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质量监督体系完善路径分析

2024-02-08马筝

今日财富 2024年6期
关键词:质量检验食品质量食品

马筝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更加倾向食用营养均衡的美味食品。但是,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经济利益,忽视食品质量,导致近年来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激增,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切实提升我国食品行业整体的安全,强化质量监督管理是重点。基于此,本文以食品质量监督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深度剖析现存的食品质量监督体系问题,结合实际制定完善解决策略,旨在提升我国食品质量监督效果。

“民以食为天”。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有了新的要求。但是,当前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侧面暴露出食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存在问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一定要提升重视程度,以保证人民身体健康为己任,加大食品质量监督管理力度,打造良好的食品质量环境。

一、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质量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将检验技术贯穿食品加工生产的整个过程,并开展高质量的监督管理,以确保流出食品质量得到保障。当前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严重。例如,肉食类原料存在化学污染风险;粮油食品中加入大量添加剂;很多产品质量检查多项细菌指数超标,仍然流入市场销售;部分水产以及家禽类生长期间使用大量的激素类药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超量的食品添加剂如香精、色素等。

二、食品质量监督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单一

食品生产行业,受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生产主体数量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食品质量监督体系建设。比如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食品质量监督网络数据库,为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把关。但是,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认识较为单一,缺乏全面、正确的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知识。受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认识过于片面,认为只会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忽视了食品质量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都会产生的影响。

(二)食品质量监督标准更新速度缓慢

受经济发展水平因素的影响,各地区形成了差异化的食品质量监督标准。总的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与食品质量监督力度呈现正比例发展趋势。经济发达地区能够紧随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不断更新食品质量监督要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往往对国家食品质量监督管理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质量监督标准相对滞后,食品质量监督技术发展速度较慢。检验结果与实际存在差距,不能作为评定食品质量安全的依据,不能满足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监督的要求。同时,随着食品市场的不断发展,生产加工工艺不断进步,食品种类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当前的质量监督标准不能满足对特殊食品的监督需求,食品质量监督工作难以高质量开展。

(三)食品检验体系存在问题

完善的食品质量检验体系是提升工作质量以及效果的关键。虽然我国不断引进先进的监督系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食品质量检验体系依旧存在一定问题。我国在食品质量检验期间开展双重保险,以企业自检与政府全检模式为主。结合当前我国食品质量检验工作发展情况来看,部分企业的自检意识以及能力较为薄弱,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质量检查。同时,企业对食品质量检验体系基础设施投入较少,检验设备以及检验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达标,没有制定全面的检验管理制度,食品质量检验结果容易受操作人员主观意识的影响。

(四)食品质量监管部门权责不清

我国食品质量监督执行体系结构复杂,很多地方权力交叉重复设置问题严重,导致部门监督落实不到位。尤其是在食品质量监督问责期间,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影响食品质量监督工作质量。在食品质量监督管理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存在一定失职行为。由于监管部门权责划分不清晰,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依旧存在食品质量问题。

(五)缺少先进的检验技术支持

食品监督人员需要依托质量检验技术了解食品的各项指标,基于指标分析食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并结合检验数据了解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这些工作旨在提升生产企业的食品质量,强化食品质量监督工作。但是,结合当前我国部分地区食品质量检验技术发展情况来看,食品质量监督体系仍然不够完善。检验技术应用流程规定不明确,检验技术难以落实到位,食品质量检验质量不达标的现象依然存在。同时,针对不同食品的质量检验技术也有所不同,而当前部分食品质量检验机构没有针对不同的食物进行检验技术划分,食品质量抽检力度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另外,受检验技术水平因素限制,食品质量检验数据的精准度更是有待提升。

三、完善食品质量监督体系的原则

(一)强化食品质量安全标准

制定明确的食品安全标准,彻底解决标准差异化问题。食品质量监督部门要严格按照标准开展质量检验工作,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与质量监督体系存在必然联系,质量监督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制定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开展检验作业,提升食品管控力度,积极对检验结果进行复查,并在检验结束后进行食品质量抽检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食品质量安全。通过多举措联合管控的方式,强化食品质量监督体系运行的作用,从而达到提升食品质量监督的效果。

(二)明确互联网为食品质量监督的工具

传统的食品质量监督,初检环节占据非常关键的地位,在初检结果基础上开展二检以及三检,完成食品质量监督。但是,部分厂家为了经济效益自动降低食品质量监督标准,导致質量不达标。存在质量问题的食品流入市场后,不仅会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并对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为了扭转传统食品质量监督不利的现状,应积极与信息化时代背景结合,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开展食品质量监督工作,对食品生产进行全过程监督,杜绝问题食品流入市场。互联网技术凭借自身的优势,可以对食品质量监督开展实时跟踪,并将食品质量检验数据向社会公布,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销售者和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食品质量安全数据信息,借此推动食品质量的提升。

(三)开展严格的食品质量监督执法

要想保证食品质量监督工作落实到位,拥有专业、严谨的执法团队至关重要。执法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开展食品质量监督工作,加大对“问题企业”的打击力度,以法律法规约束不良商家,提升食品质量监督工作质量,督促企业提升食品质量检验标准。生产企业还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心系食品安全,不斷规范自身的执法行为,保证食品质量监督数据的真实性。

四、食品质量监督体系完善路径分析

(一)建立公开透明的食品质量公示机制

扩大食品质量监督渠道,引导社会群众参与到质量监督工作中。建立公开透明的食品质量公示机制,提升食品质量监督效果。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社会监督提供便利条件,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意识,不断约束相关部门以及企业的行为。食品质量公示机制要具有适用性,适用于所有人群以及所有种类的食品,保证消费者在市场中选购的食品质量达标,从源头上遏制问题食品流入市场,为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提供安全保障。

(二)整合食品质量监督资源

完善食品质量监督体系,整合监督资源是重点。相关部门要制定明确的食品质量监督标准,不断规范监督行为,保证监督工作落实到位,提升食品质量。各部门之间需要团结协作,综合卫生、质量、工商等部门的监督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监督体系,提升食品质量监督工作质量。另外,要基于“引进来、走出去”的思路,参考其他国家先进的食品质量监督办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合我国管理特色,不断完善食品质量监督体系,为我国食品质量监督事业的发展助力。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质量监督技术,定期开展食品质量监督体系更新,提升管理工作质量,整合监督资源,最终实现食品质量管理的高质量要求的目标。

(三)加快建设食品质量监督机制

加快食品质量监督机制建设,不断规范质量监督工作行为,最大限度地提升食品质量监督工作质量以及效率。食品质量监督机制与食品质量监督工作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促进。完善的监督机制能够保证监督工作手段落实到位,而规范的质量监督工作推动机制的完善。在食品质量监督机制建设期间,要与市场准入原则相融合,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分析食品市场实际需求,基于需求完善质量监督机制。相关管理部门要依据法规以及市场规则开展质量监督工作,保证食品质量监督机制运行的有效性,提升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干预效果。另外,保证食品质量监督机制稳定运行,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较高。因此,应结合国家相关规定培养食品质量监督人才,为食品质量监督机制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四)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权责

食品质量监督体系职权划分不明确,导致相关管理手段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食品质量安全。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保证食品质量监督各项工作稳定开展,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划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托法律强化食品质量监督工作。我国制定食品质量监督法律法规参考、引进了其他先进国家的做法,为了保证相关法律法规能够适应我国国情,需要对引进的法律法规进行“本土化”改造,打造独具特色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在食品质量监督责任划分中,要去除繁琐的环节。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合作,避免出现权责不分的情况。要做到各司其职,各部门员工做好分内的工作,构建科学的食品质量监督体系。

(五)优化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技术

优化现代化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技术,提升我国食品质量检验水平,辅助食品质量监督工作高质量开展。以抽样检验技术为例,在我国食品质量检验中较为常见。在操作期间,一旦某个环节发生问题,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如在食品取样期间,要及时将提取样品的相关数据信息留档,其中包括送检时间、运输方案、保存时间等,避免样品发生质量变化。因此,要构建监督管理机制,针对取样以及保管工作开展动态化管理,保证食品样本的安全性。同时,取样数量同样关系到检验结果的精度,样品数量过少以及取样部位偏差,将会产生食品检验数据误差。因此,按照标准科学取样,保证取样数量以及取样方法符合国家法律要求,才能为后续的食品检验结果的精准奠定基础。

另外,要提升检验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人才聘用门槛,要求应聘人员具备相关资格证书,具有相关工作经验,能够快速地掌握食品质量检验工作流程。同时,要求应聘人员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要提升对食品质量检验相关资料的管理力度,提升检验数据的精准性。针对在岗员工开展专业知识培训,优化激励制度。在培训活动中强化专业知识基础,保证高质量完成食品质量检验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较大,一直是消费者关心的重点。食品质量监督体系是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为了满足消费者以及全社会对保障食品安全的需求,要积极完善食品质量监督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要做好责任划分,积极引进现代化的食品质量检查技术,推动我国食品质量监督体系规范化发展。

猜你喜欢

质量检验食品质量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质量检验在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装总测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解艾兰:食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
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
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与监督标准构建探索
食品造假必严惩
纺织品中的纤维质量检验分析
上海种子质量检验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