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医学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4-02-02李园园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劳动医学院校

李园园,刘 颖,王 媛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沧州 06100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开展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对劳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党对劳动教育提出的新标准,是国家对劳动教育提出的新期望。新时代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在此背景下劳动教育的价值性凸显,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有效开展劳动教育,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是当前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对此,为准确掌握医学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以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研究对象,调研、分析当前医学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20 级、2021 级、2022 级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劳动观念、劳动课程、制度建设、劳动实践等方面去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达到了解当前医学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的目的。

1.3 调查工具

采用自编问卷《新时代医学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并应用问卷星网络问卷方法展开调查。本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App 发布,共收回有效问卷4 172 份,其中女生3 182人,占76.27%,男生990 人,占23.73%;独生子女636 人,占15.24%,非独生子女3 536 人,占84.76%;2020 级、2021 级、2022 级学生分别占11.46%、41.44%、47.10%。

2 结果

2.1 医学高职院校学生劳动观念现状

通过调查,93.10%的学生认为医学高职院校学生需要弘扬劳动精神;50.74%的学生劳动观念较强,但还有近一半的学生劳动意识淡薄;认为劳动观念源于传统劳动教育观、家庭劳动教育培养、学校劳动教育培养、个人劳动习惯的养成及其他的学生分别占30.06%、31.83%、10.83%、23.02%和4.07%,见表1。

表1 劳动观念形成的调查Table 1 Investigation on the formation of labor concept

2.2 医学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认知程度

调查发现,当问及医学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是否重要时,51.68%的学生认为劳动教育非常重要,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意识模糊。虽然有9.53%的学生在关于学校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上表示不清楚、不重视,但有近九成的学生认为学校重视劳动教育。关于劳动教育在学生教育中能起什么作用,认为劳动教育有助于养成吃苦耐劳精神的占40.68%,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占24.26%,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占25.26%,有助于锻炼意志品质的占8.17%,仍有1.63%的学生认为劳动教育的作用甚微,当前劳动教育认知水平有待提高,见表2。

表2 劳动教育作用的调查Table 2 Investigation on the role of labor education

2.3 医学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开设情况

通过调查,近九成的学生表示对学校开设的劳动课程比较满意,当被问及“您认为医学高职院校学生开展劳动教育课应具备哪些条件”时,丰富的劳动形式、充实的劳动课内容、规范化的劳动管理、齐全的劳动工具、合适的劳动实践分别占87.90%、83.20%、71.84%、69.44%、79.87%,见表3。由此可见,当前医学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设置还需完善。

表3 劳动教育课程条件的调查Table 3 Investigation on course conditions of labor education

2.4 劳动教育管理实施情况

调查中发现,当前医学高职院校虽然对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结构,但各部门职责不清晰。比如劳动教育课程讲授、课程考核、劳育素质培养及考核没有明确的分工。学校虽然制定了劳育素质考核文件,但还有10.33%的学生不清楚、不了解,见表4。调研中学生除对劳动教育考评相关政策有一些了解外,对于学校劳动教育的管理、组织机构、制度保障等了解较少。

表4 劳动教育制度文件的调查Table 4 Investigation on system documents of labor education

2.5 高职院校劳动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劳动实践活动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调查“医学高职院校学生劳动实践的内容有哪些”时,劳动实训课、实习活动、课外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劳动服务分别占85.38%、72.87%、72.89%、74.64%、73.51%。在对参加劳动实践频率的调查中,28.69%的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频率为基本每天都有,35.26%的学生为每周2~3 次,25.46%的学生为每月2~3 次,还有10.60%的学生基本不参加劳动实践或有其他原因,见表5。可见,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表5 劳动实践开展情况的调查Table 5 Investig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labor practice

3 讨论

3.1 学生劳动观念较强,但缺乏主动性,劳动精神培育需加强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当前大学生已初步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观念较强,但仍有部分学生劳动意识薄弱,这主要源于家庭经济富裕,父母祖辈溺爱,容易使学生产生懒惰、不劳而获等思想,认识不到劳动的意义,体会不到劳动带来的精神满足感,没有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观念冲击学生思想,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等精神信仰很难形成,学生缺乏劳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1]。

3.2 学校劳动教育重视度提高,但往往重技轻人,劳动教育理念需深化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当前医学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水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提高,但形式侧重于表面,劳动教育认知水平较低,劳动教育的开展形式单一缺乏内涵,受“重智轻劳”的消极思想影响,从家庭、学校到社会都侧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劳动育人的重要性,劳动教育过于简单化、形式化,未达到真正促进学生劳动能力及意识提高的作用[2]。同时,医学高职院校通常对学生就业率、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成绩较关注,重视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忽视了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3.3 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初建,但资源整合及思政融入程度不高

当前,医学高职院校已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总方案,劳动教育成为育人重要环节,学校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16课时。在调研中发现,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一是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科学丰富,使劳动教育的目的不单是教授学生技术技能知识,还要促进学生养成劳动习惯;二是当前课程考评手段单一,考核标准主要看是否完成课程学习、掌握相应的简单的劳动技能,忽略了学生劳动观念、劳动精神等评价,思想引领欠缺;三是劳动教育应与全方位育人相结合,涵盖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方方面面,使学生领会劳动教育内涵,培养劳动精神。

3.4 劳动教育实施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资金支持

根据调研实际,医学高职院校落实劳动教育,一是缺失有效的组织管理机构,各部门职责不明;二是师资队伍建设需加强,目前负责劳动教育的大多数为专业课教师兼任,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水平不高,缺乏系统专业培训;三是劳动教育课外实践场所严重缺乏或出现随意指定现象,实验实训设备更新不及时;四是经费支持较少,无论是校内劳动实践活动场所的建设、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还是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都需要资金的保障,但现实中学校对劳动教育投入的资金较少。

3.5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需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增强育人实效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目前医学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内容往往体现在劳动实训课、实习活动[3]、课外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及志愿劳动服务上,形式简单且集中在体力劳动方面。在新时代背景下,医学高职院校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内容更新不及时,还是重复简单、机械的劳动,对人才培养缺乏创新机制[4]。同时,各类社会劳动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单一化、内容重复化,导致实践活动的意义不明显,对学生劳动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力度不够,教育作用不明显。

4 对策与建议

4.1 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强化学生劳动观念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医学高职院校要发挥最大作用。通过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劳动育人新格局,切实强化学生劳动价值引导。首先,家庭教育处于第一位,父母要转变“重智轻劳”的旧思想,以身作则,向孩子传递正确的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平时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其次,学校教育是主阵地,要积极与企业、医院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场地及人力、物力的支持,让学生通过参加劳动,深刻体会劳动的意义与价值,深刻理解新时代下的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5]。最后,社会教育是练兵场,要紧紧依托社会整合教育资源,营造爱岗敬业、务实肯干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网络宣传传播的优势,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4.2 普及内涵拓展外延,提高劳动教育认知水平

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的教育,是培养劳动习惯、劳动技能的教育,医学高职院校要在全员育人的理念下,全面开展劳动教育,普及劳动教育内涵,进一步提高劳动教育认知水平。首先,要认识到新时代医学高职院校应把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培养总目标,不能用简单的技术、技能培训代替劳动教育;其次,要加强劳动教育知识培训,提高学校师资队伍水平;最后,要营造劳动最光荣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成为校园文化主流,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大国工匠进校园、校园青春风华讲坛等活动,弘扬务实求精、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进一步扩大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4.3 构建1+N 模式,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医学高职院校要构建课程设置科学、教学设计合理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发挥劳动育人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上一门必修课,要丰富课程内容,涵盖“崇尚劳动”“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专题的理论教学应在16 学时以上;积极开展“德馨宿舍创意设计”“千锤百炼、工致匠心”等活动,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同时,结合系部、专业特色开设茶艺、插花、烹饪、化妆等劳动技能特色选修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劳动情怀。(2)多措并举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如在各类课程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与思政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学校“扁鹊众创空间”开展药囊制作、经络调理、视力检测等多层次、多岗位的实践锻炼;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使学生积累经验、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借助智慧职教慕课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突破时间、空间、内容的限制,充分、直观地展示学生的劳动过程和成果,提高学生学习效能与劳动教育教学质量;改革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完善考核评价方式,制定学校劳育素质考核办法,将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以及劳动实践活动折算成相应的劳育积分,纳入学生综合测评,并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条件。

4.4 科学组织有效保障,全方位健全劳动教育管理机制

为确保管理科学有效,在医学高职院校中开展劳动教育,要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1)要明确组织领导,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要明确学校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由系部及各职能部门负责劳动教育的具体落实,全面统筹深入推进劳动教育。(2)要确保各项保障。要根据医学院校特色积极设立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如将学校中草药种植基地按种类划分,药用植物种植区域实行“承包责任制”,按系“分区到户”,邀请专业学科教师以及有劳作经验的师傅指导,由学生进行种植、管理、收获[6]。要合作拓展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场所,与社区、养老院、医院等合作,建设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进入不同环境,从医学专业角度参与健康宣教、临床体检、药品整理等劳动实践及管理活动,认知社会、服务社会[7]。要落实经费保障,将劳动教育经费纳入年度经费计划,合理统筹安排劳动教育经费,以用于更新实习实训设备、拓展校内外实践基地、组织劳动育人实践活动等。

4.5 内外结合家社联动,丰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首先要创新思想,结合医学院校专业特色,挖掘校园劳动教育独特元素,组织如“扁鹊精神进校园”“五一特色劳动教育月”“颂工匠精神、展医学风采”等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同时依托学校微信公众号、广播台广泛宣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提升自我素养,增强实干能力,提高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要发挥家庭、社会的联动作用。在家庭内,父母积极鼓励学生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引导学生增强家庭责任感,同时提高其生活能力与劳动意识;在社会上,校企联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实习实训,积极对接社区、养老院、幼儿园等社会组织,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长开展健康义诊、口腔护理、保护视力等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使命感,弘扬劳动精神。

总之,医学高职院校要从劳动教育现状出发,从观念意识、课程计划、管理制度、实践组织等方面完善教育内容、创新方式方法、探究实践路径,将劳动教育与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有效融合,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劳动医学院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