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4-02-04广州市海珠区东风小学洪小瑜

师道(教研) 2024年1期
关键词:资源库中华育人

文/广州市海珠区东风小学 洪小瑜

一、问题的提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五千多年的冲洗、打磨和沉淀,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精神家园,是世界文明史上璀璨的文化瑰宝,滋养着中华民族繁衍生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互联网加速了多元文化的融合、碰撞、创新。青少年阶段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在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润泽中成长,有助于青少年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精神家园。2017 年9 月由教育部统一编写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开始投入使用。回望这几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落实的情况如何?发挥育人功能的效果如何?课程落实存在哪些问题?基于此,笔者对小学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小学道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二、小学道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现状分析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自编问卷采用问卷星在线调查方式对小学道法教师进行测试。共收到来自12 个省的280 份样本,其中253 份来自广东省,占90.36%,广东样本覆盖面达17 个地级市,以广州市收集到的最多,共150 份,占59.29%。

(一)教师对小学道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态度分析

心理学认为,态度是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调查显示,教师认为“非常必要”传承的占78.57%,说明将近8 成教师对传承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这些老师也将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积极推手和主力军。认为“可以有,但不是非常必要”的占20.36%,认为“无所谓”的占0.73%,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脱节,没有必要传承”的占0.36%。教师对传承传统文化的态度将影响课程有效推进。因此,对于比较消极的教师我们更要唤醒和激发他们的热情。

(二)小学道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分析

调查显示,教师认为传承对学生发挥的育人功能排序如下:97.86% 认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89.64%认为“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格修养”,86.07% 认为“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爱”,76.07% 认为“有利于增长知识”,23.21% 认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2.86%认为“没有太大的作用和影响”,1.79%认为传承“加重学生负担”。数据表明,大部分教师能客观看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发挥的育人功能,说明教师的观念已经从重智育轻德育开始转变,这是良好的态势。教师开始从德育方面审视传统文化育人的作用力。但是我们也遗憾地看到仍有2.86%的教师认为“没有太大的作用和影响,只是课程的一部分”,甚至有1.79%的教师认为是“加重学生负担”。

为了解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教师的作用力,笔者做了相应的调查,发现教师认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自己的作用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90.71%的教师认为“有利于培养民族认同感”,89.64%的教师认为“有利于拓宽知识面”,86.43%的教师认为“有利于提升人格修养”,87.86%的教师认为“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说明教师对其积极影响是比较认同的;5%的教师认为“没有太大的作用和影响”,3.21%的教师认为是“加重教学负担”。

综合以上两方面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课程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对他们产生积极正面的育人成效。但是数据中也呈现仍然有部分教师认为“加重了负担”,这部分更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

(三)小学道法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和手段分析

数据显示,86.07%的教师采用“讲授法”。适当的“讲授”是非常必要的,也比较高效直接,但是大量的课堂教学采用讲授法容易产生“重教轻学”的思想,抑制学习者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57.86%的教师采用“读书指导法”,道德与法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简单将文学经典融入教学,而要注重“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2022 版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涵养必备的品格……发展社会情感”,而不是靠知识的灌输而获得的。数据中令人欣喜的发现是新课改使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67.5%的教师采用实践体验法、67.14%的教师采用情景模拟法、60%的教师采用合作探究法、55%的教师采用游戏法,课标指出“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让学生认识社会”,因此在道法课中开展参与式、实践式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三、小学道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义务教育统编教材道法课程,虽然使用已经超过6 年,但我们是在崭新的基础上摸索前行,教材研究、教学资源、师资培训跟不上改革的步伐,因此存在诸多影响因素。本研究笔者采用排序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排序数据显示:第一,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不深厚,缺乏相关培训是课程落实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第二,缺乏相关配套的教学资源。280 份样本中有86.07%的教师是兼职道法教师,这就意味着这些教师主要时间和精力并不在道法课程教学,他们对于教学资源开发的精力更是有限,教学资源的缺乏无疑导致该门课程的落实雪上加霜。第三,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差。长期以往将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第四,家长配合力度不足。第五,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第六,学校未能提供教学支持。

四、对策和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需要积极寻求对策,解决困境,在摸索中走出适合我国国情和实践的路径。

(一)顶层设计:提升教师传统文化教育素养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开展传统文化的教学需要师资涵养与之匹配,优质师资普遍不足成为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推进的阻力之一。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开展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专题培训,做到凝练价值共识、整体顶层设计、培(培训)践(实践)有机衔接、线上线下结合、专题有序推进。

(二)情知悟行:创新教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法

时代变革,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针对目前少年儿童的特点,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手段和载体,在开展传统文化融入道法课程教学中,做到情(情境创设)—知(了解感知)—悟(体悟内涵)—行(践行传承)。“情”先行: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通过立足学生“充满烟火气”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才能建立学生与教学的联系。“知”为径:引导学生感知作为认知学习的路径。“悟”提升:运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践活动,如合作探究活动、研学活动或者借助网络媒体通过全景教学、微课、Moodle慕课、视频、直播等引领学生体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价值内涵,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理解、悦纳、乐传。“行”作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落脚点、基石是继承和弘扬。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实践性、体验性,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亲近、体验、传承,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三)盘活资源:构建多元教学资源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配套资源缺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具有“大资源”观,善于唤醒和盘活身边的资源,根据教学目标构建多元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库,提升教学有效性。

人力资源库:盘活跨学科传统文化专长教师、家长资源、社区手工艺人、专家学者资源,激发他们参与传统文化传承的热情,建立教育智库,充实师资队伍。

网络资源库:现代的孩子是信息时代原住民,网络时代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向着信息化、社会化和网络化发展。教师要充分挖掘激活唤醒网络平台上传统文化的资源,如学习强国APP、中国传统文化网、弘扬传统文化网站、中国文明网、喜马拉雅APP、得到APP等,收集建设网络资源库,协助学生实现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自主构建。

地域资源库:文化具有地域性特征。中国幅员辽阔,由于地域、自然条件等不同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态,地域文化是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善于立足本地的地域文化,挖掘蕴含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从而实现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链接,捕捉教育价值融入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生长点。

小学道法教学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课题处于探索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需要凝聚各方力量,我们在探索中前行。

猜你喜欢

资源库中华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福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福建基础教育网资源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