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3)》内容简介

2024-01-31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3编写组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论文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3)》编写组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科技界、期刊界、出版界乃至传播界共同的责任和使命,要审视全球发展态势,抓住机遇,推动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3)》(见图1)作为中国科技期刊蓝皮书系列第三周期的启航之作,系统整理中国科技期刊及科技论文的总体情况,以数据形式呈现中国科技期刊及科技论文的整体现状,分析预测基于一流期刊建设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格局,剖析支撑科技期刊发展的人才队伍现状、构成、趋势以及人才发展政策与环境,研判中国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探索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中国策略。

图1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3)》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有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期刊年检数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InCites数据库,爱思唯尔Scopus数据库等。

在专家委员会和编写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3)》采用文献调研、数据检索、科学计量、专家咨询等多种方法,以数据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实事求是地剖析问题,总结规律,致力于客观、准确呈现事实和相关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尽量做到相关趋势预测。

2 中国科技期刊总体发展现状

2.1 总体情况

截至2022年底,中国科技期刊总量为5163种(中国科技期刊统计数据不含未参加2022年期刊年检的期刊数据,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的科技期刊数据)。

出版科技期刊数量超过200种的5个地区为:北京(1688种,占32.69%)、上海(355种,占6.88%)、江苏(267种,占5.17%)、湖北(222种,占4.30%)和四川(216种,占4.18%)。出版周期以双月刊(2028种,占39.28%)和月刊(1829种,占35.43%)为主,约占总量的3/4。文种方面:中文科技期刊占绝大多数(4556种,占88.24%);英文科技期刊434种,占8.41%;中英文科技期刊173种,占3.35%。学科方面:基础科学类1573种(占30.47%),技术科学类2272种(占44.01%),医药卫生类1161种(占22.49%),综合性科学类157种(占3.04%)。

2.2 主管、主办和出版情况

中国科技期刊的主管、主办和出版单位分布分散。5163种科技期刊共有1339个主管单位,平均每个主管单位主管期刊3.86种,仅主管1种科技期刊的单位有878个(占65.57%),主管10种及以上科技期刊的单位仅76个(占5.68%)。基于第一主办单位的统计显示,共有3218个主办单位,平均每个主办单位主办期刊1.60种,仅主办1种科技期刊的单位有2482个(占77.13%)。共有4440个出版单位,平均每个出版单位出版期刊1.16种,仅出版1种科技期刊的单位有4256个(占95.86%);作为出版单位的单刊编辑部有3439个(占77.45%);出版10种及以上科技期刊的出版单位仅10个。

2.3 科技期刊办刊队伍状况

我国科技期刊从业人员总数为36974人。人员身份以在编人员为主(占64.57%);人员构成以采编人员为主(占60.91%);学历以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为主(占75.11%);职称分布上,七成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占71.24%),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42.99%。

2.4 中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中国科技期刊的复合总被引频次逐年增长。中文科技期刊的2021年复合总被引频次为937.76万次,比2015年增长了21.66%,比2018年增长了17.73%,其中被期刊论文引用487.76万次,占52.01%,比2015年引用增长了30.14%,比2018年增长了13.44%。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的2021年复合总被引频次为36.01万次,比2015年增长了70.91%,比2018年增长了53.70%,其中被期刊论文引用17.87万次,比2015年增长了61.01%,比2018年增长了43.59%。

中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及即年指标逐年提高。中文科技期刊2021年刊均复合影响因子为1.125,比2015年增长了80.87%,比2018年增长了46.87%;刊均复合即年指标为0.180,比2015年增长了119.51%,比2018年增长了83.67%。英文科技期刊2021年刊均复合影响因子为1.198,比2015年增长了75.40%,比2018年增长了53.98%;刊均复合即年指标为0.215,比2015年增长了31.10%,比2018年增长了28.74%。

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逐步增长。据《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统计,中文科技期刊2021年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69.26万次,比2015年增长了128.31%,比2018年增长了44.71%;刊均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224.15次,比2015年增长了77.04%,比2018年增长了29.72%。英文科技期刊2021年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88.26万次,比2015年增长了338.29%,比2018年增长了142.33%;刊均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2486.15次,比2015年增长了162.98%,比2018年增长了69.29%。

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他引影响因子及即年指标逐步提高。中文科技期刊2021年刊均国际他引影响因子为0.094,比2015年增长了147.37%,比2018年增长了67.86%;刊均国际他引即年指标为0.023,比2015年增长了360.00%,比2018年增长了130.00%。英文科技期刊2021年刊均国际他引影响因子为4.233,比2015年增长了263.97%,比2018年增长了109.55%;刊均国际他引即年指标为1.089,比2015年增长了291.73%,比2018年增长了90.05%。

中国科技期刊的世界影响力指标逐年提升。据2022版《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按国家统计WJCI均值可揭示该国期刊总体影响力水平。2021年刊均WJCI最高的国家是荷兰,其次是英国、美国和瑞士。荷兰期刊1114种,平均WJCI是3.093;中国期刊1635种,平均WJCI是1.399,位列全球第9。

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学术交流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期刊被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截至2023年9月,我国有2066种科技期刊被WoS、Scopus、EI、PubMed、Chemical Abstracts、MathSciNet、GeoRef、CAB Abstracts等8个国际文献索引数据库中的至少一个收录,其中,被国际数据库收录的英文期刊有386种,占我国434种英文科技期刊的88.94%。

2.5 近年来中国科技期刊数量变化情况(2018—2022年)

2018—2022年中国科技期刊总量整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总量为4973种,2022年为5163种,共增长3.82%。

2018—2022年中国英文科技期刊总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总量从2018年的333种增长至2022年的434种,年均增长率为6.85%。

2018—2022年中国新办科技期刊115种,绝大多数为英文期刊,5年共计创办99种(占86.09%)。共注销科技期刊41种,绝大多数为中文科技期刊。

3 中国科技期刊发表论文情况

3.1 中国学者发表SCI论文的数量与影响力

基于InCites数据库,2022年中国SCI期刊总量为235种。中国作者发表SCI论文740776篇,占全球SCI论文的32.42%;中国SCI期刊发表论文37561篇,占全球SCI论文的1.64%。中国作者论文是中国SCI期刊发表论文的主要来源,共32919篇,占中国SCI期刊发表论文的87.64%。从数量来看,中国SCI期刊数量及发表论文体量呈缓慢增加的趋势,但仍远不及中国作者发表SCI论文数量的增长速度。

2013—2022年10年间,中国作者发表SCI论文数量持续攀升,2022年发表论文数是2013年的3.45倍,相较于中国SCI期刊发表论文数的缓慢增长,二者差距逐渐拉大,2013年的中国作者发表SCI论文数是中国SCI期刊发表论文数的8倍,而2022年该指标接近20倍。

3.2 中国SCI期刊发表论文情况

2022年,中国作者发表SCI论文的被引频次为1988706次,占全球发表SCI论文被引频次的39.85%;中国SCI期刊发表论文的被引频次为145675次,占同期全球发表SCI论文总被引频次的2.92%,高于同期中国SCI期刊发表论文数占全球发表SCI论文数的比例(1.64%)。

2022年,中国SCI期刊发表论文的引文影响力为3.88,中国作者发表SCI论文的引文影响力为2.68,二者均高于同期全球发表SCI论文引文影响力(2.18)。自2021年起,中国SCI期刊发表论文的引文影响力高于中国作者发表SCI论文的引文影响力。

2022年,有137种中国SCI期刊入选Q1区,占同期全球Q1区期刊数量(3461种)的3.96%,占中国SCI期刊的58.30%。中国Q1区期刊发表论文数为22106篇,占同期全球Q1区期刊发表论文数(947219篇)的2.33%。发表20篇及以上高被引论文的中国SCI期刊有14种,均为英文期刊,其中《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发表高被引论文数量(125篇)位列第1,《生物活性材料(英文)》(111篇)与《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80篇)分别位列第2和第3。

2022年,中国SCI期刊发表国际合作论文占比为18.13%,同期,中国作者发表国际合作论文占比为20.58%,均低于全球发表国际论文占比(26.47%)。

2022年,中国SCI期刊发表高被引论文数为1218篇,占同期全球发表高被引论文数(24086篇)的5.06%;中国作者发表高被引论文数为11459篇,占同期全球发表高被引论文数的47.58%;中国机构发表高被引论文数为11350篇,占同期全球发表高被引论文数的47.12%。

2013—2022年10年间,中国作者发表高被引论文65962篇,占全球高被引论文的35.95%;中国研究人员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身份发表SCI高被引论文数量呈递增趋势,由2013年的1694篇增加至2022年的10656篇,增幅为529.04%,且于2022年首次突破1万篇。

2013—2022年,境外作者中国SCI期刊发文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3年,中国SCI期刊境外作者发文比例为9.53%,2020年达到最高(19.76%),该指标在2021年和2022年随中国SCI期刊发文数量增长而小幅降低,至2022年为18.11%。

3.3 中国科技期刊和中国作者论文产出

基于中国知网,2021年中国科技期刊共发表可被引论文114.06万篇,受基金资助的论文共55.03万篇。

2021年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的发文机构中,高等院校(不含大/中专学校)占34.86%,医疗机构占24.60%,企业和科研机构分别占15.49%和10.93%,事业单位、大/中专学校和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其他类型机构发文共占14.13%。

2012—2021年10年间,中国科技期刊共发表可被引论文1356.07万篇,累计被引用6684.49万次,篇均被引用4.93次。总被引频次最高的学科是“医药、卫生,综合性医药卫生”(2488.90万次),篇均被引频次最高的是“环境科学、安全科学”(7.33次)。来自期刊论文的引用占比最大,引用频次达4340.42万次,占64.93%;其次是硕士学位论文(引用2042.09万次,占30.55%);博士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的引用占比较小,仅为3.46%和1.06%。

4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格局

4.1 中国科技期刊的学科结构与国际对比

基于爱思唯尔Scopus数据库,2022年Scopus收录中国期刊1197种,占4.47%,各学科中国期刊数量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中国期刊学科分布呈现不均衡性,在工科领域相关的学科中中国期刊数量世界占比相对较高,而在与医疗健康相关的学科中占比普遍偏低。

2019—2022年中国期刊总发文量为60.36万篇,占世界论文的5.61%,远远低于中国作者论文的世界占比(22.40%)。总被引频次为2126060次。2022年中国期刊刊均CiteScore值为3.9,高于世界均值(3.6)。

综合分析各学科中国期刊的发文数量、世界占比和CiteScore值等指标,中国期刊学科影响力较强的学科有“地球与行星科学”“能源科学”“工程技术”“材料科学”“农业与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影响力较弱的学科有“心理学”“护理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神经科学”“决策科学”。

在Scopus收录期刊数量排名前10的国家(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中国、瑞士、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和波兰)中,中国科技期刊在期刊数量(2022年)、总发文量(2019—2022年)、平均CiteScore值(2022年)和Q1区期刊数量(2022年)方面均位列第5,总被引频次(2019—2022年)位列第6。

美国和英国期刊的综合实力突出,美国和英国处于科技期刊出版的第一方阵,中国同荷兰、德国和瑞士3个国家处于第二方阵。考虑到中国作者的发文量和世界占比,中国科技期刊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需进一步增加期刊数量和总载文量,并持续提升学术影响力。

4.2 中国科技期刊出版格局

Scopus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分布在453家出版商/平台,其中41家国外出版商/平台承载了343种中国科技期刊,412家中国出版商/平台承载了854种中国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量较多的出版商/平台依次是科学出版社(114种,占9.52%)、施普林格·自然(111种,占9.27%)、科爱公司(99种,占8.27%)、中华医学会(53种,占4.43%)、爱思唯尔(不含科爱公司;52种,占4.34%)。

基于Scopus数据库,中国位居Q1区和Q2区的科技期刊共有537种,占44.86%,国外出版商/平台承载了256种中国Q1区和Q2区科技期刊,占国外出版商/平台承载中国科技期刊总数的74.64%。科学出版社、施普林格·自然、科爱公司、中华医学会和爱思唯尔承载中国科技期刊的刊均年发文量依次是194、71、40、164、100篇;总被引频次依次是261883、281757、135724、20363、257394次。

2018年学术期刊“走出去”专家委员会暨Scopus中国学术委员会成立以来,Scopus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逐步增多,2019—2022年共收录381种,其中元数据语言为英文的期刊有246种、中文期刊有88种、中英文期刊有47种。新收录期刊数量较多的学科包括“医学”(119种)、“工程技术”(63种)、“农业与生物科学” (45种)、“计算机科学”(45种)。

中国有270种科技期刊以开放获取模式出版,占22.56%。开放获取期刊数量较多的学科依次为“医学”“工程技术”“材料科学”“农业与生物科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

5 中国科技期刊人才队伍建设

5.1 科技期刊发展得益于各类人才的通力协作

科技期刊全产业链需要管理、学术、出版、传播、运营、技术、评价等方面的人才(见图2)。管理人才主要包括多刊集群化运作的牵头人、期刊管理人(期刊社社长、期刊中心主任、单刊编辑部主任等);学术人才主要包含编委、审稿人、作者、科学编辑;出版人才包括图文编辑、音视频编辑、美术编辑、排版人员、知识发现与数据科学编辑、版权管理人员等;传播人才包括新媒体编辑、创意设计人员、科技新闻编辑/记者;运营人才包括品牌管理人员、法务专员、出版伦理专员、广告业务人员、发行人员、会议主管、培训专员、财务、营销专员等;技术人才包括技术总监(总架构师)、技术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运维工程师);评价人才包括科学计量人员和学科专家,科学计量人员负责对科技期刊进行定量评价,学科专家负责对科技期刊进行定性评价。科技期刊的发展得益于各类人才的通力协作,期刊人才队伍建设不仅是科技期刊快速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科研成果快速发表进而体现国际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求。

图2 科技期刊人才队伍构成

随着科技期刊功能演变和发展衍生,科技期刊战略人才作用凸显。科学家作为期刊创办者和要职担任者,是战略人才的核心。复合型人才,即具备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跨界沟通和协作,适应不同文化和环境,创新解决问题的人才,成为国际科技期刊创办和运营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5.2 政策环境对人才成长和队伍建设非常重要

(1)优化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一是鼓励科研人员参与国内期刊创办和任职。二是推动青年科研人员参与国内期刊工作。三是以评奖促发展。

(2)推动设立科技期刊出版人才专项。

(3)鼓励和引导高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力量助力科技期刊发展。

(4)优化编辑出版学科体系与继续教育。

(5)加强科技期刊选才与引才。

(6)切实改善编辑待遇,畅通职业发展路径。

6 专家学者纵论我国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为反映专家学者和出版界人士有关“我国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见解或观点,《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3)》结合2023年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办的系列小型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报告或主旨发言,并有针对性地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就新兴技术潮流驱动科技期刊产业变革、科技期刊内容科普化传播路径、科技期刊论文出版中的信息安全与对策等主题,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开展研讨,分析新兴技术在科技期刊生产和运营管理中的应用、“学术+科普”融合发展助力科技传播和知识服务、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与防范对策,以期为我国科技期刊产业变革提供参考建议。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3)》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编,中文版于2023年1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英文版将于2024年由法国科学传播出版社(EDP Sciences)面向全球开放获取出版。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论文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