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CT技术的青光眼前房角形态教学方法的探讨
2024-01-30边俊杰李臻杨惠青刘大川
边俊杰 李臻 杨惠青 刘大川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采集前房角形态应用于青光眼教学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7至2023年在宣武医院眼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23名,在理论授课基础上,青光眼前房角教学采用OCT技术实时捕捉正常人群前房角形态影像并实时上传共享至互联网,指导教师同步标记出前房角关键点,为住院医师讲解前房角正常解剖特点。进一步引入真实青光眼病例,同样应用OCT技术采集前房角形态并上传为住院医师讲述病理状态下的前房角结构。结果 对23名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其中,21名(91.3%)认为OCT检查前房角形态可以让住院医师对青光眼教学产生兴趣,23名(100%)认为有助于提高对前房角结构的理解,22名(95.7%)认为与传统接触式前房角检查方法相比本教学方法具有较大优势。结论 基于OCT技术的青光眼前房角形态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可以把抽象难以理解的前房角形态知识具体化,达到住院医师与指导教师同步互动的效果。
[关键词] 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青光眼
[中图分类号] R775.9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673-9701.2024.02.019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性眼病,至2020年全球范围内有多达7600万的青光眼患者,超过80%的青光眼患者分布在东南亚地区,我国40岁以上人口中青光眼患者高达600万~900万[1-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眼科的临床教学计划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的青光眼教学是重点讲解的内容,青光眼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前房角形态的理解,但是前房角结构过于抽象、住院医师不能直接可见,仅仅通过课本上的示意图大致了解,很难让住院医师真正理解并掌握[3]。然而,了解前房角结构又是搞清青光眼发病机制的重要一环,只有真正了解前房角形态和结构才能准确掌握青光眼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因此如何帮助住院医师快速、准确、形象了解青光眼的前房角形态,进一步掌握发病机制,是目前临床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眼科学是一门注重见习的学科,许多正常解剖结构肉眼不可见,需要借助检查仪器来完成。接触式前房角镜检查是目前临床医生检查眼前房角结构的常用检查手段。但是该检查是需要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完成,且只能单人操作可见,影像不能实时保存截图。这对于没有眼科学习经验的住院医师较为抽象,临床学习效果欠佳。而且该检查需要接触患者角膜,多次检查会对角膜造成损伤,临床中不可能所有住院医师均有操作机会,同时长时间的眼球表面的操作会造成前房结构的微小改变,从而影响结果分析。本研究旨在改变目前传统的眼科接触式房角检查教学方式,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即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为基础,实现前房角影像实时捕捉,图像共享后结合指导教师讲解可以更加形象地将青光眼的房角形态第一时间展示给住院医师,丰富了眼科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及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2023年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眼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23名为研究对象。理论授课为2学时,采用幻灯片系统讲解青光眼前房角形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理论知识。见习授課采用OCT技术实时捕捉正常人群前房角形态影像并上传共享,指导教师同步标记出前房角关键点为住院医师讲解前房角正常解剖特点。在了解正常前房角形态基础上引入病理性青光眼患者,同样应用OCT技术采集前房角并上传为住院医师讲述病理状态下的房角结构,使其系统、全面地掌握青光眼相关知识。
1.2 基于OCT技术的前房角图像采集方法
OCT采集图像的关键是避免上下眼睑的遮挡,同时不要对眼球施加任何压力,采集水平3点、9点位前房角图像。便于住院医师理解前房角结构(图1)。病理状态下青光眼前房角形态的影像可以使他们对该病的发病机制有更加深刻和直观的理解(图2)。
1.3 教学评价
采用针对本研究教学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内容包括:OCT检查前房角形态可否让住院医师对青光眼教学产生兴趣?本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提高对前房角结构的理解?与传统接触式前房角镜检查方法相比本教学方法是否具有较大优势?
2 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住院医师课堂反应很好,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后对23名住院医师进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21名(91.3%)认为OCT检查前房角形态可以让住院医师对青光眼教学产生兴趣,23名(100%)认为本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对前房角结构的理解,22名(95.7%)认为与传统接触式前房角检查方法相比本教学方法具有较大优势,见表1。
3 讨论
3.1 目前青光眼教学存在的问题
青光眼已成为我国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该病是眼科教学应重点讲授的内容,其中前房角结构的讲解是了解本病的重要前提,是掌握青光眼发病机制的基础。前房角形态是一个注重临床实践的教学部分,尤其是授课教师需要图文并茂、最好结合具体病例和动态前房角情况针对性地画图讲解,达到“老师所见即学生可见”的效果,而不是仅以示意图的笼统介绍。目前临床指导教师给住院医师授课基本采用讲授法,即通过事先准备好的简单的多媒体课件配合板书,通过语言向住院医师进行讲解。如按照讲授法讲授青光眼前房角形态知识,住院医师没有一个整体思路,得到的仅仅是片段式的知识内容,不利于病理性青光眼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学习[6]。
3.2 OCT作为青光眼教学中观察前房角形态的可行性分析
前房角检查在临床诊断青光眼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7]。但使用房角镜观察前房角的结果不能与学习者实时共享,检查结果与检查者的观察角度、检查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裂隙灯光线干扰等许多因素有关,亦很难对需要观察的部位进行可重复的精确定位。同时,房角镜检查的有创性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OCT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非接触式、非侵入性眼科影像检查诊断技术,它可对眼组织进行断层扫描成像,轴向分辨率高达10μm。作为一种客观的光学检查设备,与其他的前房角检查工具比较,有很多优点:①具有更高的图像分辨率;②检查从始至终非接触眼球,患者易于接受;③影像可保存共享并且编辑,动态观察方便易于定位检查,可以达到“老师所见即学生可见”的效果。其中“非接触”和“实时保存”对于医学教学十分重要,临床中常见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由于眼压的极剧升高造成角膜水肿使得接触式前房角镜检查难以进行,而此时的前房角结构对于大多数医学生和住院医师来说只停留在教科书上的文字描述,而OCT可以在非接触眼球的基础上捕获并保存高眼压状态下的患者资料,解决教学的实际需求。目前将此检查技术应用于眼科青光眼教学在国内报道并不多见,笔者于2012年起将OCT作为了解急性青光眼结构的检查手段,在临床工作中总结了一定的经验[8]。
在青光眼教学时,引入基于OCT技术的前房角形態学教学方式,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病例实现房角影像实时保存、共享、编辑、讲解,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参与性给住院医师以立体感,使其更加准确地了解疾病的发病、发展及预后,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3 引入比喻使医学生加深对前房角形态的认识
为促使住院医师在感性上进一步加深对前房角形态的理解,笔者将眼球比作一个水池,这个水池的水是动态循环的。房角是眼内水排出眼外的主要通道,房角关闭时水池流出水的通道随之关闭,而睫状上皮细胞主动分泌的房水仍源源不断地注入水池中,这会造成内部水量增加使患者眼内压升高这就是临床所说的青光眼发病基础。长时间眼压升高引起眼内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经过这样形象的比喻再结合OCT采集前房角形态的演示,使得青光眼的发病讲解得十分清晰,住院医师反映很好。通过这种形象的比喻大大提高了住院医师对于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理解,同时对于各种治疗手段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3.4 师生互动、提高学习主动性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住院医师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因为自主学习可以帮助医学生从不断变化的疾病临床表现中去伪存真[9-11]。在青光眼前房角形态的教学中,我们注重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新方法的应用,使指导教师的教与住院医师的学形成有效互动,避免传统教学法的一味灌输,充分调动住院医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2-13]。这对于提高住院医师实践能力有较好作用,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14-16]。
基于OCT技术,指导教师将抽象的前房角结构实时呈现在住院医师眼前,做到集文字、彩图以及动画于一体,使住院医师对复杂抽象的前房角解剖结构、病理改变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课后的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住院医师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灵活、效率更高。
本研究探讨将现代眼科检查手段OCT技术应用于临床教学并结合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共享,让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CHAN E W, LI X, THAM Y C, et al. Glaucoma in Asia: regional prevalence variations and future projections[J]. Br J Ophthalmol, 2016, 100(1): 78–85.
[2] 胡亚光, 乔琳, 康晓薇, 等. 翻转课堂在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 2018, 36(24): 138–140.
[3] 任嘉薇, 刘秋平, 高宁, 等. 智能手机图像采集在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 国际眼科杂志, 2019, 19(12): 2123–2126.
[4] 刘广川, 靳娜, 崔树平. 多种教学方法在全科住院医师眼科规培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 2020, 58(16): 148–151.
[5] 郑利民, 余艳琴, 王喆, 等. 浅谈眼科学教学方法的现状与改革措施[J]. 中国现代医生, 2020, 58(29): 1–4.
[6] 吴遵秋, 孙见飞, 吴宁. 基础与临床融通的基础医学整合实验课程建设探究[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3, 31(3): 309–312.
[7] MINGGUANG H E, PAUL F, JIAN G E, et al. Gonioscopy in adult Chinese: The Liwan eye study[J]. Invest Ophthalmol Visual Sci, 2006, 47(11): 4772–4779.
[8] 边俊杰, 戴惟葭, 刘大川.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形态监测指标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华眼科杂志, 2012, 48(6): 502–506.
[9] 唐东, 周庆, 朱雨秋, 等. 教学管理系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 交通医学, 2023, 37(2): 216–217.
[10] 王學虎, 曾秋, 李凤贺, 等. 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的实践体会[J].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1, 5(4): 344–347.
[11] 黄荣怀, 王运武. 教育信息化/中国教育改革40年[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8: 13–15.
[12] 袁敬, 朱唯玮, 李芋亭, 等. 加强教学基地医院教学质量的思考[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 13(3): 74–77.
[13] 符逸, 郑玉英, 沈旭晖, 等. 注重临床教学反馈提升临床实习质量[J]. 现代医院管理, 2021, 19(5): 77–80.
[14] 董文霞, 李娜娜, 程亮, 等. 浅析我国高校全科医学教育现状[J]. 中国继续教育医学, 2023, 15(5): 145–149.
[15] 王亚军, 陈丽芬, 赵妍, 等.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住院医师临床实践教学[J].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17, 1(1): 34–36.
[16] 林丰兰, 肖钦, 褚淑蕾, 等. 线上教学模式在临床技能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 14(5): 116–119.
(收稿日期:2023–08–16)
(修回日期: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