。学术道德的实施和维护有赖于学者的良心以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学术不端行为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在医学领域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20 世纪初,医学研究还处于发展初期,研究者之间的竞争和学术地位的争夺并不激烈,因此学术不端行为相对较少,但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也逐渐增多。在20 世纪80 至90 年代,医学期刊开始广泛使用同行评审程序,以确保发表的论文质量和学术可信度。但同时,由于同行评审程序的盲区和滥用,学术不端行为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医学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很大,它败坏了科学界的声誉,阻碍了科学进步,损害了医学领域科研、临床和教学等的成果,并影响到医学科技期刊的内在质量,阻碍了医学科学发展。因此抵制医学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是大众的心声,也是学术进步的必由之路。

1 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

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国际上一般用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篡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3 种行为。在中国,2019 年5 月29 日,国家新闻出版署才正式发布我国首个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行业标准,即《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以下简称《标准》,2019 年7 月1 日正式实施),在《标准》中,对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为:学术不端主要包括剽窃,伪造数据,篡改数据,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违背研究伦理等[1]。

2 医学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分类

2.1 剽窃抄袭

剽窃抄袭包括研究方法剽窃、数据和图表剽窃、观点剽窃和文字表述剽窃等。(1)研究方法剽窃是指在研究中直接或者间接地抄袭他人的研究设计、方法、数据收集、分析方法、数据解读等,而不加适当引用或者承认他人的贡献。在学术研究中,研究方法是研究的核心,是研究结论的基础。如果发现某篇论文或者研究报告中的研究方法和他人的研究方法完全一致,而作者没有进行恰当的引用或者承认他人的贡献,那么就会被认为是研究方法的剽窃行为。(2)数据和图表剽窃是指在学术研究中,直接或者间接地抄袭他人的数据和图表,而不注明出处或者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数据和图表。数据和图表是研究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准确性对研究结论和科学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如果一个研究者在自己的研究报告或者论文中使用了别人的数据或图表,且没有注明出处,这意味着研究不具备真实性和可靠性。(3)观点剽窃指的是将他人的观点在不加任何改变且未适当引用的情况下使用在自己的论文中。观点剽窃违反了学术诚信和知识产权的原则,影响了学术研究和学者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合作,这本质上是对知识产权和学术尊严的一种侵犯。为了避免观点剽窃,学者在撰写学术作品时需要严格遵守引用原则,即应在适当的地方明确引用他人的观点,并标注出处和参考文献,以便他人查证和参考。(4)文字表述剽窃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地抄袭他人的文字表述,包括全文、段落、句子、短语、单词等,而没有适当地引用或者承认他人的贡献。在学术研究中,文字表述是表达研究观点和结论的重要方式。如果一个研究者在自己的研究报告或者论文中使用了别人的文字表述,并没有明确地注明出处或者承认他人的贡献,或者只是稍加改动便作为自己的研究报告或者论文的内容,会严重影响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损害学术诚信。

2.2 伪造及篡改

伪造是指为达个人目的而造假的行为。篡改指为达个人目的,主观取舍、修改数据、图表和实验结果,使其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伪造及篡改包括虚构数据、删除不利的结果、选择性报道结果等。在医学科研论文中,常常存在大量的图片,而这些图片可能是通过技术手段难以检测出的造假。其中,最常见的造假图片包括Western Blots 和免疫组织化学图片。在学术研究中,数据是研究的基础,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可靠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可信度。如果一个研究者故意编造或者篡改数据,那么研究结果不仅失真,而且可能对后续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严重影响。这违背了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会导致研究结论的失真。

2.3 一稿多投与重复发表

一稿多投指在期刊编辑和审稿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同时或者先后发给不同的出版社或其他媒体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著作权人向报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期刊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这条法律规定意味着作者在规定之日内是不得一稿多投的。但有的作者希望达到“大面积播种,总有一个地方开花”的目的,同时向多个出版社投稿。

重复发表是指已经发表的文章、数据或其他学术材料,以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方式重新发表或再次使用,这种行为会导致重复发表的成果得到不应有的影响和价值。

2.4 不当引用

学术论文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参考文献,它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线索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可或缺[2]。在学术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不仅能够整体反映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还能够展示参考的科学基础的具体背景和深度,同时也显示了作者对科研的严谨态度和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而参考文献的不当引用也是学术不端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当引用包括匿名引用、转引和滥引等。匿名引用指利用他人的观点或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不列出他人的研究成果作为参考。匿名引用是文献中计量学中的一种漏引行为,可能为了掩盖论文的剽窃行为,或为了证明某一观点或理论的新颖性和原创性,或为了避免论文中某一观点的矛盾,故意不列出相关论点或参考文献。转引是指引用的不是亲自查阅或引用的原始文献,而是直接从其他文章的参考文献中转载。滥引指故意以某一论文主题关系不密切或与其内容无关的文献为参考,修改自己的论文。

2.5 不当署名

署名是对研究者的一种认可和荣誉,也是学术成果(如论文、著作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当署名是指研究者在发表学术成果时,将自己并无实际贡献的同事或者他人的姓名列入共同署名的名单中,或者是将他人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作品发表。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和声誉,也会影响学术研究的正常秩序和发展。

2.6 违背研究伦理

违背研究伦理是指研究未按规定获得伦理审批,或研究超出伦理审批许可范围,或未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控制风险原则、免费和补偿原则、保护隐私原则、依法赔偿原则、特殊保护原则等伦理审批原则中的一项或几项。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科研机构等若开展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均必须通过伦理审查[3]。《涉及人的健康相关研究国际伦理准则》表示人的权利不再局限在人体本身,还包括人体废弃组织、行为、信息等[4]。科研伦理不当的行为会破坏科学研究的公正性、精确性和可靠性,对学术界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3 医学论文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

3.1 学术评价体系衡量标准固化

学术评价体系的衡量标准和方式过于简单化及固定化,且过于强调竞争。学术评价体系的目的是提升整体学术水平,但是简单固定的评价方式及过度的竞争可能会导致学者采取不当的手段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目前的学术评价体系中,不论是职称晋升、人才头衔还是评优评奖等,论文都是硬性评价指标。学术评价体系若过于强调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就会忽视研究内容的质量、影响力和创新性。这种情况下,为了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在领域内获得声誉和地位,一些学者可能会选择不当的发表渠道,追求周期短、数量多的论文产出方式,如将多篇类似内容的论文分开发表等;有的学者可能会抄袭他人的研究,甚至篡改数据来完成自己的研究;有的学者采用代发、买卖论文等方式达成目的。

3.2 学术不端行为易实施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者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渠道更加便利和广泛。信息检索、数字化处理技术越来越成熟,对数据进行伪造、篡改,对文字进行剽窃、修改越来越便利,也越来越隐蔽。学者可以轻松地复制、粘贴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发表。

3.3 对学术不端行为缺乏监管与惩戒

医学期刊制度约束力度不够,导致学术不端行为难以被发现和惩治。作者因学术不端被一个编辑部退稿后,稍作修改就可转投他刊,也无须付出相应代价。

4 医学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及防范对策

4.1 加强学术道德教育

在医学界与科研领域,学术道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其对于预防学术不端发生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加大学术道德教育的力度,通过学术期刊、会议、研讨会和讲座等渠道,普及学术道德知识,提高医学界和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意识,并实质性地提高他们的学术道德素养。同时,由大学、研究机构等制定科研诚信守则,建立学术道德规范,并建设学术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确保教育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建立相关的学术道德教育机构、专家委员会等,对学术道德教育进行长期、系统的研究和跟踪,不断提升学术道德教育的质量。近年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并于2022 年印发《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等,对加强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大力推进“教育、激励、规范、监督、惩戒”一体化的科学研究科研诚信体系建设。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地强化学术道德教育,提高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素养,使其具备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创新拼搏、尊重知识产权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也使科研人员能够摒弃功利主义,更加勇于承担学术责任,遵守学术规范,从而进一步预防学术不端事件的发生。

4.2 推广数据共享,提高学术透明度

为了确保研究数据和成果的可追溯性和可验证性,减少数据、图片和文字抄袭发生,应推广数据共享,提高学术透明度。通过在公开数据库注册,公开研究数据、研究方法、论文撰写过程等,实现研究数据透明、可追溯和可验证,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和隐匿。2006 年,48 家医(药)学期刊代表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Chinese Cochrane Centre、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在第4 届亚太地区循证医学研讨会期间决定共同发起创建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和发表机制,发布联合宣言[5]。临床实践指南可通过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系统评价/Meta 分析通过Cochrane 协作网、PROSPERO 国际化注册平台、JBI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以及INPLASY 注册平台进行注册,公开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及有关信息[6]。近年来,我国临床试验注册数量急速增加,但是与真实的试验数量相比仍不足20%[7]。王娟等[8]于2021年对临床医师发放问卷,发现受访医师对临床试验注册的知晓率为73.56%,仍有部分医师不了解且不重视临床试验注册。因此,相关部门应关注医师对各注册平台的知晓度现状及其存在影响,加强宣传和普及,使研究者认识注册平台,提高注册意识。医学期刊也可提高医学科研论文的投稿要求,实行“先注册后投稿”的机制,鼓励研究人员在发表论文前,将相关数据和材料进行共享,提高研究质量。

4.3 加强学术审查和监管

在论文提交、审稿和出版等过程中,应加强监管和审查。科研单位和学术机构把好论文第一关,对于每一篇医学论文进行实验数据、伦理方面等的核查后,方可开具单位介绍信。编辑部在论文投稿时要求作者提供科研单位和学术机构盖章的单位介绍信;详细的基金证明材料,考查基金项目负责人是不是第一作者或者通信作者,基金课题是否与论文内容相关;翔实的试验数据,评估作者论文试验与作者单位的科研实力是否匹配等;详尽的伦理证明材料,核实伦理证明的内容与论文内容是否一致;核实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邮箱的真实性等信息,确保研究过程、结果及作者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另外,编辑部应建立更加严格的审稿和评审标准,邀请同行评审专家从严审稿,并利用文件检测平台进行论文查重,以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评审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也能够规范学术发表的标准,促进学术界的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

4.4 引入学术行为办公系统,建立学术失信学者库

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为了规范化地处理学术失信现象,推出“学术行为办公系统”(the Academic Conduct Officers system,ACOS)。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发现此类行为,都需要向ACOS提交证明材料,由ACOS根据规定进行处理。如果相关学生对ACOS的处理结果不满意,可提出申诉,要求大学行为委员会(University Conduct Committee,UCC)组织重新审理相关案件。UCC 在审理过程中,学生可从自己的角度阐述案件并提出质疑,而UCC 的成员也有权对证人、证词提出疑问,核实任何一方提供的证据。如果仍不满意,还可以向上诉委员会(Appeal Committee,AC)提出申诉。通过这套行为程序规范地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保障了学生的申诉权利,避免了学术失信治理中的冤假错案,真正做到了以统一的标准治理学术失信行为[9]。

参照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的做法,可建立一个官方的学术失信处理机构,引入学术行为办公系统,统一处理学术失信行为。该机构由专业人员组成,包括法律、教育专家以及各专业学者等,确保对学术失信行为的处理具有专业性和公正性;有明确的举报和申诉程序,有相关渠道提供证据材料;学术失信处理机构在收到报告后能尽快进行调查,并对证据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学术失信行为。同时,建立学术失信学者库,对于确认有违反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的学者进行记录和管理;公开列出学者的名字、违规行为和处罚结果,如取消学位、开除学籍、被列入学术不端黑名单等,以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10-11]。

学术失信处理机构的建立需要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本国的国情和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和完善,有助于在学术界营造出诚实、公正、透明的学风和文化,进而提高学术质量,推动学术进步,促进学科发展。

4.5 加快学术评价体系的改革

改革学术评价体系,推广以学术信誉为核心的评价标准,降低相对计量指标的影响,减少学术不端行为和评价的关系。

当前学术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相对计量指标的滥用以及学术人才评价过于注重论文数量而忽视了学术质量和贡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推广以学术信誉为核心的评价标准,降低相对计量指标的影响,减少学术不端行为和评价的关系,应加强学术评价的多维度考核。将学术评价从单一的论文数量评价指标转变为多个考核指标,包括论文质量、成果转化、学术影响力、学术荣誉和学术服务等,从而减少对相对计量指标的依赖。同时,建立完善的学术信誉机制。鼓励学者进行学术共识和敬业精神建设,而对学术不端行为要进行严厉打击,可以采用公开责任制、撤销学位等方式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学术不端的发生。学术机构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学术评价指标进行科学划分、合理权重分配,并建立对学术评价结果的监督评估机制,从而减少学者与学术评价指标的关系,并对学者的学术行为提供更加严格和有效的监管。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改革学术评价体系,建立更加科学、合理、公平的学术评价体系。推广以学术信誉为核心的评价标准,降低相对计量指标的影响,减少学术不端行为和评价的关系,从而增强学术评价的公正性和精确性,并推动学术发展和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5 结语

科研诚信建设是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与前提,是营造良好科技环境、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的重要基础。因此,研究人员应遵守道德规范,严格遵守研究伦理和学术规范;科研机构、学术期刊编辑部应该采取更严格的审查制度和审稿程序;政府监管部门应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督和惩罚制度,监督和惩罚不端行为。要减少医学期刊学术不端行为,需要全社会协同努力,从教育、监管、制度、技术等多个方面入手,才能不断深化医学科研管理体制改革。

猜你喜欢

不端学术论文
规范科学技术活动 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肝胆胰外科杂志》来稿中常见的学术不端问题
关于本刊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则系统”(AMLC)的通知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