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策略
2024-02-03张蕾
张蕾
摘 要: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在丰富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以助力学生的全面提升与发展。基于此,笔者以高中音乐教学为研究对象,对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展开了深入研究,期望能够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中音乐 美育 实践研究
音乐素养是当代学生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音乐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然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如何立足现实问题,进行有效的音乐教学,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笔者立足高中音乐教学,从美育视角出发,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
一、美育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会指导学生体会、感知音乐作品,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审美素养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重点,教师将美育融入高中音乐教学中,不但可以为音乐课堂注入更多活力,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在丰富学生视听体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挖掘,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为高中生审美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高中音乐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刻板
在如今的高中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会利用多媒体,通过丰富的视频和音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带给学生视听享受,也会在学生脑海中产生一种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不仅会影响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也会制约学生创造力的提升。以《黄河船夫曲》的歌曲欣赏活动为例,该作品描绘的是陕北人民在恶劣环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教师在组织学生合唱的过程中,容易过度依赖多媒体设备,既没有深挖歌曲的特点和内涵,也没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歌曲表达的情感,导致歌曲在学生的脑海中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的审美素养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二)主观诠释过多,影响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音乐审美过程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过程,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蕴含的精神和情感是不同的,音乐的内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音乐鉴赏活动的时候,要平衡多个音乐要素,指导学生进行全面的解读。
然而,在当下的高中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仅仅是将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而没有考虑到音乐内涵本身的发展性和多元性,从权威的角度讲解音乐作品,导致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够丰富和深入。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会扼杀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创造性,长此以往,学生的音乐审美就会固定,不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大,分配给音乐学科的时间非常有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如果学生不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个人经历,那么他们就无法真正体会到音乐作品的美妙之处。客观来说,大多数高中生的音乐审美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缺乏系统的乐理知识,无法对音乐作品做出有效的鉴赏。
(三)审美意识淡薄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比较重视知识和技巧的传授,美育则容易被忽视。在缺乏美育的音乐课堂中,学生会感到音乐作品鉴赏活动十分枯燥、单调,提不起对音乐的兴趣。此外,在高中阶段,音乐学科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教师和学生对音乐教学均不够重视。在这种现实情况下,音乐教学无法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不利于美育在音乐课堂中的渗透。
三、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策略
(一)转变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也要摒弃刻板的教学模式,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给学生提供课堂表现的机会,促使学生深度参与音乐课堂。
音乐欣赏是一项主观性较强的活动,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已经能够在音乐学习中实现“自我教育”。因此,教师要在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如组织合唱比赛,在合唱中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通过合唱比赛,学生可以真切感受音律与和声的美,这种美的感受会直抵学生的内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
(二)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在大多数高中校园中,音乐活动的内容较为枯燥,形式较为单一,没有取得明显的美育效果。基于此,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音乐审美实践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音乐审美活动。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经典的音乐作品,通过悠扬的旋律,精湛的演绎,给学生带来心灵的洗涤,进而对学生的审美素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对学生的审美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了解音乐史,引导学生分析音乐流派,使学生愿意自主思考,形成自身的音乐审美体系。同时,教师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组织学生听优秀的线上音乐会,让学生对丰富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三)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助力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提升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举办音乐活动,重视音乐社团的建设,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有的学校开设了多门音乐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这些都是重视音乐教育的体现。
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并非单纯教给学生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美妙,提升学生的艺术水平。为此,高中音乐教师要着眼于课程体系改革,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入手,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研发出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
音乐教材的编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要积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把握好开放性、融合性的原则,为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关注教师本身,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高中音乐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引导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美育,明确美育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并采取有效的手段,将美育落实到位。另外,在音乐审美教育中,教师要从艺术视角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念,进而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逐步提升。
总之,美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音乐本身就是一项情感教育活动,而基于美育开展音乐教学,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带给学生美的体验。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美育融入高中音乐课堂中。
参考文献:
[1]李妮.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的新路向[J].戏剧之家,2023(28):192-195.
[2]王永宁.基于审美教育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16):125-127.
[3]樊晓琳.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中音乐高效课堂构建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3(14):182-184.
[4]张红娟.音感人,美育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美育策略探索[J].思维與智慧,2023(10):58-59.◆(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