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在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策略
2024-02-13王元昇
王元昇 蔡 迪
中共六盘水市委党校,贵州 六盘水 553022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个人信息被广泛收集和使用,也导致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不断增加。我国政府对于个人信息保护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规范相关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一、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意义
(一)保护个人权利和隐私
个人信息安全是人权的一部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个人信息的泄露会带来种种问题,例如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信用安全、名誉安全等。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个人信息就很容易被非法获取和滥用,对个人的权利和利益造成损害。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处理必须经过个人同意,并且要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对于侵犯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为,法律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给予相应的惩罚,这些规定和惩罚措施,有助于保护个人权利和利益,为个人信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不仅明确了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和保护对象,而且规定了个人信息的采集、处理、使用、存储、传输等环节中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为个人信息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还规定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如未经授权收集、使用他人个人信息的,将面临巨额罚款和行政处罚等,这些措施和规定都有利于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三)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自身个人信息的安全意识和保护能力还比较薄弱,容易成为个人信息非法泄露中的受害者。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法律加强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规定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可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也可以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如果公众对于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缺乏信任,那么会更加谨慎地使用数字经济的服务和产品,这将阻碍数字经济的发展。而我国法律对于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规定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提高公众对数字经济的信任度,进而增加公众使用数字经济服务和产品的信心和便利性,从而促进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规定的落实可以增强数字经济中个人信息的安全保障,防范因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诸多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对数字经济的信任度和使用率将会提高,数字经济也会得到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四)加强政府信息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采集、使用、存储、处理、传输、披露等各个环节的要求,要求各类信息处理主体必须严格遵守,并对违法行为予以处罚。这一法律的存在和实施可以加强政府对个人信息的管理和保护,避免政府滥用个人信息,保障公民隐私权。
(五)加强国际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国家之间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平台。我国作为一个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在网络安全领域的立法出台和实施,对于保障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我国信息保护相关法律规定的制定和实施也能够体现出我国的法治精神和人权保障意识,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
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较为完备和系统,对于不同情况下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有明确的规定和措施,这为其他国家在制定和完善自身的法律法规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例如,其他国家在制定类似法律法规时可以借鉴我国对于个人信息的明确定义,以及对于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保护等方面的详细规定。
二、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现状
(一)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一些企业或个人存在非法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但是由于法律法规对此类行为的处罚过轻,导致这些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此外,对于一些恶意收集、使用、传输个人信息的行为,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其处罚也不够严厉,无法有效地威慑这类行为的发生。
目前我国主要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但是这些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和具体规定还不够完善。例如,《个人信息保护法》虽然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但其仅是一部基本性的法律,并没有涵盖所有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内容,也没有明确规定数据的处理、使用和存储等方面的具体细节。
此外,各省市对于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这使得企业、机构和个人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时往往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不确定性,也加大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二)法律责任不够明确
《网络安全法》虽然规定了网络运营者应采取措施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但并没有具体说明网络运营者未能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为将会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这种情况下,导致对于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侵犯行为很难被明确界定,也难以对相关人员进行有效制约。
例如,在《网络安全法》中规定,网络运营者违反规定,未履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但是,仅仅处以行政处罚并不足以形成威慑,一些不法分子仍然可以继续侵害个人信息安全[1]。
(三)法律实施存在的问题
尽管《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相关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监督和管理,但是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一些行政部门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执法监管力度不足,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恣意侵犯他人的个人信息权益,但并未受到应有的制约和惩罚。同时,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中,存在一些涉及权利纠纷的案件,但是由于司法实践经验不足、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原因,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个人信息的处理和使用方面,该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特定的行为是否属于违法行为,如何界定信息处理的范围和标准等。此外,在处理跨境个人信息传输等问题上,该法律规定仍然存在不明确的情况,这给相关行业和个人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困扰。
(四)信息收集机制不完善
一方面,相关法规中的定义、条款不够明确,存在诸多漏洞和歧义,使得企业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时容易出现“灰色地带”和法律漏洞;另一方面,监管和制约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处罚措施,对于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企业并没有足够的威慑力,无法有效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我国很多企业在收集个人信息时,缺乏规范和透明度,往往没有告知信息主体对其个人信息的使用目的、范围和方式,也没有得到明确的同意,这样就使得企业可以随意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甚至将其出售给其他公司牟取利润。此外,由于部分企业缺乏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和能力,也容易出现个人信息泄露、被盗用等问题,给个人隐私带来了很大的风险[2]。
(五)信息处理安全保障不足
我国《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的适用范围较为宽泛,缺乏明确的条款对于个人信息处理的安全保障措施进行具体规定。此外,许多企业和机构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也存在不足,如数据存储不规范、加密技术不够完善等,这些问题容易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滥用等问题,给个人隐私带来极大威胁。
一些电商平台在用户购物时会要求其提供真实姓名、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窃取。此外,一些企业和机构在数据处理方面存在不足,如在信息披露时缺乏必要的保密措施或存在员工泄露用户信息等情况,这些都可能导致用户的个人信息泄露或被滥用。
三、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完善策略
(一)完善法律法规
由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还存在不足之处。因此,首先,需要在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中,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确保法律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向公众宣传个人信息保护的知识和方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最后,需要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的教育体系,从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阶段,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增强广大公民的信息保护意识和技能水平[3]。
(二)明确法律责任
目前,我国对于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定的行为人的责任认定标准不统一,造成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机构对于同一事件的处理标准不一致,给企业和公民的权益保护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和风险。因此,需要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等方式,明确规定个人信息泄露、滥用、非法收集等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相应的刑事、民事、行政赔偿标准,建立起统一的认定标准,以此确保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责任的明确性和可执行性。
应通过完善法律救济机制,进一步增强公民的维权意识和能力,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完善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以此保障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具体措施包括加大法律援助力度、简化起诉程序、规范判决标准、建立举报平台等,为公民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个人信息保护救济途径。
(三)加强法律实施
当前,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还存在一些模糊的概念和规定,需要更加具体和明确。例如,关于个人信息的定义、个人信息的获取、使用和共享等方面,应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以便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应加强对个人信息泄露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机制,加大对企业和机构的监管力度,避免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的发生[4]。
(四)健全信息收集机制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信息保护机制,明确各种信息收集和利用行为所需满足的条件和程序,加强对涉及个人敏感信息的个人信息收集和利用的监管和制约,保障信息主体的隐私安全,还可以从技术层面来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其次,建立全面、科学、高效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包括加密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数据备份技术等,提高对于信息安全的保护能力,防止黑客攻击、病毒侵入等信息泄露风险。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广大民众的保护意识和能力,减少信息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五)强化信息处理安全保障
首先,需要加强监管,通过对企业的检查、审核、评估等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企业中存在的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等违规行为。同时,建立一套健全的个人信息保护监管体系,确保监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防范潜在的风险和威胁[4]。目前的法律对于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主体责任和违法处罚机制等方面的规定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数据处理过程中各方的主体责任,建立更为严格的违法处罚机制,提高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效力。其次,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被存储在网络上,而网络攻击和恶意软件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可以通过加强网络安全建设,采取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等技术手段来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2]。
(六)提升公众安全意识
针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应加强宣传和普及,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法律法规的内容和重要性,这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实现,例如在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学校教育等方面进行宣传,提高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和认知。
目前,一些企业和机构在处理个人信息时,往往忽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这会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风险加大。因此,应加强对相关企业和机构的监管,对其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惩罚,以此来维护公众的个人信息安全,而政府可以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如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增强公众的信息安全意识,同时引导公众积极参与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政府对于个人信息保护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规范相关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未来,我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律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包括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