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首届预防医学本科生毕业实践情况分析

2024-02-01周继昌姚梦迪马苗苗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本科生公共卫生毕业

周继昌,姚梦迪,马苗苗,杨 燕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广东 深圳 518107)

中共中央、国务院自2016 年10 月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来,又相继推出一系列“健康中国”行动有关的文件和措施,加之近年来的新冠疫情,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提升到空前高度。2020 年11 月,包括我校在内的11 家单位获批教育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实施的“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试点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和学位体系。教育部发文要求高校结合就业实际需求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大力开展以就业为目的的实践实习活动,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本科预防医学专业和其他医学专业同样为五年制,学生在完成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后要进行毕业实践,通常含专业实习和毕业课题科研训练两部分。

我院于2022 年6 月完成了首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以下简称预防医学本科生)培养,在依托中山大学和深圳市、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克服疫情困难的背景下,学生全部采取校内外导师合作指导方式,在校外单位顺利完成了毕业实践。本文对首届预防医学本科生毕业实践情况进行探讨,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我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2017 级68 名本科生,男生23 名,女生45 名,年龄20~25 岁。

1.2 调查工具

利用问卷星编制调查问卷,共31 题,包括受访者基本信息、实习与毕业课题内容、学习收获、食宿情况、满意度等,题型有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和简要回答3 种。同时,通过学校大学本科教务系统、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中国知网)(以下简称本科论文系统)获取毕业生论文相关信息。

1.3 方法

通过电子问卷调查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课题开展情况。调查开始前,向全体受访者展示电子问卷,统一讲解调查目的和问题含义,且不对答案进行意向性诱导或暗示。受访者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上打开问卷,点击同意接受调查后,在不相互讨论的情况下完成填写。此外,通过本科教务系统获取学生性别、年龄等一般信息,从本科论文系统中导出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等信息,对其具体专业领域、研究对象、方法等进行分析。

1.4 数据分析

数据整理、统计分析与作图采用Excel 和SPSS 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的检验水准取双侧α= 0.05,P<0.05 被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践机构与行业

发放问卷68 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67 份,1 名学生失访,失访率为1.5%。学生实习与毕业课题开展机构位于广东4 市,以深圳市为主(85.1%),此外还有广州市、珠海市和中山市,共15 家,均为事业单位。这些机构的主要业务包括疾病预防控制(44.8%)、慢性病防治(19.4%)、妇幼保健(17.9%)、生物信息(7.5%)、卫生监督(4.5%)、质检服务(3.0%) 和职业病防治(3.0%)。

2.2 专业实习内容

62.7%的学生实习期间轮转科室≥3 个,16.4%的学生是在1 个科室完成实习。实习内容可以归类为10 种:线上问卷调查(非互动交流式),现场、电话或即时音频/ 视频问卷调查,数据录入,数据整理与分析,体检操作,样品分装与制备,仪器操作,问卷设计或项目方案撰写(非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或汇报的文字材料,其他。实习期间接触了其中1~2 项内容的学生占41.8%,3~5 项的占50.7%,≥6 项的占7.5%,即58.2%的学生实习主要内容≥3 项。

2.3 现场开展实习和课题研究的时长

学生现场实习时长原计划为4 个月(含法定节假日),49.3%的学生达到该要求,但部分学生返乡过春节后,因疫情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延迟返岗,因此现场实习时间不足4 个月(见表1)。无法进行现场实习的学生则在校内外导师的线上指导下,进行文献调研与数据整理分析工作。该届学生在实习单位开展后续毕业课题研究,因疫情原因现场研究时长不一,其中19.4%的学生不足3 个月(见表1),非现场的课题研究则利用公开数据库或校外单位已有数据资料进行。

表1 学生现场开展实习和课题研究的时长[n(%)]Table 1 Duration of on-site internships and research projects for students[n(%)]

2.4 毕业课题开展情况

毕业课题数据从本科论文系统导出,故总人数为全部毕业生68 人。对这68 个毕业课题实际涉及的卫生工作领域进行分类,结果见表2。涉及的研究对象或样本包括人群(77.9%)、方法与工具(10.3%)、病原与虫媒(4.4%)、食品与饮水(4.4%)、大气(2.9%)。每个工作领域的研究对象或样本又存在交叉联系,以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控人群研究占绝大多数:18 项传染病研究中有13 项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14 项慢性病研究全部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的主要手段按操作性质分类,可分为数据分析(85.3%)和实验研究(14.7%)两种。

表2 毕业生毕业课题涉及的卫生工作领域分类(n=68)Table 2 Classification of health work fields involved in graduates′graduation projects(n=68)

对于毕业课题研究主题,49.3%的学生是校内外导师商讨确定的,28.4%的由校外导师确定,11.9%的由校内导师确定,10.4%的由学生自己提出。在课题研究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上,9.0%的学生认为难度很大,44.8%的认为难度一般。

此外分析还发现:实践机构与校内餐饮条件(r =0.52,P<0.01)、住宿条件(r=0.37,P<0.01)的差异与学生实践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轮转科室数、实习内容、技能提升情况、现场实践时长、住所与实践单位的距离等与学生实践满意度没有相关性(P>0.05)。

2.5 实践中技能提升情况

问卷还调查了学生以下8 项专业技能提升情况:对本专业工作内容、方式和思路的理解;提出或发现本专业领域有待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方案设计、报告撰写能力;基础实验动手能力,如微生物培养、试剂药品配制、样品制备等;专用仪器(非简易和非通用设备,如荧光定量PCR 仪、质谱仪、色谱仪等)操作能力;数据统计与分析;专业相关的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如专业问卷调查、工作交流、学术报告与答辩等;其他。学生认为实践中自己的技能提升情况见表3。研究发现,学生数据资料获取难度与技能提升项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即从事越难获得数据的工作,提升的技能越多。

表3 学生实践中技能提升情况Table 3 Skill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in practice

3 讨论

3.1 专业实践机构涉及多个公共卫生相关行业

截至目前,教育部公布的大学专业门类共13 个,其中医学门类中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类包含5 个专业,分别是3个授予五年制医学学位的预防医学(基本专业)、妇幼保健医学(特设专业)和卫生监督(特设专业),以及2 个授予四年制理学学位的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基本专业)和全球健康(特设专业)。本研究对象为五年制预防医学本科生,先后学习了生物医学基础知识、临床基础知识和技能、部分临床专科知识和技能、预防医学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在最后一学年大部分时间进行预防医学专业实践。

本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核心课程[1]的学习,使毕业生具有基本公共卫生理论和技能。要让其在即将走向社会或攻读研究生前树立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本科毕业实习与课题研究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同时这也是高校与用人单位建立密切联系、社会向高校反馈调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良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作为主要的公共卫生机构,仍是我院预防医学本科生的主要实习单位。在深圳市,慢性病防治机构是独立于CDC 体系之外、同样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或区卫生健康局主管的事业单位,本次接收我院实习生数量位居第二。由于生物大数据在公共卫生领域中应用需求增加,我院也有部分学生在有关单位进行生物信息学实践,特别是在深圳市华大基因学院。其他实践机构涉及妇幼保健、卫生监督、质检服务和职业病防治。这表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特点,本科生就业范围也相对广泛。同时也提醒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统一的校内教学外,让学生进行多种相关专业岗位的毕业实践必不可少。

3.2 毕业课题选题与专业发展时局、地理位置和导师配置密切相关

在毕业课题研究中,26.5%的学生的选题为传染病,20.6%的为慢性病。这不仅是因为我院所在的深圳市属于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跨国境交流的南大门,传染病防控压力相对较大;还因为我院以传染病防控为特色,聚集了一批优秀专业教师,长期关注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这也提示在慢性病和传染病日常防控、传染病突发事件处置中,建立有效的平衡与应急机制,将是未来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储备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在强调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中特别重视传染病防控体系的讲话[2],在现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本科5 个专业之外新增传染病防控专业也引发了本科教育机构的思考。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工作始终为人群健康服务,我院首届本科生毕业课题的研究对象也以人群为主。同时,为达到服务健康的目的,也需要研究影响健康的食物、饮水、空气、病原与虫媒等环境因素。从毕业生的研究课题中,我们也看到了研究对象丰富而又主次分明的特点。

课题选题中,多数学生的校内外导师能在沟通中确定课题。另外,由于学生在校外机构实践,由校外导师根据其实际工作而选题的情况也较多。较少部分选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这体现出其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

课题开展过程中,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体现了课题实施的可行性、数据分享的安全性等,加之特殊的疫情背景,一手数据收集变得更加困难。有部分学生因疫情防控原因不能开展现场研究,转而利用公开数据库资源和实践单位已有数据来完成课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专业的工作开展具有多渠道获取数据的特点。当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大型公共数据库提供大量健康相关数据的下载服务,如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3]、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4]等。虽然利用这些数据库开展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仍有可能发现健康、疾病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起到积极作用,但多数学生仍利用实践单位已有数据进行分析,解决实践机构和当地的实际问题,这值得鼓励。

3.3 较短的实习时长难以轮转多个科室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需要学习通识、基础生物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知识技能,校外实习包括在医院的临床实习和在公共卫生机构的专业实习。因此,专业实践时间相对较短,除去寒假和春节,通常不到7 个月。在已明确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不能直接从事临床工作的就业规范下,如何优化医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把有限的教学时间用于夯实预防医学理论基础、保障充足的专业实践、掌握从事本专业的实用技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这届学生的毕业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在毕业生指导方面,因为人手短缺、培养新手影响工作效率等原因,为及时完成工作任务,实习机构常倾向于让学生少转科甚至不转科。因此,为让本科生在就业或深造前具备公共卫生多个专业领域的实践经历,找到适合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同时又有助于实践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尚需从实践时长、指导方式、师生评价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更优的方案。已有调研发现:预防医学本科生认可在毕业实习考核中纳入职业素养、综合知识、专业能力,认同并愿意接受内容更丰富、方式多样的毕业实习考核[5]。不过首先还是要解决实践时间不足的问题,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在至少3 个专业科室完成相对系统的训练,既不能“蜻蜓点水”式轮转,也要避免“从一而终”地不轮转。

3.4 充分利用湾区实践资源,进一步提升本科毕业生的专业技能

学生经过校外实践后反映自己的多项专业技能得到提升,这与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调查结果一样,大部分学生认为到校外公共卫生机构实习能提高专业实践能力[6]。同时也充分说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卫生服务专业,仅靠校内理论学习与基本实验训练是难以快速适应专业工作需要的。建立和完善包括校外实践在内的预防医学教学体系,是现代公共卫生学院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更为丰富的实验内容的重要途径[7]。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境内外人员、物资交流极其频繁的地区,要面对突发公共卫生问题,这就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特别是具备防控新发、突发传染病能力的公共卫生专业队伍;另外,湾区发达的经济保障了公共卫生相关专业机构能够配备更为先进的作业工具。这些颇具优势的资源为我们坚持加强预防医学专业实践、进一步提升毕业生专业技能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本科生公共卫生毕业
我们今天毕业了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毕业季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