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小号艺术民族化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2024-01-30赵毅长治文化艺术学校
赵毅(长治文化艺术学校)
20 世纪初期,西方的音乐文化逐渐传入到中国,其中小号艺术作为西方音乐领域中的一部分,在传入中国之后也开始了发展。为了使小号艺术更好的扎根于中国音乐领域之中,国内的音乐人对其进行了民族化,这也成为小号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方向,随着国内音乐人不断创作小号演奏作品,小号艺术也成为我国音乐艺术中的重要一员,同时也为世界小号艺术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在小号艺术发展过程中,民族化的小号艺术作品越来越多,这就实现了小号艺术本土化的目标,更是促进了我国音乐领域的发展。
一、小号艺术民族化发展的回望
小号艺术本身来源于西方,也因此,其艺术文化思想深深植根于西方音乐文化语境之中,在中国初来乍到,小号艺术肯定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在20 世纪初期,多种西方乐器开始传入中国,而中国音乐工作者为了让西方乐器更适应中国音乐文化,使其能够在中国音乐领域中获得良好的发展,早就形成了对西方乐器进行民族化改进的共识,也就是将中华民族音乐思维、素材、技法等多种元素融入小号艺术之中,通过小号演奏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文化及精神思想,这也能够让西方器乐艺术改换原本的风貌,给人耳目一新的体验。与钢琴、小提琴等西方乐器相比较而言,小号艺术民族化发展的时间相对比较晚,即使这样,其发展速度并不逊色于其他西方乐器,且有着良好的发展成效。
在1955年,丁善德创作了《新疆舞曲》作品,在其带动下,其他音乐工作者也开始创作小号艺术作品,其中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音乐旋律及节奏特点,不少作品的创作手法有所创新,演奏技术也有较大的突破,这也为以后的小号艺术民族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音乐工作者将样板戏作为素材,对其进行改编,即使在客观上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深度与广度上也存在不足之处,但仍旧延续了小号艺术的民族化创作思想。在1978 年前后这一时期,《天山新歌》这一展现新疆少数民族风情文化的小号作品在全国走红,之后就有其他音乐工作者创作的《冷杉》《圪梁梁》等许多佳作,与之前的小号演奏作品相比较而言,这些作品的创作理念具有更高的开放性,在技术运用方面也变得更加成熟,使得小号艺术作品中的民族化特色更加明显,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文化特点。
从演奏方面来讲,很多音乐创作者自身也是演奏者,因此,在创作小号作品时,也做好了充分的演奏准备,并且还会从民族器乐演奏中借鉴相应的技法,这也在较大程度上展现出独有的民族特色。以《喜相逢》为例,在演奏这一作品的尾声部分时,演奏者为了将其中的喜悦情绪表达的更加明显,借鉴了民间乐器的演奏技巧,就是竹笛的“花舌”技巧,还将其与小号演奏中的“滚奏”技巧进行了融合,最后的演奏效果比较好。以《月光下的舞步》为例,在对该作品进行演奏时,为了更好地体现彝族舞者舞姿轻盈,创作者在创编过程中,对前八后十六这种节奏类型应用了许多次,这也增加了小号演奏的难度,无法有效应用传统单吐演奏技术,所以,不少演奏者在对该作品进行演奏时,都将“单吐”变成“双吐”,这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演奏效果,丰富了演奏技术。
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小号艺术在中国经过民族化的改造之后,尤其是在借鉴并运用中华民族音乐素材、演奏技巧技法时,更是实现了对小号艺术的创新发展,不仅将西方小号艺术本土化,也展现了我国民族的文化特色。
二、当代小号艺术民族化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一)民族化发展理念的继承、创新
从以往小号艺术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沿着民族化方向发展小号艺术是毋庸置疑的,沿着这样的发展道路,能够使西方的小号艺术逐渐在中国拥有一大片发展空间。处在新的社会时代中,无论是站在世界文化的发展角度,还是立足于民族化的传承角度,在发展小号艺术时,依旧要以民族化为基础方向,而且还要对其进行科学创新,以便更好地对其进行继承与发扬。若想实现有效继承,就要对以前小号艺术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深入分析、系统总结。在近一个世纪中,不少创作者、演奏者对小号艺术民族化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他们的探索为小号艺术在我国国内的普及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也将中国小号艺术与西方小号艺术之间在旨趣、精神以及意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成功发展民族化小号艺术的经验、成果应该予以全面梳理及总结,以此构建相应的理论体系,借助该体系对小号艺术的发展进行理论指导。另外,立足于创新层面分析艺术民族化,能够发现其并不是处在静止状态,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社会时代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动态变化的。比如,当代作曲家金萍、郭思达,在创作小号作品时,打破了以往的创作模式,不再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改编,也不再借鉴民族音乐素材与演奏技法,反而是采用全新的方式创作民族化的小号作品,进而向世界呈现蕴含传统文化思想及现代精神的中国音乐。可以说,当代音乐创作者已经站在了新的视角,使用新的方式将民族思想精神、文化意识等融入小号作品之中,这种小号艺术民族化方法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在新的时代中,小号艺术的发展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若想实现小号艺术民族化的传承发展,就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同时也要正确认识民族化,对其价值与意义能够予以认同,自觉主动地追求音乐艺术民族化,利用个性化的方式体现出这一追求,促进当代小号艺术的全面发展。
(二)小号音乐创作内容的扩展
若想真正实现一门文化艺术的民族化发展,则需要大量高质的民族化艺术作品作为基础推动力。虽然说中国小号作品比较多,且已经有了良好的成果,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在数量、质量上依旧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从创作着手。基于此,创作者应该继续从民族民间音乐着手,中国幅员辽阔,且民族众多,也因此,民族民间音乐素材非常多,之前创作者为借鉴民族民间音乐所搜集以及应用的素材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依旧有更多的音乐文化素材等着创作者发现及应用。近些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正在不断推进,很多历史悠久的音乐素材被挖掘以及展示出来,这也为当代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音乐素材。另外,创作者在进行民族化的小号音乐创作时,还应该着眼于时代发展趋势与现实生活上,要保证创作出来的小号作品,能够体现时代精神,也能够反映实际生活,这也是小号艺术民族化的实际需求,更是小号作品能够广泛传播的关键。因此,创作者应该避免在创作消耗作品的过程中闭门造车,要了解时代发展趋势,并深入到群众生活之中,将当下的主流价值观充分呈现在作品之中。比如,为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作曲家郭思达创作出《思念曲》,由解放军军乐团中的演奏者王强在映秀镇的废墟上进行演奏,引发了广大观众的共鸣,该作品本身的感染力让人动容,演奏出的小号旋律展现了深深的思念之情,也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由此可见,充分反映时代精神与现实生活的艺术作品,更能够加深观众的情感体验,并且还可以为后人提供了解历史的素材,实现对时代事件与人物的有效复现,这也是我国民族精神得以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小号艺术民族化作品创作的目的。
(三)演奏技法的完善与成熟
音乐作品的演奏要呈现出相应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要与观众进行思想情感上的沟通,在发展小号艺术民族化时,应该做到这一点。在小号艺术民族化发展的过程中,很多音乐创作者都对演奏技法进行了深入探索,若想进一步推动小号艺术民族化的发展,就需要继续规范演奏技法,并且要从宏观、微观这两个方面,对小号演奏技法予以全面梳理及有效规范,以此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演奏技法体系。从宏观层面来讲,就是要建立具有较高系统性、普适性的小号演奏技法体系,这样就能够在中国普遍传播。对于小号作品而言,很多在形式、内容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好像并没有一种技法能够满足全部小号作品的演奏需求。如果仔细研究就能够发现,中国创作者创编出来的小号作品,大多都是借鉴了民族民间的音乐素材及乐器演奏技法,还是以展现民族精神为创作演奏目的,也因此,这些作品之间在演奏上具有一定的共性以及规律,在寻找小号作品之间的演奏曲规律及共性时,可以从呼吸、耐力、指法等诸多方面着手。身为演奏者,在针对某一小号作品进行演奏时,应该注意演奏状态,对于气息、动作等方面的要点予以掌握,同时还要明确具体的演奏标准,这些都需要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指导。大提琴这一西方乐器在理论知识体系方面已经相对完善,不过,已经有专门的学者开始对大提琴的演奏技法开展了系统化的研究,比如,中央音乐学院的陈园教授,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创作并出版了《东方元极大提琴演奏法》这一理论书籍,在书中,陈园教授站在了中医、易经等思想角度上,对大提琴演奏过程中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效果来进行分析以及总结,并且得到很多演奏者的认同,这也是小号艺术演奏技法理论体系构建需要借鉴的。另外,基于微观角度,演奏者对中国小号作品进行演奏之前,应该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分析结果选用合适的演奏技法。比如,演奏者若想使用小号演奏少数民族类的作品时,像《帕米尔的春天》 《嘎达梅林》,就要对相关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特点、风格以及原型予以全面了解,接着才能够分析将要演奏的作品,选用适合的演奏技法,更好的展现出这一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文化思想,以此促进小号民族化的发展,也能够提升演奏者的专业水平。
(四)小号作品的普及
若想推动小号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不仅仅需要少部分创作者、演奏者的支持与认同,还需要中国全体小号教师及学习者广泛认可的一种追求,在这一情况下,才能够更好地建立中国小号学派,并且确保这一学派的长远发展。近几年,随着小号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小号相关的教学体系愈发完善,其中就包括高校、社会等环境中的小号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都更加尊崇西方的小号作品,这已经成为教学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在学生开始接触学习小号艺术时,通常都是学习西方小号艺术文化,这就会使学生逐步形成西方的小号艺术审美价值。这种教学习惯及思想存在一定的错误,即使小号是西方器乐,且西方的小号作品也非常经典,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但也不应该全盘否定中国的小号作品。在将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小号作品在形式、内容这两个方面已经逐渐趋于完善,甚至可以说不比西方的小号作品差,这也是中国广大师生应该自豪的一件事,不应该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因此,在中国小号后续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真正认识中国小号作品本身的价值与意义,并且要加大对学生的鼓励,使其能够通过个性化的方式展现小号作品的艺术文化价值,让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国小号的魅力,同时也要在小号作品的演奏数量、质量等诸多方面,提出相应的硬性规定,确保学生在演奏小号作品的过程中能够遵循相应的要求,保证小号作品演奏的质量,促使中国小号作品受到更大的关注及认可,为中国小号的民族化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三、总结
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在文化上出现相互交流、碰撞的状态,这也使得整个世界的文化变得更加多元,在这种情况下,民族文化所具有的价值也愈发突显,这也说明小号民族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时代,若想继续推动小号艺术民族化的发展,就需要对小号艺术民族化的发展历程予以深入了解以及研究,从中总结出更多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注意对小号艺术民族化进行创新,更新演奏理念及表现形式,促使小号艺术获得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