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控

2024-01-29强,于团,刘

中国乳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牛群母牛奶牛

孙 强,于 团,刘 刚

1 青岛市即墨区段泊岚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山东青岛 266223

2 青岛市即墨区田横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山东青岛 266212

3 青岛市即墨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青岛 266200

0 引言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 n f e c t i o u s B o v i n e Rhinotracheitis,IBR),临床称“红鼻病”,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引起的一种牛呼吸道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引起奶牛鼻气管炎、生殖道炎和流产等症状,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列为B类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牛及其产品进出口的必检病之一[1~3]。IBR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牛急性感染后极易引起牛细菌性肺炎,进而降低生产性能。IBR自被发现以来,在全球范围内的牛群中都有被检测到,目前只有瑞士、澳大利亚、丹麦等少数国家根除该病[4]。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从新西兰进口牛中检出IBR,继而迅速传播,使我国成为主要疫区之一。近几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在我国农牧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IBR具有隐性感染、潜伏期长、难以根除、持续带毒等特点,进而导致防控较为困难。另外,生殖道炎和流产是影响现代奶牛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IBR的病原学、流行特征、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等内容,以加强对该病的了解和鉴别,为奶牛养殖场(户)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1 病原学

IBRV属于牛疱疹病毒I型(BHV-1)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水痘病毒属的一员[5],为有囊膜的DNA病毒,外观为圆球形,直径150~220 nm,由囊膜、核心与衣壳3 部分组成病毒粒子,其中衣壳直径为80~120 nm,形状为立体正二十面体,在显微镜下可看到形状为六角形[6]。IBRV在外界环境异常难消灭,可抵抗很多对它自身的不利因素,在温暖环境可存活15 d以上;湿度达90%时,即使在低温环境,也可存活约1 个月;在液氮中可保存数年之久。

2 流行特征

据流行病学调查,IBR主要经过病牛呼出气体和精液传播,通过空气中气溶胶、飞沫吸入、沾有该病毒的物体传播[7]。不同品种和年龄的奶牛都易感,其中6 月龄以上居多,刚出生犊牛通过吸食母乳可获得较高母源抗体而不易感,肉牛感染率大于奶牛[8]。据最新调查,牛仍是最主要易感动物,水牛、牦牛也易感,公牛感染后精液会存在病毒,母牛感染后阴道会排出病毒,经过交配,相互感染。冬季是高发期,很容易并发IBR,造成牛群在冬季集中发病。

调查表明,该病发病程度与牛场养殖环境、饲养管理相关,如牛场环境较差、饲养密度过大或没有分群混养等,都会导致该病大范围流行。此外,携带IBRV的牛因受外界因素刺激,体内病毒被激活而感染。

3 临床症状

IBR临床常见呼吸道型、生殖道型、神经型、结膜炎型、流产型[9],因感染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3.1 呼吸道型

发病初期,病牛出现高热(体温高达42 ℃)、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咳嗽、流鼻涕并伴随流泪和流口水,且有多量黏液脓性鼻漏。有浅溃疡发生,鼻腔黏膜发炎并充血红肿,颜色为火红色,又称红鼻病。

3.2 生殖道型

奶牛发病时,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丧失,发热,产奶量下降;尾巴竖起,尿频,母牛阴户发炎水肿,阴道黏膜水肿,严重者形成脓包,有脓性分泌物从阴道流出,发生子宫内膜炎;公牛表现为包皮发炎,包皮肿胀疼痛,一般病牛可产生抗体后自行痊愈,死亡率较低。

3.3 神经型

奶牛感染后还会表现出脑膜炎症状,青年牛和6 月龄以内犊牛多发,表现为病牛初期体温急剧升高,大脑共济失调,身体不受控制,极度兴奋,感染严重牛只口吐白沫,四肢不停滑动呈游泳状,接着发生死亡。死亡率约100%,临床上发生此类型症状,一般放弃治疗,直接扑杀。

近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陈雷主持召开部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王岐山同志工作报告精神,研究部署水利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陈雷强调,要按照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的要求部署,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二要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三要着力抓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四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五要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六要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部领导矫勇、董力、胡四一、刘宁、李国英、蔡其华、周学文,总工程师汪洪出席会议。

3.4 结膜炎型

随着发病时间的推移,感染牛只会发生结膜炎,侵害眼睛。主要症状为角膜混浊或结膜发炎,如症状较轻,仅眼睑肿胀,流泪等,严重的眼睑外翻,结膜脓肿。

3.5 流产型

母牛感染IBRV,呼吸道、生殖道症状发生后2 个月内可出现流产,个别母牛突发流产或胎死腹中;在无任何征兆下产出死胎,之后会持续有脓性分泌物从阴道流出。病母牛产出的活犊牛不仅有呼吸道症状,还会发生严重腹泻。非妊娠期母牛如高烧和其他症状,影响卵巢功能,导致不孕。妊娠母牛感染IBRV后,流产率高达50%[10]。IBR在潜伏期时难发现,当机体内病毒被激活,会长期向外界排毒,因此消除潜伏感染,消灭长期排毒牛只是关键所在。

4 诊断方法

由于IBRV在自然环境下易长期、隐性潜伏感染,给诊断带来困难,因此对该病的诊断方法需系统化研究。首先应结合临床症状特征、相应病理变化和流行病学进行初步诊断,再结合实验室诊断得出最终结果。

4.1 病原学诊断

首先进行病毒分离,对出现症状的病牛采集病料,送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呼吸道型牛只:可从奶牛鼻腔采取鼻拭子或泪液等分泌物。生殖道型牛只:采集母牛外阴部黏膜分泌物和公牛龟头包皮有炎症地方的病料。神经型牛只:可采集病死牛的脑组织。结膜炎型牛只:可采集病牛的泪液或者眼组织。流产型牛只:母牛流出液体和流产胎儿等病料。

采集病料的过程中,首先必须保证采集器具无菌,其次采集的病料要第一时间送到实验室处理,即将分离好的病料在MDBK细胞(牛肾细胞)上孵育,37 ℃培养箱中孵育1.5 h,每隔半小时轻轻摇晃一次,时间到后弃去接种液,用PBS(磷酸缓冲盐溶液)清洗两次,加入7 mL含2% FBS的维持液,放到含5%二氧化碳的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约4 d,细胞皱缩变圆,出现葡萄样群落,将病变细胞进行特殊方法染色,可看到该病毒的Cowdry A型核内包涵体,即可确诊IBR。

4.2 血清学诊断

病毒分离的同时,进行血清学诊断。目前常用方法有血清中和试验(SN)、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变态反应检查、间接血凝试验、核酸探针检测技术、琼脂扩散试验[2,11]。

4.2.1 血清中和试验(SN)

血清中和试验(SN)被认为是最经典的检测方法,灵敏性高,具有很强特异性。缺点是受病毒效价、血清/病毒孵育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费力费时、 周期长,结果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扰而出现偏差;并且IBRV可潜伏感染,检测时间内虽然牛群为阴性,但无法保证牛群没有感染。

4.2.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4.2.3 变态反应检查

变态反应是把灭活的抗原接种在牛的皮内,72 h后观察接种处皮肤是否出现红斑肿胀,并测量其大小的一种检测方法,如果接种区红斑肿胀直径小于0.5 cm为阴性,大于1 cm为阳性,0.5~1 cm为可疑[12]。虽然此方法检出率较低,大约为血清中和试验的2/3,但在条件不佳的牛场可以作为初步诊断。

4.3 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是我国2012年6月1日实施的一项国家标准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灵敏、快速,能改善以往检测方法结果不一致、潜伏期难、检测抗原灵敏度较低等问题,即使对微量病毒的检测灵敏度也非常高。徐娜[13]建立了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gB和gE基因检测方法,与荧光定量PCR方法相比,相符率高达81.8%。孙志明等建立了IBRV的gE基因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其灵敏度约为70 DNA拷贝/μL[14]。

5 防控措施

5.1 重视饲养管理,落实“防重于治”理念

防治IBR的重要举措是做好预防工作。坚持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培育优良品种,严禁从疫区引入。注重环境清洁、干燥,使牛只在干净舒适环境生长,有利于生长发育,减少疾病发生。脏道和净道要分开,无关人员不能随意进出养殖区[15]。日常饲养管理时,保证草料和精料配比得当,满足营养需要,使牛只健康成长。为更好满足养牛业发展,需对奶牛疫病进行科学免疫防控,平时有计划安排免疫接种。饲养期间进行持续不断血清监测,繁殖公牛和母牛是检测重点,一经发现立即淘汰。牛舍设定适宜通风时间,保证空气循环,定期进行养殖场环境消毒。保证奶牛运动量达标,调动全身抵抗力。

5.2 严格落实产地检疫,依法依规做好屠宰工作

5.2.1 产地检疫

IBRV的传染源主要是发病奶牛和带毒奶牛,它们对健康牛群产生重要威胁。进行牛只或产品进出口及出栏、运输等,应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等法律法规,做好检验、检疫和监管工作,防止疫病发生和有害生物在国际贸易中传播,造成不可估量危害。

5.2.2 做好屠宰工作

有些地方牛的专业屠宰场相对缺乏,牛只面临淘汰时,大多直接联系就近牛贩,运输到本土以外屠宰,屠宰后牛肉被转卖到市场,所以必须加大对屠宰和加工环节的监督检查,严格实行牛和牛肉产品准入制度[2],对私下进行违规收购淘汰牛只的牛贩严惩,进行疫病传染的科普[16]。

5.3 规范引种调运,严格落实隔离观察制度

养殖场需从外地引进时或调运时,进入场区前需在规定地方隔离检疫,临床观察结合实验室检验,观察一个发病周期,如引进牛群没有异常情况,才能与本场牛群合群饲养[17]。如在隔离期间发现了疑似症状,应当立即将疑似牛只再隔离进行及时检测,并采取防控措施,禁止合群。国内外有IBR报道时,必须加强周围环境消毒和严厉禁止短时间内引进场区。对IBR的扑灭应当采取“ 早、快、严、小”原则[18]。

5.4 提高科学饲管能力,做好环境消杀工作

发生IBR后,环境中病原数量大幅度增加,导致疫病传播流行加速。为控制疫病传播流行,需更严格消毒,养牛场区域内牛舍、墙面、门窗等都是消毒重点。室内空气、地面、墙面可进行喷雾消毒,金属器具可用火焰消毒,耐高温器具也可煮沸消毒,粪便污水应单独无害化处理,不得进入沼气池。加强对牛场全面管理和培训,进出生产区都消毒。

对我国IBR的诊断和防治研究认为,一是感染IBR后,该病无特异性治疗的特效药;二是该病防控的关键问题在于牛只自身免疫形成,自然感染该病毒后,经过自身抵抗和治疗的康复牛可抵抗强毒攻击[19]。因此牛群在饲养过程中要营养全面,平时注意适当运动,从而提高牛自身抗病能力,感染后控制继发感染,促进牛群尽快恢复健康。

6 结论

IBR可隐性感染、潜伏期长,同时给奶牛引种带来威胁。因此,坚持以预防为主,采取全进全出、严格检疫、加强饲养管理及生物安全等措施进行综合性防控,养殖过程中尽量减少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可适量添加微生态制剂以提高奶牛抵抗力,满足人们健康环保需求,提高奶牛产奶量、乳汁质量,使奶牛养殖达到可观综合效益。

猜你喜欢

牛群母牛奶牛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母牛的分娩与接产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与牛共眠
奶牛吃草
《奶牛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