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即教育”理念下幼儿游戏教育路径分析

2024-01-30王登攀

求知导刊 2023年32期
关键词:游戏教育生活即教育路径分析

摘 要: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重要理论指出,教育者应将教育的角度转向通过生活实际进行教育,尝试通过激发学习者生活经验的方式来让他们获得对知识内容的有效理解,产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学前阶段的幼儿游戏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即教育”理念入手,让生活与游戏相辅相成,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驱动他们在游戏过程中进行交流、学习及实践,借此来实现他们的综合性发展。基于此,文章对“生活即教育”理念下幼儿游戏教育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幼儿学习;游戏教育;路径分析

作者简介:王登攀(1976—),男,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河西堡幼儿园。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认为应该将生活融入教育教学中,选用生活中的素材在生活化的情境下开展教育教学。这一理念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珍视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独特价值”的要求相符,适用于学前阶段的教育教学。因此,幼儿教师应该重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幼儿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能够在游戏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建构起适合自己的游戏化学习模式。由此能够更好地落实学前教育教学的目标,整体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使幼儿获得更为深远的发展[1]。

一、“生活即教育”理念对幼儿游戏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游戏

“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要求教师将生活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保证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映照、相互促进的关系,以实现对幼儿的积极教育及影响。所以,幼儿教师在实施游戏教育时,需要改变传统单一化的游戏课程教学模式[2],在一日生活教育中渗透各种各样的游戏,加深幼儿的学习体验。比如,在让幼儿排队等候吃午餐时,教师就可以引入“123木头人”的小游戏,让幼儿能够按照次序排队,不随意乱动。这种将游戏活动渗透于一日生活中的模式,能够对幼儿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使他们获得更为积极的生活化、游戏化学习体验,充分彰显游戏教育的实效性。

(二)“社会即学校”——资源利用最大化

陶行知先生指出,应当将校门打开,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在进行幼儿游戏教育时,幼儿教师应重视“把学校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界里去”,避免将视野局限于幼儿园内,而应当拓展社会资源,使幼儿在广阔的自然环境中,积累生活经验,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获得社会性发展。比如,幼儿教师可以组织户外探险游戏,让幼儿在自然中自由发现、探索,获得对事物的真实认识。

(三)“教学做合一”——于实践中出真知

在学前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紧扣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念,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避免学前教育出现“小学化”的倾向。具体而言,在组织游戏活动时,教师应引导幼儿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产生新的思考,能够对游戏活动中相关的知识内容展开实践探究,进而获得创造性的理解。同时,要重视让幼儿经历不断试错的过程,避免过度干预,或以自己的意识和理念强制幼儿展开游戏活动[3],而是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素材,开辟游戏空间,在保证他们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们自主实践,在多元化的探索及交际中得到收获。

二、“生活即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游戏教育路径

(一)借助生活化游戏主题加深幼儿生活化体验

在实施游戏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除了要重视游戏活动的趣味性及教育性,还应该注重游戏活动的真实性及实践性,保证整个游戏活动的开展能够契合生活实践操作的主题,促使幼儿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游戏实践及探究。所以,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的时候,应该以生活为切入点,设计生活化的游戏主题,加深幼儿的生活体验及感受,由此提升游戏教育的价值[4]。

例如,水墨画游戏主要是让幼儿借助水、墨等绘制图画,这对于幼儿来说比较简单,可以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及创新创造力。但以往在展开水墨画游戏时,一些教师忽视生活化主题,未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及认知体验,导致其水墨畫作品没能彰显自身的个性化色彩。因此,教师应在实施这一游戏教学活动时,要选择生活化的游戏主题。比如,确定“山水盛宴”这一主题,让幼儿结合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山、水展开水墨画游戏,综合运用浓淡不一的墨水来展现自己对山水画的生活感知。有的幼儿会用很深的黑色来描绘大山,用较浅的颜色来描绘大山上的树木;有的幼儿会用淡淡的黑色来描绘大山,浓一点的黑色描绘大山上的树木。这表现了幼儿对生活有不同的见解。用很深的黑色来绘制大山的幼儿表示自己是在傍晚的时候看到的大山,所以他认为大山是深黑色的;而用淡淡的黑色来描绘大山的幼儿表示自己是在冬天的早晨看到的大山,上面笼罩着一层层白雾,所以大山的颜色是淡淡的。每一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见解,绘制出不同的山水画面,彰显个性化特色。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联想能力及创新能力,还能够让幼儿更好地分辨颜色的浓淡,综合运用不同浓淡的颜色来描绘生活中的事物,增强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他们能够在这一游戏活动中获得深层感悟,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及生活中的美。

(二)借助生活化游戏材料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师在实施游戏教学时,应该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易于操作的材料,使得幼儿能够借助各种各样的材料,充分调用多元感官、使用多种方式来实现对游戏材料的创造性运用。以“生活即教育”理念为指导,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时,应该尝试为幼儿提供生活化的游戏材料,帮助幼儿高效地完成游戏活动,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增强知识储备,整体提升自身的游戏实践操作技能,为后续的生活实践及探究奠定较为扎实的基础。

例如,幼儿教师在组织“服装设计”游戏活动时,应该摒弃传统的为幼儿提供整套服装材料的模式,而是尝试选择一些半开放性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充分发挥智慧,实现对这些材料的创造性运用,进而完成游戏任务。具体而言,幼儿教师应该精心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尝试让幼儿将这些生活素材进行再加工,制成自己想要的服装设计原材料。也可以让幼儿将自己不需要的衣服、发卡、糖果包装纸等带到幼儿园,在课堂上对这些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将其变成自己喜欢的服装样式。如此,教师借助生活化的游戏材料,能够满足幼儿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及实践操作需求,也能够增强幼儿的生活化学习意识,让他们从生活的角度去创新应用各种物品,发现生活之美。同时,这种实践游戏活动能够在生活中得以延展,让幼儿主动找寻更多的游戏灵感,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最终提升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及素养。

教师通过这种将生活中的物品巧妙地运用于课堂游戏活动中的方式,能够让幼儿产生一种熟悉感,从而基于自己的生活化体验,在游戏活动中彰显个性化色彩及审美素养。并且,幼儿在对这些生活化素材展开深加工及创造性应用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地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也能够借助游戏化的素材,联系游戏实践及生活体验。

(三)拓宽生活化游戏渠道让幼儿提炼生活智慧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这一理论的论述中提到了教师应该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中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5]。所以,教师应该拓宽游戏教育的视野格局,以生活为依托,提高教育水准。在实施游戏教学时,幼儿教师应该拓宽生活化的游戏渠道,让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中获得多元化的感悟。在游戏中教育,在教育中生活,在生活中游戏,教育、游戏、生活三者之间形成闭环式的良性循环系统,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提炼智慧,享受到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借此实现对他们的科学、有效教育。

比如,为了让幼儿能够熟悉10以内的加法,具备初步的数字认知及运算思维,教师可以从生活化游戏教育切入,让幼儿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可以创建生活化购物场景,让幼儿扮演超市中的各种角色,如超市收银员、商品推销员、顾客等,其中商品推销员需要根据顾客需求选出符合要求的商品,或将商品两两搭配实现推销目的。这样的角色扮演活动能够让幼儿开动脑筋,借助生活中的实际事物进行10以内的加法运算。游戏活动结束之后,幼儿教师还可以继续拓宽生活化实践探究的渠道,让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逛超市,在超市中采购10元以内的商品,以此深化生活实践探究。在这一环节,教师要重视推进家校合作,让家长实时记录自己孩子购物的过程。最后,让幼儿将购物的小票带到幼儿园,并在课堂上进行探究,让他们再一次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讨论及描述。

如上,教师通过生活化游戏渠道,能够将整个教育推广至生活实践领域,能够帮助幼儿实现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深层次探究,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提炼生活智慧,能够明白生活中的加减法运用方法,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为他们后续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教师不能忽视对幼儿的生活化评价,也要让家长参与到对幼儿的评价中,以对幼儿起到良好的激励性作用,促使幼儿做更好的自己,在真正意义上达成对他们的科学、合理、有效教育。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应该盡可能地优化游戏教学路径。为此,幼儿教师应全面地贯彻“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一方面,教师应该精准认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对幼儿游戏教育改革的启示;另一方面,教师要以这一理念为指导,探索更为多元的游戏教育路径。比如:借助生活化游戏主题,加深幼儿的生活化体验;借助生活化游戏材料,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拓宽生活化游戏渠道,让幼儿体验生活智慧。如此,教师从多个方面一一着手落实“生活即教育”理念下幼儿游戏教育,可以使得幼儿得以在游戏活动中接受教育,体验生活,参与游戏活动,在快乐的游戏实践中茁壮成长,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陈蓉.践生活教育思想,护幼儿本真童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2):69-71.

赵蓉蓉.当生活遇见游戏  让游戏多样自主:论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对幼儿自主游戏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1(42):14.

杨小丹.生活与游戏  相融相生: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下幼儿游戏化教育实施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9(6):162.

杜晓兰.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浅谈在自主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J].新教育,2017(20):93-95.

周丽娟.浅谈运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育理论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8):158-159.

猜你喜欢

游戏教育生活即教育路径分析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行知教育思想构建有效地理课堂
多球训练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路径分析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选择
试论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
“生活即教育”思想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供给侧改革概述及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
游戏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