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机构基础训练精细化管理问题研究

2024-02-05扈德玺

管理学家 2024年2期
关键词:基础训练科研机构精细化管理

扈德玺

[摘 要]当前,科研机构存在对基础训练重视程度不够、统筹协调能力不强、落实标准不高等问题。随着机构职能、使命的不断拓展,科研机构对科研人员的岗位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须通过扎实的基础训练提升其任职能力。文章深入分析了科研机构基础训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将精细化管理理念方法应用于科研机构基础训练管理的重要意义,从训练内容确定、计划拟制、组织实施、过程控制、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精细化管理方法研究,为科研机构全面研训、科学组训、依法治训,确保训练效果提供了方法思路。

[关键词]科研机构;基础训练;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02-0091-03

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及职能使命的拓展,科研机构中心任务开展与基础训练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开始凸显。尽管各级训练大纲明确了年度应该落实的训练内容、时间要求、考核标准等,但年度任务的愈加繁重及各项工作的压茬推进,对正常的基础训练开展造成了不小冲击;各管理岗位人员流动快、成分新、资历浅,对基础训练标准、要求等掌握不清,无法对训练予以科学有效的管理指导。

“推进以效能为核心的军事管理革命,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完善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高军队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1]。“要强化训练管理,优化管理模式和流程,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和标准手段建设,提高全周期、精细化训练管理水平”[2]。当前,精细化管理理念广泛应用于项目管理、企业管理等领域。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应用于科研机构的基础训练管理,贯穿基础训练计划、实施、监管、考核与评估的全过程,将有利于提高基础训练管理效能,取得基础训练效果。

(一)以科研任务为中心的评价机制导致对基础训练的重视度不高

科研机构一般以完成研究任务、推进项目建设等为中心,考核评价机制也是围绕主持参与研究任务、发表科研学术成果等为中心而建立的,没有将基础训练年度计划落实情况、考核情况及考核成绩等指标纳入业绩评价范围,导致基础训练成为保底工作,达标即可,无须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出现“重科研轻训练、以科研代訓练、忙科研忘训练”的问题。

(二)基础训练与中心任务结合不紧密导致训练流于形式

基础训练的内容设置与科研中心任务联系不紧密,甚至与实际工作相差较大,导致训练效果难以在工作中得到及时有效的验证反馈,为了训练而训练的问题比较突出。此外,一些训练内容受配套教材、组训骨干、训练场地等因素制约,训练考核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现场实操作业难以有效开展。

(三)管理人员成分新、资历浅导致训练管理比较粗放

当前,各管理岗位人员成分新、流动快、经验少,开展训练工作时缺少科学、丰富的管理手段,在制订计划时不够精细、严谨,不能做到紧密结合单位实际和人员特点,训练计划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内容设置不科学。年度任务开展后,人员出差在外执行任务多,对任务冲击下的基础训练工作组织实施缺乏统筹考虑,导致难以按训练计划严格落实,人员参训率低,组训组考难度比较大,训练效果难以保证。

(四)训练结果缺少量化分析,导致训练质量难以保证

科学系统地量化分析训练结果,能够检查和评价受训单位和个人的训练水平和训练要求落实情况,旨在督促训练、检验质量。当前一些科研单位基础训练停留在科目考完、成绩登完、训练计划就执行完的阶段,训练计划是否完全落实、是否达到训练效果、训练管理效能如何,没有相应的评价机制,缺少对训练结果的量化分析、复盘总结,对受训人员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掌握不清,导致训练工作每年都按部就班地开展,但训练质量难以提高。

(一)确保有效完成中心任务的重要保证

在当前实战化训练的大背景下,科研单位也必须聚焦职能使命,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与其他类型单位不同,科研单位承担的任务具有现实性,训练工作紧紧围绕科研任务开展,针对性、实效性很强,训练的成果能够直接在岗位的实践中得到第一时间的检验[3]。科研人员只有通过扎实的岗位基础训练,切实强化专业素质,才能够有效提升任职能力,确保胜任本职工作。

(二)推动单位职能使命拓展的关键举措

当前,部分单位领导指挥体制发生了变化,原有的训练内容和组训管理方式已经与当前的形势任务要求不相适应,无法满足训练转型升级要求,迫切需要创新训练管理模式,突出以效能为核心、以精确为导向、以精细化管理为方法,以训练水平的整体跃升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为打赢服务备战提供有力支撑。

(三)推进训练工作改革创新的有力方法

实施基础训练精细化管理,实质上就是以条令、条例、训练大纲等为依据,以提高基础训练效益为目的,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对基础训练的全要素、全过程实施精细、准确、高效的规范与控制,实现对基础训练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它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和训练管理内在需要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4]。实施基础训练精细化管理,能有效弥补当前科研单位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存在的不足,及时纠正训练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实现对基础训练从计划到完成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确管控。

(四)提高单位全面建设水平的有效抓手

精细化训练管理,要求在训练管理工作中追求完美、追求极致,注重严谨细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要与当前各级单位正在推进的管理理念、方法手段创新,提高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的要求相一致。基础训练精细化管理的经验成果,可有效推广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后装保障管理等各个领域[5]。特别是当前单位转型加速推进,装备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未来执行各类任务,强调的是基于信息系统的精确到秒、精准到米的“精确作战”,必须使精细化的理念深入人心,加强各岗位、各流程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战斗力和建设水平。

(一)在训练内容把握上應立足大纲、着眼长远

确定精细化训练内容,应以训练大纲为依据、以现实任务为牵引、以职业拓展为延伸,建立形成大纲线、任务线、拓展线“三线融合”的训练内容结构。在大纲线上,区分岗位专业、人员类别,调整优化大纲规定的训练课目以清单式管理方法,各级单位、各类人员都应建立并形成大纲训练一本账;在任务线上,针对科研任务攻关重难点,着眼岗位任职能力升级,组织专业力量编修完善教材库、试题库等,集中军地优势资源建立咨询专家库,完善“教、考、演、询”全方位训练资源条件建设;在拓展线上,以自主教育、职业教育等为重点,充分学习借鉴慕课平台、院校公开课等教育资源,丰富训练内容,补齐专业短板。

(二)在训练计划拟制上应逐级分解、责任到人

确定训练内容后,就应制订周密完善、责任明晰、便于执行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按训练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单位层面的训练计划和个人自主训练计划;按时间周期不同,可以分为周训练计划、月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及阶段性训练计划;按体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文字计划、表格计划及甘特图计划等。组训管理人员可采用精细化管理中比较常见的WBS管理方法,将其应用于基础训练计划的拟制,能够确保训练计划责权清晰、推进有力。运用WBS方法细化分解训练计划,应明确训练的必需要素,如训练目的、时间要求、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条件保障等,为训练工作分解提供依据;应组织召开工作分解会议,细化分解训练管理内容,使各岗位人员了解岗位要求;根据责任分工、时间节点等,制定各方认可的WBS结构图,作为推进训练计划执行的工作依据。在实际训练管理过程中,可根据阶段任务、人员变动等变化,补充修正WBS结构图并报原权限单位审批调整。

(三)在训练组织实施上应灵活采用各种方式、因地制宜

科研机构临时性任务多,工作随机性大,在训练计划落实上,应灵活选取组训形式。组训形式是精细化训练的基本组织方式,应当区分对象类别、环境因素、保障条件,合理采用个人自学、集中训练、小组训练等方式,确保训练质量效果。应科学确定训练方法,训练方法包括课程讲授、集体观摩、教学演示、单项作业、综合演练等,这些方法在精细化训练管理中起着联结各类要素的纽带作用。应根据科研机构各类人员的训练目标、训练标准、训练内容等个性化差异,结合阶段性科研任务安排,合理选择训练方法,确保各训练环节、训练科目训实、训足。应丰富拓展训练手段,科研单位应发挥智力和信息优势,克服场地保障难、训练器材短缺等困难,大力推行模拟化训练、网络化训练,充分运用计算机及仿真设备、VR等技术,应对训练之所急需。应大力推进网信体系建设,健全网络学习室,以满足资料查询、远程授课、网上考核等需要,切实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

(四)在训练过程控制上应注重质量、精准调控

应完善按级负责的监管机制,建立从机关到室队的训练管理责任制,机关主要承担训练计划调控、内容设置、进度把控、阶段考核、结果验收等职责,各室队要结合岗位专业实际,针对性做好一人一岗专业训练、新入职人员适应训练、骨干力量提升训练等,同时根据训练科目的难易程度、参训人员素质差异、训练资源保障差异等,灵活调控训练进度和节奏,确保训练工作按级负责、层层落实。要构建“研训一体”的运行格局,基础训练要以科研任务为牵引,以提高科研能力为目标,围绕科研任务需要,科学调控训练的人员、时间、内容和质量,做到科研与训练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真正做到执行任务需要什么能力就重点训什么能力,解决堵点问题,补齐短板。应对标质量管理的标准要求,将质量指标作为精细化训练管理过程控制的有效标志,对基础训练科目中有明确考核标准的,应准确把握大纲明确的各类训练科目考核标准、目标要求,严格按纲施训、按纲考核;对指挥技能等需要主观评判的科目,应以大纲要求达到的能力标准细化设置权重和得分点,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尽可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受训人员相应科目的真实水平。

(五)在训练考核评价上应当科学分析、注重运用

科研机构的训练考核与其他单位有所不同,因为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更多的考核是“及格万岁”,考核只求通过、不求优秀,这与考核的评价机制有一定关系。

一方面,应注重量化考评,定量是精细化管理的显著特征,也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前提。要突破传统的训练考核评价模式,实施定量化的训练考评和训练管理,将数理方法应用到训练管理中[6],充分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层次分析法等对训练成绩建立模型,科学分析训练质量,将量化的数据分析作为检验训练成效、发现训练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的基础。

另一方面,应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从思想上摈弃“及格就好”的错误观念,在奖优罚劣中开展纠正偏差、评比表彰、晋职晋衔等,在成绩达标、其他条件均满足的前提下,将指标向优良率高的单位和个人倾斜;对能力素质强、训练作风好的个人,优先评优,优先晋升;对训练优良率不达标的个人在晋升、评优等方面暂缓考虑。建立完善的训练考评体系,每月利用任务间隙,开展训练尖子、岗位能手小比武、小练兵,定期发布“训练龙虎榜”,鼓励揭榜挂帅,努力形成争着练、比着训、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1]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读本[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6.

[2]王士彬,吴旭.习近平出席中央军委军事训练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N].解放军报,2020-11-26(1).

[3]彭育兴,赵炤.科研试验部队任务训练体系构建[J].国防科技,2016(06):117-121.

[4]吴留群.新形势下军事训练转型问题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5.

[5]张学锋.精细化训练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3.

[6]胡德山,赵岗.精细训练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基础训练科研机构精细化管理
Module 3基础训练
Module 4基础训练
Module 1 基础训练
Module 2 基础训练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规模化转化模式研究
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