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蒋兆和水墨人物画艺术语言的探究

2024-02-09杜其容

收藏与投资 2024年1期
关键词:蒋兆和人物画水墨

摘要:蒋兆和是近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改革先驱,他在从教的50年间创立了一套培养现代水墨人物画人才的教学体系。蒋兆和从自身出发,取材于劳苦人民的生活,创作了许多寓意深长且生动感人的画作。他知晓苦难生活于人民、于人间的痛苦,通过画笔来表达他对于穷苦人民生活的痛心。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到那个颠沛流离的年代里平民百姓生活的艰苦。本文从蒋兆和的生活、作品角度分析他对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改变以及他的绘画艺术语言,体会蒋兆和对笔下劳苦大众凄惨生活及面对悲惨命运不屈的精神和人文关怀。

关键词:蒋兆和;水墨人物画;艺术语言;人文关怀

一、蒋兆和的生平概况

蒋兆和于1904年出生在四川泸州的书香门第,他幼时随父习字读书学画,学习中国传统诗文书画,为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其家道中落后,开始了远赴上海的艰难谋生学艺之路。蒋兆和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代表作有《流民图》《杜甫行吟图》《卖报童》《朱门酒肉臭》等。蒋兆和幼时颠沛流离,为生活奔波闯荡,却不曾放弃过自己的艺术梦想。他曾画过广告,从事服装设计,经历一路坎坷,最终成为引领中国写实水墨人物画发展的先驱,为艺术和中国画的发展添砖加瓦。蒋兆和师从徐悲鸿,在恩师的引领下逐渐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其艺术创作开始走向成熟。

二、蒋兆和的艺术特点分析

(一)凄苦的成长历程及悲苦的现实主义题材

蒋兆和少时接受了传统书画的启蒙教育,具备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修养,为他后期的水墨人物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根基,但他的人生遭逢变故,13岁便自学擦炭画,为照相馆绘画背景赚钱糊口,16岁背井离乡到上海闯荡,直到27岁遇到徐悲鸿并被介绍到上海美专任教,终守得云开见月明。颠沛流离是蒋兆和成长的主基调,艰苦的生活给予了他肥沃的创作养料,正是这许多的困苦人民,加以自己的经历,促成了蒋兆和悲苦的水墨人物画风格。他的创作离不开他的生活,离不开他内心深处的悲悯之心。蒋兆和前期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闲情雅致,有的只是无情的揭露。他着眼于底层大众,塑造了一个个朴实、坚韧、顽强不屈的形象,他将自己深沉悲苦的意识与怜悯痛心的感情深藏于绘画的笔尖,表现在客观对象的具体描绘之中,这一笔笔描绘的皆是他浓厚感情的宣泄。蒋兆和受徐悲鸿的影响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写实技法奠定了牢固的功底,形成格外真实可感且深刻有力的水墨人物画风格。

(二)战乱中自力更生的孩童题材

孩童在我们眼中是活泼的、天真烂漫的,拥有最治愈人心的笑容,是应如花朵一般被大人呵护的天使,但是蒋兆和笔下的孩童却是艰难生存、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的令人心疼的形象。《卖报童》是蒋兆和在水墨人物画方面创作的首幅作品。正是在这时,他坚定了中国现实水墨人物画的艺术方向。他以自身经历,由内而外地诉说着战乱中孩童的凄苦命运。这一时期《流浪的小子》《卖花女》《朱门酒肉臭》等作品,揭示了当时为了生存,孩子们艰苦挣扎的生活。这些无父无母的孩童,有的聚集在一起讨生活,有的却像《朱门酒肉臭》里的女孩一样在无人知晓的角落慢慢消亡。这幅画给我的感触是最深的,它让我联想到更多的劳苦人民该如何生活,联想到在战乱年代,依然有人欢歌,有人饿死。高门大院里的人在聚会,在欢笑,在悠闲地享受生活;而门外凄苦的女孩多么向往门里面的惬意,最后在自己的幻想中沉睡,这种有对比的作品更加有力量。这幅画的取名会让人联想到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永远存在的现实问题,同时也道出了他对孩童不幸命运的惋惜及他与杜甫同样爱民忧国的心情。

(三)蓬勃发展的红色文化

1949年新中国成立,全国上下一改战乱风貌,一片喜悦祥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文艺事业的主体与形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这时的蒋兆和已然成为美术教育事业的杰出代表,他仍然关注民生,依然在群众中选取创作素材,依然关注生活,关注劳动人民。其艺术风格也从之前的痛苦忧心转变为积极喜悦,画面表现从孤苦的老人孩童及逃亡难民变成充满生气、具有浓厚红色气息的幸福人群。代表作有《把学习成绩告诉志愿军叔叔》《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给爷爷读报》等作品,这些作品真切地反映了当时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民饱满幸福的状态,积极向上和干练的精神面貌出现在不同领域的人身上,每个人都时刻想着为国家的建设出力,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

(四)倡导传统文化的历史人物题材

蒋兆和晚年时期多以历史人物为题材进行肖像创作,为引起大众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视,在文化建设上,新中国一直提倡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继承并发展,重视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加强青少年的文化自尊心和自信心,代表作有《杜甫》《李清照》《曹操》《酒仙图》等作品。在此阶段,蒋兆和的用笔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切实做到了“以形写神”,寥寥几笔,却形神兼备。在他的笔下,这些历史人物仿佛跃然纸上,让我们真正地感受到杜甫的忧国忧民,他的眉间总是带有一丝愁绪,为国家存亡和受苦百姓担心的形象呼之欲出;真正让人感受到曹操雄伟的磅礴气势,坐在那儿就有一种指点江山的感觉;真正让人感受到李清照作为女子,虽然外形纤细柔弱,但是拥有清新脱俗气质的女诗人形象。这些在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名人得以重生,以此种方式回到群众的眼前,不仅给观者带来慰藉,同时也流露出蒋兆和的教育理念及对生活的美好信念。

三、蒋兆和艺术语言分析

(一)中西方绘画融合

蒋兆和认为:“中西一理,本无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绘画工具的不同,民族个性之间有差异,重‘中重‘西都不行,博采众长、中西融合也有其道理。中国画发展后期趋于意趣逐渐忽视形体,讲究气韵,有超然之精神;西方绘画重写实,重形体色彩,夺造化之功能。”蒋兆和运用中国画的笔墨纸砚作画,且将西方对于形体、明暗的优势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早期写实主义水墨人物画风格。“形”与“神”皆是蒋兆和想要融合的精神内涵,他在用笔用墨上继承中国画“骨法用笔”技法。根据西方人物肖像的形体创作要求,他十分注意人物面部五官的阴影变化,最终做到形神兼备,使观赏者最直接地感受他所表达的情感。在繪画中他坚持“以形写神,神形兼备”的艺术追求,他以写生为基础准确地抓住人物的神态及形态,使观赏者能深切地感受到画面中的丰富情感。蒋兆和在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新人物画的开拓者。他坚持自己的风格,兼容中西,开辟新征程,建立了现代中国人物造型基础的体系;他在作画中讲究结构比例、造型和笔墨,也讲究传统精神对于文人画的重要性。

(二)写实主义水墨人物画

水墨画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自唐宋时期画家就多用湿笔,以形成“水晕墨章”之效,自元开始运用干笔追求墨色变化以达“如兼五彩”的效果。在写实主义人物水墨画中能够观察到西方繪画运用的明暗、透视、解剖等创作手法,但在西方手法和中国绘画两者的融合下才能形成具有中国味道和西方形式的近现代绘画创新。蒋兆和在其艺术创作盛期确立的悲剧基调内含批判现实主义的灵魂,其技法融合了中西方的造型语言。他明确了写实主义的思想,这成为他从事水墨人物绘画创作的艺术准则。他的画作充满了现实主义的时代性。最初蒋兆和是基于自身的经历不自觉地将劳苦人民、悲惨命运作为绘画的第一目标。但是在徐悲鸿的指引下,在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指引下,他走上了披露现实主义的道路。在主动与被动的双重作用下,现实主义的时代性被他用写实主义水墨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抒发了他对于劳苦大众的同情。蒋兆和改进的写实主义水墨人物画与中国古典人物画相比,是一次精神基调和语言技巧的重大改革。

(三)笔墨语言

在改良中国画的过程中,蒋兆和的技法逐渐成熟,他虽然融入了西方的绘画表现手法,但其本质依然是以中国画精神内核为主,他将“写意精神”作为融合剂,坚持保留“形于外而感于中”的中国绘画内核,以平衡绘画创作中与西方技法相融的不和谐感。六法论中,“骨法用笔”在笔墨运用的表现上较为讲究。用笔和用线的变化丰富,笔法造就了线条的表现能力。中国画具毛笔用皴、擦、点、染等技法以及配合力量的轻重缓急来展现线条的灵动性和力量感。蒋兆和运用中国画技法“白描”来造型,古代曹不兴、吴道子等画家在古典人物画中将线条的运用发挥到极致,线条概括物象变化的精神和特征对造型有很大的帮助。蒋兆和的作品画面多运用留白、虚实等表现手法,墨色变化无穷。虽然蒋兆和绘画运用西方明暗及透视等素描的画法,但当他使用的工具是毛笔和墨时,对于人物五官和面部的细节处理,墨色的变化与运用突破了素描中光影的束缚。这样的虚实、留白让画面生动流畅,摆脱了素描画法中一定的刻板印象,同时也表现了中式的明暗和光色变化。蒋兆和在绘画中“以墨当色”,墨与色的融合表现了画面的意象特征,在其作品中,他的墨色常给人一种宁静感与悲情感,他在画面中的结构留白和笔墨相融,给观者带来更多的感悟与想象空间。

四、结语

蒋兆和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水墨人物画发展的关键人物,他在艺术创作上汲取西方绘画之长,以写意精神为突破口,极大地发挥了中国水墨画的优势,同时也拓展了中国笔墨对现实主义题材的表现力。他同情劳苦大众,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笔者学习蒋兆和的绘画风格时,能从他的画册中体会其传达出的情感,能够体会到当时社会环境的艰难。在临摹《流浪小子》时,从画中几个孩子的神情,我感悟到他们对生活的迷茫以及无奈。画面中心的孩子是组合核心,他虽受伤拄着拐杖,却依然支撑着自己寻求生活的出路。蒋兆和先生的笔墨利落而有变化,线条灵动。笔者反复临了三次,线条的书写感和力度的掌握依旧僵硬,只能先临出外形轮廓。但是在临摹了一学期蒋兆和的画册后,笔者在用墨的变化上有了一定进步,用笔的变化上加以书法练习也有所加强。画册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是《朱门酒肉臭》,这也是笔者最爱临摹学习的一幅作品。画中小孩的虚弱感及无力感,真实到让观者感到心痛。我在临摹形体上有了进步但在面部五官的塑造上还抓不到精髓,对于墨色融合上还需加强联系,在五官塑造上神态的把握不准确,眼神塑造大多是表现人物神态和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但同时也是我最难以掌握的。纵观蒋兆和的一生和绘画创作可以认识到他的个人经历、社会背景及文艺氛围对其艺术创作的影响,他的作品从未远离生活、远离人民,他时刻都在关注民生,关注人民群众。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作者丰沛的感情,其作品各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深刻意义与影响。

作者简介

杜其容,女,汉族,贵州六枝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书画艺术。

参考文献

[1]陶添枝.蒋兆和作品中现实主义的时代性[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5):124-128.

[2]王洪杰.浅谈蒋兆和水墨人物画中的写意精神[J].艺术市场,2020(8):108-109.

[3]李唯.蒋兆和水墨人物画艺术研究及我的绘画创作[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2.

[4]刘轶丹.试论蒋兆和绘画作品中的精神内涵[M].北京:首都博物馆,2016.

[5]蒋兆和.蒋兆和画册[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41.

猜你喜欢

蒋兆和人物画水墨
水墨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
蒋兆和简介
蒋兆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艺术家?
蒋兆和自叙
人道之光蒋兆和
泼尽水墨是生平
关于写意人物画的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