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秘境小相岭:藏于深山的“人间瑶池”

2024-02-05朝阳

龙门阵 2024年1期
关键词:海子海棠彝族

朝阳

冰斗、冰川奇观和水色各异的高山海子,散布在小相岭的群峰之间,层层叠叠,与争奇斗艳的花海相连,宛如散落人间的瑶池。

小相岭是一条雄伟险峻、人文底蕴深厚的山岭,它纵贯四川省的冕宁、喜德、越西三县,距离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市80公里。小相岭并不小,其主峰俄尔则俄海拔有4500米。历史悠久的南方丝绸之路,在小相岭的山梁盘旋而过;司马相如开山筑路的“孙水桥”,曾经在小相岭上如彩虹飞架;三国时诸葛亮曾南征小相岭,《马可·波罗游记》中也记载着小相岭的雄关漫道;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的成昆铁路,在小相岭的山谷中延伸。冰斗、冰川奇观和水色各异的高山海子,散布在小相岭的群峰之间,层层叠叠,与争奇斗艳的花海相连,宛如散落人间的瑶池。

古老的南丝路与“丸泥封关”

历史上的“南方丝绸之路”,通常指四川、云南等南方地区对外连接的通道,分为东、中、西三条路线。东线从四川经贵州、广东至南海,史称“夜郎道”;中线经云南至越南和中南半岛,史称“步头道”;西线从四川成都经云南至缅甸、印度,并进一步通往中亚、西亚、欧洲地中海地区,史称“蜀身毒道”。蜀身毒道就从小相岭穿过,此地气候多变、地形复杂、险象环生。

我从成都出发,沿雅西高速越过山势雄伟险峻的大相岭和小相岭西麓,然后从小相岭南麓的冕宁县泸沽镇,沿中冕公路进入“南丝路”的灵关古道路段,由南向北行穿越至甘洛。

冕宁县泸沽镇曾经是南丝路的重要驿站。从这里沿中冕公路北行约4公里,便进入了小相岭泸沽峡。泸沽峡长约两公里,南北两山对峙,峡谷里奔流着安宁河东源孙水河。对于当年这段道路的状况,当地的地方志是这样描述的:“往来骑者徒步下山,易履再穿,险峻不可名状。”其意是由于陡险,骑马更令人恐惧,只得下马步行。

放眼望去,泸沽峡北岸的拱头山,状若蟠桃,山形较为舒缓丰满,但接近孙水河的山麓却陡峭壁立,如斧劈刀削。南岸的伏头山,其山势峻峭巍峨,遍山怪石嶙峋,林木稀疏。

泸沽峡最窄的峡口,是南方丝绸之路上享有“丸泥封关”之誉的孙水关。伫立孙水关遗址俯视孙水河,只见河道在这里猛然收窄,河床呈深切的“V”形,河水异常湍急。两岸山体崩落在河里的巨大岩石,在水流猛烈的撞击下,激起如雪的浪花和流沫。

孙水关遗址旁边的潮音寺“观峡亭”,离河面更近。倚亭栏下望,孙水河激流从谷底巨石的罅隙中喷出,发出低沉的轰鸣,如雷声经久不息。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曾在此地修桥铺路:“相如通零(灵)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在整个筑路过程中,司马相如亲任筑路总指挥,来回奔波于沿线督造。这座孙水桥的位置就在泸沽镇与孙水关之间,据说到了东汉,其遗址还有迹可循。

穿过泸沽峡,越过孙水关,我继续在小相岭上穿行,来到了据说是因蜀汉丞相诸葛亮设营布兵、从而传名至今的登相营。具有军事城堡功能的登相营,正式形成于明代初期。据《喜德縣志》记载:“登相营石城,位于小相岭南麓,今深沟乡辖区内。城墙为条石嵌砌,依山势平面作椭圆形,四开门,地处高寒地区,城内无农业居民,只有旅店、铺房、驻军游击衙署。”这表明它既是军事城堡,又是交通驿站。

登相营承受了五六百年风霜雨雪的明代城墙,竟然还有近一半遗存下来,且条石嵌砌的墙体坚实,垛口完好。虽然它的城墙周长仅600多米,但北城门外竟然有石墙包围而成的瓮城,具备很强的防御功能。

据当地居民介绍,清代、民国时期,这里均为屯兵之地,仍然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和关隘。如今,登相营内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炮台、戏台、商铺、寺庙等建筑遗址,还有近4米高、2米宽的城墙屹立至今,墙顶有城垛和箭口,可供今人瞻仰。

冰蚀湖奇,索玛花艳

游览登相营后,我驾车沿着进山公路盘旋而上。公路西侧自南向北逶迤的小相岭,柔和的山形很难让人把它与峻峭的冰峰联系起来。山麓覆盖着绿毯般的葱茏的阔叶树林,接近山顶处的枝叶上散布着点点白雪,反射出变幻莫测的光彩。

虽然小相岭已被喜德县辟为风景区,但目前驾车上山,还是要经过一个叫九盘营的彝族小村庄,开到海拔3000米左右的垭口,再开始徒步游览。

垭口的小山坡上,堆垒着大小不等的白色岩石,几乎看不清小路的走向。继续向前,一簇簇低矮的杜鹃树出现在眼前,仿佛是高山精灵,给空寂的山岭平添了几分生机。

当地人告诉我,小相岭看杜鹃花有两季,南麓五、六月已是鲜花盛开,在北麓则要等到七、八月才是赏花的佳期。杜鹃花被彝族同胞称为“索玛花”,是他们心中的圣洁之花、吉祥之花。小相岭的杜鹃花有近30个品种,一些杜鹃花树的树龄已达千年。每年杜鹃花开的季节,漫山遍野姹紫嫣红。

沿途,隐居在群峰之中的黑海、红海、九海、墨海等冰蚀湖泊,呈现出典型的古冰川地貌。这些散布于海拔3600米至4300米之间的海子,由于受基岩色泽和植被种类的影响,呈现不同的水色,从而产生了让人目不暇接的绚丽景观。

因此,小相岭上的海子多以水色命名:墨海黑中泛蓝,给人以宁静幽深之感;黑海如砚台里研磨而成的墨汁,岸边的古松如饱蘸浓墨的如椽之笔;红海如高山的血脉,令荒寂的山野有了生命和灵魂。

小相岭上的海子,或因为形态、地貌各不相同,或因为有着古老而美丽的传说,从而各具独特的魅力。

墨海是小相岭较大的海子之一。它的周围矗立着晶莹的冰川岩石,环湖的是墨绿的冷杉树。山顶的多条溪流穿过岩石的缝隙,在墨海形成一片瀑布群。在冬季,这些瀑布形成一柱柱冰凌,如一条条洁白的丝带挂在天地间。

海拔4300米左右的支格阿龙海,因湖中有岛而独具特色。支格阿龙是彝族神话中的英雄,他弯弓射日月、制服妖魔鬼怪、拯救人类及万物生灵、统一彝族各部。相传这里便是支格阿龙出生的地方。支格阿龙海的附近有饮马湖等几个湖泊,传说是支格阿龙的骏马喝水的地方。

海拔3760米的濮嫫妮依海又名慈母湖,因支格阿龙的母亲濮嫫妮依时常在此更衣沐浴而得名。在彝族同胞心目中,这个海子是伟大母爱的象征。这里是一处视野开阔的台地,晨曦时伫立于此,可观朝霞穿透云海的壮丽。

冷泉、珍禽与田园牧歌

我伫立在支格阿龙海的一片台地上,只见云烟在峰壑、海子间弥漫,朝霞、夕晖在亘古的岩壁上流光,遥远的天幕上群山逶迤、峰脊纵横。大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升华,倍显凉山彝族聚居区最高峰的空灵和雄壮。

在地质学家的眼中,千姿百态的冰川遗迹固然最具魅力,而位于小相岭神龙阴阳谷的间歇泉,也是难得的奇观。此泉一天之内涌流五次,喷涌之时白浪翻滾,音如琴瑟和鸣,状如龙须飘逸。每次泉涌约60分钟,千百年来日日如此,因此被当地人奉为灵泉。

全世界大部分间歇泉都是温泉,以常温冷泉出现的间歇泉并不多见。据专家初步考证,小相岭灵泉是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造就的一处间歇性冷泉,是非常难得的地质遗迹资源。

另外,小相岭堪称一处生物资源丰富的基因库。在它幽深的峡谷里,动植物种类丰富。若运气好且时节合适,游人能邂逅小熊猫、猕猴、岩羊、獐子和雪鸡。峡谷里季节变化分明,针叶林阔叶林混交,常绿落叶林错落,花草灌木丛相间。

如果说俄尔则俄的冰川、峻岭、峰脊是雄壮的交响曲,那么其山麓间名为瓦吉莫梁子的辽阔牧场则是优美的田园牧歌。这里既有莽苍的原始森林,又有广阔的草甸和深邃的灌木林。成群的牛羊徜徉其上,古朴的小木屋点缀其间,可谓高原上的温柔乡。

彝族古镇与美食

离开小相岭景区,我回到中冕公路继续北行,翻过海拔2000米的相岭关垭口,久违多时的地平线,在正北方向赫然出现在眼前。这是小相岭余脉与大凉山余脉之间的一块大坝子。越西县的千年古镇中所,便坐落在这块坝子上。

越西是传说中的仙人文昌帝君张亚子的诞生地。据地方志记载,张亚子生于西晋太康八年(287年),年少时在中所古镇的金马山文昌宫修行。他成人后,常于这里的象鼻山下骑上四不像的动物外出传道,并有一侍者相随,授徒于名山、梓潼等地。传说中的张亚子朝出暮归,一日能往返600余公里。

如今的金马山还有张亚子刻苦攻读、潜心修行之处,被称为“紫府飞霞洞”。那块巨石上,因为留有类似驴脚印及驴尿的痕迹,被称为“上马石”,石上镌刻有“文昌胜迹”四字。此外,这巨石上另镌刻有“泉涌月明”四字,相传为张亚子亲书。

流经中所古镇的一条人称明溪的小河上,有一座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古桥,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遗址,名叫山桥。桥头的石崖上有清代书法家梁叔子手书的斗大的“零关”二字。

小相岭北麓的海棠古镇,是南丝路自四川盆地进入凉山州安宁河谷的第一座军事重镇,也是自南向北穿越小相岭的最后一座古老的重镇。

海棠古镇坐落在一条河谷的台地上,聚居着彝、汉、藏、回等多个民族。远在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置越嶲郡时,便在今天的海棠镇所在地设立了阑县。

明嘉靖四年(1525年),观察使胡东皋修筑土城,开有西、北两门,海棠镇初具军事要塞的规模。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 都司陈世享请旨,在明代土城墙的基础上烧砖重修城墙。

经当地人指点,我找到了海棠镇仅存的标志性建筑北城门遗址。如今,这里还遗存着长900多米的古城墙,城墙的每一块墙砖上均烧制有“道光十八年”字样。

海棠古镇散发着浓郁的彝族风情。蜿蜒的山道上,不时可见骡马车上挤着一大家子赶集;温暖的土坯屋里,石砌的火塘上烤着的腊肉、土豆迎候客人;热闹的镇街上,皮肤黝黑、头发微卷的彝族汉子的“查尔瓦”(披衫),头戴饰品、明眸善睐的阿咪子(美丽女孩)的“百褶裙”,是游人眼里一道道移动的风景。

海棠古镇临街的房屋底层多为商铺,楼上为客房,便于南来北往的路人留宿。一些有百年历史的木楼,门窗镂空刻花,椽子雕有兽头,撑拱或雕有卷草,或雕有云纹。从其建筑艺术的讲究程度,可见古时的海棠镇的确兴旺发达。

明清至民国初年,是海棠镇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一度庙宇林立。世事沧桑,如今仅有一座千佛寺了。

老腊肉是海棠镇居民餐桌上的主打菜。与别处不同的是,海棠镇内凡是卖老腊肉的商铺门店,黄澄澄、油亮亮的老腊肉不但摆满了货架,连三面房墙也挂得满满当当的,真是蔚为壮观。

海棠镇的灰豆腐,是豆腐中的另类,吃在口里既有黄豆的清香,更有鸡蛋黄的味道。一家灰豆腐店店主告诉我,这是把做好的豆腐切成小方块后,又在小方块的每一面上均匀撒上草木灰,然后将其在阴凉处放置一天,再用清水洗净待用。

他特别强调,如果是用荞麦秆灰做,蛋黄味更浓。灰豆腐煮来吃、回锅吃、煎来吃、炸来吃均可。当地人比较喜欢的吃法是烤来吃,将灰豆腐切成片,用竹签或铁丝串起,撒上盐巴、花椒面和海椒面,在炭火上烤得黄酥酥的,再津津有味地享用。

猜你喜欢

海子海棠彝族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彝族海菜腔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大嘴狗》
找春天①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九寨沟观海子(外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