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钢琴演奏的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2024-01-30

大众文艺 2023年24期
关键词:踏板键盘钢琴

徐 懿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成都 610021)

随着数字经济和5G时代的到来,数据资源作为新兴要素,已快速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正深刻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钢琴演奏线上一流课程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音乐数据资源的收集、录制和网络传播。将传统的钢琴表演线下课堂教学转化为线上翻转课堂和信息化数据库存储资源,是一项十分重要且迫切的任务。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的大背景下,顺应时代要求对传统的音乐表演课程进行迭代升级与信息化改造是艺术类高等教学面临的紧迫任务。没有一流的钢琴演奏数据库的建立,就没有信息技术下钢琴翻转课堂、课程教学资源与课程评价方式标准化、规范化的建立,势必阻碍音乐表演高等教育的数字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传统钢琴教学依托教师与学生的面授和课堂讨论,既有优势也有不足:优势在于学生能近距离直观的感受作品的艺术氛围,对于技艺性强的科目如钢琴演奏尤其不可或缺;其劣势在于线下课程的质量极大地取决于教师的视野和审美偏好。如果某位教师在演奏技巧的科学规范性方面见解有所偏颇、艺术视野有所局限,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演奏风格和音乐趣味养成。“言传身教”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学派争论和艺术观点陈旧的弊端。钢琴教学数据库资源的建设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在数字课程的建设中,教师将承担钢琴教学曲目库的演奏示范与音像录制。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面对海量的教学曲目与视频资源的空缺,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指正错误、片段示范转变为亲力亲为的背谱演奏,也即钢琴教师要从裁判员转变为运动员,从单一的课程指导转变为“身兼数职”的教育家,教师本人既是课程方案的制定者,也是深谙传统教学曲目的演奏家。钢琴教师将不仅仅只会说教式的传道受业解惑,还要能够走向舞台,转变为技巧熟练、能够背谱演奏的钢琴演奏家。音乐表演类课程必须遵循艺术的客观规律,只有当教师对作品的熟悉程度达到烂熟于心,对作品的每个细节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将作曲家创作时的情感波动、作品本身所蕴含的巨大情感张力通过自己的艺术造诣尽可能全面地展示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本人做出正确、规范的视频演奏,将自己的艺术理念、技巧运用、作品诠释等通过不同角度的手指动作、踏板运用乃至面部表情的镜头切换在手机端完整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利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远端的学习,仔细观摩教师的演奏细节,从而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极大的延伸课堂的时空范围。这也是钢琴教师传播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以身作则、践行课程思政的重要一环,展示教师本人的艺术追求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翻转课堂,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和人格品行塑造,丰富传统课堂的教学手段。

十八世纪意大利键盘大师多米尼科•斯卡拉蒂(1685-1757)的550余首奏鸣曲在现代钢琴教学中可以成为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钢琴教学重点和演奏技术难点的典型范例。斯卡拉蒂的键盘风格可以用“超技”“炫酷”等来概括。作为十八世纪的键盘大师,他曾在一场竞赛中以卓越的琴技战胜了德国复调键盘大师巴赫。[1]我们虽然无法复原当时的音乐会场景,但我们依旧可以从这些作品中一窥其貌。斯卡拉蒂的键盘风格与十七法国键盘音乐大师弗朗索瓦•库普兰、让-菲力•拉莫的羽管键琴炫技风格一脉相承,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双手在键盘上快速交替、同音轮指以及在一只手相对键盘位置固定的情况下,另一只手在其左右远距离的快速大跳。[2]这种近乎疯狂的演奏风格甚至对莫扎特早期作品的创作留下了鲜明的烙印。莫扎特这位奥地利神童一定观摩过斯卡拉蒂的现场演奏,才在他的大量变奏曲创作中几乎如出一辙地采用了类似的技术手法。这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给现场观众带来的视觉震撼远远超过了作品本身的音乐表现带给听众的听觉享受,可以说斯卡拉蒂的键盘奏鸣曲本身就是一场饕餮视听盛宴。我们可以利用高清摄像机镜头来全方位、多角度的捕捉技术派大师的精彩演奏瞬间,记录下演奏家单手在琴键上跳动的速率,用数据图表来分析和研判这些大跳的距离,为钢琴技术进阶提供视频资料。

例如斯氏的《A大调奏鸣曲》K.113的41-69小节,左手对右手的上下大跳,距离一开始即达到两个半八度,在第64小节达到了钢琴史上的最远距离大跳距离——令人惊叹的4个八度!这种创作想象力在300多年前是超越时代的,其疯狂程度就连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钢琴之王李斯特也难以企及,有点像在键盘上耍杂技。在这个段落中,重音砸向每小节第三拍也使得作品具有了不同于巴洛克时期主流复调键盘音乐的鲜明特征。斯卡拉蒂的奏鸣曲在今天看来更像是技巧性练习曲,越来越多的在国际大赛中成为获胜者们炙手可热的“决赛敲门砖。这也对教师在备赛中为选手选取作品提出了高阶性的挑战。不同于传统钢琴本科教学大纲中“常规”教学曲目的“四大件”,教师为学生选取这类“非常规”参赛曲目往往能在大赛中“另辟蹊径”,异军突起,取得不错的“战绩”,这种教学思路值得推广。互联网数字经济为传播先进教学理念提供了便捷的科技手段,在5G技术条件下,学生在手机端就能观摩到名师的翻转教学课堂和精湛琴技,改变对音乐的陈旧思维定式,拓展并释放艺术培养的潜能,从而激发起学习钢琴的极大内生动力。这是钢琴演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一招。

不仅如此,在踏板的运用设计方面,现代信息技术对钢琴踏板的正确使用展现出更为卓越的、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如何正确使用踏板一直是困扰国内钢琴主科教学的一个瓶颈,错误的踏板法有可能产生演奏的声音浑浊,甚至将两个不同功能的和弦错误的“叠置”在一起,使得作品清晰的和声架构被破坏,从而损害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然而脚部的动作又不易察觉,演奏家快速的踏板切换是一门高超的技术,对踏板踩下的深浅体现出演奏者对音色的控制和想象力。一位卓越的演奏者在踏板使用中,踩下深度可以精确到厘米,这一点只有在高精度的全景镜头捕捉下才能作为示范教学视频完整呈现。对左边弱音踏板的使用更是如此,由于演奏家通常是右侧面对观众,左脚被右脚遮挡,从观众的角度无法看到左踏板的设计使用,然而左踏板对钢琴音色的改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对印象派作品的演绎中,作曲家更是要求对左踏板长时间的使用。乐谱上无法给出明确的踏板深浅指示,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这往往依靠教师的经验、艺术鉴赏力和对舞台音效的控制力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对这一传统技术难点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我们可以通过慢镜头、特写镜头来仔细对比乐谱,观察演奏家的脚部动作,在谱上标出不同演奏家对同一首作品的不同踏板设计,比如踏板切换频率的差异和踏板踩下的不同深度,来仔细对比其在声音延续性、声音强度、声音接续点等方面的不同效果和细微差异,进而对指导教学给出依据,对学生作出精确的教学指导和对作品的不同细节设计,供学生在演奏中根据自身审美和艺术趣味进行选择。

二十世纪初期法国印象派作曲家拉威尔的三首钢琴音诗《夜之幽灵》集合了多种创作元素,体现了声像结合的现代主义音乐美学。第一首作品依据阿洛伊修斯•伯兰特的法文悲剧诗《水妖》:“——听哪!——听哪!——是我,水妖,把水珠洒在你的玻璃窗上,……对着这星光灿烂的夜色……突然消融于万顷波涛,只留下我的蓝色玻璃窗上闪闪水光。”[3]拉威尔依据这样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创造性地运用多种钢琴创作技法来表现诗歌的叙事情节,是文学、绘画与音乐三者完美结合的二十世纪印象主义的巅峰之作。对作品的演示教学可以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全景投屏式教学。教师借助计算机三维图形技术和音响技术,通过融创空间智慧教室的360度全景大屏幕,营造出一个被画面包围的高分辨率虚拟仿真环境,带给学生立体式视听影像和交互体验。《夜之幽灵》第一段《水妖》,一开始是ppp极弱的音量设计,在高超的双踏板技巧运用下,右手奏出快速和弦震音背景,左手的单旋律仿佛是从远方传来一阵若隐若现般的歌声。此处的音响设计如同朦胧雾霭中水妖在远处轻声歌唱,似乎是在召唤远方的爱人,极富画面感。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全景智慧教室全屏教学模式,用PPT 在教室的曲面环形大屏幕上打出一幅朦朦月色下模糊的背景画面,用浅紫色色调映衬,再由教师在钢琴上轻轻地示范奏出乐曲开头的快速震音,通过声像结合的方式启发学生在钢琴演奏中的画面想象力和充满诗意的音乐表达。在《水妖》的高潮片段(第67小节)通过在大屏幕上展示海面上一艘帆船在疾风骤雨、雷鸣电闪的万顷波涛下即将倾覆的画面,配合教师本人钢琴现场展示双手快速反向分解八度琶音、不规则音数的多连音织体交叉,充分展现钢琴高超演奏技巧所带来的浪漫和声感染力和钢琴独有的音色魅力,启发学生对3D画面的立体式构建及丰富想象力,带给学生身临其境般难忘的沉浸式震撼艺术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不懈追求钢琴技艺高峰的持久内生学习动力。

二是跨学科交叉的声像联动融合式教学。在画面中随着音乐的起伏配以不同的色调,以背景色的渐变伴随音乐的细微力度变化,捕捉印象派音乐大师从印象派绘画大师的作品中得到创作灵感的瞬间,启迪学生运用联想的方式分析作品内涵的能力,培养学生将音乐、美术与诗歌结合的跨学科学习鉴赏能力。这也是当代音乐教育中亟待拓展的艺术类交叉学科培养方案设计。教师可以随心所欲的设计教学方案,开发以往在普通教室无法实现的声像联动式教学方案,同时可以将现场教学场景通过手机端传给未能到教室观摩的同学,开启跨时空同步智慧学习新模式。

例如在第三首音诗《幻影》中,拉威尔为了追求印象派画作中光怪陆离的光与影色彩变幻,除了在和声设计上大胆使用半音化的连续切变和弦,模糊和弱化调性中心地位并使得音与音之间的界限不在分明而外,[4]还通过一种特殊的音型设计来让触键变得更加如水波般轻柔。在作品的再现部拉长主题段落中,在左手保留低音并且采用持续性长踏板基础上,右手通过拇指与2、3指在键盘白键与黑键的二度双音交替切换带动手腕做出如波浪般的连续上下浮动动作,释放手的重量,奏出如梦幻般天鹅绒似的柔美音色,将水妖优雅而妩媚的身姿映画在听众的脑海中。这是轻柔触键法的极致,拉威尔在他的创作中超越了浪漫主义作品中的情感挣扎,用如水般的清澈音响化解了爱与恨、情与仇,在对情感的诠释上达到了钢琴艺术新的高度。

三是将教学视频资源进行数据化存储。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辅助下,镜头可以清晰捕捉到不易被学生看清的教师手部快速动作,将谱面的指法可视化,完整将右手拇指横切同时摁下相邻两个白键的微小动作通过特写慢镜头,放大数倍呈现在教室的大屏幕上。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观看,就可以将传统一对一授课中需要重复给学生演示的部分环节整合成教学视频,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并将教学资源进行数据化存储,这将极大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在对传统演奏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进行升级迭代时,信息技术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业内知名度极高的、历史悠久的、四年一度在莫斯科举行的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就在曲目的选择上给予选手和教师极大自由空间的同时,也在考验着演奏家们的智慧。往往曲目搭配精彩、不落俗套、选择知名作曲家的一些不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的小品,在比赛中能脱颖而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赛的过程中,下足功夫去深挖曲目库,找出尚未被人熟知而又具有极高演奏价值、能够体现作曲家的艺术水准、被历史掩埋的珍品,重现在国际评委面前。信息技术在这项工作中能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教师通过网络就可以轻松获取到各国晋级选手的节目单,将其作为学术前沿的重要参考依据纳入自身教学计划,摒弃过时的陈旧观念,不断开拓创新;其次,教师也可以通过雨课堂手机端,及时通过发布教学公告或站内信等形式,将自己最新的教学思考、教学理念或研究成果传递给班级学生。这为传统知识的更新和先进教学理念的传播创造了极大的便捷,大大加快学生获取前沿知识的速度,及时调整学习路线,去不断适应当今国际大赛的新变化、新趋势,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在参赛中就能沉着应对,从而提高大赛的获胜概率。

可以预见的是,全景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沉浸式教学等教学新模式将成为未来我国高等教学的改革方向和主流,这既是对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的升级迭代,也是顺应当今科技革命的新兴浪潮,积极响应教育部教学资源数据化改革的大政方针,不断积累课程教学数据资源,转变人才培养方式的需要。传统的钢琴演奏音乐表演教学也必将融入新一轮以科技革命为引领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只有不断深化和加强音乐表演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与探索,才能不断与时俱进,走出一条符合时代需求与当代中国国情的教学改革之路。

猜你喜欢

踏板键盘钢琴
单踏板不可取
你知道手机拨号键盘上为什么要有*和#吗?
键盘猫
浅谈延音踏板在钢琴演奏中的用法
Cлово месяца
浅谈汽车制动踏板的型面设计
ikbc R300机械键盘
纸钢琴
浅谈钢琴踏板的运用
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