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作文多元关系 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2024-02-02梁丽梅王思童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藏锋关联作文

梁丽梅 王思童

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明确指出: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其中“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由此可知,在高考试题中侧重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语文学科素养是高考试题命制的必然趋势。此外,《课标解读》特别强调“在语文课中培养逻辑思维,主要通过语言的运用来实现”。基于这些新课标要求,语文高考中“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这个板块将可能持续加大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的考核。

一、多元关系型材料作文在高考中的考查现状

從高考的层面上看,“高考语文不仅考查思维的结果,还通过题干的引导,要求考生呈现思维的过程”。需要明确的是,这句话不是在表述将来时,而是在说明“进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近几年的全国卷中,能清晰地看到考试中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在高考作文题目的命制中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2021年全国甲卷材料作文的主题是“有为与可为”,2021年全国新高考I卷作文的主题是“强弱之辨”,这均属于二元关系型材料作文,主要考查学生对二元关系的比较和梳理,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中二元关系的考查;然而2022年新高考I卷材料作文的主题词为“本手、妙手、俗手”,2022年新高考II卷材料作文的主题词是“选择、创造、未来”,2022年全国甲卷材料作文的主题词为“翼然、泄玉、沁芳”。从作文题目的命制来看,虽然都是关系型材料作文,但是2022年的作文主题词由前几年的二元关系转向了多元关系,难度加大,主题词之间的关联更加复杂。2023年的全国高考甲卷的作文材料看似非常简短,只有一句话:“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但简短的语句,需要考生格外注意概念与关系的逻辑层级性。“技术发展”“掌控时间”“成为时间的仆人”的可能,这三者就构成了审题中圈定的核心关键词,讲清楚“技术发展”“时间”与“人”的关系,就是本次作文最准确的角度。如果考生对三者的概念边界模糊,或者没有把三者的关系讲解清楚,那么审题立意就会失之偏颇。多元关系型材料作文在高考考卷中的频频亮相,既是高考作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考查,也说明了高考作文对学生思维逻辑的严密性和条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张玉金在《2022年广东省高考语文作文分析》中提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文试题就很好地体现了对这一核心素养的考核。比如对围棋认知的形象思维、如何提高棋力与水平的逻辑思维、梳理“三手”关系的辩证思维、由此及彼的思考与拓展之创造思维。2019年和2020年广东省所用的作文题都是任务驱动型作文,2021年和2022年广东省所用的作文题都是情境材料作文。不管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还是情境材料作文,都要求考生能够整体把握、准确领会作文试题材料的内涵、设置的情境、提出的任务和要求等试题共有要素的内在逻辑,掌握试题材料蕴含的核心问题,围绕写作任务和要求确立题意,提出观点,展开论述。因此,当命题指向多元的思辨关系,并要求考生把这种思辨关系运用到更广阔的领域迁移思考论证时,如何教会学生快速把握材料的逻辑关系并构建多元关系型材料作文的立意关系,切实提高考生的审题能力,就成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其中所蕴含的思维路径成了当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重点。

二、如何构建多元关系型材料作文的立意关系

多元关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首先是至少围绕两两关系来展开材料内容;其次,每条关系线有2至3个关键词,同一条线上的关键词之间形成一组关系,或者是两条关系线上不同的关键词之间有对应关系。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对关系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在考场很短的作文构思时间内能构建出逻辑合理、关联紧密的多元关系型材料作文框架。

(一)多维启发,纵横发展。无论是二元关系还是三元关系,材料作文立意的核心还是需要学生具备关联思维的依托点。这个依托点可以从多元关系材料作文几个关键词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入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入手,思考多个核心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比较异同的前提下,可以思考将几个关键词统一于一个主题关系之下,用串珠子的方式将材料中的几个核心概念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有机关联的整体,即建立D与A、B、C之间的关系,这种方式可以简称为“串珠式”;也可以将材料中的几个核心概念形成两两关联,使之成为环环相扣的结构模式,即建立A与B,B与C,A与C之间的关联,这种方式可以简称为“环扣式”。具体以2022年广州一模作文题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棋虽小,方寸之间,却蕴含无穷智慧。围棋,弈者持黑白二色圆形棋子在方形棋盘上对弈,棋子地位平等,双方以围地更多为目标,棋盘上往往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象棋,开局方隔阵对垒,棋子分为不同角色,行棋时有各自的规则,棋手排兵布阵展开攻防。跳棋,棋盘为六角形,可多人共同参与,棋子功能相同,行棋时棋子可彼此借力,相互搭桥铺路,力求己方棋子率先全部到达终点。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包含三个主题词“围棋、象棋、跳棋”,乍看上去,三者之间是独立关系,似乎没有共性。但从横向的维度来看,三种棋类却是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融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即可建立关联。独立表现在三种棋类各有智慧:围棋,棋子地位平等,双方以围地更多为目标,棋盘上往往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象棋,开局方隔阵对垒,有各自的规则,棋手排兵布阵、展开攻防;跳棋,行棋时棋子可彼此借力,相互搭桥铺路。融合体现在三者之间又有共性的地方,比如围棋和跳棋都蕴含互相合作、共谋发展之意。象棋和跳棋都包含了遵循规则,在竞争中互助。从纵向的维度来看,三种棋类都可以找到共性和相异的关联,比如从对弈的形式来看,以对弈者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可以对应衍生出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从棋局特色来看,三者可以融合为“在竞争中依存、合作,谋求互利共赢”的发展局面。此外,从横纵向维度继续挖掘还可以有更多深入的思考,比如对围棋认知的形象思维、如何提高棋力与水平的逻辑思维、梳理三者关系的辩证思维、由此及彼的思考与拓展之创造思维等。

(二)宏观有格,搭建关联。所谓格就是有序,宏观上要让多元关系型材料作文有外在联系。这种联系需要学生先掌握常见的逻辑关联类型,从而获得一定的知识储备。这种知识储备包含了以下几种常见的逻辑关系:条件关系、对立统一、并列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主次关系、局部与整体、量变与质变、前进与曲折、偶然与必然、主观与客观等等。在常见的逻辑关系上还可以进一步归纳出逻辑关系简式。如:有A才有B(条件前提);有A无B,会怎样(对立统一);既要A,也要B(并列共存);A是B的(基础、前提、方向等);B是A的(升华、创造、保障等);不仅A,更是B(递进提升)等。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逻辑关联类型及其关系简式,才能快速运用于作文的构思和立意中去。以一道原创作文题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篇提及庖丁之所以能炼成至高境界,在于“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在道与术之间,尊崇“道”,即规律,并且能“依乎天理”;在反复实践中尊重规律,探求规律,运用规律,积累经验。每当“见其难为”,则“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谨慎小心,从不骄傲大意。当完成解牛“踌躇满志”时,能“善刀而藏之”,收藏锋芒。简而言之,庖丁的进阶之道可概括为:依理、谨行、藏锋。

无论是解牛,还是做学问,还是人生,道理与此相同。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学生在预先给定的这些逻辑关系中,对该题全面审视之后就按照材料中的依理、谨行、藏锋的三者进阶关联勾出了条件关系、并列关系、对立统一等多种关系。在这些关系的基础上,巧妙运用标志词语串联和系列比喻串联的方式,拟写出逻辑清晰、关联緊密的分论点。以下是学生优秀作文提纲的范例:

学生优秀作文提纲一:条件前提

中心观点:人生需要在思想上依理、行动中谨行、精神上藏锋,如此方能成大事。

分论点1:在依理的思想基础上去养成谨行的习惯,将尊重规律外化于行。

分论点2:在谨行的反复实践中去升华藏锋的品质,将韬光养晦内化于心。

分论点3:将尊重规律外化于行,将韬光养晦内化于心,方可行远制胜。

学生优秀作文提纲二:并列共存

中心观点:依理谨行以修术,善藏锋芒以至道。

分论点1:依理是谨行的基础。

分论点2:谨行是依理的进阶,更是藏锋的阶梯,是道术合一的过程。

分论点3:人生需要先依理后谨行方可达到术之完备,然后藏锋以达到道之境界。

学生优秀作文提纲三:对立统一

中心观点:依理之心、谨行之为与藏锋之性是道术合一的三个根本要素。

分论点1:依理之心是谨行的前提,更是藏锋的起始,是道术合一的基础。

分论点2:谨行是依理的进阶,更是藏锋的阶梯,是道术合一的过程。

分论点3:藏锋之性是依理之心的终点,更是谨行后的见证,是道术合一的至高追求。

结论:只有做到依理、谨行、藏锋相辅相成,才能到达人生最高境界,即道术合一的境界。

(三)追根溯源,微观有序。不能仅仅关注材料关键词之间的外在联系,还要深入挖掘作文关键词多元关系的内在联系,向微观处搭建作文的内部关联,从而拓展出更深刻全面的思维向度并呈现于作文中,这也是学生作文能立意深刻的高阶技巧。具体的操作模式可以将材料作文中的多元关系进行归类分析,可以初步总结为外因与内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充要条件和补充条件、前提过程结论等各种关系类型,再深入思考外因与内因之间、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是否存在相互的影响和关联。这样的思维深刻、观照全面的作文,能令阅卷老师眼前为之一亮。以一道本地期末统考作文题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一次对学生的假期计划实施的抽样问卷调查中,有84.5%的受访学生表示为假期做了计划。只有26.3%的受访者感觉计划执行效果不错,58.6%的受访者坦言计划执行效果一般。

对于影响假期计划执行效果的因素,51.0%的受访者认为是规划不合理,49.8%的受访者认为是执行无恒心,44.0%的受访者认为是时间不够用,38.5%的受访者认为是各种突发干扰太多,19.1%的受访者认为是周围的人不支持。

对以上调查结果,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该作文的评分细则明确规定一类文的标准是:紧扣“假期计划实施效果不佳”这一核心话题,针对执行效果不佳的因素,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思考。思想深刻,观点鲜明,能深入阐释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针对执行效果不佳的因素,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思考,思想较深刻,观点明确,能写出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乍一看,这道作文题涉及的关键词很多,许多学生在紧张的情况下只是简单罗列执行效果一般的原因,而忽略了原因之间的关联。事实上,梳理影响假期计划执行效果的因素,分类讨论后进行归因分析不难发现:假期计划执行效果一般的原因有两大类:内因和外因。内因是规划不合理、执行无恒心、时间不够用;外因是干扰太多、周围的人不支持。这些因素中,执行无恒心、时间不够用、外界干扰因素多等都可以归咎于规划不合理,而且内因是影响假期计划的主要因素。此外,各种原因之间还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的辨析关系,比如时间不够用往往是规划内容过多的必然结果;规划内容过多也是导致无恒心的主要原因;合理规划假期计划内容是顺利执行的根本,等等。

可惜作为考场作文,由于时间等各种因素的限制,能够进行深入归因分析的考场佳作不多,绝大多数学生不能进行内因和外因的思维整合,而是陷入零散的表层理由中去,导致作文缺乏逻辑的严密性。

揆诸当下高考作文教学的实际,不难明白:老师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思考各种因素之间的关联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平时多加训练,在考场紧张的情况下才能习惯性思考多元关系中互相之间的影响因子,进而引发考生在作文构思逻辑方面有更深入的思考,对人生百态有多元化的体味,继而能达到思维进阶,运用寒窗所学,妙笔生花。

总之,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高考作文试题的转型也契合了新课标的这一考查要求。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到这种变化,还要以多元关系型材料作文为抓手,引导学生聚焦作文多元关系,建立比较和关联思维,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达成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真正目的。

(作者单位:广州市育才中学)

猜你喜欢

藏锋关联作文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露锋与藏锋
奇趣搭配
《蜀素帖》单字选析(五)
《九成宫醴泉铭》名迹赏析(七)
智趣
《九成宫醴泉铭》名迹赏析(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