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良:国际公务员炼成记
2024-02-02姚春华
姚春华
1961年,徐浩良出生于上海市虹镇老街。18岁时,考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系。毕业后,顺利获取留校任教机会。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岗位,但徐浩良却心有不甘,他想出去闯一闯。
1988年,27岁的徐浩良放弃稳定工作,只身登上飞往美国的飞机。借钱出国的他,在美国新泽西州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学习期间,一边苦读,一边为生计四处打工,在曼哈顿骑自行车送外卖、在新泽西开车帮人搬家、在报社输入赛马信息…… 功夫不负苦心人,不久后,他在美国成功拿到2个硕士学位:史蒂文斯理工学院管理科学硕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硕士学位。
1993年,徐浩良获得一份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实习工作。后因出色表现,实习结束后,他获得了一份为期15天的聘用合同。15天合同到期后,再续15天,后来,延长到30天,再后来,又延长到3个月……由于工作表现“超乎领导预期”,他的工作合同得以不断续签。就这样,他以“实习生”“兼职”的身份,在联合国工作了2年。
之后,徐浩良在亚太局找到了新的舞台,并在1年合同到期后顺利续约。1999年年底,在联合国工作满5年的徐浩良,终于摆脱“实习”和“兼职”的身份,签下了一份正式合同,成为联合国正式员工。
2007年,徐浩良被任命为联合国驻哈萨克斯坦协调员与开发计划署代表,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中国籍的驻在国协调员暨代表。在国际组织工作,听上去很“高大上”,但实际上,背后充满了不为人知的艰辛。由于联合国总部纽约与亚太国家有约12小时时差,为保证高效处理问题,在亚太局工作的徐浩良,养成了夜以继日工作的习惯。他说:“想获得成功或者实现理想,努力非常重要,要努力做到比其他人的预期更高一些。”
在联合国,徐浩良是公认的“工作狂”。为了解各国国情,过去20多年来,他出访过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年中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出差。正是凭着这种“拼命三郎”的实干精神,他在人才济济的联合国,硬是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鉴于他优秀的工作表现,2017年8月,新上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决定延长对徐浩良助理秘书长的任命。2年后,古特雷斯又任命徐浩良担任助理秘书长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政策局局长。
据新华社一篇报道,联合国秘书处系统内中国籍职员不足百分之一,高级别职员占比更是少之甚少。从拿到第一份正式合同到拿到联合国公务员系统里最高级别的合同,徐浩良用了18年时间。这18年里他晋升6次,平均每三年晉升一级。这样的晋升速度在联合国系统内是相当少见的。
2023年6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宣布了一个重要消息,任命来自中国的徐浩良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协理署长。他是联合国系统中为数不多的高级别官员之一,也是非政府委派的最高级别中国籍雇员。
如今,因在联合国身居要职,徐浩良也时常受邀到中美著名大学进行宣讲分享。工作之余,徐浩良还大力支持中国年轻人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成长发展。
多年来,徐浩良虽远在纽约,但一直心系家乡发展。在联合国工作期间,他积极参与到和中国有关的项目中,希望能贡献自己的力量。桥梁系出身的他,虽选择了不同于所学专业的职业道路,但一直不忘初心,始终发挥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为中国与世界架起了一座沟通合作之“桥”。
(编辑 高倩/图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