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海:社会环境中各类力量汇聚的大容器

2024-02-02谢政满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林鱼飞鱼圣地亚哥

谢政满

很多读者在阅读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著作《老人与海》时,总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圣地亚哥会自言自语地说“大海既是我们的朋友,又是我们的敌人”,“大海有时候是仁慈美好的,有时又是凶残的”呢?其实,这些话语看似是主人公的无心之言,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内涵。细品文字,读者会发现,“大海”这个意象在《老人与海》中具有多层含义,甚至可以说是老人所面临环境的一种象征。我们从表层意义探寻大海象征的这种环境,它表现为各种自然力量的总汇;结合作者海明威自身的人生经历从深层意义上探寻,这种环境又可以表现为各种社会力量的集中体现。那么,作者着力刻画的大马林鱼、鲨鱼、飞鱼、金枪鱼、飞翔的海燕、小鸟,又各自象征着怎样性质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茫茫无际、变化莫测的大海,又象征一种怎样的社会现状呢?

大马林鱼:圣地亚哥努力追求的理想目标

首先谈谈《老人与海》中的大马林鱼。这是圣地亚哥殚精竭虑、历尽艰辛,最终捕获却得而复失的一条巨大的鱼。圣地亚哥为什么要花如此巨大的代价去捕获这条大鱼?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整整八十四天没有捕到大鱼,自己的伙伴马诺林又被父母领了回去,他急于通过一条大马林鱼向周围的同行证明些什么吗?综观《老人与海》全篇,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如此详尽、细致地描绘大马林鱼以及圣地亚哥捕获大马林鱼的过程,似乎还有更深层的写作意旨。

《老人与海》这样交代圣地亚哥初次感觉到大马林鱼就在附近的情景:“或许,我的大鱼就在他们附近,我的大鱼一定在某个地方。”在圣地亚哥的内心,他一直渴盼捕获这样一条大马林鱼,而且相信凭自己的高超技艺一定能捕获到。果然,他终于发觉了一条大鱼咬住了鱼钩,他内心的欣喜和激动可想而知。他努力将鱼线放松,小心翼翼,害怕有一丝风吹草动就会惊动了大马林鱼。跟着大马林鱼游动时,圣地亚哥的内心真是波浪翻腾。“接着他开始同情他钓到的这条大鱼,它既美妙又奇怪,谁知道,它有多大年纪呢?……也许它太聪明了,所以不愿意跳出海面。……可它真是一条了不起的大鱼,如果肉质足够新鲜,它在市场上能卖出怎样的好价钱呢。”“这是一条大鱼,我一定要制服它,他想。我一定不能让它了解自身有多强大,也不能让它知道如果它全力逃跑,事情会怎样。……可是,感谢上帝,它并没有我们这些要杀它的人的聪明;尽管它们比人更高贵、更有才能。”“这鱼能喂饱多少人啊,他想。可是那些人配吃它吗?不配,当然不配,从它的行为举止和它那伟大的尊严来看,没有一个人配得上吃它。”在圣地亚哥眼里,这条大馬林鱼肉质新鲜、富有才能、聪明高贵,可见他内心对它的喜爱,征服它的愿望又是多么强烈。“如果能抓住这条鱼,我就念十遍天主教和十遍万福玛利亚;如果抓住它,我还会去朝拜科布莱圣母,我发誓。”读到这里,我们不仅会为大马林鱼的风采所吸引,也会为圣地亚哥能否捕获这条大鱼而暗暗捏了一把汗。

我们可以将视线投向老人与大马林鱼斗智斗勇的过程。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大马林鱼的优雅姿态和动人风采:“它真是一条强壮而鲜活的鱼啊。”“那条鱼浮出了水面,它的上浮过程几乎无休无止,水流从它身体两侧倾泻而下。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它的脑袋和背部是深紫色,而身体两侧的条纹呈现出薰衣草般淡淡的紫色,在阳光下显得很宽阔。它的尖嘴有棒棍那么长,逐渐变细,像一把长剑。它的整个身体完整地浮出水面后,又流畅地重返水中,像一艘潜艇。老人看到它那大镰刀般的尾巴没入水下,鱼线也开始飞快地滑动。‘它比小船还要长上两英尺呢’,老人说。”“这时,那鱼忽然活跃起来,尽管死亡已在它体内,它仍然从水中高高跃起,但它令人赞叹的长度和宽度,还有它的力量和美丽,完全显现出来。”从上述描述大马林鱼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一条强壮、鲜活、充满力量、散发着迷人光彩的大马林鱼。

作者还详尽细致地回忆了圣地亚哥以前捕获大马林鱼的经历。“他还记得有一回他曾经钓到一对马林鱼中的一条。在马林鱼中,公鱼总是让母鱼先进食,而上钩的那一条正是母鱼。母鱼惊慌失措,疯狂而绝望的挣扎很快就让它精疲力竭了。那条公鱼始终待在它的身边,在鱼线边穿来穿去,和它一起在海面上转圈儿。”这是一段美好的伤感的回忆,带有胜利者的无限感慨。这次,为了成功捕获这条迷人的大马林鱼,圣地亚哥忍受着左手的巨大疼痛,与大马林鱼反复周旋了三天三夜,最终将鱼叉插进大马林鱼的要害,成功捕杀了这条大马林鱼。这是一个勇敢而执着的“硬汉子”老人,他一扫多日来一无所获的阴霾,终于实现了他的愿望,猎获了一条非常大的鱼。而这条大马林鱼又是如此的强壮鲜活、美丽高贵、富有才干、重情重义、优雅动人。这不禁让我们想到,圣地亚哥不是在捕获一条大鱼,而是在追逐一个目标,他更是在为实现一个人生理想而进行殊死搏斗,为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而努力克服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奋勇前行。我们再次品读老人捕捉大马林鱼的艰难过程,仔细赏析作者着力描绘渲染大马林鱼的相关文字,可以发现:大马林鱼何尝不是圣地亚哥内心中理想事物的象征?圣地亚哥对大马林鱼永不放弃的追捕又何尝不是他努力追求理想事物的坚强意志的集中体现呢?

鲨鱼:嗜血成性、邪恶冷酷的破坏性力量

浩瀚无边的大海中,既生活着美丽高贵的大马林鱼,也生活着阴险毒辣的水母和凶狠贪婪的鲨鱼。“如果老人钓鱼时碰触到水母这种黏液,他的胳膊和手掌就会红肿和溃疡,就像触碰了臭藤和毒葛,而且这种水母的毒素发作得很快,一旦触碰,就疼得像挨了鞭打一般。”隐藏在大海深处的毒水母真是一种危险的生物,稍有不慎被它缠上,不便和疼痛便会接踵而至。圣地亚哥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渔夫,自然不容易被毒水母这类小毒物伤害。然而,他邂逅了成群结队的凶狠贪婪的鲨鱼,即使技艺再高超、经验再丰富,对付他们也是极不容易的。在圣地亚哥捕获大马林鱼扬帆返家的途中,首先扑过来的是一条外表美丽实则凶狠阴险的灰鲭鲨,接着扑过来的是一些或一群丑陋凶残的扁头鲨。圣地亚哥为了保护自己的胜利成果,或者说为了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他努力而顽强地与这些邪恶的力量抗争。这位坚强的老人用完了船上所有能用的工具,耗尽了靠吃鱼积攒起来的所有的营养和体力,最终还是没能战胜凶狠冷酷的鲨鱼。人与鲨鱼的力量差别是如此的悬殊,最终只能拖回一副大马林鱼的残骸的圣地亚哥也如同大马林鱼一般伤痕累累。圣地亚哥大声呐喊,不断砥砺着自己的意志:“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读到这里,我们在为圣地亚哥的遭遇扼腕叹息,为他的坚强意志倍加赞赏之余,不禁生发出对鲨鱼咬牙切齿的痛恨。

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凶狠贪婪的鲨鱼的呢?他如此细致地描绘鲨鱼的邪恶冷酷,又有何用意呢?我们来细细品读作者笔下的鲨鱼的贪婪和凶残。

作者如此描述第一条扑过来的鲭鲨:“在紧闭的双嘴唇里,它的八排牙齿全部向内倾斜着。这些牙齿和多数别的鲨鱼那种金字塔形的牙齿不同。它们的形状就像人的手指蜷曲如鸟爪那样,其长度几乎和老人的手指一样,而且两边都如剃刀般锋利。这种鱼生来就可以捕食大海里所有其他鱼类,它们迅速而强壮,全副武装,几乎没有任何天敌。此刻它闻到了更加新鲜的血腥味,正加速前进,蓝色背鳍切开了水面。”这是第一条首先追赶过来的鲭鲨,强壮而富有力量,凶猛而不可阻挡。这是一条游得很快又天生一副好身材的鲨鱼,有着剃刀般锋利的牙齿,外形强悍,内心凶狠异常。这条鲨鱼的出现给了正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圣地亚哥巨大的挑战,他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满满的信心,即使知道结果或许不会乐观,也只能奋勇拼搏。

作者接着描述扑上来的两条扁头鲨,它们闻到了血腥味而分外亢奋。

“这时,他已经可以看见它们又宽又扁的铲形的脑袋,和尖部呈白色的宽阔的胸鳍。它们是一种非常可恶的鲨鱼,气味难闻,既是食腐动物又是杀手。饿急了的时候,它们连船桨和船舵都会咬。它们是这样一种鲨鱼,会趁着海龟在水面上睡觉,咬断人家的腿和脚蹼。如果赶上它们饥饿的时候,也会袭击待在水里的人,即使这个人身上既没有鱼血的味道,也没有沾上鱼的黏液。”“接着扑来的是一条单独行动的扁头鲨,它来势凶猛。像一头奔向食槽的猪,它有一头猪那么宽大的嘴巴,甚至能装下你的脑袋。”

这些扁头鲨外形丑陋、气味难闻、阴险毒辣、凶残冷酷。它们来势汹汹,不可一世。老人已经有了迎接敌人进攻的思想准备,但是手里的武器已所剩无几,体力和精力也逐渐消耗殆尽。面对如此凶残的敌人,要保全大马林鱼的身躯,谈何容易?但是坚强的圣地亚哥英勇顽强地抵住了凶狠的鲨鱼的第二波进攻。

“然而到了午夜时分,他又开始搏斗了,而且这一次他知道,搏斗已无意义,它们成群结队而来,他只能看见它们的鳍在海面上划出的水线,还有它们猛力扑向大鱼时闪射的磷光。他不停地打击它们的头部,他听见它们撕咬的声音、小船不断摇晃的声音。他知道那些鲨鱼在小船下面,死死咬住大鱼不放。他不顾一切地抡起短棍,凡是他感觉到或是听到的地方,都猛打一气。”

这是作者着力描述的成群结队的鲨鱼扑过来抢夺圣地亚哥胜利果实的场景。此时圣地亚哥面对的是成群结队的鲨鱼,有身形优美的鲭鲨和丑陋异常的扁头鲨,或许还有其他类型的鲨鱼。这些如此凶残的鲨鱼,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层面,采用极度凶狠的方式,不断撕咬大马林鱼。面对如此凶残的对手成群结队的集体进攻,老人弹尽粮绝,仅剩一根短棍。濒临如此绝境、孤军奋战的老人还能有什么办法?他的武器——棍子最终不知被什么拉走了,最终大马林鱼再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了,老人也只觉得嘴巴里有一种奇怪的带着铜腥味、甜丝丝的血涌上来。老人知道自己被这群鲨鱼击败了。

外形美好的鲭鲨、丑陋异常的扁头鲨,外在样貌不同,但凶残的本质一样。邪恶、冷酷、嗜血成性的鲨鱼撕扯完了老人船上的大马林鱼,也残酷地击碎了圣地亚哥矢志追求的美梦。内心坚韧如铁的圣地亚哥,他不惧艰险出海远行,就是为了捕获这条比小船还要长两英尺的大鱼,是为了实现他内心美好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毕生追求的理想目标,经受多少苦难也在所不惜。他甚至已经摘到了胜利的果实,然而他遭受了兇残冷酷的鲨鱼致命的阻击和破坏。这些凶残冷酷的鲨鱼是老人前进道路上的破坏性力量,“老人知道自己终于被打败,没有任何补救的余地了”。当我们看到老人与鲨鱼的战斗即将结束时,作者写的这句话,自然会为老人的命运深沉地嗟叹和感怀。

沙丁鱼、飞鱼、鸟儿等:圣地亚哥捕鱼生活中的重要朋友

一个人来到世上,一辈子很长,有痛苦必然也会有欢乐。圣地亚哥捕鱼的生活充满坎坷,经历了重重艰难,甚至已经捕获到的大马林鱼也被成群结队的鲨鱼洗劫一空。但是圣地亚哥的生活并不总是阴霾布满天空,他身边既有阴险的破坏分子和凶残的敌人,也有他不懈追求的美好理想和目标,还有志同道合的帮手和朋友。比如与他患难与共的小男孩马诺林、美丽高贵的大马林鱼,还有生活在大海里的沙丁鱼和飞鱼等鱼类、飞翔在大海上空的鸟儿,这些充满正能量的生物都是“硬汉子”圣地亚哥的重要朋友。

什么是朋友?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但是对于圣地亚哥却意义非凡。嵌入《老人与海》的语境,“朋友”似乎不是“志同道合”一词就可概括。孤身一人远行出海,如何布设鱼饵,如何保持充沛的体力和营养去追捕大马林鱼,与凶狠的鲨鱼群搏斗?如何在自己的帮手、生活的伙伴马诺林离开自己之后,除了自言自语打发寂寞时光,还有哪些海上的朋友能与自己聊天解闷?鱼饵、提供营养的食物、陪老人聊天的鸟儿和鱼儿,都是圣地亚哥捕鱼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朋友。

“‘快来呀’,老人大声说,‘转身回来吧,闻闻这些沙丁鱼多么鲜美,趁着新鲜吃了吧。吃完了还有金枪鱼,吃起来又结实又爽口,而且也很鲜美呢。别害羞,鱼儿吃了吧。’”这是老人布好鱼饵后的自言自语或和内心中的大马林鱼说的一段非常精彩的话。老人希望用沙丁鱼或金枪鱼做的鱼饵很好地吸引像大马林鱼一样的大鱼,也相信味道鲜美、结实爽口的沙丁鱼、金枪鱼一定能为他实现自己的目标尽到它们的责任。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对于一个孤身作战的老人而言,它们都是圣地亚哥最好的朋友。

文章有几段描写飞鱼的语句。“当他划船的时候,能听到飞鱼脱离水面时那种震颤的声音。还有它们在黑暗中高飞时,坚硬的鳍翅所发出的咝咝的声音,他非常喜爱飞鱼,它们是他在海上最重要的朋友。”“飞鱼吃起来很鲜美,而且还不要我切成小块,现在我都保存好所有的体力。”“(这条巨大的鱼)要么是累了,要么在休息,现在我得把这鲯鳅吃下去,再休息一下,或者睡一会儿。”“在越来越冷的夜晚,在星光下,他吃下半片鲯鳅肉和一条挖去内脏、切掉头部的飞鱼。‘如果把鲯鳅煮熟了吃该是多么美味,’他说,‘而生吃是多么难吃啊,以后要不带上盐或者酸橙,我就不上船出海了。’”

从文章描述飞鱼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圣地亚哥非常喜欢飞鱼,甚至也喜欢鲯鳅,因为它们是他重要的朋友。出海远行,干粮自然不够,但食物也是有的,那就是飞鱼和鲯鳅。它们是远行出海捕鱼的老人赖以为生的粮食,也是助长他血气、为他增加营养的源泉。虽然有些难吃,却是他战胜对手的生活必需品。它们不是他捕鱼的帮手,而是提供捕鱼力量的仓库。有了飞鱼、鲯鳅这些朋友的鼓励和支持,还有什么困难可以惧怕的呢?

最让人感动的还有一个情节,那是孤寂的老人与站在鱼线上的小鸟的对话。从老人与鸟儿的对话中,我们可以体察到,孤独的圣地亚哥已经把鸟儿当作小男孩马诺林,当作可以倾诉衷肠的亲密战友。

“你有多大了?”老人问鸟儿,“这是你第一次出门远行吗?”在他说话的时候,鸟儿一直看着他。它太累了,来不及仔细查看这根鱼线,就用纤细的爪子紧紧抓住,在上面晃来晃去。“鱼线很稳的,”老人告诉他,“稳极了,昨天夜里一点风都没有,你不该累成这样啊,鸟儿也不如从前了吗?”

除了天上的鸟儿,实际上还有水里的鱼儿。在与大马林鱼斗争的间隙,孤独的圣地亚哥也与小鱼展开了对话。以前他是不会自言自语的,也不会与飞翔的小鸟聊天,他甚至不用多说话,因为他的身旁有生活上的好助手、精神的寄托者小男孩马诺林,但是小男孩离开了他。不过这没有影响老人的心境,小鸟、小鱼不也是一位又一位与他谈天的好朋友吗?在作者的笔下,可爱的小鸟并不惧怕他,直接停在船头设置的鱼线上。小鸟、小鱼已把圣地亚哥当作它们生活上的朋友,孤军奋战的圣地亚哥又何尝不是分外珍惜与小鸟、小鱼的这份情谊呢?小鸟、小鱼的信任和友谊给孤寂的圣地亚哥老人的心中增添了一份温暖和亮色。

大海:社会环境中各类力量汇聚的大容器

大海中还有许多其他事物,比如海浪、海燕等等。“此时云层如山峦一般在遥远的陆地上升起,黑暗变成了一道长长的绿线,后面是灰蓝色的丘陵。此时海水是深蓝色的,看着几乎发紫。”平静时大海的景致五光十色,呈现迷人绚丽的色调,但这只是大海表层的形象,深蓝色的海水蕴含着各种力量。

作者这样描述“大海”的形象:“既然大海有时会如此残酷,为什么像海燕那样的鸟却生来如此柔弱而精巧呢?”“大海既仁慈又美丽,可是它也会突然变得极其残酷。”“大海的脾气可没有那么温顺,波浪滔天是常有的事……”有专家认为,圣地亚哥一直把大海看作是女性,认为大海经常变化无常,无论大海给予恩惠,还是突然变得野蛮而邪恶,都是因为身不由己。是的,在老人的眼中,大海真是深不可测。在作者的笔下,大海的形象可谓扑朔难辨。大海是鱼类、鸟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生活在海边的渔夫依海而生。圣地亚哥和很多年老的渔夫们热爱大海,但大海回报他们的既有精美的食物,也有凶狠的鲨鱼。渔夫们谈起大海,有時充满了喜爱,有时又如同谈论一个比赛对手,甚至是一个实力强大的敌人。大海实在是他们一辈子都没有看透的事物。从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看到,作者对大海也有着非常复杂的情感。褒贬不一、毁誉参半、非常纠结的情愫,渗透在字里行间,或许这正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作品中的投射。海明威想把作品中的大海比作他所生活的社会,可以这样说,“大海”这种意象在《老人与海》中具有多层面的含义,甚至可以说是老人所面临的环境的一种象征。这种环境既包含像“飞鱼、金枪鱼、鲯鳅”等老人赖以生存的一类事物,也包含与其反复周旋、最终捕杀的如同大马林鱼一样的追求目标,更包括如成群结队前来抢夺大马林鱼的凶狠的鲨鱼这一类凶狠的敌人。为了进一步理解大海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结合作者创作《老人与海》时的背景来论世知人。海明威是一位坚决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明威认识到了发动战争者的险恶用心,他写了《永别了,武器》呼吁世界和平;经过西班牙内战的失败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练,海明威更清醒地看到了战争的黑暗现实,他写出了《丧钟为谁而鸣》;而作者后期创作的《老人与海》则是一部非常成熟的作品,海明威塑造了一位永不言败的“硬汉子”老人圣地亚哥形象,塑造了大海上形形色色的各类事物。这种创作风格表明:作家海明威在争取民主共和理想的战争中已经逐渐成熟起来,他终于克服了早期迷惘痛楚的心境。他笔下的人物自然会分外坚定和成熟起来,他们能清醒地审视自己面临的环境,充分认识到自己身边的朋友,坚定不移地与种种凶恶的敌对势力作殊死斗争。如果说《老人与海》中描述的“大海”象征“表面平静实则各种暗流涌动的社会环境”,生活在“大海”中的各类鱼不正象征主人公面对环境中存在的各种社会力量吗?所以说,《老人与海》中的“大海”是一种特殊的意象,是社会环境中各类力量汇聚的大容器,辐射了作者对社会现实清醒而又理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的相关内容及相关语句参阅《老人与海》(浙江人民出版社,鲁羊译,2017年2月第一版)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猜你喜欢

林鱼飞鱼圣地亚哥
《老人与海》读后感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运动的诗篇
飞鱼真的会飞吗?
飞鱼
大马林鱼
高原地区应用氧调有望实现
直面失败,迎接成功
卡斯特罗骨灰循“进军哈瓦那”相反路线行进 落葬圣地亚哥
过气神明
小飞鱼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