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单”导学 赋能提质

2024-01-31郭惠煌

甘肃教育 2023年24期
关键词:兴趣点生长点关键点

郭惠煌

【摘要】主题式导学单是以若干个有关联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整合数学知识,让学生从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学”而设计的课前预习单。运用课前预习单开展教学能为课堂节约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赋能“双减”。文章从关键点、兴趣点、生长点、联结点这四个方面提出设计主题式导学单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题式导学单;关键点;兴趣点;生长点;联结点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24—0066—04

准备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之一,它指向课前学习,具体表述为:“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施以活动则感到满意,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活动则感到苦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主要采用主题式学习,将知识融入主题活动中。”有主题的导学单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助推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从掌握学科知识转化到综合探究学习,从而获得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自我成长。本研究着眼于教材和学生,挖掘主题式学习的内容,变教材为学材,从关键点、兴趣点、生长点、联结点这四“点”出发,精心设计“主题式导学单”,为课堂节约时间和空间,为“双减”赋能。

一、聚焦关键点,设计“单元型导学单”,精准定位目标

新课标提出“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探究,逐步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与习惯,发展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新一单元学习之前,根据单元知识,在生活情境、热点情境中串联本单元知识,聚焦关键核心问题设计“单元型导学单”,精准定位目标,将本单元知识点串成线,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本单元的知识框架,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实现由“线”到“面”的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的学习中,笔者以热点生活情境为主题,通过问题整合本单元知识点,将其串成线,让学生在完成问题的过程中明白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初步建构本单元的结构。如下图。

二、立足兴趣点,设计“认知型导学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要“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1]。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有许多定理、法则,采用简单的方法处理这些知识,课堂会更枯燥乏味[2]。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蕴含的数学道理与本质,从而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留出时间解决疑难点,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立足兴趣点,设计“认知型导学单”不是一个简单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转变角度,增大跨度,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层层设疑,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打破学生思维点状发展的单一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深度学习增值。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从生活经验中获得了关于年、月、日的一些常识性知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兴趣度并不强,他们更感兴趣“为什么是这样”。基于以上思考,笔者设计了如下认知型导学单。

因为本课时内容是常识性知识,所以笔者将课时内容整合,将这些知识全部前置于导学单。前置并不是教师不用教,而是笔者认为将这些内容前置于导学单,能为课堂节约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更有目的地学习,为其他知识的学习留出时间。任务(一)(二)(四)是认知型知识;任务(三)需要学生整合自主学习到的知识,对本课知识形成一个框架。任务(五)是学生自己整理疑難点。如,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为什么每个月的天数不一样?为什么二月很特殊,有时28天有时29天?为什么七月、八月都是31天?为什么四年就有一个闰年?怎么快速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等等。带着这些疑难点不断诱发学生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让每一个数学知识都能合理、清晰地植入孩子的脑中,使其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三、辨析生长点,设计“对比型导学单”,完善知识结构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和思维的生长点是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3]。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思考方式、疑难点、切入点是能否高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事实依据。对学生而言,对比型导学单不仅能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方法,为学生主动勾联新旧知识、类比分析、质疑问难架起桥梁,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发展的“助推剂”。对教师而言,对比型导学单能帮助教师分析学生的真实水平,找准学生的疑难点,促进教师精准施力,为课堂教学腾出时间与空间,高效地帮助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促进其深度学习。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的教学中,三年级下册已学习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除法,他从计数单位平均分的角度理解算理,是本单元笔算除法的“承重墙”,也是本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顺利进行的“脚手架”。基于此,笔者认为实现除法运算的一致性有两个路径:一是计数单位个数的平均分;二是计数单位个数的包含除。基于以上思考,笔者设计了如下对比型导学单,帮助学生探明口算除法的算理与算法,还完善了口算除法的知识结构。如下图。

五个简约任务,不仅每个任务里有对比,而且任务与任务之间也有对比。横向来看,任务(一)通过3个题组帮助孩子回忆口算除法的算理,即计数单位的平均分;任务(二)(三)(四)是新知的探究,每个任务里通过对比型题组逐步帮助孩子理清算理,找到有算理支撑的算法。纵向来看,在任务(二)环节结束,对比任务(一)(二)初步感知口算除法和列式口算除法形式上的区别;任务(五)再次对比,完善小学阶段口算除法的知识结构。

通过对比型导学单淡化了教师教的痕迹,突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掌握口算除法的初步轮廓,课堂上教师再对症下药进行点拨,学生不仅深度理解以计数单位个数包含除的算理,还学习了口算除法。这样,既明白了算理,通达算法,又完善了口算除法两种方法的知识体系,为今后小数、分数除法的学习指明了方向,排除了障碍。

四、挖掘联结点,设计“整合型导学单”,多维拓展外延

新课标指出:“通过合适的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帮助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发展核心素养。”布鲁纳提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4]。教师要善于寻找知识联结点、方法联结点,通过横向、纵向整合,深度整合内容,设计“整合型导学单”,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某一种题的解法上,而是将零散的知识更加结构化,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素养发展。学生体会到自我实现的价值,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感知数学的力量无处不在。

例如,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知识的学习方法是相通的,都可以统一成同一个计算方法。小学阶段认识正方体、长发体、圆柱体,寻找联结点,适度拓展,到六年级学会侧面积、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在“圆柱和圆锥整理与复习”的教学中,设计了如下整合型的导学单。

总之,有效的主题式导学单是教师高效“教”和学生主动“学”的载体,是助力“双减”背景下形成“轻负高质”的課堂模式的良好载体。教师要善于分析课程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从兴趣点、生长点、关键点、联结点出发,本着发展为本的理念,设计合适的主题式导学单,充分利用教材,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成为助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沃土。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罗鸣亮.依托“三单”,催生“互动”力量[J].福建教育,2022.

[3]范美玲.主题式学习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设计初探[J].数学教学通讯,2021.

[4]张明华.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单设计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0.

(本文系2022年度集美区“十四五”教育科学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主题式导学单运用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22093)

编辑:徐春霞

猜你喜欢

兴趣点生长点关键点
聚焦金属关键点
肉兔育肥抓好七个关键点
混合:教学模式的生长点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Ⅱ)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Ⅰ)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兴趣点
高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研究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兴趣:玩球的起点
医联体要把握三个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