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蟹如何走向大市场
——宣州区与高淳区河蟹产业发展比较与思考
2024-01-31杨丽莉
□ 杨丽莉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河蟹是中国久负盛名的美食。宣城市宣州区作为安徽省水产大县,是传统河蟹养殖金三角地区,也是我国三大名蟹产地之一。为全面了解宣州区以及毗邻地区河蟹产业发展状况,宣州区统计局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现场走访等形式组织开展了河蟹产业发展调研,并赴南京市高淳区开展河蟹养殖经验学习交流。本文以宣州区、高淳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维度比较分析,借鉴高淳区河蟹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探索宣州区河蟹发展新路径。
| 宣州区河蟹独特价值
宣州区养殖的河蟹主要为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毛蟹、清水蟹或大闸蟹。这种河蟹的螯足掌部内外缘密生绒毛,故而又被称为中国绒螯蟹。河蟹在我国南部、北部沿海均有养殖,但长江流域数量最多,口感特别鲜美。宣州区的河蟹不仅肉质紧实、蟹黄较多,而且营养特别丰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很高,蟹肉中还富含钙、磷、铁等营养元素,具有清热解毒、消结化瘀的功效。
| 宣州、高淳两区河蟹养殖现状比较
宣州区的河蟹养殖主要分布在南漪湖周边的水阳、狸桥、朱桥、养贤、洪林、沈村等乡镇,其中水阳镇的养殖规模最大。水阳、狸桥两镇与邻省高淳区的砖墙镇、阳江镇毗连。与高淳区相比,宣州区在自然禀赋、养殖历史及普通农户养殖效益方面优于高淳区。
(一)区位优势
宣州区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两翼”之一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承接优势明显;其境内水网密布,南漪湖环绕周边,长江支流水阳江穿越其中,并紧邻固城湖,水质优良,渔业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河蟹养殖自然条件。高淳全区水域面积35.25 万亩,其中西部为水网圩区,有固城湖、石臼湖两大天然淡水湖及水阳江下游河段,是江苏省淡水鱼类重点生产基地。
(二)养殖历史
宣州区水阳镇河蟹饲养起步最早能够追溯到20 世纪80 年代初,90 年代快速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已有30 余年的幼蟹培育史,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幼蟹之乡”“中国幼蟹第一镇”等荣誉称号。据统计,水阳镇幼蟹培育面积最高峰达6 万亩,由于部分塘口转为成蟹养殖,2023 年养殖面积约3.5 万亩,约占全区幼蟹培育覆盖面的90%,年产优良幼蟹15 亿只,产量是全国的七分之一,居全国乡镇类河蟹产量之首。高淳区河蟹养殖源于20 世纪80 年代末,迅速崛起于90 年代。
(三)养殖模式
宣州区河蟹养殖包括幼蟹培育和成蟹养殖。经过多年发展,宣州区河蟹养殖业形成“螃蟹+青虾”“螃蟹+鳜鱼”“螃蟹+沙塘鳢”及“螃蟹+鲈鱼”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养殖方式上以精养为主,具体包括清塘消毒、移螺种草、优选苗种、水质底质调控、配备增氧设备、病害防治、起捕暂养等。高淳区以成蟹养殖为主,幼蟹培育较少,成蟹养殖品种、模式与宣州区基本相似。但近年来,宣州区优先开展稻蟹、稻渔等综合种养模式,在找回耕地、保障粮食安全、提高亩均收益等方面成效显著。如位于水阳镇的宣城市金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展了稻蟹(“六月黄”)轮作;安徽腾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安徽农科院合作开展了稻蟹(幼蟹)共生种养模式,预期亩均收益达5000—6000 元。其中“六月黄”河蟹属于错季销售,可以避开销售高峰,降低养殖风险。
(四)养殖户效益对比分析
河蟹养殖户收入来源主要是水产品销售,其中河蟹销售收入占比约为90%,其次是鱼类和青虾。按照“亩均收入-亩均成本=亩均利润”计算,对此次宣州区抽样调查40 户养殖户数据汇总,以及2022年7 月高淳区统计局对150 个调查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①注:除青松水产外,调查对象均不包含100 亩以上的养殖户。成本均不包含家庭成员劳动工资。。
从表1 可以看出,宣州区养殖户成蟹养殖平均利润高于幼蟹,导致近年来幼蟹养殖比前些年有所减少,成蟹养殖户呈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国内其他地区幼蟹养殖量增加,市场趋于饱和,幼蟹养殖的优势不再显著。
表1 养殖户养殖平均利润表(单位:元)
相对于高淳区的普通农户,宣州区的成蟹、幼蟹养殖呈现高收入、低成本、高收益状态,成蟹养殖亩利润比高淳区普通农户高3572 元。原因在于:一是宣州区河蟹养殖起步早,技术较成熟,养殖方式上以精养为主,河蟹品质整体好于高淳区;二是鱼塘承租费普遍低于高淳区,每亩400 元至600元左右,而高淳区普通农户承租费一般每亩达1000 元以上;三是宣州区雇工工资较低,人工成本低于高淳区。因而,高成本下高淳区许多普通养殖户利润较低,亏本户数比例约为30%,下拉了整体收益。
从高淳区青松水产1790.1 亩标准化养殖基地测算数据来看,高淳区河蟹养殖呈现高收入、高成本、高收益状态(虽然亩均利润低于宣州区,但由于每户承包面积不低于500 亩,整体效益仍较可观)。其高收入原因在于走精品养殖路线,品质较高。高成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由于所承包鱼塘经过标准化改造,园区免费提供标准化管理房,鱼塘承租费每亩2000元,远远高于普通养殖户;二是有部分科研经费支出;三是大面积养殖,需常年请人管理,人工成本较高;四是有机械投入成本,如购买无人机投饵料等;另外,由于河蟹扑食一般在相对固定的区域,无人机投饵料精准度不及人工,造成饵料浪费的情况较多。
| 高淳区河蟹养殖先进经验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高淳区在品牌培育、养殖规模化、市场拉动等发展路径方面值得学习借鉴。
(一)品牌培育
2001 年以来,高淳区每年9 月至11 月,以固城湖河蟹节为契机,做足借蟹扬名的大文章,开展以螃蟹为载体,集美食、美景、旅游、农业、招商为一体的系列活动,全面展示高淳的水乡特色、人文风采。如2022 年高淳区固城湖河蟹节期间,举办了“两赛一会两论坛”系列活动:高淳区电子商务技能大赛、蟹王蟹后争霸赛、2022 年“固城湖”杯第六届中国南京(高淳)优质农产品博览会、中国河蟹区域公用品牌发展论坛以及中国河蟹产业数字化转型暨全国蟹业协会会长论坛。通过各种宣传培育,固城湖大闸蟹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
(二)养殖规模化
自2019 年起,高淳区利用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一平台,积极投入资源,将区内阳江镇、砖墙镇、淳溪区的2.1 万亩土地整合成50 亩为一个单元的蟹塘,进行种业池塘改造、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农产品溯源研究等,建立了永胜圩高效水产生态养殖基地,并以500亩保底进行土地承租。养殖基地还提供“三个1000”服务,即流转农户每亩每年获得1000 元流转费、1000 元分红以及1000 元工资补贴。通过规模化养殖,河蟹品质和价值得到整体提升,承包户与土地流转户实现了“双赢”。
(三)市场拉动
南京固城湖螃蟹市场于2021年8 月开始正式运营,是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河蟹批发市场。2022年货物吞吐量达90 万吨,市场交易额达87.5 亿元。随着市场的发展,固城湖的螃蟹已经遍及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武汉、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有些产品远销韩国、日本、中国港澳台等地区。批发市场带动水产养殖产业的同时,在流通环节也助力商业、交通运输业等上下游相关产业提升。据高淳区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水产品养殖经销链条中流通环节的利润最高:水产品经销商平均每户毛利润为103 万元;渔网、渔需饲料经销商平均每户毛利润为22 万元,被抽查的20 户水产品经销商以及10户渔需经销商均为盈利状态。
| 对标视角下宣州区河蟹产业发展的短板弱项
宣州区和高淳区都是全国著名的河蟹产区,以中华绒螯蟹为主要品种。但根据宣州区、高淳区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表2),高淳区河蟹养殖面积、产量与宣州区相差不大,但产值却远远高于宣州区。通过对比分析,宣州区在养殖、销售、加工等环节存在以下问题仍需关注。
表2 宣州区与高淳区河蟹养殖情况对比
(一)养殖环节:存在着高投入、种源危机、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1.成本方面:随着人工成本和饲料成本的迅速增长,养殖业正在迈向一个高投入的发展阶段。表3为高淳区统计局提供该区江飞门市部近两年河蟹养殖粗饲料类进货价格表。从表3 可以看出,粗饲料类2022 年进货成本比2021 年有较大幅度提升。受上游原材料涨价和下游经销商压价双重挤压,养殖业保持平稳发展的难度加大。
表3 江飞门市部粗饲料进货价情况表(单位:元/斤、%)
2.种源方面:由于河蟹的种源大眼幼体需在海水中繁育,一直以来,宣州区的蟹苗幼体购买主要来源于江苏如东、东台、射阳等地,完全依赖于外部市场。种源处于河蟹养殖产业链的前端,过度依赖外部购进常常导致价格波动加剧,如果育种公司一旦停止供应幼体,将直接威胁河蟹育苗安全。虽然近年来宣州区已经开始租用如东等地的海水池塘来繁育河蟹大眼幼体,但由于体量较小且缺乏固定的水面,这一种源危机仍然存在。因气候变化、突发因素等原因,河蟹育苗的饵料供应也存在不确定性,以2022 年为例,因疫情原因道路运输受阻,培育大眼幼体用的饵料——轮虫供应受阻,影响了大眼幼体的产量和质量。
3.养殖规模方面:目前宣州区河蟹养殖规模仍是以个体和小规模为主,养殖管理缺乏标准,导致蟹苗质量不稳定且参差不齐,养殖户与市场的关系是多对单的关系,销售渠道不畅通,养殖户处于分散的无序竞争状态。尽管近年来有一些农户加入当地水产养殖合作社,以“企业+养殖户”的形式推动水产养殖业产业化,但大多数组织化水平较低。
(二)销售环节:存在品牌知名度较低、销售渠道阻塞、市场竞争力薄弱等问题
1.近年来,随着宣州区河蟹产业的发展,涌现了一批“南漪湖”“水阳江”等品牌,2022 年又审核通过“金宝圩牌系列水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商标。但宣州区河蟹仍是多、散、小的特点,打响品牌知名度任重而道远。由于宣州区河蟹产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没有得到同步提升,河蟹销售价格远低于邻近的高淳区,“被贴牌”现象普遍存在。
2.销售渠道不畅通,线上销售相对滞后。据调查,在宣州区40个受访对象中,有59.3%的养殖户反映销售渠道单一,少数大户、专业合作社有固定销售渠道,散户一般销售到本地或高淳区市场,销售价格不稳定。其中仅有2 个受访户在网上有销售,但反映缺乏技术支撑,网络图片、视频制作等技术不成熟,缺少培训指导。而且由于附近没有冷库,许多农户只能到高淳区购买冷冻水进行保鲜,线上运输保鲜难题无法破解。
(三)加工环节:存在缺少精细加工、产业链不长等问题
由于河蟹是鲜活产品,销售期短,终端消费一旦疲软将迅速导致需求降低,风险抵御能力弱。目前宣州区河蟹产业主要还是销售活蟹,缺乏完整的深加工产业链,产业的附加值未能得到较好提升。另外,养殖过程中会出现一定比例的早熟蟹(俗称“小老蟹”,个头比普通成年河蟹小很多,但不会再长大),宣州区现有2 家小老蟹加工厂,年加工小老蟹1500 吨,年产值4000 余万元,但远远不能满足全区市场需求,大多数小老蟹以较低的价格销售到江浙一带。从水阳镇水产站了解到,仅水阳镇每年“小老蟹”产量就有300 万斤左右。
| 高淳区经验做法对宣州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宣州区应正视与其他地区的差距,要有“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的危机感与紧迫感,找准短板,结合本地特点精准施策,以实现河蟹产业跨越式发展。
(一)政策层面: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品牌培育
一是要对养殖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包括确保电力、道路、水源和塘口深度符合要求。二是加大实施快递进村与“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大冷链仓库等配套设施建设,协助养殖户水产品上行。三是结合农事节庆等活动开展农产品品牌推介,扩大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结合文旅、康养项目以及产业化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展示中心,打造农业产业化精品旅游线路,提升品牌效应,拓展销售渠道。
(二)养殖层面:促进河蟹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探索出更加先进的养殖技术,以期达到改善水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水体营养状况、改善水体健康状况的目的,积极探索稻蟹、稻鱼等养殖新模式,全面提升自身品质、走精品路线。
(三)营销层面:线上线下齐发合力,打通水产品销售“绿色通道”
线下方面需加强功能齐全的水产品市场建设,建立冷链物流中心、蟹文化展示馆、电子商务交易区和渔需物资销售区等多个功能区域。线上方面坚持数字赋能产业发展,打造河蟹电商平台,坚持把电商作为推动河蟹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手段,通过挖掘电商人才、培育电商龙头企业,加大与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合作等方式,建立起“电商+基地+合作社+农户”销售模式,让宣州螃蟹搭乘电商快车。
(四)产业层面:加大项目招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以产业链思维抓河蟹发展,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以商招商,积极解决河蟹养殖产业上游的良种供应难题,加快产业下游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如醉蟹、香辣蟹、蟹粉、蟹油等加工制作。河蟹产业链的延伸将带动相关系列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走出一条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具有本地河蟹产业特点的新路子。
(五)技术层面:强化科技支撑,助力河蟹产业做大做强
大力支持农业科学创新,依托高校、科研院所,河蟹养殖企业,加大对河蟹及副产品的研发力度,不断提升综合开发能力。加大农产品认证体系、追溯体系、标准化建设力度,提升河蟹产业的机械化、智慧化进程,例如进一步研发推广无人机投放饵料、智能监测水温水质等技术。加快引进和培养专业实用型技术与管理人才,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