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精神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4-02-05
(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老年痴呆是一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发展速度慢,呈渐进性,患者普遍有记忆力衰退,经常将日常事务忘记,因此极易有烦躁、焦虑等情绪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本研究分析了100例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对患者精神状态、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及意外事件发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2023年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老年痴呆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均符合老年痴呆的诊断标准[2];年龄>60岁;意识清醒;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伴听觉及视觉障碍;药物性精神疾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纳入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全护组:男20例,女30例;年龄61~82岁,平均(68.23±7.15)岁;病程4~11年,平均(7.52±1.36)年。基护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60~81岁,平均(67.86±7.36)岁;病程4~10年,平均(7.23±1.4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基护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指导患者训练,督促患者积极在室外活动,密切观察其心理状态,做好体征监测,告知家属注意事项等。全护组:给与患者全面护理,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家庭及生活情况,评估其心理状态,督促患者家属身边陪伴,积极与患者交流,采用引导、语言暗示等方式帮助患者回忆生活,对当前的一些记忆进行巩固;②认知护理: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其个体化认知干预,如果患者失语、缺乏通畅的语言交流,则强化语言训练,从简单的发音向复杂的语句、词汇逐渐过渡等;如果患者记忆力减退,则让其背诵成语、计算简单数字等,改善其记忆力;让患者按功能分类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改善患者的思维能力;在便签或卡片上记录一些特殊的事情,方便患者随时看到;③安全管理:对病房内外环境进行清洁;保持地面干燥,防止患者跌倒;患者活动过程中安排人员陪同;④生活能力锻炼:保持良好的病房环境,光线适宜,增强安全感,保持良好的睡眠;定期更换床单、衣物等,反复训练洗脸、大小便等日常生活活动;进餐时派专人看护,以半流食为主,防止呛咳;专业康复师制定锻炼方案,督促患者从事较温和的运动,改善身体活动功能。干预1个月后评定临床效果。
1.3指标评定 精神状态: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内容包括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总分0~30分,评分越高表明精神状态越好。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内容包括上下楼梯、洗漱、进食、运动等,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高。生存质量:采用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定,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3]。意外事件发生情况。
2 结果
2.1两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护理后两组MMSE、MBI评分较护理前均升高,全护组升高幅度大于基护组。见表1。
表1 两组MMSE及MBI量表评分比较分)
2.2两组生存质量比较 两组护理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较护理前均有升高,且全护组升高幅度大于基护组。见表2。
表2 两组SF-36量表各维度的评分比较分)
2.3两组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全护组:50例患者中,发生激越4例、跌倒3例,误吸、自伤、走失各1例,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0%(10/50);基护组:50例患者中,发生跌倒、激越各5例,自伤4例,误吸、走失各3例,意外事件发生率为40%(20/50)。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29)。
3 讨论
近年来,老年痴呆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目前尚无治愈疗法,临床也以延缓疾病进展,维护生活质量、防止意外伤害等为目标。有研究表明[4],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提升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态。本研究将其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结果表明:护理后全护组患者的MMSE、MBI、肢体能力、自理能力、语言能力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基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基护组。分析原因为:全面护理干预充分重视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增强患者的记忆力,锻炼其活动功能、语言功能等日常生活能力,使一些患者能够在提示下自己完成进食、如厕等活动,减轻依赖他人的程度,从而提升生活质量[5]。此外,全面护理对患者用药严格管理,并指导患者科学合理饮食,显著改善患者身体健康状况及精神状态,为患者提供充分的精神支持及家庭支持,使其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病情的改善,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心理状态,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