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建筑装饰信息模型(BIM)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建设刍论

2024-02-02邰燕

成才之路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思政融合

邰燕

摘要: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信息模型(BIM)技术与应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以及专业建设的要求。在具体实践中,高职院校可以挖掘和提取思政元素、双向融合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双向融合课堂实践与思政教育、量化思政目标建立全方位评价体系等策略,探索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专业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双向融合路径,培养既有专业能力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筑装饰信息模型(BIM)技术与应用;高职教育;融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2-0109-04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礼记·文王世子》中的“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指的是教师不仅要传授专業知识,还要传授道德方面的内容;“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传道”指的是道德教育,“受业”指的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解惑”指的是价值塑造。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促使学生不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本文以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装饰信息模型(BIM)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思路、建设方法、典型案例等方面,探索理实一体化的从思想观念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评价机制的双向融合路径,切实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并进,以此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1.时代要求

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信息模型(BIM)技术与应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了数字化发展。BIM作为建筑信息化的新技术,与传统建筑方法相比,可显著提升效率和品质,减少返工,降低造价,因此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而在智能制造背景下,建筑行业“安全第一,效率至上,开拓创新,不畏艰难”的特点决定了提高建筑类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建筑装饰信息模型(BIM)技术与应用”实施课程思政,可在专业知识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让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并行,积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适应社会需求并作出积极贡献[2]。

2.专业建设要求

“建筑装饰信息模型(BIM)技术与应用”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BIM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并能完成模型渲染、成果输出、出图等基本应用任务[3]。具有这种能力的人才,即具有在工程实践中运用BIM技术进行三维模型建立和应用的人才,是建筑行业数字化发展的基础。教育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每年都会举办各种类型的BIM竞赛,以比赛的方式强化专业建设、人才培养,“1 + X”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能证书考试则以技能证书的考核内容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推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而通过课堂创新挖掘“建筑装饰信息模型(BIM)技术与应用”中的思政元素,提炼工匠精神、家国情怀、使命担当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思政元素,可进一步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提升育人质量,实现专业建设的创新发展[4]。

3.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要求

综合素质是职场竞争的核心要素。部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师过于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而忽视对学生价值观引导的全人教育。步入建筑行业后,部分学生的专业能力可基本满足企业要求,但在敬业、严谨性、创新精神、责任感、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与企业期待有所偏差。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高职院校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挖掘、整合相关思政资源,确保培养出的学生既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建筑装饰信息模型(BIM)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的核心目标在于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培育既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又拥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现代化建筑人才。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专业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实践教学和思政教学之间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真正的互融互通,即采用德技并举、知行合一的整体课程思政建设思路[5]。在实际教学中,高职院校要落实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实践环节与思政教学的双向互融,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专业伦理所涵盖的道德价值观与行为规范,积极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提取

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提取应从课程整体进行考虑,首先梳理课程主干内容,再根据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定课程思政主题,并形成贯穿整个课程思政建设的脉络。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遵循“思政”与“专业”相长原则,将“工匠精神”作为主线贯穿课程教学始终,从建模基础知识的学习到最终BIM成果的输出,培养学生注重细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再根据各个项目的特性,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整体意识和大局观,最后通过系统性的课程设计形成本门课程独有的课程思政建设脉络[6]。具体来说,思政元素的提取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1)纵向历史对比,即从知识点的来源和发展以及行业发展历史,引申出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培养内容。(2)横向国情对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及中国在世界整体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出发,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3)关注时政新闻以及行业、专业的焦点问题,以专业知识与当前热点事件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4)注重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发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与元素,启发学生建立辩证思维与创新思维。(5)重视反面教材的警示作用,多维度分析原因(技术、道德、伦理等),使学生建立工程伦理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6)重视实践探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形成团队协作能力、探索创新精神。

2.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双向融合

从教学内容来看,“建筑装饰信息模型(BIM)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建设涉及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两方面内容,并注重二者的相互渗透、自然融合。“建筑装饰信息模型(BIM)技术与应用”课程包括BIM的概念与价值、BIM技术在我国建筑业的应用情况及发展历程、建模中图纸的解读和参数设置、模型构建中构件间的连接与协作、标注和注释过程中的规范要求等内容。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要积极挖掘以上教学内容包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并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例如,BIM的概念、价值及在我国建筑业的应用情况与发展历程,与思政教育中的创新能力和使命担当等培养内容相关,而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推进BIM技术的发展,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必然会在未来的工作中注重细节、一丝不苟。可见,学科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结合是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的过程。

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信息模型(BIM)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具体如下。模块1“BIM概论”与思政教育融合点:讲述BIM的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我国的BIM技术发展历程,以此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模块2“结构建模”与思政教育融合点: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栋栋高楼大厦都是从图纸的一个个小标高开始的,以此引导学生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好当下每一件事情。模块3“建筑建模”与思政教育融合点:建筑建模要进行整体考虑,引导学生严格按照工作流程,一步一步完成工作,避免构件之间的不对应,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整体意识和大局观。模块4“体量建模”与思政教育融合点:引导学生在创建体量模型时正确读图,理解各参数的含义,以此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模块5“模型应用”与思政教育融合点:通过BIM成果输出,使学生对规范设计与施工流程建立基本认识,以此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沟通意识,使其形成严谨细致的职业素养。模块6“综合建模”与思政教育融合点:综合建模是对所有知识的运用,引导学生在整体读图、对全局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模,以此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模块7“装饰建模”与思政教育融合点:装饰建模与建筑建模有很多相同的命令,以此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创新精神,以及操作过程中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3.课堂实践与思政教育的双向融合

关于教学方法,“建筑装饰信息模型(BIM)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应在课堂实践和思政教育两个领域找到教学方法的交集,实现双方的有效融合与相互促进。“建筑装饰信息模型(BIM)技术与应用”的实践部分不仅涉及专业知识,还直接反映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因此其不仅是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过程,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7]。课堂实践与思政教育的双向融合不仅不会冲淡专业知识教学,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建模的第一步实操“标高和轴网的设置”实际上就是专业训练和思政教育的统一,这是因为在进行“标高和轴网的设置”时,需要学生严谨细致地识读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体理清标高和轴网的数据之后,再按照先标高后轴网的操作步骤完成工作任务。这一过程既可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其操作熟练度,也可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可见,课堂实践和思政教育相互依存,学生通过实践可持续提升认知水平,这种认知能力又能影响和推动其实践活动,从而形成一种高效的双向融合的学习途径[8]。

4.量化思政目标,建立全方位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效能上起关键作用,其不仅能协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还能为教师提供依据以识别和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调整、优化教学方案[9]。但课程思政目标的效果评价与知识能力评价有所区别,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实际上比较宏观、抽象,很多情况下属于意识形态的价值塑造范畴,如何对抽象的事物使用量化指标去评价是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难点。所以,课程思政目标的效果评价应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领域的学习体验进行,是过程性评价,而不是让学生答几道题,然后进行考核。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教师要积极量化思政目标,即将抽象的思政目标转化成可量化、可观测的行为指标,然后进行考核。具体来说,可将课程内容的思政目标转化为线上预习、课堂活动参与、作业完成度、作业正确率、扩展知识学习、小组合作成果、小组成员自评与互评、考试成绩等外显内容,然后以此为依据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持续提升。例如,教师可通过学生评教问卷了解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是否有较大幅度提升、工程思维和学习动力是否有较大幅度提升,或通过信息技术统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答题正确率、考试成绩等,以检验教学成效。

1.案例一:BIM的概念和应用价值

在介绍BIM概念和应用价值时,高职教师可引入行业在二维CAD工作模式下存在的痛點,引出BIM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大型项目中的应用,改变学生对建筑行业的传统印象,让其真正感受到建筑业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趋势,以及BIM技术作为建筑业未来发展方向所带来的行业变革,见证我国建筑行业数字化建造和智能建造的产业升级新业态,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新技术的热情以及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另外,引导学生讨论BIM的概念和应用价值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和意识训练的过程,可让学生意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做科技进步的带头人。而一个具有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学生,一定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认真负责,有理想、有追求。

2.案例二:结构模型梁柱的创建

在进行梁柱建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提出问题,如建筑结构有什么作用,并引入建筑领域的事故案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从而认识到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形成相应的质量安全观。然后,教师可借助视图线宽对视图的影响,以及创建类似实例之前宜将材质设置好、避免后期重复设置等内容,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和工作中的整体意识。最后在进行软件操作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寻找相同构件在不同楼层的快捷制作方法以及类似构件的建模方法,以锻炼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会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认真、严谨、细致,高质量完成工作、学习任务。

3.案例三:建筑模型的創建

万丈高楼平地起,每栋高楼都是由图纸开始,而图纸是由第一个标高绘制而来。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细致完成每项任务的意识,或举出某工地施工员把结构标高当成建筑标高,结果施工完成后楼体矮了10厘米,直接导致项目损失过百万等例子。这个教学案例也告诉学生要养成踏实的习惯和良好的心态,明白BIM标记、标注和注释过程中所有的注写都应符合规范要求,以此培养学生细心、耐心、有责任感的职业品质。绘制轴网是建立模型的基础,若绘制错误或数值标注错误,那么进入实际施工后的损失将不可估量,所以务必保证模型参数的精确性。在墙体绘制中,学生要有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在一开始就通读图纸,注意墙体模型参数的精确性以及建筑构件的整体协调性,并统筹考虑,避免构件之间出现局部冲突。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大国工匠精神以及整体意识和大局观,也会促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保持严谨精神和整体意识。

4.案例四:装饰模型的创建

装饰建模与之前的建模有很多相同的命令。当学生学习了结构建模以及建筑建模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操作命令的创新运用,用建筑建模等旧知识解决装饰建模的新问题。在进行建模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建模的严谨性和正确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而具有创新精神、严谨细致工匠精神的学生,后续也会将这种创新思维和严谨精神运用到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实现创新发展。

总之,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的价值回归。课程思政本身是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有机交融,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起到专业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作用。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执教能力,进行高质量的课程思政建设,切实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的教学全过程,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于阔城.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机制构建[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02):49-53.

[2]文苑仲.艺德并举知行合一———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方法与实践[J].设计,2021,34(17):110-112.

[3]段卫洁,姚立泽,张新敏等.“双线交融”式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3,21(01):59-63.

[4]谭泽媛.课程思政的内涵探析与机制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0,(22):89-94.

[5]李卫,申亚莉.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现代职业教育,2020,(41):70-71.

[6]张泳,付君.BIM技术及应用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步骤与方法[J].高等建筑教育,2019,28(06):125-131.

[7]欧平.高职高专课程思政:价值意蕴、基本特征与生成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20):59-61.

[8]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10-14.

[9]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Discus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Building Decoration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i Yan

(Chengdu Aeronautic Polytechnic,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0000, China)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Building Decoration Information Model (BIM)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as well as a requir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nd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In specific practice,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explore and ex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bi-directional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ith teaching content, bi-directional integration of classroom practic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to quantif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als. They can explore the bi-directional integration path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ntegration of cours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both professional abilities and noble moral sentiments.

Key words: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uilding decoration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higher vocationcaleducation;integration;evaluate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课程思政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