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机理论下赋能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01-30张飞燕张洛金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时机出院家属

潘 革,张飞燕,张洛金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河南平顶山467000)

脑梗死发病快,预后较差[1]。脑梗死可导致不同程度肢体障碍,单纯使用药物治疗难以完全康复,临床对于脑梗死的治疗常结合康复训练,以帮助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但常规护理干预局限性较大,患者依从性较差,导致康复锻炼情况不满意[2]。因此,对脑梗死患者采取有效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有效性,且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尤为重要。时机理论将疾病过程分为诊断阶段、治疗阶段、出院准备阶段、调整阶段和适应阶段等不同阶段。赋能教育可分为定义问题、表达情绪、设定目标、制订计划和评价行为5个步骤,是一种基于赋能理论的健康教育方式[3]。时机理论下赋能教育主要是指研究者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和康复技能,使患者参与自身治疗方案的决策,提高患者积极参与疾病治疗及自我维持能力的过程。相关研究显示,针对疾病治疗的不同阶段量身定制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使其重新融入家庭和社会[4]。2019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我们对73例脑梗死患者实施时机理论下赋能教育,分析其对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中脑梗死的诊断者;②为首次发病,且入院就诊时间≤48 h者;③入院前未接受其他治疗者;④患者入院时至少有1名家属陪护者;⑤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出血性疾病者;②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者;③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④伴恶性肿瘤者;⑤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⑥伴凝血功能障碍者;⑦伴外伤所致脑损伤史者。按照入院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男39例、女34例,年龄60~81(70.61±6.37)岁。对照组男40例、女33例,年龄61~82(71.04±6.93)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抗血小板、抗感染、降血压血脂、控制颅内压、静脉溶栓及保护脑神经等治疗。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时机理论下赋能教育,干预方式以时机理论划分不同疾病阶段。划分疾病阶段:发生疾病至诊断明确(诊断期)、进行治疗至病情稳定(治疗期)、即将结束院内治疗至出院(出院准备期)、出院至出院后2个月(调整期)、出院后3~6个月(适应期)。①诊断期及治疗期:a.明确问题。此阶段患者是无意识的,但家属对疾病有病因、治疗方法、预后、治疗费用等认知问题。b.表达情感。通过提问等方式了解家属对病情发展、治疗过程、治疗效果及治疗后并发症的担忧。c.设定目标。使家属获得初步的疾病知识和治疗知识,缓解不良情绪。d.计划制订。向家属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方案和预后。e.行为评价。家属对脑梗死有全面了解,可缓解焦虑情绪。②出院准备期:a.明确问题。患者出院后将面临角色的转变,因此需为患者制订详细的院外康复计划和疾病康复时间问题。b.表达情感。患者表达出担忧的问题,如居家时自身及家属照护能力和病情进展。c.设定目标。患者对疾病治疗方案得到充分了解,不良情绪得到缓解。d.计划制订:患者及家属一起制订日常生活、饮食、用药等康复方案,医护人员肯定患者及家属的努力。e.行为评价。患者及家属均充分掌握康复计划,缓解不良情绪。③调整期:a.明确问题。患者面临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康复计划的适用性问题。b.表达情感。患者表达出不适问题,如运动的频率和强度,同时对生活变化产生不良情绪。c.设定目标:患者可以掌握康复计划,增加对生活改变的接受度。d.计划制订。患者及家属将运动视频发给医护人员,医护人员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讨论和纠正,调整康复方案。e.行为评价。患者可熟练进行康复计划。④适应期:a.明确问题。患者存在康复计划及自我管理方案依从性问题。b.表达情感。患者缺乏对康复计划实施的积极性,同时缺乏对日常生活的热情。c.设定目标。患者可以更好地回归日常生活和社会,将康复计划融入日常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缓解抑郁情绪。d.计划制订。通过微信推送脑梗死后日常生活建议,通过视频推送康复锻炼计划的好处,引导患者积极参与康复锻炼,鼓励患者发展其他爱好。e.行为评价。患者可以提高用药、运动依从性,缓解负性情绪,增强对生活的热情。

1.2.3 干预时间 由研究者本人及经过培训的护士进行干预。院内干预:诊断期、治疗期、出院准备期,集中在14:00左右进行干预,每次30~45 min,每个阶段1~2次。院外干预:调整期和适应期,与患者约定固定干预时间,每个阶段电话随访干预及家庭访视干预各1次,每次15~30 min,观察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认知功能:于干预1、6个月后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6]、威克斯勒记忆量表(WMS)[7]对两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MoCA共8项内容,共计30分,得分越高表明认知功能越好。WMS共7项内容,得分越高表明认知功能越好。②生活质量:于干预1、6个月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8]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共8个维度、36个条目,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③自我护理能力:于干预1、6个月后使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9]评价自我护理能力,共4项内容,总分0~172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强。④心理状态:于干预1、6个月后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0]对两组抑郁情绪进行评定,共14项内容,总分0~56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于干预1、6个月后使用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1]对两组焦虑情绪进行评定,共17项内容,总分0~68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程度越严重。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1、6个月后MoCA、WM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1、6个月后MoCA、WM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1、6个月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1、6个月后SF-36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1、6个月后ESCA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1、6个月后ESCA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1、6个月后心理状态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1、6个月后心理状态比较(分,

3 讨论

脑梗死是由于血管狭窄和脑血管损伤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大部分脑梗死可导致肢体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2]。临床对于脑梗死的治疗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一起进行,以加快肢体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能力。但多数患者出院后缺乏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导致锻炼依从性差,康复进程缓慢,并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寻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并提高患者治疗后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时机理论下赋能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

脑梗死易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语言功能下降、记忆力减退、理解能力减弱等,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MoCA、WMS及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时机理论下赋能教育干预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情况及生活质量。可能是由于时机理论下赋能教育首先将疾病分为不同时期,以患者为中心向其传递疾病信息,在不同时期制订不同目标,以此增强患者积极性,并通过康复计划针对性训练患者记忆力、语言功能等,且赋能教育注重干预过程,并根据每例患者干预效果及时作出调整,循序渐进提高患者认知及生活自理能力。有研究显示,使用赋能教育干预可有效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13]。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赋能教育通过明确问题、表达情感、设定目标等5个步骤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14]。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ESC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时机理论下赋能教育干预可提高脑梗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可能是由于传统健康教育干预为单向教育传播,患者处于被动状态,对康复训练积极性和参与性较差,导致干预效果较差。时机理论下赋能教育注重医患双向沟通,并以患者为中心,在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目标和针对性的指导,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干预方法是在患者需要帮助时,与患者一起制订可行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完成相关措施,提高其自理能力。相关研究表明,将时机理论下赋能教育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15]。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脑梗死患者所产生的不良情绪主要是由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神经递质分泌异常、睡眠神经压迫等因素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时机理论下赋能教育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是由于本次干预是采用引导式的沟通方式,且患者与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拉进医患距离,使医护人员可更深层次了解患者的情感需求,与患者一起寻找导致不良情绪的原因,并帮助患者制订干预措施,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且本研究出院后仍可对患者的康复计划进行针对性调整,并督促及鼓励患者,提高患者依从性。

猜你喜欢

时机出院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师生互动4时机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