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建设探索
2024-01-29马继红赵艳芳
马继红 赵艳芳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河北 邯郸 056005)
引言
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革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①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再次重点指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当前我国教育的根本问题,着重提出三全育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②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OL].2019-03-18/2022-01-29,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在此背景下,全国各高校开始研究并实践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若想打造真正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院校,跻身于“高水平”院校之列,坚持“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课程思政”的全过程育人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高职院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定位
在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首先需要了解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定位,才能找准“课程思政”的内涵,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河北省重点专业。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高职业能力,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需要,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生产线运输、设备安装调试等技术,并能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八门核心课程之一。其课程定位: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具备从事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运行等工作能力,具有改造和设计一般生产机器的电气控制线路、PLC控制线路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诚恳务实的优秀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意识。
从专业定位和课程定位出发,找准《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思政的原点,即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踏实肯干、严谨求实的工匠精神,团结互助的合作意识,规范操作的职业素养和科技创新精神。
二、《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契合点分析
“课程思政”是通过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专业和课程定位,《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在教学设计中精准体现思政内容,挖掘出“厚植爱国情怀、学习工匠精神、彰显中国力量、弘扬创新精神和提升个人素养”五个方面的思政元素。
(一)疫情下的线上课程——厚植爱国情怀
2022年秋季学期,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电气控制与PLC》课程采取线上授课模式。第一节课融入抗击疫情的思政元素,中国共产党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住疫情蔓延,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疫情防控形势形成鲜明对照,尽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大国风范、大国担当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他们把伟大的抗疫精神转化为应对复杂考验的内生动力,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将爱国情怀厚植于心。
(二)“电”与大国工匠王进——学习工匠精神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采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边学边做”理实一体的项目化教学方法,学生要以4-5人为小组合作完成每个任务的操作。
实践操作的第一个任务是“单台电动机长动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内容与“电”息息相关,适时介绍“大国工匠王进”的先进事迹。电网系统特高压检修工王进于1998 年技校毕业,他完成的±660kV 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是全球首例。参与执行抗冰抢险、奥运保电等重大任务,带电检修300 余次实现“零失误”,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经济价值[1],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同学们跟王进所学专业相似,能从思想和情感上产生共鸣,更加鼓舞他们学习王进坚韧的意志、严谨敬业的态度和规范操作的职业素养。操作过程中,各小组同学拧成一股绳,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共同完成任务,从中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引领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三)机械手与“机械臂”——彰显中国力量
讲解“机械手PLC 控制系统的设计”内容时,融入中国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助航天员刘伯明“一臂之力”,彰显中国力量的思政元素。2021年7月4日,中国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首次托举航天员刘伯明到指定位置圆满完成出舱操作[2]。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是中国首个可长期在太空轨道运行的机械臂,它能仿真人类手臂的灵活转动,全方位无死角地抓取物体。同学们被中国力量深深震撼,同时也对机械手的结构原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各小组同学边学边做,合作搭建机械手仿真平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元素,即实践出真知,学以致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识技术是为了实践和在实践中创新发展,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四)电控系统核心技术服务于冬奥会——弘扬创新精神
“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是这门课的重点部分,将电控系统技术服务于冬奥会作为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河北宣工掌握了电控系统、液压传动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制成功的SG400压雪机在性能、结构、关键电液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了冰雪装备国产化,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空白,服务于北京冬奥会。创新驱动发展,迈向科技强国。学生们从案例中深知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及应用的广泛性,行业自豪感油然而生。向学生强调当今中国正面临“两个大局”,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全局。在两个大局之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顺顺利利就能实现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围追堵截,在科学技术等领域进行卡脖子,此时国家更需要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科技人才砥砺奋进。
(五)PLC闭环控制与“理想信念闭环控制”——提升个人素养
图1是PLC闭环系统控制原理图。当被控量(输出量)与给定量(输入量)之间产生偏差时,两者进行比较,产生控制作用减小或消除偏差,使被控量趋于给定量[3]。因此,PLC闭环控制过程能够抑制扰动信号。
图1 PLC闭环控制原理图
人生就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该系统的给定量是心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及坚定马列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必胜信念,牢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将“自我反思”作为系统的反馈环节,当理想信念因为外界影响产生偏差时,通过反馈通道及时减小偏差,在学、思、践、悟之中,不断提升个人素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图2 理想信念闭环控制示意图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①新华社.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OL].2021-07-01/2022-02-10,http://www.gov.cn/xinwen/2021-07/01/content_5621846.htm.当代大学生肩负重任,既要了解本门学科的历史和发展,又要明晰中外力量的现实对比和差距。技术领先了要缅怀和感恩先辈,要自豪和倍加珍惜;技术还落后就要负重前行,更要心怀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国之大者”,从当下做起,从自我做好。
三、《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瓶颈因素分析
“课程思政”育人过程中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如工科教师队伍思政水平提高的问题、教材内容与思政元素相互渗透的问题、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问题和课程思政效果的考核评价的问题等。
(一)校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机制有待完善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关键是要提高教师们“课程思政”的意识、能力和素质。《电气控制与PLC》教学团队拥有5 名专业教师和2 名企业工匠,团队教师都毕业于理工科大学,缺少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提升理工科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是首要任务。一方面,学校专业课教师普遍认为“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但多数精力仍专注于理论与实践教学,在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提炼、应用等方面,做到无缝对接、有机融合存在一定困难,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未达到应有的效果。另一方面,企业指导教师缺乏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也缺少与校内教师协同育人的意识,在实践指导过程中对学生思想观念缺乏关注。
(二)教材内容的价值引领作用有待提高
教材是实现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开展教学活动行之有效的工具。《电气控制与PLC》在教材内容上打破学科体系、知识本位的束缚,制定了基于岗位任务的课程标准,开发了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的校企合作教材,但现阶段这本教材延用了经典纸质模式,以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为主。项目化教学改革在不断推进,教材改革与课程改革并不同步,缺少思政元素的融入,教材内容没有跟随时代发展,价值引领作用有待提高。
(三)教学方法的创造性转化、个性化设计有待增强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的“两张皮”“贴标签”。“课程思政”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全员、全方位融入,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生源包括普招、单招、3+2三类,针对这三类学生的差异性分析得还不够透彻,思政元素选取未充分考虑三类学生接受事物能力的差别,思政案例缺乏创造性转化,也缺少个性化教学设计。
(四)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课程思政”评价机制根据考核主体、考核方式和教学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目前,高职院校缺少统一的评价机制,无法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价,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形成。学校与企业对于“课程思政”评价的侧重点不同,学校侧重于学生思想道德、遵纪守规等方面的考评,企业侧重于操作技能、工作态度、职业标准等方面的考核,评价内容差异明显。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建立校企统一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校企双方在思政教育方面取得更加系统的育人效果。
四、《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思政实现路径
(一)提高高职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一,提高高职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水平。教师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主体,其思想政治水平直接影响“课程思政”改革发展的方向。“教育者先受教育”,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培训,提升思想政治水平。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观点,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大力发展祖国制造业、进行改革创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定因素;同时要深刻认识守正创新和改革创新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组织团队教师开展实践研习,追寻红色印记,学习红色文化,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听党话,跟党走,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使命。团队教师定期开展“教学模式、思政案例”改革研讨活动,群策群力,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第二,提高高职教师业务能力。《电气控制与PLC》团队教师依托学校实训室、实训基地、教师工作室等教学平台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工业设计公共服务机构等研发平台提升教学技能、拓展职业发展渠道,学习掌握先进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团队教师参加各级教学能力大赛、申报省市科研项目,“以赛促教,以研促建”,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指导,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善于坚持系统观念、整体思维,善于运用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思考问题,善于抓住主要问题、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考虑问题。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恰当地应用于教学环节之中,使学生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也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教学实践能力。
第三,校企教师互融互通,形成一体化育人模式。专业教师与企业工匠以双向融通为主要途径,通过“进企、入校”的方式,扬长避短,共同育人。作为河北省科技特派员的教师服务于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匠入校进行指导,实现校企双方师资互兼互聘。课程团队(包括专业教师与企业工匠)采用座谈、培训的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传递到团队成员的心中,而后在点点滴滴中渗透于学生、学校、工人、企业,形成思想育人链对接教学实践链、企业生产链的协同育人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二)加快教材数字化建设的速度
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是紧密结合的,教材建设正在向“纸质教材+数字化资源”的新形态一体化方向发展,这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趋势。数字化资源平台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建设高水平、高质量教材的基础,纸质教材与教学资源库网络平台紧密连接。《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团队根据课程特点,基于项目化教学模式,以课程思政案例为切入点,录制了微课,为学生输出“微课知识点”。教学过程中科学利用智慧职教学习平台等网站对相关资源进行调用和学习。课程教材也逐步向数字化方向迈进,“微课知识点”将以二维码的形式编入教材,学生可以随时扫描二维码预习和复习,形成听、视、练、交互四位一体的多元化的数字化教材。构建形象化、动态化的“课程思政”资源库,思政元素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聚焦当前热点,凝练教材思政教育的主线。在突出类型特色上下功夫,围绕深化德技并修,用心打造铸魂育人、启智润心的精品教材,实现教材的全过程育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三)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分数偏低,很多学生缺乏自信心,对前途感到彷徨。普招班学生对理论知识接受能力较强,单招和3+2班学生操作能力强,思想活跃。因此《电气控制与PLC》利用小班授课进行个性化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课程思政”元素提炼,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爱国情怀,又能通过实践操作逐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团结合作、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继而实现学生由基本道德修养到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稳步提升,促进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高职学生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突出的优势,就业前景广阔,燃起学习热情。
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课内课外混合、教师与学生翻转课堂的方式,与学生们沟通交流,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请他们对思政元素的融入性进行评价,也让学生构思相关的思政元素发到QQ群里,教师会根据反馈意见不断修改完善。结课后,让学生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学习体会,表述对某个知识点包含的思政元素的深刻认识,这项内容占据考核成绩的10%,从而使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真正达到“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的效果。
(四)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立科学有效的、务实管用的长效考核评价机制,是推动“课程思政”水平持续提升的重要手段。
单独建立“课程思政”考核指标体系,设置“课程思政”专项奖励激励机制,把“课程思政”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年终考核、职称评聘、职务调整、绩效奖励相结合,做到化学融合而不只是物理结合。在年度考核中,“课程思政”的考核分数必须占据一定比例。只有在制度层面设计上,切实影响到教师的切身利益,才有可能比较快速明显地提升整体思政教学水平,当然从根本上,还是要依靠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能力。通过制度设计促使各专业教师将“课程思政”建设任务落实落地。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从课程思政的深度、广度、厚度、温度等方面,实行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督导评价、企业评价及第三方的全方位、系统化、多层次的评价模式,从而激发教师工作的内在动力。
在鼓励教师加强自我探索的同时,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课程思政”教学队伍标杆,树立“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典范,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赛,精抓细做,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示范引领作用[4],同时要及时总结经验,循序渐进,逐步推广,确保每门课程、每位教师都能发挥好育人作用。
结语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要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和课程教材“主渠道”的作用,在持续探索中实现“课程”与“思政”有机融合。《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践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想,着力将这门课程建设成为有思想,有内涵、有价值的高水平专业技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