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上海市美术馆管理办法》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推动与思考

2024-01-31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5期
关键词:进社区美术馆办法

马 琳

“艺术进社区”是无墙美术馆理念的一种体现,近几年无论是在实践还是理论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23 年《上海市美术馆管理办法》出台,强调了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和社会服务。本文通过对“艺术进社区”在上海的实践和理论梳理,分析《上海市美术馆管理办法》中美术馆公共服务的相关条例、讨论美术新空间与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并为国内其他地区的美术馆发展和公共文化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和思考。

“艺术进社区”在上海的实践

随着美术馆建设的迅猛发展,美术馆越来越关注公共教育,尤其开始重视美术馆与社区参与的关系,并开始了“艺术进社区”的实践探索。2018 年,策展人、批评家王南溟成立“社区枢纽站”,先后在上海闵行区、宝山区、浦东新区等不同的社区和乡村开展“艺术进社区”的展览策划和公共教育活动,并和社会美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陆家嘴东昌社区联动各机构打造的“星梦停车棚”成为“艺术进社区”的示范项目之一,也是研究博物馆与社区参与和美术馆与社区参与的一个典型案例。刘海粟美术馆成立“粟上海·社区美术馆”,其关注点一直在将艺术融入上海的街巷里弄,相继落成“粟上海·愚园”“粟上海·红园”“粟上海·豫园”“粟上海·无边界青年创想中心”等点位。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自2019 年以来,在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开始了一系列“行走多伦”的艺术社区的实践。上海外滩美术馆发起的长期社区项目“客堂间”与外滩社区的居民建立链接,考察并记录在这个区域内工作生活的普通人群。艺仓美术馆与陆家嘴公益基金会合作,发起“艺术直通车”公共教育项目。碧云美术馆根据美术馆与社区的互动成果而在展厅特设“社区角”,同时也将公共教育辐射到周边的国际社区。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2022 年与社区枢纽站、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合作,共同把展厅公共区域转身为社区“哈哈小广场”并举办各种公共教育活动,并在陆家嘴“星梦停车棚”举办“岩彩绘画展”和在市新小区举办“艺术电梯”项目。2023 年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在地铁站举办“新青年·新海派”展览,并在周家渡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举办原作赏析活动。这些“艺术进社区”的实践为《上海市美术馆管理办法》中的社会服务提供了依据。

“艺术进社区”的实践也推动了艺术社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020 年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艺术社区在上海:展览与论坛”期间,举办了5 场学术研讨会(原计划举办8 场),其中一场“公共文化政策与管理的当下性:创新及文化法纬度的立法”专门讨论了艺术进社区与公共文化政策,这些研讨会为建构“艺术社区理论”提出新的思考。2022 年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举办了“风自海上:蝶变宝武与艺术社区场域”展览,在艺术社区场域部分中呈现了高校、美术馆、志愿者与社区参与的不同路径。在展览期间举办了“艺术社区与社会美育”系列学术研讨会,其中一场是“美术馆与社区参与”,分析美术馆进入社区的不同路径,以及艺术社区如何与社区美育有效链接。在“艺术进社区”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个以“社区枢纽站”为中心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博物馆学教授、社会学教授、公共管理与法学教授和艺术家、设计师、策展人、批评家、社会工作者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文科志愿团队,从文化的公共政策、公共行政和立法方向,从行动与艺术的社会学本身的更新,乃至通过在社区的‘艺术动员’,让社区本身成为作品,从而让群文系统、美术馆系统和博物馆系统之间在‘艺术社区’中找到结合点,用‘艺术社区’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成多重而综合的体系。”1

《上海市美术馆管理办法》对“艺术进社区”的规范与推动

根据上海美术馆发展年度报告,2021 年,上海美术馆数量达到96 家,稳居全国首位。2021 年,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评选“艺术进社区”示范项目,从政策层面肯定“艺术进社区”的成果,显示了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创新。2023 年,《上海市美术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该管理办法是上海市政府在加强美术馆管理、促进美术馆事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举措,也是全国出台的第一个省级美术馆行业管理规范性文件,加强了美术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

《办法》对美术馆给予了明确的定义:“美术馆,是指主要以近现代以来的美术作品为对象,具有收藏、保护、研究、展览、公共教育等功能,经有关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并向公众开放的文化机构。”《办法》对美术馆进行了分类,分为国有美术馆和非国有美术馆。《办法》明确了美术馆的定位和功能,为美术馆的规范运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国有美术馆和非国有美术馆的区分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监管美术馆,保障其良好运行和发展,反映了美术馆的不同归属和运营方式。这种分类有助于提供不同类型美术馆的发展模式和运营特点,促进美术馆在不同背景下的多元发展。

然而,对于美术馆的管理不仅仅取决于定义和分类,还要考虑其运营质量、艺术品质和公众参与度等因素。美术馆应注重策展创新、学术研究、公共教育和与社区的互动。《办法》在第五章《社会服务》第二十八条规定,美术馆应当制订公共教育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教育活动。第三十二条(延伸服务)规定,“鼓励美术馆根据社区和乡村文化需求,因地制宜参与社区和乡村文化环境营造,举办展览、导览、讲座、培训等公益性美术活动,推动社区和乡村美育普及”。《办法》第五章第二十八条和第三十二条所规定的内容强调了美术馆对社区提供更好服务的重要性。这一规定体现了美术馆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使命和责任,并强调美术馆应当积极融入社区和乡村文化环境,满足社区和乡村的文化需求。

《办法》要求美术馆制订公共教育计划,并开展多样化的公共教育活动。这意味着美术馆不仅仅是一个展览空间,更应该成为一个教育资源中心,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向社区居民提供艺术教育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这种公共教育活动可以包括讲座、导览、工作坊、培训等形式,通过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和参与,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认知水平。另外,《办法》中提到美术馆应当根据社区和乡村的文化需求,参与文化环境营造,并举办公益性美术活动。这一要求鼓励美术馆与社区紧密合作,了解社区的文化背景和需求,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展览、讲座、导览等活动,为社区提供多样化的美术服务。这种参与式的美术活动可以有效地推动社区和乡村的美育普及,激发社区居民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促进社区的文化繁荣和社会凝聚力。该办法强调了美术馆的公共使命和社会责任,要求美术馆在展览和收藏的同时,更加关注社区的需求,并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这对于提升美术馆的社会影响力,促进艺术与社区的融合和互动,拓宽美术馆的功能定位具有积极的意义。

美术新空间与公共文化政策创新

《办法》第三十二条还规定:“鼓励和支持美术馆与有条件的单位共建共享,利用工业遗存、创意园区、交通枢纽、商业综合体等公共空间举办美术展览和活动,拓展和延伸文化服务。”《办法》中的这一规定强调了美术馆与其他单位之间的合作共建和共享,以及利用公共空间举办美术展览和活动的重要性。

这一规定鼓励美术馆与有条件的单位共建共享。这意味着美术馆可以与其他文化机构、艺术机构、教育机构等进行合作,共同策划和举办艺术展览、文化活动等。通过合作共建,美术馆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如场地、资金、人才等,提升展览和活动的质量和规模。同时,合作共享也有助于不同机构之间的互补与交流,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艺术资源的共享。规定鼓励利用公共空间举办美术展览和活动。这一规定意味着美术馆可以充分利用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如工业遗存、创意园区、交通枢纽、商业综合体等,进行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通过在公共空间举办展览和活动,美术馆可以打破传统的展览场所限制,将艺术和文化带给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同时,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也为美术馆提供了更多的创意和实践空间,促进艺术与公众的互动与交流。这一规定体现了对美术馆在展览和文化服务方面的拓展思路。通过与其他单位的合作共建和共享,美术馆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合作机会,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社会影响力。而利用公共空间举办展览和活动,则有助于打破空间限制,扩大观众群体,促进艺术与公众的互动与交流。

2023 年5 月,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首批15个“美术新空间”。区别于传统的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画廊等展示空间,“美术新空间”指在室内或户外的特定空间内,经常性向社会公开陈列展示视觉艺术作品的非营利性场所。首批授牌的15 个“美术新空间”分别分布于浦东新区、普陀区、徐汇区、嘉定区、静安区、奉贤区、长宁区、虹口区、松江区,其中徐汇区有4 家,浦东新区有3 家,长宁区有2 家。从“美术新空间”的概念和公布名单,可以看出“美术新空间”作为一种新兴的展示空间概念,为艺术家和艺术机构提供了非传统的展示平台,通过展览推动艺术作品与社会公众的接触和交流。这些空间以非营利性质为基础,并定期向公众开放。

“美术新空间”具有多样的类型,这些空间可以位于商业综合体、办公楼宇、产业园区、老厂房、众创空间、机场候机楼、旅游景区、游船、邮轮等各种不同的地点。如“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位于公园中,“APSMUSEUM”位于商场中,“上海地铁美术新空间”在地铁站内、“星梦停车棚”位于社区中。这种空间多样性使得艺术作品可以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与观众的互动更加便捷和自然。与传统的商业画廊等机构不同,“美术新空间”注重的是艺术的公共性和社会价值,而非商业利益。它们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展览和活动,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享受艺术。这些空间经常对公众开放,定期举办展览和活动。这种开放性使得观众可以随时接触到最新的艺术作品,享受视觉艺术带来的体验和启发。

同时试行的《上海市美术新空间运营标准》对“新空间”的运营条件、软硬件标准、服务标准和团队标准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试行标准》特别强调了“美术新空间”的社会责任。美术新空间不仅是展示和展览美术作品的场所,更是与公众互动、推动社会美育的重要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展览和艺术活动,免费或优惠的服务,美术新空间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提供广泛的文化参与机会,促进公众对艺术的了解和欣赏,增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社会的文化品质。这对于美术新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美术新空间”的出现为城市的文化艺术生态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它们打破了传统美术馆和画廊的限制,将艺术带入更多的公共空间,使更多的人有机会与艺术接触并享受其中的美感和启迪。这种模式的发展促进了艺术的普及与文化的融入,推动了社区和城市的文化发展。此外,“美术新空间”的非营利性质和定期开放的特点,使得艺术变得更加包容和亲民,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其中,促进了社会的文化参与和共享。美术新空间的繁荣发展被视为对《上海市美术馆管理办法》要求的正式回应,美术新空间的挂牌意味着这些空间不仅仅是展示艺术作品的场所,而且要遵守《办法》中的规定,履行相关的管理责任和义务。通过挂牌的方式,美术新空间得到了官方认可和支持,具备了合法经营的地位。这为美术新空间的发展提供了更加稳定和有利的环境。美术新空间的繁荣发展将丰富上海市的文化景观,提升艺术创作的活力和水平,吸引更多的艺术家、文化从业者和观众参与其中,这将为上海市的艺术生态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推动上海市美术事业的发展。

对《上海市美术馆管理办法》促进“艺术进社区”的思考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办法》在促进艺术进入社区、推动公共文化政策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管理办法明确了美术馆与社区的互动关系,鼓励美术馆开展多样化的社区活动和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参与意识。“艺术进社区”的实践使美术馆不仅加强了与社区居民的沟通与合作,并将艺术与文化融入社区的生活中,从而丰富了社区的文化氛围和提升了生活质量。

该《办法》的出台对国内其他地区的美术馆发展和公共文化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在推动“艺术进社区”方面,其他地区的美术馆可以参考上海市相关美术馆的实践经验,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和公共文化服务,以提高美术馆在社区居民中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同时,公共文化政策的创新也显得尤为关键。《办法》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参与意愿,注重提供多样化、接地气的文化服务。其他地区的公共文化政策制定者可以借鉴这种思路,关注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此外,《办法》的出台也给其他地区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办法》的精神,探索适合本地的美术馆与社区互动的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政策的创新和优化。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地区的情况各不相同,具体的实施方案需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办法》的出台只是一个起点,需要与社区居民、文化从业者、学者等多方合作,形成良好的合力,共同推动“艺术进社区”和公共文化政策的创新发展。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和持续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艺术与社区的有机结合,推动公共文化事业的繁荣与进步。

结语

在未来的美术馆发展中,我们应进一步加强“艺术进社区”的实践与探索,以推动美术馆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加强“美术新空间”的多样化,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让城市成为‘开放的艺术馆’,让文化流淌在城市的毛细血管,用艺术滋养城市的神经末梢,将更好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2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参与与包容性,关注弱势群体和边缘地区的文化需求,从而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猜你喜欢

进社区美术馆办法
惠侨行动进社区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去美术馆游荡
最好的办法
美术馆
母乳喂养进社区
金士力进社区
食品安全科普要进社区
我们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