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海外仓研究述评
2024-02-13夏德建XIADejian
夏德建 XIA Dejian
(重庆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401331)
1 海外仓的缘起与发展
海外仓是一种主要针对跨境电商的创新物流模式,是跨境电商的重要境外营销节点和新型外贸基础设施,正成为我国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新通道”[1-3]。在海外仓物流模式下,商家先通过大规模集运方式将商品运往目标市场,待客户下单订购后,再通过分拣、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仓配业务完成订单货物的交付。
海外仓的本质是将跨境贸易本地化,降低国际小包、国际快递等传统物流模式的运作成本,加快物流时效,方便退换货,改善客户的购物体验[4-6]。例如,在中国境内通过DHL 发运1 公斤货物到美国需120 多元人民币,而通过海外仓当地发货,仅花费35 元人民币左右。在物流时效方面,按照传统的国际小包、国际快递等物流模式清关,通过DHL、FedEx 和UPS 三家国际物流巨头分别需要5~7 天、7~10 天和10 天以上,而使用海外仓发货,只需1~3 天就可送达买家手中。
为了推动跨境电商流通产业的转型升级,释放国际市场的消费潜力,2016 年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7]首次明确提出了要支持出口企业建设一批“海外仓”,以加快《“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8]的落实,扩大跨境电子商务。在2022 年3 月的《政府工作报告》[9]中,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再次成为焦点,报告中“加速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作用,支持建设一批海外仓”的新定位为当下外贸人完善海外仓布局描绘了崭新的发展图景。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全球物资互通不畅问题仍在持续发酵,俄乌战争造成的能源和粮食供应链危机也没有在短时期内结束的迹象。这些因素的叠加造成了线上需求的急速扩张,而跨境物流行业的火爆却面临着运力紧张、物流价格上涨等带来的订单毁约、送达延迟等不确定性问题,正好可通过系统化布局海外仓来提前铺货,以保障商品的正常销售和物流时效。
截至2021 年12 月,我国海外仓的数量已经超过了2 000 个,总面积超过了1 600 万平方米,建成的保税维修项目130 多个,集中分布在俄罗斯、日本、韩国、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发达经济体[10]。其中,菜鸟物流在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比利时、波兰等国家拥有30 多个海外仓,面积达100 多万平方米。京东物流在全球的保税仓和海外仓数量近80 个,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还建有自动化海外仓,最快可实现跨境货运“门到门”48 小时送达。
目前,海外仓在完善境外市场布局的同时,其经营和管理也遭遇了痛点,如建仓投入高、技术水平低、库存滞销风险大、退货处理不到位、本土化困难等[11-13]。
2 海外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海外仓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海外仓的运营模式,且以定性描述研究为主。随后,海外仓的选址问题受到重视,且多以算法研究对影响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海外仓与跨境电商供应链成员的耦合协调机制、跨境电商供应链断裂的影响与海外仓运营优化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2.1 海外仓的运营模式及特点研究
根据海外仓运营主体的不同,梅靖煜[14]认为海外仓运营模式主要有跨境电商平台自建海外仓(如亚马逊、速卖通和敦煌网等)、第三方海外仓和入驻平台商家自建海外仓等三种模式。张夏恒[15]则将海外仓的类型总结为平台海外仓、自营海外仓、第三方海外仓、公共海外仓和虚拟海外仓等五种类型。
实务中,对海外仓模式探讨较多的是亚马逊FBA(Fulfillment By Amazon)、第三方海外仓和自建海外仓等三种模式。其中,亚马逊FBA 是由Amazon 建设的海外仓模式[16]。FBA 的物流水平是海外仓行业的标杆。在FBA 下,Amazon 提供包括仓储、拣货打包、派送、收款、客服与退货处理在内的一条龙式物流服务。除了运费贵、退货较为麻烦外,FBA 都堪称一流。第三方海外仓是指由第三方企业(多数为物流服务商,如顺丰、圆通) 建立并运营的海外仓,且可提供多家跨境电商企业的清关、入库质检、接受订单、商品分拣、配送等服务[17-18]。在第三方海外仓模式中,跨境电商卖家与第三方企业的合作方式有两种:租用和合作建设。相比亚马逊FBA 来说,在第三方海外仓模式下,海外仓与客户的沟通比较及时,在清关方面也可代交关税,且价格比FBA 还优惠很多。自建海外仓是指由卖家自己解决在海外建仓、通关、报税、配送等一系列问题的海外仓模式[19]。自建海外仓的最大优势是灵活,企业可自己掌控系统操作和管理。但是,自建海外仓的风险和成本也更高,其面临的关键问题是本土化困难,特别是在退换货、法务税务、海外员工管理等方面比较薄弱[20]。目前,国内的大型出口跨境电商企业一般选择在海外自建仓库,而一些实力较为弱小的中小外贸企业则往往会选择FBA、第三方海外仓,或通过合作建仓的形式来实现成本分摊和收益共享[21]。
总体而言,第三方海外仓是当前阶段的主要运作模式[22]。从宏观影响层面考虑,李向阳[23]认为,应针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海外仓运营模式,且要积极争取政府政策的支持。Zhu & Li[24],孟亮和孟京[25]则从行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等微观视角,建议企业应根据经营发展阶段与竞争战略,结合产品属性、业务规模、品牌定位、行业地位等在海外仓业务实践模式中进行综合决策。蔡俊芳和黄耕[26]认为,在物流方案智能化、高度信息技术条件下,海外虚拟仓正预示着跨境物流在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2.2 海外仓的选址与路径优化研究
海外仓选址的合理与否关乎到企业的配送效率和成本高低,一般会综合考虑费用成本、运输距离和市场需求量等因素。海外仓作为仓储设施,其选址方法显然可以沿用物流配送中心的各种选址模型,如重心法[27]、层次分析法[28]、优劣解距离法[29-30]、遗传算法[31-33]、粒子群优化算法等[34-36]。
目前,海外仓的选址研究以各种优化算法为主。黄瑾[37]在海外仓的选址研究中,从海外仓运营成本的影响因素出发,综合考虑了运输成本、建设运营成本、税费成本、规模运输折扣、退换货成本、以及库存成本等要素。胡玉真等[38]提出的海外仓选址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也考虑了建仓成本、运输费用、运输时间和税费等因素,并通过二分搜索-最小费用流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证实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样是研究海外仓的多目标物流网络优化问题,曹先荣[39]和林梦嫚[40]则分别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和多项式时间算法。朱嘉彤[41]还在海外仓选址模型中考虑了时间惩罚成本,并通过设计的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粒子群混合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对比,发现遗传粒子群混合算法下的选址效果更优。燕晨屹等[42]根据最小最大后悔值构建了海外仓的鲁棒性选址模型,并用情景松弛算法给出了证明。
在海外仓的选址规划中,考虑海外仓与客户或供货商之间的运输路径优化是一个新的研究动态。如邢力元[43]从海外仓货物进出库的上下游运输环节入手,将从国内出口商到国外客户的四阶段运输过程全部纳入了选址决策模型中,即考虑了国内出口商到国内港口、国内港口到国外港口、国外港口到海外仓以及海外仓到国外客户之间的运输路径对海外仓选址的影响。蒋莎[44]将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应用到多目标模型的求解中,确定了海外仓的最佳选址位置,同时得出了海外仓与供应商、需求方三者之间的运输路径关系。陈梦南等[45]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研究发现,总运营成本最小与客户满意度最大的双目标优化模型得到的海外仓选址方案不同,且各节点间的距离和海外仓的仓储成本对海外仓选址有显著影响。
2.3 海外仓与跨境电商供应链的耦合协调研究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组织协同问题。为了适应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对于由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物流、跨境支付、跨境海关、海外市场企业等关键成员构成的跨境供应链,现有研究的一个普遍共识是应加强利益攸关方的耦合关联,推动供应链的集成化运作。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竞争已逐渐从基于商品的成本、质量等属性转向跨境电商供应链的服务能力竞争[46]。Shen等人[47]认为,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应当包括跨境供应链智能、跨境物流、跨境支付、跨境产品质量追溯和跨境海关监管等五个子系统。跨境物流作为跨境电商有序发展的关键支撑,二者的协同关系及实现机制是当前的研究重点。刘有升和陈笃彬[48]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研究发现,现代物流发展滞后于跨境电商是导致二者无法在系统结构与功能上形成有序耦合的重要原因。张夏恒[49-52]、李昕和赵儒煜[53]、朱明[54]认为,跨境电商要发展,跨境物流必须跟进。林子青[55]认为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化的生态系统结构主要可基于物流协同机制、供应链协同机制和环境协同机制等三种具化的协同机制来实现。Ren 等人[56]从供应链整体最优视角,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物流服务集成优化决策方法。Giuffrida 等人[57]则关注了跨境电商供应链的分销渠道结构,对通过内部还是借助第三方物流进行了研究。由于海外仓的运营主体与海外市场往往是分离的,因而获取海外仓市场的信息难度很大。为了避免成员间的“信息孤岛”,信息共享是常用手段。杨欢[58]的研究表明,海外仓与跨境电商平台通过共享信息,可显著改善消费者体验,扩大市场需求。
在跨境电商供应链协作机制下,如果没有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供应链合作必将走向破裂。因此,加强海外仓等跨境物流节点与电商供应链其他关联方的利益协调实有必要。例如,Yan 等人[59]研究了跨境电商供应链成员的四种不完全合作的Stackelberg 决策模式,采用Shapley 值法和合作收益增量分享机制对不同模式下的利润进行再分配,并对国内跨境电商企业合理选择海外供应商及合作关系给出了建议。Xu 等人[60]在研究进口电商企业和海外供应商构成的跨境供应链系统时发现,电商企业从海外供应商批量采购商品到保税仓后再根据客户订单发货,可能会增加供应商利润而降低电商企业利润,双方的长久合作需要建立一个再次分配机制。Niu 等人[61]在比较供应链横向渠道协调和纵向互动时发现,电商企业可以根据直邮渠道是否中断来灵活调整保税仓渠道的库存,从而加强对销售渠道的协调;如果直销渠道不那么重要,还能增加其在批发定价方面对抗供应商的筹码。
2.4 海外仓与跨境电商供应链中断的防控策略研究
全球供应链容易受到极端天气、自然灾难、全球性疫情或贸易政策调整、政治或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的干扰。如果全球供应链断裂,由此引发的库存不足和物流受阻,将影响跨境物流的时效性,降低客户的购买体验。例如,2011 年日本发生的严重海啸,使世界的汽车工业停滞了好几个月。自2020 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全球供应链中断,供需关系紧张,引发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一些谷物出口国政府遂颁布出口禁令,如2020 年越南禁止大米出口、哈萨克斯坦禁止小麦马铃薯等农产品出口。2021 年,巴西的咖啡种植带遭遇了极端天气霜冻,导致咖啡价格迅速上升至历史上近七年的最高点。2022 年,俄乌战争的突然爆发,导致生产停摆、航运中断、运费上升,市场普遍担心小麦、玉米等谷物将面临供应短缺,致使全球小麦、玉米的价格随之大幅飙升。对于“不期而遇”的供应链中断危机,在刘宪立[62]看来,促进跨境电商供应链结构的灵活性,可有效降低供应链断裂风险。Zhang[63]则主张跨境电商供应链应在弹性和脆弱性之间保持适当平衡,而不是片面追求高弹性或低脆弱性。
为了避免跨境电商供应链中断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识别、预测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Giuffrida 等人[64]对跨境电商背景下的物流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Shi 等人[65]针对海外仓面临的库存压力,提出了两阶段的预测分析方法来管理海外仓库存,发现通过预测分类(分为有利可图的库存和无利可图的库存) 可以避免将无利可图的物品运送到海外仓,实现了将库存成本降低20%左右的效果。Liu[66]通过Markov 算法描述的库存水平变化,研究了供应链中断对最优库存控制策略的影响,分析了不同中断和货物返回类型下的最优控制策略。
3 海外仓的国内外研究评论
通过梳理国内外对海外仓的研究发现,现有研究对海外仓的运营模式、选址优化、协同与利益协调、对供应链的响应等都有所涉及,但对海外仓运营机制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探讨不足。
3.1 海外仓运营模式的研究内容与研究结构单一
现有关于海外仓运营模式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海外仓的类型、运作流程、优缺点及对策探讨方面。研究结构一般包括三部分:首先,分析海外仓的主要表现形式(如FBA、第三方海外仓、自营海外仓、公共仓、虚拟仓等) 及其操作流程;然后,分析不同海外仓形式的特点,并比较各自的优劣;最后,从企业、行业、政府等层面提出解决方案。这些研究以文字性描述见长,虽然很好遵循了科学问题的提炼、分析与解决的逻辑思路,但未见有对海外市场的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发育情况对海外仓运营模式的影响分析。毕竟,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消费文化、商业政策、产业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等是明显不同的,而这些对包括海外仓在内的跨境电商供应链的参与主体和不同海外仓模式的运作效率造成的影响也极可能是大相径庭的。
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海外市场的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将侧重点放在对目标区域的海外仓营商环境的具体分析上,根据当时当地的时空特点来优选海外仓模式可作为后续研究的改进方向。
3.2 海外仓的选址与路径优化研究重算法效度而轻实际场景应用
关于海外仓选址与路径优化的研究,当前主要沿袭了传统仓配中心的量化分析模型,通过对建仓成本、运输成本、运输距离、运输时效、海关税费等影响参数的刻画,建立双目标与多目标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搜索算法等优化算法进行测算,最后评价算法对海外仓选址与路径优化结果的有效性(效度)。各种不同的算法研究,对海外仓选址与路径优化贡献了一般性的理论最优方案(或逼近最优方案),但对这些方案的现实可操作性分析不足。现实是,海外仓是在境外市场的仓储设施,其前期投资很大,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其选址与路径优化需考虑的影响因素远比国内复杂。例如,某地的经济凋蔽,市场前景堪忧。对于这样一个本该回避的市场,如果只考虑仓储成本、运输成本、运输距离、配送时效等影响因素的优化算法,极有可能得出在此选址大建海外仓的错误决定。又如,有的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或出于监管便利等目的,可能不允许或延迟许可外国经营者在本土独立设置经营实体(如中国在2001 年加入WTO 后,各行业对外开放时间和开放程度不尽相同)。再如,2022 年2 月1 日,立陶宛政府下令,对白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不允许白俄罗斯钾肥厂(世界钾肥巨头)在其国土开展过境运输,导致白俄罗斯钾肥只能绕道乌克兰,增加了其运营成本。这些影响海外仓选址的外部因素在算法研究中基本都是不能体现的。
可见,受海外市场的跨境电商产业发育情况、市场监管力度、国别政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海外仓网络的优化布局必须锚定海外市场进行“场景化”建模,而不是简单地通过算法优化结果进行直接定位。
3.3 海外仓与跨境电商系统的耦合协调研究对本土合作关注不足
目前,关于海外仓与跨境电商系统的耦合协调研究,还局限在探讨跨境电商、跨境支付等线上平台企业与线下跨境物流企业之间的协同关系,关注环节也聚焦于海外仓头程集中备运、中程仓储管理这两个环节的运营成本优化。而对于海外仓在本土市场“最后一公里”的本土零售商、物流配送企业与跨境电商平台、跨境支付企业、海外仓之间的协同耦合及利益协调研究,仅停留在“本土专业化管理人才匮乏”、“本土化运营成本高”、“退换货处理效率低”等问题的定性描述上。近年来,实务中出现的虚拟海外仓、共享海外仓等关注本土化合作的新模式被视作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尝试。但是,相关理论研究还停留在对操作流程的探讨上,并未有见将海外仓、跨境电商平台等企业与海外市场本土化企业的合作方式、利益分配及触发条件等机制安排嵌入最优化模型分析之中。此外,已有针对跨境电商供应链的信息共享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跨境电商平台与海外企业的信息交互,鲜有关注跨境电商平台与海外仓的信息共享[58]和海外仓与本土企业的信息分享。由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存在利益竞争,信息共享的动机往往不纯,导致所得信息往往掺杂了“水分”,盲目进行信息互换会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风险。而海外仓与销售终端接近,其通过海外商家获得的信息相较于跨境电商平台与海外商家共享获得的信息更加真实可靠。
为了增强海外仓的本土化运营能力,提升海外仓与本土企业的信息协同,借助海外仓的数字化网络和物流专业知识,分析电商平台与海外仓之间关于库存、客户需求、市场行情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对跨境电商系统的耦合协调具有较好的操作条件和可实现性。
3.4 跨境电商供应链中断下的海外仓应急管理研究有待拓展
在跨境电商供应链中断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中,目前涉及的主要是供应链结构的灵敏度(一般提倡追求适度的灵活性)、库存商品的数量控制(大体主张不过多或过少)、库存商品的种类搭配(如将盈利水平高与盈利水平低的商品混存)、不确定风险控制(如采取CPFR(协同规划、预测与补货) 供应链管理技术、共享销售信息) 等内容。这些研究比较注重对供应链断裂危机的前期预防,而忽略事中、事后的控制与调整。这次新冠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断裂与应对迟缓就反映了这方面的不足。诚然,做好供需预测,共享生产、市场与物流信息,将有助于提升供应链柔性,增强企业防止供应链中断的前馈控制能力,减少供应链中断的发生。但是,由于跨境电商供应链面临的不确定因素纷繁复杂,企业不可能总是准确地预测危机将在何时何地发生,加强供应链断裂发生时的应急处置能力也不容忽视。
对于跨境电商供应链可能面临的断裂危机,企业应积极主动提升前期的预防与控制能力,同时加强对断链发生时的应急响应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海外仓作为跨境电商供应链上的重要营销节点和物流创新环节,其对供应链畅通的价值重大,以往研究对于其在全球供应链稳定中的“补漏”作用的研究尚未有见,有很大地拓展研究空间。
4 结束语
在后疫情时代和国际市场不确定因素多源频发的当下,物流阻滞是影响外贸企业获取利润必须破除的壁垒,而海外仓正是化解这一障碍的有力支点。国家对跨境电商和海外仓的政策支持,更对我国做强数字外贸新业态、企业走向全球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打了一剂强心针。在跨境电商方兴未艾的今天,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浪潮势不可挡,海外仓的功能不应仅仅定位于提升物流配送时效的本土仓储设施这个单一功能,而应结合国际目标市场的客户需求和市场环境,提供诸如拆分、换标、重新包装、产品组合等多样化、定制化的海外增值溢价服务。为了将海外仓变为商家在海外的敏感“触角”,海外仓建设与研究的本土资源化、信息一体化、运作智能化无疑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