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密度“科创聚落”与城市的生长

2024-02-04陈振达

建筑与装饰 2024年3期
关键词:塔楼科创办公

陈振达

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0

1 机遇与挑战

2021年4月,南通市创新发展大会重磅发布“科创30条”新政,布局“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和沿江科创带建设。本项目作为科创带的重要节点,既是城市功能项目,也是吸引人才落户、保障发展动力的重要基础。项目的落成,将成为海门最前沿的“科创高地”,也须作为彰显南城片区商务、科技与创新特色的标志性门户[1]。

2 工程概况

海门数字经济产业园位于海门府南新区,北侧为南京中路,东侧为张謇大道,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3000m2,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基地东北方向与海门区政府相邻,东侧与府南生态长廊近在咫尺,周边环绕已建成的政务办公区及博物馆、科技馆等城市核心工程,是城市新区的重要节点和带动周边地块开发的引擎(图1)。

图1 西侧鸟瞰图

3 设计重难点

3.1 标志性

城市中心地标建筑常见的设计策略,一种是一味地强调建筑高度,树立区域的“高点”,这类做法虽然凸显了建筑本身,但实际上对于经济发展还未达到高度集聚的城市,本身是一种资源浪费,难以平衡运营成本。另一种是强调地标建筑的“科技感”或“未来感”,追求标新立异,突显个性,但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与周围现有建筑的对立和割裂,导致难以形成和谐统一的城市形象。

这两种设计策略的共同点都是过于依赖建筑的“形象”,以“形象”作为突显地标性的唯一手段,自然容易往上述两个方向发展,走向片面的两个极端。经过分析得出,本项目不适合做过高的建筑体量。同时,周围现有政务办公建筑较为保守,也不适合做过于张扬的造型。因此,在本次设计中采取轻建筑“形象”,重场所空间“印象”的策略,通过丰富体验的空间营造,引发人与情景的共鸣,从而实现其独特的场所吸引力与标志性。

3.2 开放性

传统的产业园区通常是劳动力密集的封闭管理模式,与城市空间割裂,园区的公共空间在功能、形态、环境方面都未能与城市发生互动。曼纽尔卡斯特尔(1998,美国)和彼得霍尔(1998,英国)在《世界高新技术园区——世纪产业综合体的形成》中,认为21世纪的高新技术园将是集生产、生活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空间,并提出园区建设和城市建设应当进行整体性考虑。

本项目周边现状公务办公园区孤立封闭、城市界面单调、氛围缺乏活力,难以吸引以年轻人为主的科创企业。因此,设计充分围绕“公共性”与“开放性”,结合城市公共服务需求,对内部功能进行统筹设计,使园区从“单一、封闭”的内向空间转变成为能为创新人才甚至城市人群提供“学习、办公、生活、休闲、娱乐”等多元化服务的综合空间。

4 布局策略

基于项目周边现状,设计将超高层塔楼布置于基地东北角,保持张謇大道西侧高层建筑沿街界面的完整性,并优化城市天际线,突显超高层塔楼的形象展示作用。同时,在东南侧布置主入口广场,为塔楼留出足够的前场空间,有利于周边人群的集散并进一步烘托塔楼的制高点形象[2]。

西侧布置静谧的花园式独栋总部办公,以水院为中心呈围合式布局,相对独立成组,并与塔楼及裙房相互呼应,共同组成错落有致的整体建筑群落。基于城市行为模式的分析,底层大量运用悬挑、架空手法,为商业功能提供灰空间,昭示广场与城市的呼应关系(图2)。

图2 东南鸟瞰图

5 设计理念

5.1 科创之芯

建筑体量以简洁精致的立方体为模块,通过错落组合,形成高适应性的模数化建筑空间。每个独栋办公底层是门厅和展示空间,其余部分植入了银行、咖啡店、健身房、24小时便利店、餐饮等商务配套,为各类年轻创业人才及公务商务人群提供全方位的工作及生活便利服务。这些“科创聚落”如同多种驱动核,成为创新企业的孵化和成长基地。对于塔楼内办公、酒店等混杂业态,则根据功能的差异性,在垂直方向上产生鲜明的体块堆叠关系,同时采用色系相近的玻璃、铝板等材质,保持了整体造型的轻巧统一。

5.2 无界之巷

为打破周边地块公务办公园区孤立封闭、界面单调的现状,方案采用街巷式的场地布局和通透式的形体组织,使园区内外空间互相渗透,内部景观与周边优越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开放无界的城市空间和层次丰富的景观环境(图3)。

图3 无界之巷透视图

从长远角度来说,在城市核心建立了新的空间秩序,势必会引领周边地块开发的方向。有机的街巷式布局可以更好地往周边辐射生长,甚至引发现有封闭的公务办公园区转变思维,卸下冰冷的围墙,将首层开放,形成连续的城市空间场所气氛,吸引人气聚集,激发商业活力,提高公众参与性,体现开放共享的新时代精神[3]。

5.3 禅意之院

汲取海门当地的江海文化,独栋办公区采用围合式传统布局,打造共享院落,以静水面为中心,周边结合建筑布局环绕风雨连廊,打造富有禅意的庭院空间。为科创人才提供一处工作之余的洗心之所,也为商务人群和周边居民提供一处特色打卡点(图4)。

图4 禅意之院透视图

5.4 立体智盒

超高层塔楼延续“科创聚落”的模块化秩序,在垂直方向上堆叠生长,不仅实现办公、酒店等混杂业态的立体复合,并且以竖向线条为主结合虚实变化形成立面,与下部体量一起形成立体的城市景象。(图5)。

图5 塔楼立面构成分析图

5.5 城市客厅

塔楼南侧面向张謇大道设置开放的“城市客厅”,通过景观打造,成为邻里交流、休闲娱乐的活力爆发点,也成为承载大型路演、集会、市民节庆等多功能活动的场所(图6)。

图6 城市客厅效果图

5.6 花园创区

每幢科创独栋办公都拥有各自的顶层私享花园,办公区引入绿化休闲平台,真正实现园式办公。塔楼顶部的云端植物园打造了一处富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区,三层高的空中观景高地涵盖了酒店大堂、咖啡厅、玻璃泳池、健身中心、高级餐厅和行政酒廊。同时将周边的河流、绿地、城市和天空等各色美景一览而尽,视线直抵长江,为商务洽谈、休闲娱乐、轻奢餐饮提供了“人在云端、绿在空中”奇妙体验的高端场所(图7)。

图7 云端植物园效果图

6 结束语

公共性的策略给园区带来生机和活力,生活场景的悄然融入,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边界,创造一个互动型的城市组份。这也是我们对未来办公园区模式的一次实践探索和尝试,希望这一设计理念能够运用到更多的类似项目中,以融入城市为原则,真正实现园区与城市共生长。

猜你喜欢

塔楼科创办公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Sharecuse共享办公空间
X-workingspace办公空间
厄瓜多尔“向日葵”住宅塔楼
鹿特丹The Sax塔楼
U-CUBE共享办公空间
荷兰Looping住宅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