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如何搞定“命题作文”

2024-02-07邱俊霖

青年文摘 2024年3期
关键词:湘灵贾岛命题作文

邱俊霖

要说历史上最有名的命题作文,莫过于曹植的《七步诗》,光是想象当时作诗的场景,都会觉得十分紧张。中国文学历史悠久,除了《七步诗》,还有很多“命题作文”流传至今。

在古代,最高级别的命题作文叫作“应制诗”,因为这类题目的命题人多为皇帝,且题目常常出其不意,难度系数很高。

应制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曾经大兴土木修筑柏梁台,历时七年终于竣工。汉武帝特地摆酒宴庆祝,喝酒喝得兴起,他临时起意,先是自己吟了一句:“日月星辰和四时”,然后让在座的大臣连句。大臣顿时被吓得醉意全无,好在有惊无险,最后还是凑成了二十六句,句句押韵,算得上是一首完整诗歌,被后世称为《柏梁诗》。后来,人们把这种句句押韵的诗称为柏梁体,“柏梁”也成为应制诗的代称。

历朝历代的诗人,都会经历这种皇帝突然抛出题目的时候。比如唐朝开元年间,宰相张九龄陪同唐玄宗出门郊游,在郊外喝酒聚餐,玄宗就给张九龄出题了:“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呀,难得和大家一起出来游玩,爱卿何不赋诗一首,记录一下今天的美好时光呢?”张九龄不得不写了首名为《奉和圣制南郊礼毕宴》的诗,以讨皇帝欢心。

唐朝时期,诗歌艺术达到顶峰。被誉为“诗仙”的李白,则是写命题作文的翘楚。

某个春天的上午,唐玄宗陪杨贵妃在宫里观赏牡丹花,玄宗一看:“有花有酒有佳人,岂能不搞点儿文学创作来助兴呢?”于是将在长安翰林院做学士的李白宣召进宫,让他以此情此景作诗。此时李白喝了个酩酊大醉,入宫时也尚未酒醒,但不愧是诗仙,即使是喝醉的情况下,也未影响发挥,拿起笔一挥而就,写下了《清平调词三首》。

其一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想象巧妙,流畅自然,把牡丹和杨贵妃交互在一起写,既表现出杨贵妃的富贵之态,又写出她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令人读来如觉春风满纸,堪称应制诗里的登峰造极之作。

除了应制诗,古代还有另外一种命题作文——科考诗,也就是在科举考场上写的诗。受制于主题和环境,由科考产生的佳作不多,不过凡事都有例外。

盛唐诗人祖咏参加科考时,考试的题目是“终南望余雪”。按照规定,科考诗必须写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祖咏只写了“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仅四句便交卷了。

考官很震惊,问他怎么回事。谁知祖咏直接回了一句“意尽”。这在当时简直是将前途当儿戏。不过后来主考官读了祖咏的诗作,细细品味之下,发现这首诗从侧面入手,表现了雪后天气明亮,透明度增加的实情,又展现了下雪不冷化雪冷的真实感受,写出了残雪的精髓。最终,祖咏凭借这首格式不太规范,却韵味悠长的诗被破格录取,荣登进士。

唐玄宗天宝十载(751 年),被后世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的钱起参加了省试。那届考试的诗题是“湘灵鼓瑟”,摘自《楚辞·远游》中的诗句“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钱起挥笔写就了《省试湘灵鼓瑟》,结尾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描写了曲终人散之后,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的场景,画面极其省净明丽,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堪称千古绝唱。此诗一出,钱起一举高中,而且凭借这首诗奠定了自己在大历年间诗坛的地位。

不过,考场上写出优秀的命题作文毕竟是小概率事件,重要的是,科举诗不仅不好写,还不能乱写,否则容易引火上身。

据说,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觉得贾岛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人,便鼓励他去考取功名。原本在做和尚的贾岛受到鼓舞,便还俗参加科举考试,但考了好几次都没考中,这让他有些愤懑不平。唐元和年间(806—820 年),贾岛又一次参加考试,那次的诗歌题目是以“蝉”为题作诗。

贾岛写了首名为《病蝉》的诗交了上去,这样的意象在歌功颂德的诗歌中,就显得有些晦气了。这首诗的结尾处写道:“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贾岛将自己比喻为病蝉,可大臣们并不愿意当黄雀和乌鸦,于是立即跑到皇帝唐宪宗面前告状,说贾岛是“吟病蝉之句,以刺公卿”。不出所料,贾岛又一次落榜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一首牢骚诗,竟把前途给断送了。

宋朝开始,命题写诗的风气由盛转衰,主要表现之一就是王安石变法之后,诗赋的内容被直接从科举考试中删除了。

不过,应制诗依然拥有很大市场。比如北宋名臣夏竦就是个写应制诗的高手,留世诗歌将近300首,其中一半都是应制诗,内容也很广泛,朝廷大典、战事捷报、自然天象等都有涉及。

宋朝的大才子苏轼也很擅长写应制诗,元祐八年(1093 年)的元宵节,刚刚从外地调任京城的苏轼陪皇帝观灯,皇帝让他即兴作出有关元宵的诗歌。很快,苏轼便写了一首《上元侍饮楼上三首呈同列》:“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将皇宫的气象描绘成仙境,用仙风、通明殿、红云比喻宋宫景象,更将宋朝皇帝比喻成玉帝,构思奇巧却又得体,在应制诗中也算佳作。

到了元朝和明清时期,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蔚然成风,诗词逐渐势衰,应制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与唐宋时期相比,传世佳作则更少。不过到了清乾隆年间,应制诗在数量上又迎来了一个小高潮。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酷爱写诗,他一生写了四万余首诗。要知道,整个《全唐诗》也不过收录了四万八千多首诗。不仅如此,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还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乡试和会试中重新增加了诗歌题目,消失了近七百年的科考诗歌成功“还魂”。不过,清代科考对于诗的格式和题目限制比唐朝严格得多,内容也控制在歌功颂德的范畴内,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写出一首好诗。

大臣为了讨皇帝欢心,必然好好修炼写诗這门技艺。比如,才子纪晓岚便创作了大量应制诗,而乾隆皇帝自己的诗也有不少是由别人代为完成的。譬如,传闻有一年冬天,宫殿之外,雪花纷飞,乾隆突然有感而发,脱口而出:“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到这里时,乾隆突然卡壳,身边的臣子见状,立马给他接上“飞入芦花都不见”,这首《飞雪》才得以完成。

乾隆之后,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逐渐衰落,应制诗最终还是消失在历史洪流之中。

(摘自《环球人文地理》2023 年第11 期,佟毅图)

猜你喜欢

湘灵贾岛命题作文
“推敲”一词的由来
命题作文怎样确定立意
贾岛寻医记
半命题作文“难忘那次__”构思指导
命题作文“闯关”大法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On chante,on s’aime
贾岛推敲
Aimer et partager
贾岛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