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一个总体框架
——以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和实践为中心

2024-02-04黄涛

人大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民主体系国家

黄涛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101)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特别是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全面系统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我们党关于我国民主道路、制度、理论和模式的集中概括和最新阐述[1]。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到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2]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讲好中国民主故事提供了根本遵循。“关于民主模式的争论其实就是对政治模式、制度模式的争论,也是政治道路之争,更是话语权之争。”[3]民主模式和民主国际话语权之争中国绝对不能失败,也败不起。“知识体系是话语权的基础,没有知识体系就不会有话语权。”[4]自主民主知识体系是民主国际话语权的“芯片”。建构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是打赢中西民主国际话语权之争、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民主制度和民主实践成就举世瞩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学者们就中外民主制度和实践形成大量研究作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建构中国民主自主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学术基础和实践基础。

一、建构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的主要资源

建构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既不能毫无依托,也不能无的放矢。只有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找到可靠的依托,才能建构出具有世界水平、融通中外、说服力强的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

(一)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关于民主的重要论述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 世纪40年代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指导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它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5]。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6]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7]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眼界广阔、知识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不下大气力、不下苦功夫是难以掌握真谛、融会贯通的。”[8]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民主政治、民主理念、民主制度、民主价值的科学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并发展了卢梭等当时世界级思想家提出的人民民主学说,祛除了人民主权思想中的资产阶级狭隘性,赋予了最革命、最彻底的群众基础,由此成为世界上最革命、最重视下层人民权益的人民主权学说。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基础上,职业革命家列宁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论述,使得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论述从理论变成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主制度化、国家化的新阶段。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对于民主的重要论述,构成了建构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的理论基础、理论来源和理论指导。

(二)党中央关于民主特别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特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取得一系列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物质文明重大成就。在此过程中,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就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表了大量重要论述、重要主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于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总结我们党为实现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懈奋斗百年历史,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重要思想,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生动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和优势。

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原创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最新概括,为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指明了正确方向,为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围绕‘民主’提炼的新概念新范畴,为我们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现代化理论进行对话提供了新的理论话语。”[9]“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新时代民主政治建设思想形成了逻辑的闭环,说明新时代民主政治建设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实现了理论自洽和完善成熟。”[10]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建构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依托。

(三)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制度和经验

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奋斗。”[11]新民主主义时期,我们党在根据地开展建设人民政权的探索,提出了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构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着力建设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政治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成功开辟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深化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积极回应人民对民主的新要求新期盼,全面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和法治保障更加有力,人民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内容更加丰富。

(1)在国体上,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是国体的核心内容。(2)在政体和根本政治制度上,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国家机构大都冠以人民的前缀,比如人民政府、人民军队、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3)在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方面,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形成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4)在党和国家组织原则上,以民主集中制为党和国家的组织原则,高度尊重并充分保障群众、党员、干部的权益和意见。整个党和国家是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有机统一体、命运共同体,党和国家高效运作。(5)在党和国家宗旨上,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中国政府也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6)在施政方式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群众路线,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和施政目标。(7)在民主的形式和内容上,我国的民主不限于政治民主,还包括经济民主、社会民主;既有选举民主,也有协商民主;既有程序民主,还有结果民主;我国民主有完整缜密的链条,全体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8)在具体机制上,有各种广泛的制度化的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民主表达渠道。比如接待群来信来访制度,法律法规、政策出台前征求民众意见制度等。同时,设有大量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家站等,方便人民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维护法定权益。

总之,党领导开辟的政治发展道路、建设的政权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推进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体系中蕴含丰富的中国民主经验、智慧、知识,是我们构建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来源。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是一个世俗主义、人本主义、乐世主义、责任本位的文明,有着中央集权、君主制和官僚制的传统,也有着尊重民众、保障民众权利的传统。在中华文明中,民众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是主流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中还有大量强调施政应以天下苍生为念、施行仁政、保障民生、轻徭薄赋、解救苦难的思想。《尚书·周书·泰誓》道:“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孟子·尽心下》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儒家高度强调国家和政府对于民众的不可推辞的责任。政治学者佟德志等人指出:“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产生明确而系统的民主制度和观念,但却并不缺民本的传统,这种传统与现代民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1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不可多得的资源”[14]。这些论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建构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文化资源和话语资源。脱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建构不可能成功。

二、建构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的基本原则

构建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是一个系统的理论工程,为了保障其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效果,应当坚持正确合理的原则。

一是坚持以中国为主体、兼收世界其他文明优秀成果原则。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首先是以中国为核心和主体的,必须以中国的实践、中国的经验、中国的制度、中国的理念为根本遵循和主体资源开展建构,保证中国的主体性,而不是以西方标准、西方理论、西方制度、西方价值观为主体和圭臬。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体现继承性、民族性”[15]。中国的经验、实践、制度和理论虽然是一个国家的经验、实践、制度和理论,但由于几千年的文明互动,已经具有相当多的人类普遍性,而不仅仅是中国性或者地方性[16]。同时,建构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又是开放性的,需要充分学习借鉴外国文明的优点和精华,为我所用。强调自主绝不意味着封闭,封闭只能导致落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把握好的三大资源之一就是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包括世界所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积极成果,“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17]。郑永年也指出:“中国的知识体系的形成也要实行开放政策。”[18]

二是坚持“两个结合”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19]“两个结合”是党中央提出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体现战略眼光、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的重大论断,将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中国学术研究产生重大影响。“两个结合”是建构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遵循这个原则,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才可能建立起来,既不走复古或者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以西方为圭臬、改旗易帜的邪路。

三是充分尊重知识生产和建构规律原则。知识体系和官方意识形态、官方政策宣传是有重要区别的,认知和尊重这种区别进而尊重知识生产规律是确保知识体系建构成功的关键所在。“知识界或者知识分子最重要的特质就是专业,最重要的品德就是专业主义。”[20]知识体系建构首先要突出学理性,遵循学术规律,讲究从概念出发经由层层推演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坚守尊重规律、论证严密、逻辑自洽的底线要求,并最终有助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不是为了所谓的政治正确而前后矛盾、逻辑不通、经不起推敲、生搬硬套。建构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需要以一系列概念、命题和范畴为支撑,形成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之“参天大树”。不尊重学术规律、以政治性压倒学理性甚至为了政治性而扭曲学理性的知识体系建构最终都将变成一场闹剧。

四是坚持世界级水准和战略视野原则。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长河的绝大多数时间内,都走在了世界前列,都是世界主要文明。无论是轴心期时代的中国,还是秦朝至清朝中期的中国,中国都是国力居于世界前列的世界性大国。当今中国仍旧是GDP占世界第二位的世界性大国,是亚洲GDP最大、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广泛、真实、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与这种伟大变革、伟大实践、新型民主形态相配套的应当是具有世界级水平和战略格局的知识体系,而不是狭隘的、低层次的、逻辑性差、说服力弱的民主知识体系。

五是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原则。毛泽东同志说过:“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21]理论和实践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论,是理论创造的重要遵循。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建构也应当尊重事实、尊重实践,注重从实践中提炼出概念、范畴和知识,并且能够解释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有利于纠正知识体系建构的空洞化、空想化倾向,最大限度地保障知识体系构建的可靠性和丰富性。

三、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一个初步探索

知识是人类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宇宙运行规律,进行社会实践而得出的具有规律性的、可验证的、具备一定价值的经验和认知的总和。知识是一种确定性,掌握知识可以减少无知和不确定性,增加人类的力量。“从一般意义上来讲,知识是人对自身及主客观世界认识结果的总和;知识体系是指基于一定的逻辑基础、在特定的文化生态中形成、具有民族性或地域性的知识总和,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后得到的知识系列。知识体系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直接载体,也是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体系得以养成和延续的载体。”[22]知识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经过论证的概念、命题、判断形成的综合体系,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和载体。一个知识体系一般包括概念体系、命题体系和判断体系三个子体系。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指的是基于中国民主实践和中华文明并融通人类优秀民主成果而形成的关于民主的逻辑自洽、结构合理、论证严密的综合性知识体系。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包括概念体系、命题体系和判断体系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图1: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总体性框架

(一)融通中外的中国自主民主概念体系

概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是知识体系的基础和载体。毛泽东同志指出:“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概念同感觉,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循此继进,使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就可产生合乎论理的结论来。”[23]知识是对实践经验总结的产物。只有通过抽象化、理论化的概念,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才有了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这项工作要从学科建设做起,每个学科都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24]“从基本概念出发,将概念按照其内在逻辑联结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也就是说,正是由于概念的存在,才会有知识体系,才会有学科,概念是学科的基石。”[25]

中国自主民主概念体系指的是主要基于中国政治制度、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提炼,同时又吸收借鉴人类民主政治优秀成果形成的关于民主的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内涵清晰、逻辑自洽、相互支撑的概念体系。简言之,就是中国人关于民主的自主概念体系。中国自主民主概念体系是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的基础内容。它包括基础概念、关联概念两个子概念体系。

1.基础概念

中国自主民主概念体系的基础概念指的是和民主最直接相关的根基性概念。缺乏这些概念,对于民主和中国民主的理解就缺乏根基和基础。知识体系意义上的基础概念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概念或者是描述最重要事物的概念,但一定是关于这个知识体系的基本概念、第一层次概念。应当包括:民主、人民民主、人民主权、人民民主专政、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人民群众、老百姓、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马克思主义民主观;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选举民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党内民主、基层民主、政治民主、社会民主、经济民主;人民至上、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本主义、民心、民心政治、民生;民主制度、民主理念、民主形式、民主实践、民主程序;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程序民主、结果民主;等等。

2.关联概念

中国自主民主概念体系中的关联概念,指与民主制度和民主实践有着较密切关系的概念。从更宽泛的意义上来说,关联概念可能描述比基本概念更为重要的事物。关联概念所指涉的事物,可能构成民主或者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的组织基础、制度基础、指导思想、法律环境、政策基础等。关联概念可分成重要关联概念、普通关联概念。

(1)重要关联概念。应当包括:中国共产党、最高政治领导力量、领导权、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领导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体、政体、国家形态、国家形式;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新型政治制度、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选举制度;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文明现代形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民服务、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宪法、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国情、党情、世情;党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小康社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等等。

(2)普通关联概念。普通关联概念并不意味着这些概念不重要,而是说关联的紧密程度不如重要关联概念。应当包括:人民情怀、人民立场;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民情、社情民意、舆情;代表制;国家意志;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党的自我革命、社会革命;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政治关系、政治发展、政治规则、政治程序;监察制度、信访制度;阶级、群众;家国一体;实践;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领导权、文化领导权;新时代、历史方位;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政治生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改革开放;治理效能;政治共同体;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等等。

目前这些词汇有些已经是概念,有些还只是用语、提法,尚未概念化。通过对其进行系统性学理化建构并进行整理、组合,将形成一个富有中国特色、揭示规律本质、具有强大解释力、可与实践互动的完整概念体系。有了这个概念体系,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就有了坚实基础和强大的解释力,我们和西方民主知识体系对话也有了底气和支撑。

(二)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的主要命题和判断体系

除了概念体系,知识体系还包括命题体系、判断体系。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之命题体系指人类民主和中国民主的主要问题、基本问题。民主命题的设定不能遵循西方的议程设定,应当考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之判断体系是围绕着命题体系并借助民主概念体系、遵循现代社会科学基本规律进行推演、论证而得到的结论体系、价值体系。命题体系、判断体系是概念体系的延伸、推理和发展。通过概念体系、命题体系、判断体系,形成一系列基本原则、基本结论、基本观点、基本价值、基本方法,构成了对于民主的符合客观规律、逻辑自洽、说服力强、论证严密的确定性认知,即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基本原理。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的命题体系、判断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关于民主的定义

民主的定义在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这个知识体系的原点和逻辑起点。建构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必须正本清源,绝不能唯西方是尊,绝不允许在源头上就扭曲民主的定义,绝不允许以西方的民主制度作为人类民主制度的唯一形式、至高形式。如果民主在定义上就西方化了,那么再怎么样努力也无法建构起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

民主的定义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用学理的话语就是“人民的统治”。这是民主的元定义,也是最终定义。其他所有的民主定义都是民主元定义的具体化、国别化、区域化。比如,将竞选型政党政治视为民主的唯一形式,这不过是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具体形式,不是民主的普遍定义。民主制度就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西方民主制度无疑是一种比较适合西方国情、民情、文化背景的重要民主制度形式,但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民主制度,更非人类最高水平的民主制度。当前西方国家大量存在竞选承诺无意兑现、无法兑现的情况,这是对民主精神的违背。“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26]西方民主制度移植到其他国家,可能存在水土不服问题,甚至引发社会大动荡和种族族群大冲突。到今天为止,简单移植西方民主制度取得成功的国家少之又少。

2.关于民主的重要性和地位

民主是每一个人所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在人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崇高地位,在一个国家制度体系、国家官方意识形态中具有崇高地位,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前途产生重要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民主为国家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构成,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国家根本追求,民主是中国的国家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如何把民主价值和理念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转化为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需要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找到正确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27]在当今世界,一切国家和政府的施政都应当遵循民主原则,一切政党都应当以民主作为自身的价值追求,一切法律体系建设都应当保护人民权益、捍卫人民权益,体现民主精神原则。

3.关于民主的评价标准

民主的评价标准同样在民主知识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民主之所以引起各种争议和问题,是因为民主的评价标准为西方人窃取,民主的全球标准异化为西方标准[28]。建立科学、公正、有效、去西方中心主义的民主评价标准是建构自主民主知识体系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民主制度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模式,不能定于一尊,应当形成超越选举和投票的简单理解,从民主的本质、民主的制度体系、人民政治参与渠道、民主的绩效等多维视角丰富民主实践认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制度是用来调节政治关系、建立政治秩序、推动国家发展、维护国家稳定的,不可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来抽象评判,不可能千篇一律、归于一尊。”“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29]他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执行;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他指出:“一个国家是不是民主,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而不应该由外部少数人指手画脚来评判。国际社会哪个国家是不是民主的,应该由国际社会共同来评判,而不应该由自以为是的少数国家来评判。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用单一的标尺衡量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单调的眼光审视人类五彩缤纷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30]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衡量民主制度的“八个能否”“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以及评价民主的主体,揭示了民主的真谛,是人类民主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建构民主评价标准的重要遵循。政治学者王炳权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的理论阐释既讲清了中西民主的本质区别,又为我们民主政治实践提供了可靠标准”[31]。

具体来看,衡量一个国家及其制度是否民主,有三个标准。第一,形式要件,即这个国家有没有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这是最基本的指标。这就好比说,评价一个房子好不好,首先得有建好的房子。第二,结果要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32]民主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出现的,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方式。民主不民主,从长期来看,取决于这个国家民众的权益有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和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有没有得到保障和改善,经济社会有没有充满生机和活力,国家政权有没有充满活力和生机。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八个能否”“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第三,主体要件,即一个国家的大多数民众是否高度认同本国制度、是否认为本国制度高度适用于本国而且是民主的。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国家就是民主国家,否则就不是民主国家。

4.关于民主和国家发展道路、社会制度的关系

国家发展道路或者说政治发展道路,指的是一个国家所遵循的政治道路模式,是一个国家在历史和现实基础上形成的政治体制和发展模式,包括政体、国体、基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国家发展方向等的总和。社会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属性等的总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封建主义、奴隶社会都是不同的国家发展道路、不同的社会制度。

国家发展道路、社会制度具有统领性、主导性,是比民主制度更高位阶的事物。“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古今中外,由于政治发展道路选择错误而导致社会动荡、国家分裂、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33]民主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国家制度,属于国家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家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制约、约束和规制,应当与国家发展道路、社会制度相适应。反过来说,与国家发展道路、社会制度不适应的民主制度常常是低效的,甚至可能蜕变为一种破坏力量。因此,在建设和发展民主制度时,应当高度注重与国家发展道路、社会制度相适应。

需指出的是,民主虽然具有社会制度属性,但它既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属品,也非社会主义国家的专属品。西方文明享有民主价值观,在全球化的今天,非西方世界照样享有民主价值观。不能将西方国家称为自由民主世界,将非西方世界称为威权专制世界。

5.关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关系

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需要处理政治精英、人民群众和法律(或治国规则)的关系。这三者关系的处理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根本利益。在当今世界,这种关系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政党、民主和法治之间的关系。在当代中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最重要事物。追求三者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经验。实现三者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过程人民民主也是在这三者有机统一的大前提下发展的,并促进和巩固三者有机统一。只有坚持这三者有机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才能行稳致远,才能更好确保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真实的民主权利,更加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6.关于民主和政党制度的关系

现代国家基本都是政党领导的国家,政党制度或者说政党体制是国家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主制度、民主实践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政党体制深刻影响民主制度、民主实践的开展。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的国家,民主政治的运行情况是不同的。同样的,民主又反过来影响政党体制。不同的选举制度包括选区制度、不同类型的民主制度对政党体制有塑造作用。简单多数选举制有利于形成两党制,比例代表制往往有利于维持多党制。

政党体制影响民主的运行情况和质量,但不能决定一个国家是不是民主的。竞争性政党政治是民主唯一形式的判断是不折不扣的偷换概念,是不折不扣的西方民主神话[34]。将这种虚构的、片面的观点理论化、体系化、历史化是西方民主知识体系的核心所在。但是,无论是从历史本身,还是从最基本的逻辑来推演,竞争性政党体制都不是民主的唯一形式。竞争性政党体制不等于民主政治,不能够绝对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也不一定需要通过竞争性政党体制来实现。竞争性政党体制之下可能存在假民主、坏民主、低水平民主。非竞争性政党体制之下同样有真民主、好民主、高水平民主。

7.关于民主和经济基础的关系

民主可以分为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等。狭义的民主主要指的是政治民主。政治民主总体上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内容。过去一般认为,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但是事实上,上层建筑在有些时候也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乃至于起到决定性作用。”[35]这个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关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关系的论述更加符合实际,更具有解释力。

民主和经济基础的关系是一种高度相关、十分复杂、需要辩证分析的重要关系。民主制度整体上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但不简单地由经济基础决定。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出现了奴隶主内部之间的民主。古希腊的经济形态主要是农业经济,这是一种低水平的经济形态。当时世界其他地方的经济水平可能高于古希腊,却没有出现类似民主制度。可见民主和经济基础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民主是复杂的事物,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性、国际关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16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步普及了民主制度,但民主制度一直是负面用语,直到近一两百年才成为褒义词。此时,西方民主形态和工业经济结合起来,成为一种代议制的、间接的民主制度。工业经济形态对于民主有着全方位的塑造和影响。同样的,社会主义经济形态亦深刻塑造民主制度。

8.关于民主和法治的关系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成果,是最可靠的一种国家治理方式。习近平同志指出,“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36]。法治和民主是当代世界的最重要事物之一,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民主和法治的关系处理对于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和国家治理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纯粹形态的民主是粗暴的,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使得少数人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民主要稳健运行,离不开法治的协助和制衡。一方面,一个国家需要民主;另一方面,一个国家也需要法治。没有法治的民主可能是脱缰野马,而且大概率会成为脱缰野马,给一个国家带来沉重灾难。没有民主的法治可能是一种良好的治理状态,但也可能蜕变为一种威权、专制的法治,或者本身就是一种威权、专制的法治。因此,民主和法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衡、相互支撑、不可分割的。在当代中国,民主和法治的关系集中体现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关系之中,只有在这三者关系中才能处理好中国的民主和中国的法治的关系。

9.关于民主和国情、民情、民族文化、历史的关系

习近平指出:“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37]这段话精辟阐释了政治制度和国情、历史传统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民主体现的是对人的权力的尊重,每个国家的公民都有权追求民主,每个国家都有义务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但是,每个国家的国情、民情、民族文化、历史等各不相同,民主的制度形态和实践形态不可能千篇一律。不同国家的民主制度和民主实践是多元多样的。民主制度应当在尊重国情、民情、民族文化、历史等的基础上设计和发展。脱离历史、实际情况、民族传统而盲目移植国外民主制度、政治制度,往往很难成功,甚至会让既有发展成果丧失。同样地,不能脱离国情、民情、民族文化、历史来抽象地评价一个国家的民主制度。“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38]

10.关于民主和现代国家构建、现代化的关系

现代国家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进化的最高产物,是一个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族等多个维度及其互动关系的“超级巨型结构”。相应地,构建现代国家不是单维度的政治民主化或者经济工业化,而是一个必须翻越国家机器现代化、社会和阶级结构现代化、国家和人民关系现代化、国家统治方式现代化、国家经济形态现代化五座珠峰的综合互动过程[39]。现代国家构建或者说现代化是当今世界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面临的最重大任务和挑战。当代中国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命题和历史任务,中国人在以自己的方式追求现代化。

民主是现代国家建设或者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维度,处理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关系。它是国家和人民关系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是,民主化不等于现代化的全部,民主化只是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将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视为所有现代国家构建的最终目标。一个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应当恰当安置民主化的位置,而不能为了民主化而不顾经济现代化、法治建设、国族建设、国家机器建设、社会建设等其他同样重要的方面。当代中国有14 亿多人、56 个民族、960 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国情复杂,中国的现代化恰是多维度多面向、高难度的现代化,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艰巨最复杂的现代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应当审慎稳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11.关于民主与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效能的关系

民主既具有价值性,也常常体现为一种制度形态,民主和民主制度的质量常常需要通过实践特别是国家治理的绩效来检验。“民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关键一环,二者不是对立关系。”[40]一般地,民主元素的加入可以大大增加国家制度的公平性、正义性,但是民主制度并不必然提升国家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不必然带来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或者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因为国家制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民主制度只是国家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另外,政治事务、国家事务极为复杂,有些国家事务是需要遵循民主原则,而很多的国家事务并不遵循多数决原则或者集体讨论的原则,而是适用行政等级制度、首长负责制等。只有统领有力、分工合理、协调有效、精密配合、运行依法的制度体系才能长期保证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

因此,民主和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效能的关系并非是严格的正相关关系。民主制度非常健全的国家,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效能可能很高,也可能不高。民主制度不健全的国家,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效能可能很高,也可能很低。中国是高国家治理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国家。正在推进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精准把握人类现代化规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蕴含丰富的民主内容,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

12.关于民主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关系

在古希腊灭亡之后的相当长时间内,民主在西方历史上是一个负面词汇。近代以来,民主更是和自由不同甚至是相互排斥的价值理念。西方国家的贵族阶级和上层阶级大多推崇自由,而担心、害怕甚至反对民主,这一点在法国贵族托克维尔身上有表现。顾名思义,所谓的自由恰好可以维护上层阶级已经占有大量财富、地位、权力的现实,而民主这类价值包含着“多数决原则”“下层人也有同样的权利”等观念,可能威胁上层阶级的既有地位和财富,带来革命性的后果。

随着历史的发展,下层人抗争激烈化普遍化,民主成为资产阶级不得不面对的主流价值。美国精英学者熊彼特等人逐渐改造民主概念,即将民主替换成竞争性政党选举,创造了“有资产阶级才有民主”的神话[41]。但实际上,民主更多的是下层人抗争的结果,在西方历史上表现为工人阶级、无产阶级包括暴力抗争在内的各种抗争。工人运动就是其一。对于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而言,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的出现也是同下层人的革命和抗争分不开的。其中就包括近代革命,即工人农民和穷人起来造反闹革命。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民主的普遍化、制度化、全球化和下层人的抗争是分不开的。这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有着天然联系,这既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同时也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尤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当中。”[42]

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是维护工人阶级和下层人利益的思想,是为了争取下层人的利益而出现的,在世界性的工人运动和下层人抗争中成为他们的指导思想,成为全世界多数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因此,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一开始就和民主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将人类民主提高到一个新高度,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使得民主变成全球的共识。马克思主义的持久世界性影响,对于人类民主制度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改善了人类民主的品质,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马克思主义还指导着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与马克思主义息息相关,社会主义更是当今人类社会制度、政治发展模式的半壁江山。以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劳苦大众的利益为主要代表的社会主义天然就和民主有密切关系。社会主义国家更是在相当长时期内占据民主的制高点。这个转变出现在二战后。美西方理论家最终将民主建构为竞争性选举并使之成为流行概念,苏联政治体制的缺陷及其解体更是社会主义阵营逐步失去民主话语权的关键所在。从此,民主似乎成为西方世界的专利,西方垄断民主话语权。但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才是民主普遍化、全球化的关键所在,深刻影响人类民主价值、民主制度和民主实践。今天,我们应当恢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人类民主史上的重要奠基者、重要推动者、重要引领者地位。

13.关于中国在世界民主历史和版图上的重要地位

民主和中国的关系是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极其重要的内容。近代以来,西方将古代中国描述为东方专制主义,将当代中国描述为东方专制主义现代版、民主国家对立面,打造“民主围墙”和“民主心墙”,试图将中国从世界民主史和世界民主国家版图上抹去。建构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的基本目标就是基于历史和事实还原,揭示中国在世界民主史和世界民主国家版图上的地位、作用。

第一,古代中国的民众地位位于古代世界最高水平国家之列,古代中国的民本主义是古代世界最高水平的政治价值之一。“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43]古代中国虽然没有直接产生民主制度,但是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中国普通民众享有接近最高水平的社会地位。从公元前21 世纪开始,中国就形成了早期国家。此时的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此时的中华文明已经是世界先进的文明。文明的背后就意味着民众的生活有一定的水准。“距今3000 多年的商代文明就是无与伦比的,特别是发达的冶炼青铜技术,其质地、形状、花纹,堪称上古文明世界最突出的成就。”[44]周朝强调敬天保民、明德慎罚,和世界其他文明相比,杀戮、刑罚比较少。此时的中国无论是青铜技术,还是农业技术,都处于世界前列。从秦朝开始,中国是一个高社会流动的社会,功绩主义、能力主义是主流价值观,民众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华上升为社会上层。弗朗西斯·福山认为:“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现代国家元素,在公元前3 世纪的中国业已到位。其在欧洲的浮现,则晚了整整一千八百年。”[45]历史学者张分田指出:“与欧亚大陆其他古代文明的等级社会,特别是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相比,中国自战国秦汉以降的等级制度具有明显的流动性。”[46]中国极早就有底层民众上升的制度化通道,这是民众有较高地位的重要标志。

同时期世界其他文明大多没有做到这一点,要么是阶级固化的社会,要么社会流动程度没有中国高。印度的种姓制度、古希腊古罗马的奴隶社会、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都是典型。古希腊是奴隶制,虽有少数人的民主,但更多的人只被当作会说话的畜生。古代中国产生了民本主义。中国的民本主义虽然从水平来说,可能不如古希腊的民主思想,但是从其实施范围来说,又广于古希腊。因为民本主义针对的是绝大多数民众,而古希腊的民主制、古罗马的共和制,只针对占国家人口不到二分之一甚至是四分之一或更少的公民。奴隶占这些国家人口的大多数,是被压迫的对象,毫无人权。由于中华文明的超长延续性和领先性,总体上来看,中国人是古代世界享有最多权利、生活水平最高的一群人。

第二,现代中国对人类民主有着巨大贡献,是人类现代民主的重要代表,是人类新型民主道路的开创者。近代中国遭受列强入侵,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民众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这是一段极其屈辱和黑暗的历史。这段时期最大的问题在于传统中国的大一统君主官僚制国家形态已经无法应对被工业文明武装起来的西方民主国家以及学习这种国家形态的日本。国家形态失败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中国共产党将中国重新统一起来,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中国的独立自主,为保障中国人民的权利、建构当代中国的民主制度奠定了根本基础,开辟了人类民主的新路。

1949年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华大地开启新的繁衍生息,人口从1949年前后的4 亿增长到2023年的14 亿多,这本身就是中国人民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的见证。更重要的是,在现代中国,中国人享有广泛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权利,创造出了极为灿烂的文化、科技和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重要科技中心、创新中心、文化中心。中国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种民主形态具有广泛性、真实性、全链条性、高效率性、强烈本土性,保证了中国人民既团结统一又心情舒畅地生活、工作和创造。广大中国人民共享作为堂堂正正中国人的伟大荣光。中国的民主可视、高效、活泼、有序,符合中国国情实际和文化传统,深得中国人民支持和认同,契合世界民主政治发展规律,为世界民主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这种地位和作用是任何国家都不能抹杀的,也是任何民主理论和民主知识体系不能忽视的。

14.关于民主的局限性

民主虽然是一种崇高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但却不是万能的。不能认为只要一实行民主制度,这个国家所有的发展难题和治理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民主万能论”是非常有害甚至是致命的。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移植西式自由民主制度时就曾抱有这个幻想,结果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难以发展。

第一,民主制度只是国家制度体系和国家价值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全部,甚至可能并非最优先的内容。民主绝不是在真空中存在的,民主也不是一个国家的全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还有国家发展道路、社会制度、国体、政体等重要事物。夸大民主制度的作用,轻视其他国家制度的重要性,忽视或者轻视其他国家制度的建设,将导致国家制度残缺不全,严重影响国家治理效能,最终危害民主制度本身。民主制度应当与其他国家制度一道,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相辅相成,不应当将民主制度凌驾于其他一切制度之上。一个国家除了民主这个重要价值,还有法治、公平、正义、爱国、奉献、自由、廉洁、仁义、友善等多重价值,不能将民主凌驾于一切国家价值之上。

第二,民主存在关注盲区和局限性。民主总体上是一个强调平等权利的制度,它的重点在于分配权利、在于平等。民主本身并不会关注发展、科技和经济。而发展、科技和经济对于一个国家具有极端重要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纯粹形态的民主是粗暴的,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使得少数人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比如,一个岛上住着10 个人,单纯实行多数决,如果有6个人投票决定剥夺其他4个人的生命,那么这4 个人该怎么办?这就是常说的“多数人的暴政”。在纯粹的民主制度下“多数人的暴政”是完全可能发生甚至是经常发生的。因此,民主天然存在重数量轻质量、“多数人的暴政”等缺陷,其稳健运行必然需要其他制度、其他价值作为支撑、平衡和补充。

四、结语

建构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是打赢民主国际话语权之争、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由之路,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的最终归宿和核心使命。建构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是中国民主研究和政治理论研究的一场革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本文仅仅是一次初步探索。相信未来通过大量实务界、理论界人士参与,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将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一套有着科学理论指导、坚实实践基础、深厚文化底蕴和严肃学理性的强大知识体系,具备中国主体性、世界融通性、内涵科学性、强大实践性、古今贯通性等基本特征[47]。

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它将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和当代中国知识体系的重要构成,有力推动和巩固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其次,它还将成为世界民主知识体系和世界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重要构成,推动世界民主理论研究,给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民主制度、推进民主实践提供重要参考和启示。

知识体系并不能自动产生说服人的效果,还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进行传播、宣传、推广。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应当进教材进课堂、进报纸上电视,走入中国人民的心里,扎根开花,还应当通过适合外宣规律的方式走向世界。一切有效的内化、宣传和对外传播的核心在于知识体系的规律性运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对方心理特点是不可或缺的。通过成体系的专著、高水平论文等进行传播无疑是最有效的一种形式。

猜你喜欢

民主体系国家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