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4-02-13杜雪丽
杜雪丽
从教育部印发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来看,新课标肯定了高职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明确高职英语课程的育人目标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英语教学应发挥好课程育人作用,挖掘课程内的思政元素,优化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课程思政是在思政教育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提升专业课程内涵的必要路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强调的是在英语知识和技能培养中,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并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将思政理念和英语课堂对接起来,实现隐性的思政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将课程思政理念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能为单纯的知识传授注入更多的人文情怀,增强了英语课程的中国特色,让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国家意识得以强化。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分析
就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改革情况来看,近年来,相关课题研究不断,研究论文众多,各类英语相关的比赛也是层出不穷。但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依然存在一定问题,如一些教师的思政意识淡薄,思政素养有待提升;教学的思政设计不足,思政教学资源十分有限;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等。这些突出的教学问题导致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不高,使得课程教学改革后劲不足,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此外,部分教师依然片面关注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引领以及人文素养培养的关注度不足,思政元素和英语课程无法真正融合,这种重显性教育、忽视隐性思政教育的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不尽如人意。
基于新课标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以生为本。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等;组织相关教学内容时,要关注学生学习视野的拓展,以培养文化自信和良好道德品质为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第二,以课为本。课程思政要和英语课程密切联系,教学设计应结合教材单元主题,挖掘其中的思政内涵,以确保思政元素巧妙地融于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政育人目标。
第三,以岗为本。课程思政要和学生的就业岗位对接,以市场和职场需求为导向,融合行业企业中的思政元素,以体现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学理依据
1.课程的通识性和文化性决定了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高职英语课程本身具有通识性和文化性的性质,但这也是该课程在职业教育现有办学环境中不受重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高职院校面临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突出通识性和文化性的课程往往会被边缘化,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应在教学中注入课程思政这一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以提升育人成效。
2.课程的国际性和职业性决定了开展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 年版)》中明确指出,高职英语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有一定职场沟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也给予了较多的课时及宽松的授课氛围。这样高职院校师生之间就能多进行思想互动及教学交流,为开展思政教育创造了的基本条件,确保了思政教育的连续性。在课程内容方面,高职英语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文化性的语言类课程,教师应关注中西方语言文化知识以及价值观念的对比,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从中可以挖掘到很多思政教育资源。高职英语课程有着和新时代思政教育融合的现实基础,具备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3.课程具备思政教育必需的隐性特征及德育功能
传统思政教育多采取显性的理论教学模式,而在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会涉及中西方的跨文化对比、赏析,以及一些训练、模拟实践等教学活动,这些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及爱国情怀,提升素质教育的水平。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强调将思政内容“隐形”在英语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体验语言文化中的人文价值和思想观念,以避免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抵触,通过开展语言文化认知学习、语言技能实践锻炼等,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可见,高职英语课程也具备隐性育人特征,有着不错的课程思政育人条件和土壤。
新课标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对策
1.探索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
要确保新课标下的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达到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就必须深入探索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模式,结合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使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和新时代思政教育目标方向一致。目前高职英语课程体系中的教学资源可以划分三类:基础英语、行业英语以及实用英语,其中,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侧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文精神渗透;行业英语侧重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融入;实用英语侧重竞争合作精神及国际化视野培养。将高职英语课程的育人目标和三类教学资源对接,可使课程思政更具针对性和确定性。
其次,高职英语课程的文化性特征明显,作为一门外语课程,包含了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内容,也涉及外国文化和思想价值观的传播学习,将这些内容和思政素材融合时,要对相关资料进行整合以及序化,使其成为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的一部分内容,达到和新时代思政教育载体相一致的效果。
此外,还要深化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实践,以确保英语课程教学和新时代思政教育同行。课程思政强调的是以一种柔性、隐性的教育方式进行思政教育,对此,教师需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教育学生。在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中,教师可引入情景教学、主题体验、跨文化交流、角色扮演等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创新。
2.基于供给维度不断开发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资源
新课标下,对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改革,需要英语教师发挥辩证思维、人本思维,联合多元供给主体,探索资源供给合力,不断深化资源时代性及现实性,通过现代科学思维实现对资源的最大化挖掘和整合。从供给维度来看,资源开发是确保资源供给跨域优势的基本保障,也能改变传统英语教学中资源共享的时空局限问题,对于提升英语课程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作用。在这一维度下,进行高职英语课程开发要从多方面做起:
第一,探索协同资源开发路径,注重综合素养培养。在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高职院校应培养一支重视课程思政价值,有能力、有思政教育意识的英语教师队伍。要确保资源开发成效,解决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融合不足的问题;要引导教师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内涵,促进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其实培养人才是一个多种教育方式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资源挖掘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要想把课程思政纳入新课标高职专业英语人才培养计划,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更好地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教学,把握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使两者实现有机融合。高职教师一是要把课程思政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结合教学内容深挖各类思政要素的内涵,使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二是要正确认识课程思政教育的特点,灵活实施教学设计,巧妙地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而不是刻意地把专业课变成政治课。在开展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不同阶段的课程教学特点,将不同主题和与之相应的教学资源贯穿起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为他们未来开展岗位工作打好基础。在开展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教师需结合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把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过程,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发挥协同育人功效。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专业英语的特殊性,分析该领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教学资源中提取有关的课程思政要素,探索正确的实施途径,以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要深入挖掘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英语课程教学,需要教师深刻理解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以灵活的方式,从全新的教学角度、更广阔的平台进行探讨和交流,为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带来新的活力。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高职院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研讨,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技能,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第二,关注英语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思政对高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次重要的考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思考学生对英语课程思政的需求,研究以怎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课程思政做到悄无声息却又掷地有声,达到不错的育人效果,这些都需要英语教师有一定的思政意识,以及思政教学和专业教学相融合的创新设计能力。对此,高职院校要注重培养新时期的“四有”好老师,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就应高度重视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开展师德教育的工作要求,出台《关于开展师德专题教育,争做“四有”好老师活动实施方案》,定期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各学院、各部门应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争做“四有”好老师;要强化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他们的课程思政资源开发和设计能力。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英语课程教师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理解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充分挖掘和提炼各类思政元素,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找准切入点,寓教于课堂教学、寓教于社团活动、寓教于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在强化供给合力主体上,应促进思政教师、英语教师、学术带头人、信息技术专家等之间的协同合作,结合学生对英语课程思政的需求,打造有一定示范性和实践性的英语课堂,加强各教学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发挥新媒体在英语思政育人方面的导向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新媒体、新技术的作用,以增强教育动力和活力。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新媒体和课程思政的融合也是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当前,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和新媒体紧密相关,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新媒体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家。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借助新媒体技术的支持,学校可以搭建网络学习平台,顺利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同时“第二思政课堂”也能够实现,使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创新成为可能。但是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也给教学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浪潮中,有的学生容易被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影响,导致学生的信仰信念动摇,思想价值观偏离正轨。对此,高职英语教师要发挥新媒体的导向作用,以思政教育为载体,不断优化英语教育教学结构,发挥优质网络学习资源的积极作用,用英语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故事进行传播,有意识地将大学生培养成我国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同时,要将思辨精神贯穿到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怀疑精神和辩证思维,让他们能够客观看待西方文化和思潮,学会鉴别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在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中汲取精华、去其糟粕,懂得如何正确取舍。教师要鼓励学生正确甄别网络信息,引导学生用符合我国国情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价值观去看待外界事物,弘扬主旋律,避免学生被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西方文化带偏,把家国情怀厚植于高职学生心间。
4.探索创新育人模式,体现职业特色
新课标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教学技能,主动研究课程改革教学新方法。在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探索线上自主学习、课堂探究学习,以及线下实践锻炼等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英语教学成效,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如,在讲解Manufacturing 的单元知识点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固定式课程教学模式,不能按部就班地讲解教学内容,而应在课前设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观看中国制造的微课视频,完成线上自主预习和测试任务。结合学生预习中的任务完成情况及提出的学习问题,教师优化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借助网络平台整合不同的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资料补充。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小组辩论、产品描述、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强化专业课程内容知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收集大国工匠的故事、开展语言竞赛,让学生深化工匠精神学习,强化语言锻炼,提升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
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体现课程的职业特色,将课程内容和相关专业岗位及市场需求对接。在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要多收集行业企业的相关信息,将职业规划、职业道德、安全意识、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作为教学渗透的重点,与教学内容进行融合。例如,可以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引入企业文化,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单元内容结合起来,设计仿真教学情境,进行职场模拟,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合作精神培养。在Company Introduction 单元知识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地参观,让企业管理者向学生讲解企业文化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为企业培养忠诚的优质专业人才。
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势在必行,高职院校要结合教学开展现状,把握新课标的育人目标和要求,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思政教育和英语课程教学同向同行。高职院校应深入挖掘思政教学资源的内涵,使其与教学内容完美融合;强化师资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发挥新媒体导向作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此促进英语课程思政提质增效,为高职英语教学育人质量提升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