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女生体育课参与度调查研究
2024-01-31贾刚
贾刚
【摘要】基于常态化的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实际发现,女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参与程度较低。文章通过调查与访谈,分析了初中女生体育课参与程度不理想的原因,提出了初中体育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路径,为有效提高初中女生参与体育课程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女生;体育课程;参与程度;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24—0102—04
从国内来看,自1999年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于2001年由教育部印发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内的18个学科课程标准以来,学校体育教育发展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这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带来新的思考和变革。尤其在当今世界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颁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新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实现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品质,提升国民综合素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1]初中体育课“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2]。
在参与体育课堂教学及参加体育锻炼方面,虽然有研究表明我国约有86%的学生能够不同程度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这与我国对于校内外体育活动的重视有着直接联系。但同时也有研究指出,我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强度和次数明显不足,双休日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更少,而学生群体中的女生能够参加体育活动的更是屈指可数。从笔者所在学校的体育教学实际来看,虽然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内容与节奏安排得比较紧凑,但还是会有一部分女生在旁边看男生的表演或者坐在大树下聊天,成了体育课堂的“边缘人”。
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查阅文献、观察等方法对定西市S学校(以下简称S学校)的初中女生体育课参与程度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初中女生体育课参与程度的调查与分析
(一)S学校初中女生体育课参与现状
以定西市S学校的初中女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84份,收回率97.3%。通过数据整理,得到有效问卷562份,有效率93.7%。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整理发现,在涉及学生对体育课的直观感受时,只有15%的女生表示喜欢体育课,65%的女生表示表示对体育课一般,20%的女生表示不喜欢体育课(见表1)。
在体育课参与性的相关调查中,笔者初步设计了可能影响初中女生体育课参与程度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愿意与教师接触的女生占30%、无所谓的占60%、不愿意接触的占10%。做动作怕男生笑的女生占58%、无所谓的占29%、不怕笑的占13%。认为体育对健康有帮助的女生占26%、无所谓的占38%、不认为的占36%。有体育成功感的女生占25%、无所谓的占65%、没有成功感的占16%。认为影响文化课成绩的女生占32%、无所谓的占56%、不影响的占12%(见表2)。
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女生由于受害怕做体育动作被男生耻笑、做体育活动又脏又累、身体过胖等因素的影响,对体育课缺乏足够的信心。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女生认为体育教师过于严肃甚至比较粗鲁,体育教学内容单一守旧,体育课堂缺乏生机。
(二)初中女生体育课参与现状之原因分析
1.學生的主观因素。(1)学生普遍缺乏对体育课程的正确认识。就目前的学校教育现状而言,大多数学生及家长最注重的是文化课的学习及其结果。对学生而言,上体育课“既可能是迫于纪律的压力,或是为了从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中得到暂时的放松和解脱”,但更多的是受限于学校的课程安排。这一现象在女生这一群体表现得尤为明显。
(2)生理因素。女生在初中阶段是进入青春期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女生有“不了解月经期知识、体形改变、体重增加、臀部变大、皮下脂肪增多、重心低等生理特征”[3]。在运动能力方面,“女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均较男生弱”[4],往往导致在体育课堂中不敢做动作,或对完成动作缺乏信心,进而造成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3)心理因素。“在中学阶段,不管是内向型或者外向型的女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胆小、害羞、爱美、怕脏、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这一时期的多数女生表现出好静少动的行为特点,影响了体育课程活动的参与程度。
(4)体育基础素质的差异。体育素质的差异是长期以来影响女生体育课参与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S学校的初中女生有三分之二来自农村不同乡镇。从体育教学的日常测评来看,大部分女生存在体育基础素质不高的情况,导致其对体育学习成就感不足。
2.体育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1)体育教学的内容安排不合理。体育教学的内容安排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重复出现、教学指向过于关注中考的大量机械化训练等方面。例如在S学校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蹲踞式起跑的内容几乎贯穿整个义务教育过程的始终。此外,由于体育课程在中考中计算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成绩,因此除S学校之外的所有学校都会在体育课上集中训练学生的考试能力,而这种机械化的训练势必会导致学生,尤其是体育基础素质较为低下的女生难以对体育课程产生学习热情。
(2)体育教学方式方法单一。从小学到初中,大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相似,甚至教师在不同年级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也会采用缺乏技术与实践水平的教学方式,这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厌学心理,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3)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自主性和探究性。体育课程的教学实践归根结底是一个教育过程,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要充分考虑“为什么教”“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在哪里教”等问题。在教师未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学生会思考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当得出学习与实践无法平衡的结论后,学生的学习动机明显不足,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3.社会因素。(1)升学率。社会对学校的评价要求是升学率越高越好,而体育中考成绩是被广大师生及家长视为关乎升学率的重要部分。尤其当学生处于“社会、学校、家庭的多重压力下”[5],除了文化课程的学习和中考规定的体育考试项目的“锻炼”,参加其他体育项目锻炼势必成了“浪费时间”。
(2)家庭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学生被娇生惯养,意志力不强,对体育课的“苦”与“累”吃不消,这种情况在女生群体中表现更为明显。
二、初中体育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路径
(一)挖掘体育课程中蕴含的德育思想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积极做好女生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改变由于传统观念而导致的认识误区。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体育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内容,并联系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引导学生从体育的视角建立审美情趣,锻炼健康体魄,培养意志品质,最终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6]。
(二)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注重营造轻松活泼的体育课堂氛围,大力提高女生的体育意识。可用积极鼓励的暗示性评价语言,激发女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女生的自信心,调动女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方面,教师应依据初中女生实际学情,既考虑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与节奏,还要重点关注学习动机低下学生的情绪变化,且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使学生能够拥有较为平和的心理状态,既能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情,又能够接受自己学习成果的不理想[7]。另一方面,教师的语言、行为及情绪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因此,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须从主观角度出发调控自己的情绪,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学生。
(四)切实提升体育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持续接收新的文化知识。从教育教学理论的角度来看,体育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应从讲授、提问、课堂组织策略、动作示范与演示、运动游戏与竞赛、课堂管理、激发学习动机等方面进行综合学习、研究与实践[8]。从S学校来看,教师教授学生相关的体育知识不能仅限于教材规定的,或者是考试内容等单一的教学内容,应适当引进一些鲜活的资料,传递一些新科技信息,增加体育教学的“磁性”,以吸引学生[9]。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讲解要形象生动,示范要轻松优美,使学生听了情趣盎然,看了跃跃欲试”[10]。为防止教学内容长期单一守旧,体育教师应“不断吸取本学科的新鲜血液,多积累一些资料,以便在教学中不断推出新的学习内容”[11],改变女生对体育课“枯燥、缺乏生机”的认识。
(五)教师应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提高自身修养
教师自身首先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应积极主动地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并切实提高自身的修养。换言之,品德高尚的教师既能使学生体会到榜样的力量,更能拉近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学生的成长发展。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是多方面,既包括“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的问题、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问题、教学条件的问题”等[12],又包括学生个人方面的问题,还包括社会层面对体育课程的认识问题。特别是女生到了初中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情况,在体育活动中的惰性更加明显”[13],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持消极态度。在体育教学中,也经常会遇到部分女生以生理期为由而不参于体育活动的情况,教师就要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以培养她们的兴趣。
从教师开展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教师须在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基础上,打破传统观念,基于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準确分析学生学情,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指向,认真做好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大胆创新,关注学生,科学合理地开展体育课程的教—学—评。
从学校实际来看,定西市S学校由于其所处位置的独特性以及学生自身条件的特殊性,无论是学校还是班主任及体育教师都应该认识到,学生对体育课程兴趣的提升以及最终学习成果的优化非一人之力而可为,也非一时之功而可成。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以说学生的全面发展势必需要体育课程参与其中,而任何一门课程要真正发挥其自身的教育价值,就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及社会与家庭共同参与,应由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为主导,综合探究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如此一来,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初中生,尤其是女生群体对体育课程参与程度不理想之现状。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4]庞群英.中专女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剖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06):111-112.
[5]吴者健.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分析和研究[J].内江科技,2012(07):176+192.
[6]李旺军.教育传播学视角下初中地理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23):28-31.
[7]覃志标.浅淡在体育教学中协调好师生关系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19):64.
[8][9]张艳永.师专院校学生体育兴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1):133-135.
[10]王艳超.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11][12]赵勐.体育课堂中的和谐美[J].青海教育,2008(Z1):59.
[13]林楚云.大学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研究及教育对策[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108-110.
(本文系2023年度定西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女生体育课参与性的调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DX[2023]JKS0381)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