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中心治理理论下的德阳市农村流动老年人城市养老现状及策略研究

2024-02-02王芷彤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子女流动养老

杨 艳,王芷彤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城市工作和生活,随之而来的是其父母由于需要照顾子女或者孙辈的生活被迫远离原本居住的地区到达新的城市生活,此类老年人被称为流动老年人或者“老漂族”[1]。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显示,全国2.47 亿的流动人口中,60 岁及以上的流动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 000 多万,且受到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独生子女家庭增多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流动老年人的数量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随着该人群的逐渐增加,其引发的社会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尤其是原本居住在农村的流动老年人,一方面由于知识文化水平的限制,使其难以尽快融入新的环境和生活中,整日在相对狭小的空间与子女相处,陌生、孤寂的环境很可能会导致其负性情绪增加,严重影响养老生活;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村流动老年人经济情况一般,必须靠子女的支持以维系家庭的日常开支,会使其产生一种依附他人的感知,从而影响心理健康,导致养老生活质量的下降[2-3]。此外,由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限制,农村流动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等问题依然突出,一旦该人群的养老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将直接导致家庭压力增加,城市化进程受阻,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4-5]。因此,如何有效应对农村流动老年人所呈现的养老问题,努力提升其养老质量是当下的重点。多中心治理理论主要是指结合多个层面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应的联系体系,共同制定相对应的政策和措施,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和措施。目前,多中心治理理论在养老问题治理方面表现出了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次研究以农村流动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德阳市这一老龄化相对严重的城市进行养老困境和问题的探讨,以期为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22 年12 月—2023 年2 月,首先对德阳市区所有社区/街道进行编号,然后根据研究的目的随机选取10 个社区作为样本来源,最后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在获得研究对象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86 名农村流动老年人进行本次问卷调查。

1.1.1 纳入标准(1)年龄:60 岁及以上;(2)从农村迁入城市,且居住时间≥6 个月;(3)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研究。

1.1.2 排除标准 存在沟通障碍或认知功能缺陷者。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基于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框架,研究团队成员在查看、结合大量文献的情况下自制本次调查问卷。本次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为基本信息内容调查,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第二部分主要为养老基本状况调查,包括身体状况、养老支出情况、目前养老所面临的问题及需要得到的支持,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流动老年人自身对养老困境的具体意见与建议。本次研究经过内容效度测定,结果显示良好,可以收集到本次研究的相关内容。

1.2.2 调查方法 调查人员由本次研究的课题组成员组成,首先,由小组组长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同质化问卷调查培训,主要告知本次调查的目的、内容、意义以及本次调查方法;其次,培训后调查员根据研究目的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向研究对象告知本次研究的目的、内容、意义以及问卷填写的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最后,现场发放本次调查问卷,采取一对一的形式让研究对象现场填写,对于不识字的研究对象,调查员可根据研究对象所述的自身真实情况代填。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300 份,回收有效问卷282 份,有效回收率为94%。

1.3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调查数据录入Excel 2013,采用中文版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流动老年人基本情况(见表1)

2.2 流动老年人健康状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罹患疾病个数最多的是2 个,罹患人数142 人,占50.35%;自评比较健康的流动老年人最多,有86人,占30.50%;对健康满意的流动老年人最多,有72 人,占25.53%,详见表2。

表2 流动老年人健康状况Table 2 Health status of immigrating elderly

2.3 流动老年人养老经济状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月收入2 000 元以下的流动老年人最多(202 人),占71.63%;养老经济来源中选择“子女提供”的流动老年人最多(168 人次),占59.57%;养老支出中最主要的是家庭日常支出(193 人次),占68.44%,详见表3。

表3 流动老年人养老经济状况Table 3 Economic status of elderly care for immigrating elderly

2.4 流动老年人养老问题及需求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养老问题最突出的是经济收入,占67.02%;养老需求最高的是子女多给予关心,占31.56%,详见表4。

表4 流动老年人养老问题及需求Table 4 Elderly care issues and needs of immigrating elderly

3 讨论

3.1 流动老年人大多属于低龄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

由表1 可见,对随机选取的282 名流动老年人进行分析,以60~69 岁年龄段居多,有238 人,占84.40%,说明流动老年人的整体年龄并不偏大。从文化程度上看,小学文化程度占比最高(39.36%),初中文化程度68 人,占24.1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较少,仅占6.03%,这也符合农村老年人的特性,大部分老年人的知识文化水平不高,成为流动老年人后难以融入新的生活。从以前所从事的职业可见,由于本次调查的都是农村流动老年人,57.45%的受访者之前是务农,30.14%之前在企业或工厂工作,从农村来到城市之后,大部分老年人是没有工作的,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农村流动老年人来到城市后的收入情况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难题。从流动原因来看,70.92%的老年人主要是为了来城市照顾孙辈的起居生活及读书,这也和目前我国老年人的整体状况相符,即远离原本居住的场所或者城市,为了支持子女的发展来到新的城市。

3.2 流动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81.55%的流动老年人罹患1 个及以上的疾病,罹患2 个及以上疾病的老年人达164 人,占58.15%。这说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年龄的增加、疾病谱的改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患有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慢性疾病不仅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甚至会导致家庭劳动力的缺失,这对老年人的养老、家庭和社会都是巨大的考验。同时,自评自我健康状况非常健康和比较健康的老年人仅占50.36%,这说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不理想,这也和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表现有关[6]。此外,对自身健康满意状况的调查显示,仅49.64%的老年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而良好的身体状况能够减轻家庭的负担,还可以节约相应的医疗费用支出;50.36%的流动老年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是很满意,这可能是因为大部分老年人成为流动人口的原因是为了照顾孙辈的生活,期间,老年人不仅需要负责生活照料,比如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等,还需要在规定的时间接送孙辈上下学,上述的日常工作需要一定的体力和精力,需要健康的身体,故而流动老年人会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表示担心。这提示子女和社会应该重视流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只有拥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才能为家庭出一份力。

3.3 流动老年人养老经济状况有待提高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月收入2 000 元以下的老年人占71.63%,2 000~5 000 元之间的占25.53%。良好的经济收入是维持身体健康和家庭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次研究对象为农村老年人,大部分没有稳定的工作,主要靠外出打工挣钱,故而退休后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且本次老年人的收入中有部分是由子女提供,老年人需要根据子女每月的生活支出费用进行相应的家庭开支,这也使得老年人产生相应的心理负担,从而导致身体健康水平下降,因此提高老年人的经济收入至关重要。从养老经济来源看,子女提供占到59.57%,结合月收入综合分析可知,目前老年人的收入不高。同时,17.73%的老年人还需要继续打工以维持自身和家庭的生活,这也说明流动老年人生活不易。从养老支出情况看,家庭日常开支占68.44%,疾病治疗占59.57%,贴补子女占64.54%,自己的娱乐活动仅占17.02%。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老年人成为流动人口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照顾子女和孙辈的生活,其经济开支主要是日常开支,而在日常开支有剩余的情况下老年人选择贴补子女,这也和老年人来到城市的初衷相符;另一方面,老年人罹患疾病的情况越来越多,他们的一部分支出是在疾病治疗方面,用于娱乐活动的支出就比较少了。提示子女应该重视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不要让老年人把大部分的收入用于子女的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和开支,适合的娱乐活动不仅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还能激发其内在动力,使其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3.4 流动老年人健康状况、收入状况是养老的主要问题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流动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比较突出,涉及自身、家庭、社会和政策层面。个人层面:首先,57.45%的老年人觉得健康状况是当下的养老问题,不健康的状况不仅不利于自己的身体,同时还加重了家庭的负担;其次,67.02%的老年人觉得经济收入是目前在城市养老的基本问题;再其次,36.17%的老年人选择“陌生环境”也是养老存在的问题,老年人远离原本的生活环境,进入新的环境,没有固有的交际圈,难以迅速适应新的生活,对自己的养老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家庭层面:24.11%的老年人觉得缺乏子女关心是当下存在的养老问题,子女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关心父母的生活和心理状况,这也是目前流动老年人面临的养老问题。社会层面:9.93%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缺乏社会活动,需要时间适应陌生的环境,农村老年人和城市老年人各方面的差异也使得农村老年人难以有效融入新的交际圈,不能积极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活动;7.45%的老年人认为社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由于场地或经济的限制,有些社区可能没有完善的娱乐、锻炼设施,不能为周围的老年人提供休闲场所,同时,由于医疗资源的限制和分散,农村流动老年人在城市难以迅速找到相应的医院就诊,不能满足其日益增加的便利医疗需求。政策层面:12.77%的老年人觉得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这可能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关。当下,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和城市老年人在社会保障上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尤其是收入和医疗保障层面,故而部分农村流动老年人认为社会保障制度也是目前所面临的养老问题。

3.5 流动老年人最需要家庭、社会和政策方面的支持

对流动老年人养老需求进行分析发现,他们最需要的是子女多给予关心(31.56%),这说明在陌生的环境中,家庭的关心和支持至关重要;其次,流动老年人需要“提供与本地老年人相同的一体化办事流程”达29.08%,这可能是因为目前信息或某些政策的现实需要,给流动老年人造成了一些不便;28.01%的老年人需要社区丰富活动,这与需要子女关心的深层原因一致,都是因为老年人来到陌生的环境,需要一定的社会交际和关心。提示相关部门应该重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7]。

4 多中心治理理论下流动老年人养老建议

农村流动老年人由于远离原本的生活场所和人群,来到新的环境,可能存在一系列的养老问题。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单靠一方面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要从多角度、多层次提出不同的策略。多中心治理理论正好适应目前的情况,各个主体层面需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4.1 维持自我健康,积极融入社会

要想解决老年人面临环境改变所呈现的孤独和不适应感,维持个体高水平的健康状况,就要积极融入社会。老年人要加强运动,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促进身体健康;同时,老年人要完成自我调适,积极参与社区举办的系列活动,比如诗词分享、舞蹈活动、歌唱比赛等,以丰富自身的交友圈,结识新朋友。只有在保证了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老年人才能更好地融入新环境,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养老质量。

4.2 提倡家庭支持,促进积极心理

家庭的支持对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尤为重要,而子女所提供的家庭支持需要在经济上有所体现,以缓解农村流动老年人的经济压力,使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融入社会。同时,子女的关心对于流动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也很重要,老年人感受到子女的关心,在陌生的环境中不再孤单,从而保持积极的心理。此外,家庭成员也要鼓励流动老年人参与各项社会活动,使老年人能够获得家庭之外的关心和支持,并乐在其中。

4.3 优化社会帮扶,坚持双向互动

在社会层面,完善社区配套设施,如安装锻炼器具,让老年人有锻炼的场所和设施设备;组织社区活动,让老年人参与其中;完善家庭访视制度,鼓励农村流动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让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也能感受到被重视和关心。同时,也可以为具备工作能力的老年人提供相应的就业机会,一方面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使老年人融入新环境,使其老有所为。

4.4 完善政策支撑,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在政策层面,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重点关注流动老年人呈现出的问题和养老需求,根据不同老年人的特点,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提高办事效率,使流动老年人在外办事更加便捷;完善社会支持,制定相应的关怀政策,调动相关部门为流动老年人提供相应的帮助;完善社会保障,使流动老年人老有所养,能够以轻松的姿态面对老年生活,促进生活质量提高,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8]。

猜你喜欢

子女流动养老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流动的光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流动的画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