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视儿童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形态的临床特点△

2024-01-30史沛艳李金凤张丹丹马小曼翟朝霞葛金玲

眼科新进展 2024年2期
关键词:板腺眼表干眼

史沛艳 李金凤 张丹丹 马小曼 翟朝霞 孙 政 葛金玲

近视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1]。研究发现[2-3],近视与干眼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在儿童屈光门诊中,干眼的发病率较高[4]。既往关于儿童眼表泪膜及睑板腺参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健康儿童[5],随着儿童近视患病率的增高,近视儿童眼表泪膜及睑板腺参数如何,少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索轻、中度近视儿童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形态特征,以期为儿童近视防控工作中眼表的保护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描述性研究。选取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于济南明水眼科医院小儿眼科屈光门诊进行屈光检查的3~16岁近视儿童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眼部检查、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6]调查及OCULUS Keratograph 5M(K5M)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纳入标准:轻、中度近视儿童,能配合完成眼部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OSDI问卷调查、K5M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者。排除标准:(1)眼部炎症或感染、眼外伤、青光眼或睑板腺功能障碍(MGD)者,2周内有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者,1周内眼部或全身使用过影响眼表健康的药物者,3个月内有眼部手术史者,眼位异常者;(2)患有影响眼部的全身系统性疾病者。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原则,并通过济南明水眼科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21)伦审(014)号],受试儿童监护人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项目及顺序

(1)详细的病史询问,检查视力;(2)进行OSDI问卷调查;(3)裂隙灯显微镜检查;(4)裂隙灯检查结束后休息10 min,进行K5M眼表综合分析仪(德国欧科路光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检查,依次进行泪河高度(TMH)、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及睑板腺照相的检查,先检测右眼,休息20 min后再检测左眼;(5)眼压检查、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并记录等效球镜度(SE),最后进行最佳矫正视力检查。

睑板腺萎缩评分标准:(1)0分:腺体无萎缩;(2)1分:腺体萎缩 ≤1/3;(3)2分:腺体萎缩>1/3且≤2/3;(4)3分:腺体萎缩>2/3。上下睑板腺萎缩评分相加为所检查眼的最终得分。睑板腺弯曲定义为睑板腺腺体扭曲度>45°[7]。睑板腺弯曲评分标准:(1)0分:无腺体弯曲;(2)1分:1~4根腺体弯曲;(3)2分:≥5根腺体弯曲。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表示。将TMH、NIf-BUT、睑板腺萎缩及弯曲评分按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OSDI评分及不同近视程度分组后进行分析。两样本的比较,若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共纳入48例(91眼)儿童,其中,男27例(56.25%),女21例(43.75%),年龄7~16(10.25±2.23)岁,SE为-0.50~-5.75(-1.98±1.15)D,OSDI评分为0~81.82[9.09(4.55,19.55)]分。所有受试者眼压正常、最佳较正视力均达1.0及以上。

2.2 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形态评估

91眼中,TMH为(0.19±0.04)mm(95%CI:0.18~0.19),NIf-BUT为(5.40±2.62)s(95%CI:4.90~5.94)。经相关性分析,TMH与NIf-BUT呈正相关(r=0.223,P=0.034)。睑板腺萎缩评分为1(0,1)分,49眼(53.85%)存在腺体萎缩。其中,睑板腺萎缩评分为1分者35眼(38.46%),2分者13眼(14.29%),3分者1眼(1.10%)。48例受试者腺体萎缩评分分布:14例一眼评分为1分,对侧眼评分为0分;6例双眼均评分为1分;10例一眼评分为2分,其中对侧眼评分为0分1例、1分5例、2分3例、3分1例;另4例因单眼近视仅纳入近视眼分析,评分均为1分。37眼(40.66%)存在睑板腺弯曲,其中,上睑睑板腺弯曲36眼(39.56%),下睑睑板腺弯曲5眼(5.49%),其中,4眼(4.40%)上、下睑睑板腺均弯曲。上睑睑板腺弯曲评分为0(0,1)分,下睑睑板腺弯曲评分为0(0,0)分,上、下睑睑板腺弯曲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92,P<0.001)。

2.3 不同性别及年龄近视儿童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形态的差异性

不同性别近视儿童间TMH、NIf-BUT、睑板腺萎缩评分及上、下睑睑板腺弯曲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表1)。按年龄<12岁、≥12岁分为两组,不同年龄组近视儿童间TMH、NIf-BU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睑板腺萎缩评分及上、下睑睑板腺弯曲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表2)。

表1 不同性别近视儿童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形态的差异

表2 不同年龄近视儿童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形态的差异

2.4 不同OSDI评分近视儿童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形态的差异性

按OSDI评分≥13分和<13分分为两组,两组近视儿童间T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NIf-BUT、睑板腺萎缩评分及上、下睑睑板腺弯曲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表3)。

表3 不同OSDI评分近视儿童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形态的差异

2.5 不同近视程度儿童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形态的差异

按儿童SE分为轻度近视(SE为-0.50~-3.00 D)、中度近视(SE为-6.00~<-3.00 D)两组,其中双眼均为中度近视者1例(2眼),双眼均为轻度近视者28例(56眼),单眼轻度近视者5例(5眼),一眼轻度近视一眼中度近视者14例(28眼)。轻度近视组75眼SE为(-1.55±0.61)D,中度近视组16眼SE为(-3.98±0.97)D。轻、中度近视组儿童间TM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1),NIf-BU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两组儿童间睑板腺萎缩评分及上、下睑睑板腺弯曲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表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E与NIf-BUT呈正相关(r=0.283,P=0.023)。

表4 不同近视程度儿童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形态的差异

3 讨论

近年来,儿童干眼获得了越来越多临床眼科医师的重视。不同儿童干眼的患病率不同[4,8-11]。在本研究中,无眼表异常的轻、中度近视儿童中,有干眼症状(OSDI评分≥13分)的比例为41.67%,远远高于Ma等[9]基于学校人口的横断面研究中所报道的5.5%。分析原因可能为儿童自诉的症状缺乏一定的可靠性[7],另外,本研究是基于眼科门诊的研究,有症状的儿童更倾向于前往医院就诊。

在本研究无眼部疾病的轻、中度近视儿童中,所测得NIf-BUT低于既往研究[5,12-15],如Jones等[5]首次测得健康儿童非接触性BUT(NIf-BUT)高达(21.76±4.06)s。但本研究中所得NIf-BUT与Hazra等[2]、Ma等[9]测得的荧光素钠BUT及Zhao等[16]测得的NIBUT相似。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异性?笔者分析可能原因为:(1)种族原因:Chidi-egboka等[13]进行的一项Mate分析结果显示,亚洲儿童的BUT相对较低;(2)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的特殊时期,儿童户外活动减少、电子设备使用增多[1,17-18];(3)K5M眼表综合分析仪所测得的NIf-BUT是测量泪膜变薄的时间,并非泪膜全层破裂的时间[19]。

TMH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泪液分泌量,本研究中TMH低于既往研究[5,12-15]。Nakamura等[20]发现,泪膜稳定性及脂质层变化与视频终端使用时间无相关性,但是与泪腺功能的减退有关,其视频终端动物模型也证实,在模型鼠眨眼频率降低时,泪液分泌慢性减少并伴有泪腺功能及形态的损伤。推测轻、中度近视儿童可能伴有泪腺功能的变化。本研究发现,TMH与NIf-BUT呈正相关,这符合随着泪液体积减少泪膜更易变薄、不稳定的规律[15]。

本研究不同年龄近视儿童间TMH、NIf-BU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更大者其TMH及NIf-BUT更低。儿童随年龄增长,其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睑板腺萎缩增多[16,21-22],导致泪膜稳定性降低。本研究OSDI≥13分的轻、中度近视儿童TMH比OSDI评分<13分者低约0.03 mm,说明在近视儿童干眼中,除有泪膜稳定性的降低外,其泪液分泌量也有减少。

不同研究中睑板腺萎缩及睑板腺弯曲的概率不同[7,16,23]。本研究48例91眼轻、中度近视儿童中,49眼(53.85%)存在睑板腺萎缩、37眼(40.66%)存在睑板腺弯曲。与Gupta等[7]报道的健康儿童中42%存在睑板腺萎缩、37%存在睑板腺弯曲相似,但高于Wu等[23]的研究结果。虽然本研究儿童的睑板腺萎缩率较高,但其中大多数为轻度的睑板腺萎缩,有可能是正常解剖学的变异,也有可能睑板腺萎缩是正常的群体现象或者睑板腺自出生后就开始萎缩[7,16]。但睑板腺萎缩在近视儿童的干眼发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4]。本研究近视儿童上睑的睑板腺较下睑的睑板腺更易发生弯曲,考虑与上睑的睑板腺更细长、睑脂更难流出有关[13,23]。

本研究中,中度近视儿童NIf-BUT低于轻度近视儿童,这与先前的研究结果[4]相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与近视度数更高者有更近的用眼距离、更长的屏幕暴露时间、更低的眨眼频率等[18,24-25]有关。此外,屈光度更高者可能发生泪膜形态变化,视疲劳也可导致泪膜分布不均匀,泪膜稳定性更低[4]。Yotsukura等[3]研究发现,近视与干眼相关,推测干眼患者角膜中央区泪膜不稳定,导致高阶像差增加,视网膜不能形成清晰的像,可能导致近视的进一步进展。Hazra等[2]研究发现,近视与BUT的关系是独立于眼部总体高阶像差的,推测与副交感神经系统是影响近视与干眼的上游因素有关。近视与干眼间的关系仍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是基于眼科屈光门诊的研究,未对受试者进行如智能手机、电脑等视频终端使用情况的调查进一步明确相关危险因素,另外,未纳入屈光正常儿童及高度近视儿童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这将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4 结论

很大比例的轻、中度近视儿童有眼表的主观症状,其泪膜稳定性降低,且存在一定比例的睑板腺形态异常。在临床屈光门诊中,关注儿童近视防控效果的同时应注意儿童眼表健康情况,尤其对于配戴角膜接触镜的儿童。近视与干眼存在密切且复杂的关系,其相互作用及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板腺眼表干眼
干眼不舒,中医外治有妙招
睑板腺按摩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干预价值
改良睑板腺按摩流程在眼科术前准备中的应用
睑板腺按摩护理联合自拟中药熏蒸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疗效
竟是“干眼”找上门
爱眼有道系列之十 干眼者怎样度过秋燥难关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 干眼及其治疗防范策略
眼表抗新生血管治疗眼红、眼干和眼涩立竿见影
短时间电脑屏幕阅读对大学生视功能和眼表的影响
改良护眼法对高原地区眼表感染的辅助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