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动乳制品向生活必需品转型的做法与经验

2024-01-29杨祯妮程广燕

中国乳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乳品奶酪乳制品

杨祯妮,程广燕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0 引言

2022年我国人均乳品(按原奶计,下同)表观消费量约42.0 kg/年,仅达全球平均水平的36.0%,是亚洲平均水平的45.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居民每天饮奶300~500 g,当前人均乳品消费量仅相当于推荐量的23.0%~35.1%。从营养结构看,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食物平衡表数据,2020年我国每天人均乳品蛋白消费量3.0 g,仅占动物蛋白的7.1%,远低于全球26.5%的平均水平。从城乡看,2021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乳品消费量分别为52.4 kg/年、24.6 kg/年,农村居民乳品消费不到城镇居民的一半。综合宏观数据和调研情况,制约我国乳品消费增长原因如下。

1 当前乳品消费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消费者对牛奶营养认知不足,乳品没有成为刚需产品

据《2022年中国奶商指数报告》, 2022年中国奶商指数得分增至63.2,公众饮奶知识和饮奶行为稳中有进,但居民乳品认知仍然在低水平徘徊。中国营养健康调查(CHNS)显示,2018年,18~64 岁青中年群体平均每人每天饮奶量仅24.9 g,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群体,重要原因是青中年人普遍认为牛奶的作用是给老人补钙,让儿童“长个子”,他们更倾向消费其他饮品。据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所测算,城镇居民液态奶收入弹性为1.74,说明乳品还没有成为居民生活必需品。

1.2 乳品价格不断上涨,限制消费增长

近年来,我国乳品市场价格上涨趋势明显。据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我国UHT奶(常温奶)平均零售价格从2010年的7.84 元/升增至2022年的12.98元/升,增幅约65.5%,年均增长率为4.3%,明显高于同期白条猪、白条鸡和鸡蛋增幅。加工乳品与原料奶的比价是国际评价乳品价格的重要指标,以常温奶计,2010—2019年我国加工乳品与原料奶的比价由2.7增至3.9,高于目前国际约2.5的比价水平。若按营养推荐量(300 克/天)饮用牛奶,城镇、农村居民牛奶支出占2022年食品支出比重分别达15.4%、25.2%。

1.3 干乳制品未融入国人饮食文化,缺少中国特色产品

中国人“吃奶”普及率还很低。2022年我国人均奶酪消费量(折原奶计)1.0 kg,仅占乳品消费的2.5%,与国际人均消费近20 kg比要低很多;与饮食习惯较接近的日本比,也低一半多。虽然我国奶酪消费市场已处于较快增长期,但市场上绝大部分是进口产品以及以进口产品为原料的再制奶酪,且生产规模小,缺少中国特色的“民族奶酪”。

1.4 少量社会负面杂音误导乳品消费,公益宣传力度不够

随着营养知识的普及,乳制品逐渐成为家庭营养补给品,但并非一日三餐必备食物。从江西省南昌市实地调研情况看,有消费者反映去医院就诊时,有的医生会从食物属性角度,建议寒性体质的人不要饮奶。此外,“三聚氰胺”事件的阴影还未完全消除,不少消费者仍对乳制品质量安全表示担忧;“牛奶含有激素”“牛奶抗生素含量高”等言论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成为制约牛奶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2 新冠疫情与经济下行压力大的背景下,扩大乳制品消费的做法与经验

2.1 区域性乳品企业主推低温乳品、送奶到户的销售模式,稳定市场规模

区域性乳品企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奶牛养殖,主打产品为低温巴氏奶,送奶到户约占总销售量的80%,送奶员几乎每天和顾客见面,对顾客的饮奶需求比较了解,消费者需求与当地生产预期稳定。无论是“三聚氰胺”事件还是新冠疫情等突发情况,对地方乳品企业产销影响不大。据江西南昌阳光乳业岭口奶站介绍,随着新冠病毒防控政策调整为“乙类乙管”,截止到2023年5月,订奶数量恢复到高峰(2021年)的98%,明显好于其他销售渠道市场表现。

2.2 开展形式多样的乳品营养与健康科普教育,提高消费者对乳制品的认识与消费意愿

新冠疫情期间,权威专家钟南山、张文宏发出科学声音“多吃牛奶,补充优质蛋白”的倡议后,对乳品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2021年人均乳品消费增幅11.5%,是近15 年增速最快的一年,江西阳光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液态奶、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鲜奶、上海妙可蓝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奶酪2021年销售量同比分别增21%、22%、27.9%。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奶业协会及多家高校、研究所围绕乳品与健康,组织开展小视频、图文等科普宣传。乳品企业通过创建国家食物与营养教育示范基地、打造乳品科普廊道等形式,向公众科普牛奶从“牧场到餐桌”的生产过程,普及牛奶营养知识,提高公众饮奶素养。

2.3 打造国内本土奶酪产业,加快实现向“喝奶、吃奶”并重转变

近年来,国内企业积极探索“中国奶酪”创新模式,有力推动奶酪市场快速发展。2018年起,我国奶酪消费一直保持20%左右市场增速,虽然2022年液态奶几乎全线产品消费下降,依然奶酪消费保持9.6%市场增速。目前奶业阶段性过剩情况下,国内外生鲜乳价差逐步缩小,用国产生鲜乳发展本土奶酪产业在成本收益上可行。以上海妙可蓝多的原制马苏里拉奶酪为例,用国产生鲜乳为原料,加上加工、营销等费用,每公斤产品总成本68 元,与进口奶酪相比每公斤仅高出11 元,国内外成本差距明显缩小。如继续扩大规模,可配套发展乳清粉产业,破解婴配粉产业乳清粉100%依赖进口的问题。

2.4 增加乳制品消费情景,将乳制品融入国人餐饮文化

光明乳业积极推动以鲜牛奶为原料的烘焙产业,充分结合中国馒头、花卷等主食产业,旗下悠焙面包房主打以“优倍”鲜奶为原料的面包等烘焙产品,月销售额从期初4 万元增至4月40 万元。上海妙可蓝多将奶酪积极融入热菜、点心、主餐配菜等中餐饮食文化,推动奶酪由零食走向餐桌。

3 加快推动乳制品向生活必需品转型的建议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高国人营养素质,当前急需国家专门出台乳品消费文件。过去多从生产端出台扶持政策,缺少消费端的国家顶层设计,要抓住疫情后恢复期机遇,将乳品消费作为促进生产恢复的重要抓手。

3.1 出台乳制品消费支持政策,发挥政府在扩大消费中指导作用

将扩大乳制品消费列入国家营养立法,在法律制度上系统规划,推动居民乳制品消费提升。组织开展乳制品消费节,定期发放牛奶消费券,并通过展会、电商平台、商超门店、直播带货等多种营销活动,围绕公益性科普、“农村中小学生营养餐计划”等出台针对性的政府支持政策,促进居民乳制品消费。

3.2 优化产品结构,加强乳制品冷链基础设施建设

尽快扭转乳制品加工“高端高价”市场定位,让平价健康乳制品成为市场主流,加强对乳制品市场价格监测。支持低温鲜奶产业发展,大力推广送奶到户销售模式,让乳制品营养进社区、进家庭。针对农村生鲜农产品冷链建设滞后问题,从用地、冷库建设等方面支持农村奶站建设,提高农村居民饮奶便利性。

3.3 发展中国特色的干乳制品产业,让乳制品成为消费者新选择

把提高奶酪消费作为扩大乳制品消费的重要途径,让奶酪等干乳制品进入国人餐饮。充分利用当前国内生鲜乳供给充裕的有利时机,出台政策或设立专项资金,扶持乳品企业加强原制奶酪和乳清产业投资,提升国内乳清粉供给保障水平。

3.4 扩大“学生饮用奶”计划覆盖范围,从小培养饮奶习惯

据IDF(国际乳品联合会)学生奶年报,2020年全球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平均覆盖率58.6%,而我国当年覆盖率仅17%。建议进一步扩大“学生饮用奶”覆盖人群,确保农村低收入地区全覆盖,明确将学生奶纳入学生营养餐,同时将幼儿园低龄人口纳入“学生饮用奶”覆盖范围。加大推广力度,由市场化运行改为半补贴式,力争“学生饮用奶”覆盖率增至50%。

3.5 清理不利于乳制品消费的负面环境,加强乳品营养与健康公益性科普宣传

建议发挥中共中央委员会宣传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在科普宣传的主导作用,将奶业公益宣传列入健康中国宣传重点,开展饮奶知识科普。建立科普监督与奖惩机制,进一步明确乳品科普知识发布、传播与监管的主体和职责,持续提升科普知识质量。

猜你喜欢

乳品奶酪乳制品
膨胀的奶酪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
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及主要设备
乳品包装设计
假如给你一块奶酪
奶酪大作战
谁动了中医的奶酪
2018年1~2月乳制品产量同比增长8%
通过乳制品源头控制提高原料奶品质的措施
杜马斯燃烧法快速测定乳制品的含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