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会计准则改革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

2024-02-05刘颖

管理学家 2024年2期
关键词:预算管理事业单位

刘颖

[摘 要]政府会计准则改革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新的会计准则,事业单位需要积极应对会计准则改革带来的影响,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基于此,为了探讨会计准则改革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政府会计准则改革对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体系、内控制度、预算管理机制、会计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

[关键词]政府会计准则;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02-0019-03

政府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会计准则得到逐步改革和完善。这种改革不仅影响企业的会计工作,而且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组织,其预算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因此,要通过有效落实政府会计准则,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体系有待改革

随着政府会计准则的改革,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体系需要调整和完善,充分发挥会计准则的作用,清晰展现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财务状况,降低工作难度,提高预算会計工作效率,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预算会计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等环节。为了更好地适应政府会计准则,事业单位应依照政府会计准则相关标准条例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加强预算收入的管理,提高预算收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优化预算支出结构,合理安排各项支出,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通过对预算结余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奠定预算管理基础。

(二)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有待优化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财务管理规范和实施风险防控的重要手段。政府会计准则不仅清晰地划分了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范围,而且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要求、标准、目标等作出了更加细致而科学的规定。因此,事业单位要优化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框架、加强风险管理、加强内部审计、加大财务监督和审计力度等措施,提高内控制度的效能和水平。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有待改进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机制是保障预算执行效果的重要措施。随着政府会计准则改革的不断渗透,可以发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与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财务与业务信息交流更加密切,业财融合是重要改进方向。对此,事业单位需要采取一系列先进的预算管理机制改进措施,实行可靠的记账方式,改革和完善预算管理机制,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

(四)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力量,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财务管理效果。在政府会计准则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要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加强其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使其适应财务管理的需要。

(五)预算绩效考评机制有待完善

预算绩效考评是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和考核的重要手段。目前,事业单位过于注重预算结果,忽视预算过程的总结,导致预算工作达不到理想水平,制约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作用的发挥。

在政府会计准则改革的背景下,预算绩效考评机制有待完善,事业单位在相关激励制度、责任划分等方面需要加强。对此,事业单位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绩效评价、奖惩机制,加强对预算执行效果的监督和评估,提升预算绩效考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质量[1]。

(六)预算执行环节监管有待加强

预算执行监管是保障预算执行效果的重要环节。目前,政府会计准则改革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环节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需要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审计,加强预算执行信息公开,加大监管力度,提高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一)改革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体系

为切实推进政府会计准则改革的落地实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改革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体系至关重要,可为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营和管理提供更为准确和及时的数据支持。

首先,加强对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体系改革的顶层设计,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明确改革的目标、任务和路径。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的指导和支持,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

其次,完善预算会计制度。根据会计准则改革的要求,修订和完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使之与国内通行的会计准则接轨。要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和需求,确保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再次,加强与外部审计和监管的沟通与合作。事业单位可主动与外部审计机构和监管部门沟通,了解会计准则改革的最新动态和要求,及时调整和完善预算会计工作。加强与外部审计和监管部门的合作,深入推进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体系改革。

最后,建立长效机制。事业单位应将预算会计体系改革纳入长期发展规划,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改革成果的持续巩固和发展。定期评估和调整预算会计体系,使其适应会计准则改革和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说,事业单位可设立专门的预算会计部门或委员会,通过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协商预算编制、执行和报告等,确保预算会计政策与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相一致,及时应对会计准则改革的要求,根据研究结果适时调整预算会计体系,确保预算会计体系的适应性[2]。

(二)优化事业单位内控制度

在政府会计准则改革实施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可通过优化内控制度,提高预算管理效能,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首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框架。制定全面细致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规定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避免因为职责不清、权限不明而导致的各种问题。

其次,加强风险管理。建立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机制,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可能对事业单位稳定运行造成威胁的潜在风险,保障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提高其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例如,事业单位可密切关注相关政策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运行策略,加强对社会变化的监测和分析,适应新的政策环境。

再次,加强内部审计。事业单位可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定期审计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促进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

最后,加大财务监督和审计力度,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事业单位应加大对财务活动的监督力度,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通过加强审计工作,检查和验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确保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3]。

(三)改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在政府会计准则施行的背景下,应采取平行记账的方式,确保新旧制度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避免因为制度转换而导致的数据丢失或混乱,在不影响事业单位正常运营的前提下,逐步将旧的会计制度转换为新的会计制度。

运用先进的预算管理措施,升级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收入、支出、使用等。在这一过程中,要重视会计准则的有效应用,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避免衔接不当情况的发生。事业单位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对预算管理实施信息化改造,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贯彻实施“3+5”核算标准,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改革的内容实施精细化升级。其中,“3”指预算会计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三要素,“5”指财务会计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五要素。对此,事业单位要加强“3+5”核算标准宣传和培训,明确各个核算要素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要求,提升核算流程的规范性,提高核算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财务部门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推动核算标准的实施。

(四)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

加强会计人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使会计人员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会计人员参与预算管理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针对会计人员在预算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专业问题和技能难题,可以通过组织研讨会、交流会等进行专题研究、讲解和指导,提高会计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模拟实操、业务竞赛等形式,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预算编制、执行、监控等各環节的业务操作流程,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处理速度和准确性,培养会计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此外,通过定期组织以政府会计准则为主题的讲座、培训等方式,帮助会计人员深入了解和掌握会计准则的最新要求和变化,有效提高其会计准则运用能力。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在线培训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及时向会计人员传达国家有关预算管理的新政策、新制度,使会计人员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制度,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合规性和有效性[4]。

(五)完善预算绩效考评机制

事业单位需要基于预算编制工作,制定绩效目标。通过设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和预期结果,使其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以更好地衡量预算执行的效果,为后续的绩效评价提供依据。

事业单位应建立定期的绩效评价制度,定期评估和总结预算执行情况。在这一过程中,事业单位应根据战略目标和预算目标,制定绩效评价指标,如收入增长率、成本控制率等财务指标。收集来自各部门工作报告、财务报表等相关数据信息,开展绩效分析,找出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调整预算分配、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内部控制等改进措施,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将预算绩效与考评机制相结合,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提高预算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预算绩效评价表现优秀的预算会计人员,可以给予晋升、加薪或其他形式的奖励;对于表现不佳的人员,可以采取培训、调整岗位等措施,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激发预算会计人员的工作动力。

(六)加强预算执行环节监管

在执行预算过程中,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管,确保预算的有效实施。这不仅要明确责任主体,而且要确保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的统一性,提高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首先,财务部门在预算执行中需要与管理人员紧密合作,动态管理预算执行情况。例如,定期根据预算指标开展预算执行检查工作,深入分析评估预算执行情况,查处资金用途改变等违法违规行为。

其次,财务部门要及时、准确地收集预算信息,确保预算执行的效率和一致性。当发现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之间存在差异时,应及时找出原因,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手段,有效避免财政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

最后,加大财务审计力度,加强预算执行信息公开。通过定期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的全面、客观、独立检查和评估,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高财务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行预算执行信息公开,明确公开内容、方式和时间,确保预算执行情况的真实、准确和及时,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5]。

在政府会计准则改革全面实行的背景下,事业单位为了切实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改革预算会计体系、优化内控制度、改进预算管理机制、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完善考评机制、加强监管等,全面加强预算管理,有效促进预算管理价值的发挥,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效率,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1]樊振柯.政府会计准则改革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作用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11):37-39.

[2]华炯.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影响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3(08):121-124.

[3]陈萍.政府会计准则改革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10):13-15.

[4]刘梅.政府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探究[J].财会学习,2021(13):60-61.

[5]孙成玉.《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财会学习,2021(32):92-93.

猜你喜欢

预算管理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