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研究

2024-01-30骆伟玲黄仲文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护龄人口学夜班

骆伟玲,李 升,黄仲文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 广东广州510220)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职业情境中,面对长期的情绪和人际关系紧张而出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1]。由于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的特殊性,经常承受着社会的偏见与不理解,社会地位低、工作责任心重,工作环境中应激强度高,还要长期面对失去理智、对疾病缺乏自知力、可能伤人、自伤、自杀或毁物的精神病患者,极易出现职业倦怠[2]。这不仅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还直接关系到精神科护理质量[3]。2022年4月1日~10月1日,我们通过对320名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影响因素,进一步总结其管理对策,以减轻职业倦怠对精神科护理工作和护理质量的不良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某院320名精神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精神科在职护理人员;②自愿参与本研究的护理人员;③与本研究有关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实习、见习、进修的护理人员;②研究期间离职或脱岗的护理人员。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人口学特征问卷 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护龄、职称、夜班数量、受聘形式等。

1.2.2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量表(PCBQ-PMI)[4]在MBI-GS量表的基础上经修订形成,适用于我国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测量和考评,包括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11个条目,采用1~5分计分法,评分越低表示工作倦怠程度越高。该量表Cronbach′s α为0.83,说明信度良好。

1.3 资料收集 经问卷调查评估后,共获得303份有效问卷。依据职业生涯阶段理论,合理划分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生涯阶段:以护理人员工作年限进行节段划分,工作年限<2年为稳步发展阶段护理人员88名,2~5年为确立阶段护理人员117名,5~15年为维持阶段护理人员65名,>15年为下降阶段护理人员33名。采用PCBQ-PMI评分进行划分,评分11~22分为高程度倦怠组,23~55分为低程度倦怠组。

2 结果

2.1 不同发展阶段护理人员PCBQ-PMI评分比较 88名稳步发展阶段护理人员PCBQ-PMI评分为(21.75±3.63)分,117名确立阶段护理人员PCBQ-PMI评分为(25.73±5.22)分,65名维持阶段护理人员PCBQ-PMI评分为(28.32±6.11)分,33名下降阶段PCBQ-PMI评分为(28.18±6.89)分,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护理人员PCBQ-PMI评分呈持续升高趋势(F=24.195,P<0.001)。

2.2 不同发展阶段护理人员一般人口学特征

2.2.1 稳步发展阶段护理人员一般人口学特征 见表1。

表1 稳步发展阶段护理人员一般人口学特征(n=88)

2.2.2 确立阶段护理人员一般人口学特征 见表2。

表2 确立阶段护理人员一般人口学特征(n=117)

2.2.3 维持阶段护理人员一般人口学特征 见表3。

表3 维持阶段护理人员一般人口学特征(n=65)

2.2.4 下降阶段护理人员一般人口学特征 见表4。

表4 下降阶段护理人员一般人口学特征(n=33)

2.3 不同发展阶段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独立影响因素分析 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护龄、夜班数量、受聘形式均是影响稳步发展阶段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独立因素(P<0.05);婚姻状况、护龄、职称、夜班数量、受聘形式均是影响确立阶段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独立因素(P<0.05);职称、夜班数量、受聘形式均是影响维持阶段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独立因素(P<0.05);夜班数量是影响下降阶段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独立因素(P<0.05),见表5。

3 讨论

精神科护理人员需要面对失去理智、缺乏自制力的精神疾病患者,因此,上班时间需要保持高度警惕性和责任感,同时还要面对封闭的工作环境和管理模式,其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易引起严重的烦躁、焦虑、抑郁心理,导致职业倦怠[5]。因此,对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有研究指出,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的原因可能与护理方式、护理对象、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等有关[6]。而本研究发现,随着护理人员工作年限的增长,其职业倦怠呈持续降低趋势(P<0.05),说明年轻的护理人员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分析其原因:刚参加精神科的护理人员因初次面对精神病患者,临床经验较少,不会正确引导患者配合,在其护理过程中易遭受精神病患者的生理攻击或语言攻击,进而产生严重的生理、心理压力,同时新入职护理人员薪资水平较低、工作量较大,实际工作中更易产生职业倦怠[7]。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龄、夜班数量、受聘形式均是影响稳步发展阶段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独立因素(P<0.05);婚姻状况、护龄、职称、夜班数量、受聘形式均是影响确立阶段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独立因素(P<0.05);职称、夜班数量、受聘形式均是影响维持阶段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独立因素(P<0.05);夜班数量是影响下降阶段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独立因素(P<0.05);与叶兰英等[8-9]研究结果类似。根据以上结果结合临床经验现提出针对性管理对策:①重点关注刚参加工作的精神科护理人员,全方面做好职业引导工作,使其了解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学习解决方法和自我心理保健,及时调适负性情绪。②增加护理人员人际交往关系,合理安排休假和工作交流,积极与护理人员家属交流,使其家属理解并尊重护理人员工作,帮助护理人员寻找正确的宣泄途径。③建立人性化管理制度,对已出现职业倦怠的护理人员表示理解和支持,适当提高护理人员工作待遇和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并增加学习深造和晋升的机会。④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增加护理人员编制数量,减轻工作负荷,使其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10-11]。

综上所述,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现状随着职业生涯阶段呈持续降低趋势,其中护理人员婚姻状况、护龄、职称、夜班数量、受聘形式等因素均与职业倦怠密切相关,因此,提高稳步发展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护理人员职业待遇,减少护理人员夜班数量,能降低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发生率。然而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因对护理人员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关注量过少,护理人员的日常行为或职业生活有可能影响职业倦怠,可增加对护理人员各影响特征的观察,进而深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护龄人口学夜班
一不小心就……
上夜班 升血压
基于安卓手机用户行为的人口学信息预测
不同年资护士掰启安瓿引起手损伤原因分析
夜班交心的好闺密
普外科护士年龄、护龄与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易富贤学者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学特征空间分布地域性的再研究
员工能量的内涵、结构及其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研究
夜班女生怎么保养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