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塔戈运动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2024-01-30张傲秋黄振英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屈曲患侧肢体

张傲秋,马 腾,黄振英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南阳473000)

脑卒中是指血液供应被阻断或破裂导致大脑区域缺血或出血的疾病。脑卒中作为全球范围内重大公共卫生和医疗问题,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高负担、高死亡为其主要特征[1]。经相关资料表明,脑卒中将替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2]。另因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不断加剧,上述疾病发病率连年攀升。急性发作晚期最为常见的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自理能力和生活水平。故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采取适当的康复护理,重建其肢体运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能力和社会参与积极度,具有重要价值。常规运动模式为既往主要实施的康复类型之一,但其通常专注于某种特定类型的运动,加之坚持相同的运动模式会降低患者参与频率,故需寻找综合性和多样化的运动选择。奥塔戈运动于20世纪90年代由新西兰奥塔戈医科大学提出,其是一项以预防跌倒为宗旨的锻炼计划,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热身、肌肉运动和平衡训练,第二部分则为专项的步行训练,其能够锻炼肌力,改善平衡能力,提高患者机体灵活性[3-4]。2020年2月1日~2023年2月1日,我们对40例脑卒中患者实施奥塔戈运动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2月1日~2023年2月1日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经影像学及实验室等检查确诊,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与共识(2016版)》[5]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45~80岁者;②病程1~3个月者;③经专业治疗后生命体征稳定、且无任何康复禁忌证者;④思维能力、沟通能力、视听能力正常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性心脏病者;②存在新出血点、病情恶化风险者;③合并下肢痉挛、骨骼疾病者;④伴有肢体外伤无法活动者;⑤伴有机体器质性病变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7.25±5.25)岁;病程(1.05±0.51)个月;脑卒中类型:出血性脑卒中22例(55.00%),缺血性脑卒中18例(45.00%)。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0.69±5.31)岁;病程(1.07±0.48)个月;脑卒中类型:出血性脑卒中21例(52.50%),缺血性脑卒中19例(47.50%)。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脑卒中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且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运动模式。

1.2.1.1 正确摆放体位 ①仰卧位:患者头下垫枕,头稍偏向健侧,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根据患者情况适当选择,不宜过高,以胸椎不得出现屈曲为宜。患侧臀部下方、肩部关节各垫一个枕头,上肢肩关节伸展,置于枕头上,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下肢大腿及小腿中部外侧各放沙袋,腘窝处垫小枕头。②健侧卧位:患者患侧上肢,肩关节屈曲90°向前伸,肘和腕关节保持自身伸展,手心向下自然伸展,腋下垫软枕,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置于枕头上,健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屈曲,背后挤放1个枕头。③患侧卧位:患者患侧肩和肩胛带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手掌向上、手指伸展。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健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其下方垫1个枕头,背部挤放1个枕头,躯干可依靠其上,取放松体位。

1.2.1.2 肢体被动活动 ①肩关节屈曲:护理人员两只手分别扶住患者肩部和患肢侧腕部,帮助患者伸直手臂后引导患者上下左右活动。②肩关节外展:护理人员同样双手分别扶住患者肩部及腕部,伸直患侧上肢并向外延展活动,活动角度尽可能与躯干呈90°。③肘关节外展:患者取仰卧位,护理人员位于患者上方,双手分别握住患侧上臂和腕部,缓慢由屈曲将其拉伸至伸展,反复活动。④前臂旋后:患者取仰卧位,护理人员立于患者床侧,双手分别握住患者患肢上臂和腕部,引导患者腕部发力带动前臂行由内向外旋转。另外患者患侧手掌张开,大拇指弯曲,在手掌内顺时针旋转,反复训练。⑤髋关节屈曲:患者取仰卧位,护理人员双手分别放在患者患侧膝后部,另一只手握住患者足跟部,并用手臂抵住患者足掌,使得患者足部与小腿成直角,不断上抬小腿,活动膝关节。⑥膝关节伸展:患者取仰卧位,护理人员立于患者床尾,双手分别握住患者患侧膝关节和足跟部,双手用力控制患者下肢,并引导患者下肢行大幅度伸展活动,主要锻炼髋关节。⑦髋关节外展:患者取仰卧位,护理人员立于患者床尾,帮助患者伸直下肢,并握住患者膝部和足跟部,两手用力,带动患者下肢水平向外部画圈,使得髋关节外展。⑧踝关节背屈:患者取仰卧位,护理人员立于患者床尾,双手分别握住患者踝关节和足跟部,并以手臂抵住患者患肢足掌,向上拉伸患者足跟和踝关节。

1.2.1.3 肢体主动活动 患者肢体主动活动部位、顺序、方法与肢体被动活动相同,但所有活动均在无人辅助情况下完成,由护理人员监督。主动和被动训练上肢各方向活动3~5次,下肢各方向活动5~10次。

1.2.1.4 站立平衡训练 ①静态站立:嘱患者握手,弯腰后站立,站立后放松双手,自然下垂,不同方向独自站立10 s,可分为东南西北4个方向。②动态站立:在静态站立的基础上护理人员从不同方向将手递给患者,并行牵拉过程,但需注意力度。

1.2.2 观察组 实施奥塔戈运动模式,患者运动项目、运动内容、运动频率均如表1所示。

1.3 评价指标 ①肢体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6]评估患者肢体功能,包括上肢(0~66分)和下肢(0~34分)两个维度,共50个条目,每个条目计0~2分,总分范围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肢体功能越强。量表Cronbach′s α为0.824~0.879,效度为0.648。②平衡能力:采用伯格平衡量表(BBS)[7]评估患者平衡力,包括站立、端坐、旋转等14个项目,每个项目计0~4分,总分范围0~56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平衡能力越强。量表Cronbach′s α为0.844~0.869,效度为0.915。③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8],以百分制计分,得分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比。该量表Cronbach′s α为0.837,效度为0.856。④生活质量:采用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ST)[9]评估两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躯体、心理、社会、特异性模块4个维度,共54个条目,每个条目设置5个选项,水平从1分(非常差)到5分(非常好),总分范围54~27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该量表 Cronbach′s α 为0.651~0.860,效度为0.897。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FMA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FMA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BBS、BI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BBS、BI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QLICD-ST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QLICD-ST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脑卒中会导致患者脑部血流断供,大量脑细胞受损甚至死亡。但大脑可塑性已经被进一步证实,经过专业治疗和后期恢复,大脑神经元和突触连接,逐渐建立全新神经回路,改善肌肉控制和协调能力,实现受损区域的功能代偿[10]。而一般处于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重点问题是对不稳定因素的控制,如对身体功能的控制、平衡能力的控制、承重能力的控制等。相关资料表明,脑卒中患者跌倒的概率为14%~25%,且易引发骨折[11]。康复护理是通过训练反射抑制模式和促进正常运动序列,借助专业康复方法减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恢复正常生活活动。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表示对脑卒中患者应用奥塔戈运动能够良好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分析原因:奥塔戈运动将热身运动作为患者康复的基础,以循序渐进的方法锻炼患者肌肉活性,为改善机体状态和提高机体外部应激能力做准备。借助阻力训练强化患者肌肉力量,增加患者神经反馈作用,从而提高患者对肌肉的协调控制[12]。而后进行平衡能力的强化,使身体可以快速在稳定与非稳定状态下相互转化利用对肌肉和四肢的使用。在患者肢体能力、平衡协同能力等均得到良好改善时使用步行训练,综合调整患者运动协调性和运动灵敏度,帮助患者重建对肢体的控制权,使其肢体功能得到完全强化[13]。本研究还发现,干预后,观察组BBS、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表示对脑卒中患者应用奥塔戈运动能够良好恢复患者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原因:与常规的训练模式相比,奥塔戈运动可在患者不同康复阶段精准定位训练模式,有针对性地触发相关感觉器官,从而强化康复疗效[14]。另外,干预后,观察组QLICD-S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表示脑卒中患者应用奥塔戈运动能够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在常规运动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更加注重改善患者运动能力,主要给予关节活动度训练,然而同样重要的协同、本体障碍感受等易被忽略。奥塔戈运动通过对患者的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专项活动,强化肌肉运动协调性,增强人体本体感受的敏感性,从而改善患者的肢体能力、平衡能力,故患者恢复程度更优,生活质量评分更高[15-16]。

综上所述,将奥塔戈运动模式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中,可改善其肢体功能、平衡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屈曲患侧肢体
更 正
压电薄膜连接器脱离屈曲研究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肢体语言
加劲钢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屈曲模式分析
肢体写作漫谈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