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美育与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
2024-01-31张颖群
张颖群
(玉林师范学院,广西玉林 537000;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
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学科划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人才培养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在我国“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深入下,高校的思政教育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创新创造能力等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地方应用型高校一般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给高校美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更加广泛、独特的融合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需要。
一、美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美育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创作和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学生培养对美的敏感性和鉴赏力,提升他们的审美修养,通过美育的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尤其是美育涉及多个艺术门类和领域,如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将艺术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二)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人文情感的培养
美育教育通过艺术作品的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从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主题中,可以对社会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增强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和参与意识,使他们具备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意愿和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而且通过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学生可以体验到丰富的情感和情绪,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情感共鸣能力,激发学生对人类文化、历史和价值的理解和尊重,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感,使他们具备更加细腻和深入地理解世界和他人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敏感度,使他们更加注重细节、追求卓越,培养高尚的品格和行为[1]。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美育教育不仅关注艺术本身,还涉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学习艺术作品的背后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学生可以增进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体验到丰富的情感和情绪,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美育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创造力、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等,通过艺术创作和欣赏,学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并通过开展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不断地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新时代下美育与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时代下美育与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面临的机遇
1.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为美育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素材
地方应用型高校通常位于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方,这些地方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和地方风俗等资源,这些资源可以为美育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实践基础。地方文化资源一般包括了丰富的艺术作品、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等素材,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欣赏地方的艺术作品,了解地方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增进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同时,地方风俗和民间艺术等具体表现形式也可以成为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和实践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地方还有着当地独特的文化活动、艺术团体等,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地方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将所学的美育知识与实际结合,为地方社会做出贡献,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加强学生对地方社会的认同和归属感[2]。
2.地方应用型高校专业特色可以提升美育、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地方应用型高校通常与地方产业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拥有丰富的实践资源和合作机会,通过将专业知识与美育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的美育教育内容,比如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与当地艺术机构合作,开展实际的艺术创作和表演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高校通常与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3.地方性美育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技能
地方性美育实践活动通常与当地文化、艺术和社区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和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实践美育的理念和方法,比如学生可以参与当地艺术展览的策划和组织,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设计和执行,或者参与当地社会问题的调研和解决方案的提出,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美育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或者学生可以通过以地方风土民情、风俗等为主题设计和创作艺术作品,或策划和组织文化活动等,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和职业竞争力的提升;而且在活动中,学生会与他人合作,从而学会有效沟通、协调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3]。
4.多元化的教学技术为其融合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多种教学技术和工具的出现为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资源等,可以为学生呈现更加生动、丰富和互动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参与在线讨论、使用虚拟实验室等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或者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个性化学习软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风格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二)新时代下美育与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面临的挑战
1.地方美育教育资源的挖掘不足
因美育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仍旧处于探索阶段,一些地方应用型高校缺乏对地方美育教育资源的了解和认识,无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支持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而且地方美育教育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机构和社会组织中,缺乏整合和统筹的机制,导致很多高校无法充分了解和利用这些资源,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效果的发挥,甚至一些地方的传统艺术、手工艺技艺等正在逐渐失传,缺乏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也导致美育教育资源的不完善。
2.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认知不足
一些地方应用型高校对美育的理解过于狭窄,可能将美育仅仅理解为艺术教育或者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培养,而忽视了美育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使得他们在思政教育中无法充分发挥美育的作用,限制了融合效果的发挥;或者一些地方应用型高校对两者的融合重要性认知不足,并未建立明确的融合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计划,缺乏对融合过程的规划和指导,使得融合工作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无法形成有力的合力效应,影响两者的融合教育效果。
3.教学环境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地方应用型高校的课程设置主要围绕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展开,重视学生实践技能、职业技能等的培养,相对缺乏人文社科和艺术类的课程,因此他们的教学设施和资源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工作室和实训基地等实践场所,导致了美育和思政教育的教学场所和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提供足够的艺术创作和思辨性思考的机会;尤其是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学生主要面向当地的就业市场,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关注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美育和思政教育强调的是审美能力、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这些能力在就业市场上并不被直接看重,从而使得学校和学生对美育和思政教育的教育重视不足,也使得两者的融合面临困境。
4.教师美学素养不足
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教师主要来自相关的专业领域,他们在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他们对美育和思政教育的了解和理解可能相对较少,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背景,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作为融合美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思政教师也主要以思想政治专业知识储备为主,这就限制了他们在思政教育中融合美育教育的能力,在教学中忽视引导学生提升审美和思辨性思考的能力。
三、新时代下美育与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路径
(一)充分挖掘地方美育教育资源,开展多元化的教育
为了实现美育教育与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需要开展美育教育内容的深入挖掘,并建立当地美育文化的资源库。高校首先要制定一份全面的融合计划,明确相关目标、内容和具体措施,计划中应包括挖掘和整合地方美育资源的策略,以及如何将美育和思政教育无缝地融合在课程中的具体方法;其次开展地方美育文化的充分挖掘,可以通过与地方美术馆、博物馆、文化艺术机构等合作,将当地各类美育文化进行整理、分类,或者参与到当地美育相关机构举办的展览、艺术节、论坛等活动中,或者组织学生参观、实践和实习,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美育的力量,提升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开设美学、艺术欣赏、文化遗产保护等美育相关课程,或利用术展览、文化沙龙、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从美育活动中感受到当地历史中所总结出的独特爱国主义、奋斗精神等思政内容[4]。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升教师和学生对美育教育的参与兴趣
地方应用型高校可以利用校园媒体、社交媒体和校园宣传渠道,宣传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宣传活动,像举办美育主题讲座、展览和演出等,邀请专家学者分享美育教育的经验和成果,吸引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或者增加美育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创作机会。可以建设美术馆、音乐厅、艺术工作室等场所,购置相关器材和设备,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或者组织学生参加美育教育活动。
(三)建设地方性的美育教育校园文化氛围
受到社会市场经济等的影响,应用型高校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就业能力的,学生也更加希望获得职业技能的学习,导致思政教育的开展不充分,为了缓解这一问题,高校要建立起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中设置艺术装置、雕塑、壁画等,营造艺术氛围,可以邀请学生参与校园美化的设计和创作,让他们亲自参与美的创造过程,通过参与校园环境的美化,营造积极向上、充满艺术氛围的校园文化;或者鼓励学生参加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类社团和团队,让学生在相关活动的排练和表演中,提升学生的艺术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与地方的相关社会组织合作,安排学生参与到社会组织的演出和展示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终身美育学习的习惯,促进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5]。
(四)加强教师美育教育素养的培训
教师作为开展美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提升教师的美育教育素养至关重要。目前我国高校已普遍实施课程思政战略,要求各个专业教师挖掘学科中的思政教育内容,美育教育的融合也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高校可以邀请专业美育教育机构、地方艺术院校或专业教师来授课,确保培训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开展艺术教育理论、美术基础知识、音乐和舞蹈教育等方面的培训,除理论知识的教育外,高校还可以设置实践环节,让教师亲身参与美育教育实践。可以组织教师参观艺术展览、音乐表演,参与艺术创作和教学设计等活动,提升他们的美育教育实践能力。除高校的教师外,高校还可以邀请地方艺术家、文化名人、美育专家等专业人才对教师和学生举办讲座和指导,通过专业人才的分享和指导,提高教师的美育教育素养和专业水平,并组织教师间的交流研讨会、学术讲座等活动,分享美育教育的经验和教学方法,也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会议和研究项目,提升其美育教育的研究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6]。
四、结语
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通过丰富的美育教育艺术形式和审美体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从而增强他们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地方应用型高校必然会受到当地历史、文化、经济等内容的影响,在开展美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过程中,需要与地方文化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挖掘当地的美育教育内容,形成美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教育资源库,并加强教师的引导教育、培训,形成良好的校园教育氛围,并通过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美育与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