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数字化服务水平

2024-02-09陈一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4年1期
关键词:文化站服务水平乡镇

1 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数字化服务水平的重要意义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阵地,也是加强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于2023年9月6日印发的《关于持之以恒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共提出了四方面十三项主要任务,其中第10条,明确要“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数字化服务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成为国家明确的、系统性、全局性政策和国家规划。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立体覆盖”“全面共享”“全民共享”对数字化成果的呈现形式、范围、服务对象提出了要求。而包含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内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神经末梢”,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阵地,对于实现上述目标发挥着关键作用。

2 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数字化服务水平的主要路径

近年来,省级、地市级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建设逐渐完善,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提供多元数字文化产品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乡镇(街道)一级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乡镇经济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存在资源分散、保障不足、效能不高等问题。在当前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发展背景下,更要理性思考如何搭上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快车,在文化数字化政策红利背景下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数字化服务水平。《方案》第10条内容为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数字化服务提供了具体的发展思路。

(1)找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体系中的合理定位。历史遗存、传统技艺、民间风俗等是乡镇固有的文化资源,但是靠乡村自身对其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在现实中存在经费上、技术上等诸多障碍。要丰富乡镇综合文化站提供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内容,并不能简单地倡导“对本地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方案》第10条明确“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与公共文化云、智慧图书馆、当地智慧城市、线上政务等平台的对接”“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平台”,其中“对接”“依托”这两个关键词明确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在提供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中的角色定位。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数字服务平台和资源的建设不是另起炉灶,而是采用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的方式建设,对接各类资源平台。在实践中,乡镇也不應成为乡村文化数字化的主要建设者,而应该成为服务的使用者、传递者。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发展重点是畅通数字资源流通机制,做好与国家文化专网、公共文化云的对接工作,利用好上级资源,做好对远程已有的成熟资源的本地化处理,实现对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内容的有效供给。

(2)增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能力。数字设施是提供数字化服务的基础,是增强乡镇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能力的重要保障。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数字化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已经将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明确要“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根据《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行政村宽带比例达到100%,通光纤、通4G比例均超过99%,5G加速向农村延伸。乡镇综合文化站要乘借数字乡村发展机遇,利用好逐步完善的数字化设施,将对村民公共文化数字化资源的输送纳入到数字乡村服务共同体建设中。《方案》中提到“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等社会化数字服务平台的合作”,为增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能力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互联网企业在技术、资金和平台资源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乡镇综合文化站与其合作将会有效提升乡村公共数字文化内容的开发和传播的质量与效率。一方面,能够为特色优质的传统乡村文化资源提供生成和传播的专业人才和平台、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也能够将乡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拓展到数字文化产业链中,有利于拓展乡村公共文化体验场景。

服务能力的提升也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数字化背景下,乡镇用户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支有数字化思维、技能和素养的专业人才固然是最好的举措,但在当前的管理体制下,农村文化人才的引进、评价、管理以及相关的晋升渠道等都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理顺。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可能是当前更快捷的优化方案。“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应该引入社会力量,委托社会力量来运营,以缓解‘放、管、服改革之后乡镇街道政府压力大、工作任务多的难题。”[1]同时,还可以尝试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志愿者队伍,突出乡村居民主体地位。线下引导愿意了解、有创新意识的乡镇居民主动成为数字文化服务产品的意见领袖,推进乡村信息交流互动、农民文化需求的清晰表达,进一步提升乡镇居民的参与意愿;线上志愿者可招募大学生、地方文化名人、专家学者等,提供线上优质专业的数字文化服务。

促进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的供需精准对接。经历了近20年的建设,我国的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朝着精准化发展。《方案》第10条提出,“完善线上平台群众文化需求征集和绩效评价反馈功能”。强调的就是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数字化服务要以老百姓的需求为导向,采用“订单式”“菜单式”等服务方式,真正发挥服务的实效性。在这方面,浙江省文化馆的“指尖艺术导师”、浙江台州的“文化超市”、嘉兴的“文化有约”等服务形式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有效解决了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供需错位、供不应求或供非所求的结构性失衡短板[2]。同样的,要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数字化服务水平,应在数字化服务平台上增加需求征询和服务反馈功能,建立常态化的需求配送工作机制,以及服务供给根据效能动态调整的机制,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对味”,更有效。

3 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数字化服务水平要以增强服务效能为落脚点

《方案》的印发是为新时代进一步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持之以恒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创新发展,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强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在乡村文化建设和基层治理中的阵地作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努力让乡镇居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所以,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数字化服务水平不是简单地看摆设、看数据,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因地制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提供当地群众需要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真正实现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参考文献:

[1] 王彬.数字化赋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管、用[N].中国文化报,2021-04-29(6).

[2] 徐继宏,权紫晶.浙江“指尖艺术导师”数字应用平台:指尖触碰让“艺术之花”遍地绽放[N].中国文化报,2022-10-18(6).

作者简介:陈一,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23-12-18本文责编:王晓琳

猜你喜欢

文化站服务水平乡镇
遂宁市:提升社保服务水平 夯实保障民生基础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加强图书馆管理 提高服务水平
新时代基层文化站所如何开展好群众体育文化活动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提升粮食流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举措构思
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机制的新举措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Vipersat升级版
——HeightsTM用高效率和智能化提升服务水平
新时期乡镇文化站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