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嘉祥武氏祠西壁画像石的构图研究

2024-02-09王锦川

收藏与投资 2024年1期
关键词:画像石物象意象

摘要:汉画像石是我国艺术史上的璀璨明星,也是研究汉代艺术与社会的重要途径,汉画像石整体风格深沉雄大,艺术特征十分鲜明。本文仅以山东嘉祥武氏祠西壁画像石为例,简要地分析它的构图形式与构图理念,并在文末作了部分引申。

关键词:汉画像石;武氏祠;构图;意象

一、山东嘉祥武氏祠西壁画像石基本介绍

山东嘉祥武氏祠大约建于东汉桓帝时期,武氏祠西壁画像石是武氏祠堂的西面墙壁,高184厘米,宽140厘米。整面墙壁的画面被装饰边框分割为五层,第一层有西王母、羽人、玉兔、蟾蜍、三足乌、九尾狐的形象。第二层有伏羲、女娲、祝融、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大尧、大舜、大禹、夏桀的形象,人物左边有榜题。第三层为孝子故事,分别为曾母投杼、闵子骞告父、老莱子娱亲、丁兰刻木母,都有榜题。第四层为侠客故事,分别为曹子劫齐侯、专诸刺王僚、荆轲刺秦王,皆有榜题。第五层为车马出行图,其中车马人物形象与武氏祠后壁第五层拜谒场景相连接。

二、武氏祠西壁画像石的构图形式

武氏祠西壁画像石采用了凸面刻凸显物象,对于物象的刻画则采取阴线刻。由于这些汉画像石的图像依附在墓葬建筑表面,发挥了装饰功能,所以这些图像显示了平面装饰特点。从另一个层面看,中国造型艺术开始是以线性艺术表现的,其中的书法、雕刻、绘画等表现形式进行了长期的线性艺术实践。汉面画像石则把物象视为线性构图的组成部分,进行平面装饰表现。汉画像石在发展中,由阴线刻到隐起刻,始终把握着线性表现的平面装饰特点。

首先,从武氏祠西壁画像石的整体看,它主要采用了分层构图。这样的分层构图是对于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至先秦时期的彩陶、青铜器上装饰图案构图方法的继承与发展。汉画像石的这种分层构图,是为了使人更清晰地把握画面的主要内容和题材,把幻想世界和人间世界分隔开来。所以在汉画像石里,按照这种配置,汉画像常采用分层构图,有左右分格或上下分层。武氏祠画像石亦按照这种配置将天界、人间的不同内容作分层处理。其中,武氏祠西壁画像石的第一层画面呈三角形,因为它与祠堂屋顶连接,是祠堂建筑的山墙部分,这是由它的建筑功能决定的。其余的几个画面均为长条形,并与武氏祠后壁的画面相连接。

其次,在整个武梁祠西壁的画像中,采用了等距散点透视的表现形式。其中第二层中华始祖与古代帝王图像采用了底线横向透视法。所谓的底线横向透视法是指将三维的物象处理成平面的形式,并将物象横向地排列在画面的同一条底线上。第五层的车马出行图采取了鸟瞰斜透视法。所谓鸟瞰斜透视法,是指将视角放在斜侧面的高视点上,画面呈现俯视的角度,靠近观者的物象被置于底线上,远离观者的物象高于底线,并且被前面的物象所遮挡,这样便能体现物象之间前后空间关系。第三、四层人物故事画像砖采用的透视方法很丰富,多种视角搭配使用,使得画面十分生动饱满。

接下来具体看每一层画面的构图:

第一层山墙部分是一个三角形,其内容采用对称构图,西王母端坐在画面中央,两旁分别安排有三足乌、蟾蜍、玉兔、九尾狐、羽人的形象。

第二层长方形画面被分割成10个更小的画面,刻有华夏始祖及古代帝王形象。

第三层长方形画面刻有四个孝子故事,采用横连画面,将四个故事连续展开,并未进行分割,每个故事画面旁都有榜题。最右侧为曾母投杼的故事,画面中曾子跪地于左,拱手面向曾母,曾母坐在纺车上右方,曾母由于轻信了关于曾子杀人的风言风语,回身看到曾子后,惊恐地掉下了手中之梭,曾子上方的方形區域为榜题。接下来是闵子骞御车失棰的故事,画面中闵子骞的弟弟驾着马车停右侧,闵子骞跪在车后恳求他的父亲,位于画面左侧,他的父亲坐在车上,回身看向闵子骞,一只手搭在闵子骞身上,表示对闵子骞恳求父亲不要休掉继母的理解,马的上方与闵子骞上方分别有榜题。接下来是老莱子娱亲的故事,画面中老莱子的父母坐在帐幔下方的榻上,位于画面左侧,画面右侧中央为一侍女来送饮食。画面右下侧为老莱子跌坐在地,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便假装孩童啼哭,老莱子上方区域为榜题。最左侧为丁兰刻木母的故事,画面左侧为丁兰母亲的木偶形象,画面右侧中央为丁兰跪在地上请示木母可否借与邻居东西的形象,画面右上方为丁兰的妻子,丁兰木母上方区域为榜题,这个故事的画面采用的是鸟瞰视角,故而丁兰妻子位于丁兰上方。

第四层长方形画面刻有三个刺客故事,同样是横连画面,依次展开,右起第一个是曹子劫齐侯的故事,画面中央右侧为坐着的齐桓公,中央左侧为曹沫,一手执刀,一手抓向齐桓公,欲迫使齐桓公交还鲁国失地。画面右侧为拱手而立的管仲,画面左侧为神态急切的鲁庄公,每个人物上方都有姓名榜题。接下来是专诸刺王僚的故事,画面右侧为二侍卫,手持长戟刺向专诸。画面中央为跪在地上炙鱼的专诸,正要从鱼肚中掏出匕首刺杀吴王僚。专诸左侧地上为一火盆,火盆上方有一鸟,正俯身飞向吴王,画面左侧为吴王坐在榻上,一手前伸,似乎在命令侍卫拿下专诸。专诸与侍卫的上方以及吴王左上方皆有榜题。第四层最左侧为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画面亦采用鸟瞰视角,荆轲被侍卫抱住居于画面右侧,秦舞阳匍匐于地位于荆轲左上方,秦舞阳下方为盛有樊於期头的匣子,画面中央左侧为一立柱,立柱被荆轲抛出的匕首贯穿,秦王位于画面左侧,正向画面左侧逃跑,同时面向右侧的荆轲,一手前指,似乎在呼唤侍卫。

第五层长方形画面为车马出行场景,一直连通到武梁祠后壁下部中央的楼阁拜谒场景。

三、武氏祠西壁画像石的构图理念

(一)整体性理念

汉画像的设计理念首先表现为一种整体性思维,这种整体观表现为汉画像的设计有一种带有整体性特征的系统性思维,是汉代人的世界观在艺术设计上的表现①。

汉画像石是整个墓葬建筑的建筑构石,其图像内容依附于建筑构石表面。武梁祠实际上是由石狮,石阙,墓碑,祠堂,墓室所组成的整体建筑群。汉画像石除了作为建筑构件具有设计的整体性以外,汉画像石的内容也有整体性设计。其中武梁祠的屋顶刻画有各种祥瑞符号,代表天界;东西壁的山墙部分为东王公和西王母,代表着仙界;其下部分与武梁祠后壁画面相连贯,刻画了人间历史和生活景象。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汉代人理解中的生死世界与精神寄托。

(二)意象构图理念

汉代人在设计画像石的内容时,十分重视意象创造,所谓意象就是指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事物,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②。

汉代的墓葬建筑是对死后世界的构建,对图像的刻画,展现了汉代人理解中的天上世界与人间世界。这种观念根据图像搭配的需要,以意象符号的形式存在于汉画像石中。汉画像石中的符号,一部分来自原始社会的岩画、陶器上的图案和青铜器上的纹饰,一部分来自民间信仰。汉代前期流行黄老学说,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渴望长生成仙。在汉画像石中,表现升天成仙题材的内容非常多,如武梁祠画像石,上方刻画有日月星辰,祥瑞图案,是天界的象征,其下的山墙部分则是民间信仰中的神仙世界。

接下來具体看武氏祠西壁画像石当中的意象成分,首先是山墙部分,也就是第一层画面,上面刻画有西王母、蟾蜍、玉兔、三足乌、九尾狐、羽人的形象。这个画面表现的是一个仙人世界,既是民间信仰的反映,也是人们渴望长生成仙思想的反映。西王母是一位女神,与之相对的是东面墙壁山墙部分的东王公,这种设计亦受阴阳思想的影响。西王母在民间神话中居住在昆仑山,能够保佑人们长生。蟾蜍玉兔都是月亮的象征,亦有“阴”的属性。羽人这一意象则是人们对升天的渴望具象化出来的。九尾狐在汉代是一种代表祥瑞的异兽,有两方面意思,一是代表国家昌盛,二是代表子孙繁息。第二层的中华始祖与古代帝王则表示对祖先的崇拜,同时也是儒家思想君权至上的反映。其中有夏桀王的形象,他旁边没有事迹榜题,只有名字,他是作为反面典型存在的,用来警醒世人。第三层为孝子故事。寓意很明显,儒家十分推崇仁孝思想,仁孝观念在汉代影响十分深远,武氏祠又是祭奠先人的场所,故而会出现这些倡导仁孝美德的内容。第四层刺客故事,亦是受到了儒家思想影响,这些故事标榜的忠诚报主、舍生取义、杀身成仁,都是儒家所倡导的美德,布置在祠堂里,亦有教导后人之意。最后一层车马出行场景,与后壁东壁画面相连接共同构成了拜谒的场景,关于拜谒场景的解释有很多种,有人说是表现对死者的敬仰,有人说是对君权的崇拜,这里我采用巫鸿的研究观点,在三面墙壁的完整构图中,拜谒场景位于中心,贵人形象被大臣、皇后和百姓环绕。在整个武梁祠画像中,没有任何其他形象能够和中心楼阁的富丽堂皇及正在接见臣下的贵人气度相比拟,这个贵人可能是以原庙中高祖画像为原型创作的皇权象征③。这表达的是儒家倡导的忠君爱国,积极入仕观念。同时中国自古有水清濯缨、水浊濯足的说法。武梁生活在东汉桓帝时期,国家政治环境不理想,一生仕途不顺利,这个拜谒场景也可能寄托了他对国家有明主、仕人能够施展才华的希望。

四、武氏祠西壁画像石构图的启示

武氏祠西壁画像石展现出的散点观察构图法,使得其画面内容既可以包含不同区域、不同场景中的各种物象,也同样可以包含不同历史时空的情境和事件,大大增强了创作者的画面组织能力,并且在主观意象的经营上比焦点透视更加自由,更能使创作者摆脱来自客观物象的制约,也更加适合表达情感。散点观察的构图形式经过汉画像石艺术定型,为中国绘画独有的平面艺术风格奠定了基础。同时它所展现的意象审美亦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绘画最显著的美学特征。如明末著名画家陈洪绶,他的人物画特点鲜明,颇具古意,造型处理得夸张奇特,线条流畅有力,作品中有非常多表达自己清高孤傲的意象,如荷花、兰草等,他作品中的物象布置安排是主观的,十分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王锦川,男,汉族,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物画创作。

参考文献

[1][美]巫鸿.武氏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M].杨柳,岑河,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2]黄雅峰.汉画像石画像砖艺术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顾颖.汉画像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

注释

①顾颖:《汉画像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年版,第141页。

②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3页。

③[美]巫鸿:《武氏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杨柳,岑河,译,三联书店,2015年版,第227页。

猜你喜欢

画像石物象意象
物象再造系列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汉代画像石里的成都生活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汉画像石墓出土仿木结构石立柱初步研究——兼谈白杨店画像石墓出土立柱位置
汉画像石中的“天神”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