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族织锦技艺的生产性保护路径探析

2024-01-29伍芝凤

西部皮革 2023年24期
关键词:织锦生产性苗族

伍芝凤

(贵州民族大学 社会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0 引言

2008年,苗族织锦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是Ⅷ-105。苗族织锦技艺是地域文化持有人生产生活的重要内容,是苗族服饰制作与装饰常用的工艺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前提,借助当今各种新型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种技术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1]。这是一种使非遗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并在生活中得到生产、在生产中得到传承的保护方式。

1 苗族织锦技艺的民俗文化内涵

1.1 苗族织锦中的图腾纹样

苗族织锦纹样中的图腾纹样题材多取自与苗族文化有特殊关联的动植物本身,一般与纪念祖先及苗族迁徙途中的所见所闻为主要内容。

关于苗族织锦的图腾纹样中常出现的蝴蝶纹样与枫叶纹样,都与苗族图腾文化有关。蝴蝶纹源于苗族对蝴蝶妈妈的图腾崇拜,蝴蝶纹样在苗族服饰中是最常见的装饰纹样。在苗族织锦纹样中,枫叶纹也被赋予了特殊意义,这主要是源自在苗族历史文化中认为蝴蝶妈妈是由枫树的树心树干变成。在《苗族古歌》中就有苗族关于人类由来的说法,如《枫木歌·砍枫香树》中就有关于蝴蝶妈妈由来的相关内容:“还有枫树干,还有枫树心,树干生妹榜,树心生妹留,这个妹榜留,古时老妈妈。”[2]在《枫木歌·妹榜妹留》中也指出有了蝴蝶妈妈才有人类“有了老妈妈,才有你和我”[2],所以在苗族的历史文化中,一直视蝴蝶妈妈为人、神、兽的共同母亲,也十分尊敬孕育了蝴蝶妈妈的枫树,因此在苗族的图腾崇拜中,常常会有蝴蝶妈妈、枫树或是枫叶的身影。

苗族织锦上的纹样多是取一些吉祥如意的含义,将自己美好的祝愿赋予在织锦的纹样上。总的来说,苗族织锦纹样凝结了苗族人民对于信仰的希冀、对自然的崇敬、对历史文化的认可与传承。

1.2 苗族织锦产品的民俗场域

苗族服饰作为苗族民俗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引导并规范着苗族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历程。苗族织锦产品作为苗族服饰的一部分也随其贯穿着苗族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可通过诞生礼、婚礼、葬礼三个阶段贯穿。

诞生寓意着一生的开端,是极其重要的人生礼之一,也是个体在接触苗族织锦产品出现的第一个民俗场域。苗族织锦的礼品功能在诞生礼中尤为突出,在为新生儿准备的礼物中,苗族织锦背带就成为娘家必须赠送的礼物之一,且多为母亲为自己子女亲手制作,背带芯的纹样图案多由蝴蝶、枫叶、鱼、花草等纹样构成,结合苗族文化中这些图案的象征意义,在新生儿的诞生礼中赠送苗族织锦背带寓意着祈求蝴蝶妈妈庇佑新生儿,希望新生儿平安幸福的美好祝福。苗族织锦产品贯穿着苗族婚俗的全过程,无论在谈情说爱方面作为定情信物赠送的苗族织锦花带,还是在苗族婚礼上新人穿着的苗族婚服,还是作为嫁妆赠送的衣被服饰,都有苗族织锦的身影。在丧葬礼中的苗族织锦多伴以寿衣出现,苗族寿衣多喜用黑绸布做,用刺绣、织锦花边等缝制在衣襟处或袖子上做简单装饰。

从出生时降生到苗族织锦背带中来,成年后在带有苗族织锦的服饰中谈婚论嫁,到逝世时身着苗族寿衣而去。苗族织锦的身影伴随着苗族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并在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民俗意义。

2 苗族织锦技艺的现代价值

2.1 文化价值

苗族织锦技艺有着丰富的苗族文化内涵和重要的文化价值。苗族人民常常会通过手工将图案纹样记录在生活物品上的方法来记录生活、历史和文化,这是一种对生活史的叙述与传承。苗族织锦上的图腾纹样能直接反映苗族的历史文化和历史记忆,是苗族人民的一种非文字记载的情感表达[3]。在苗族织锦纹样中常用蝴蝶纹来装饰,蝴蝶纹源于苗族人民对蝴蝶图腾的崇拜,苗族织锦将苗族历史文化承载在图案纹样中,向世人展示着它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时它也是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苗族织锦技艺之所以一直保存至今,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民族文化心理的支撑,包括世代传承的文化信仰,也包括苗族人民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文化自信。苗族织锦技艺作为一种具有呈现活态气息的手工技艺,其蕴含的文化价值更能得到当地人民的文化认同。苗族织锦技艺在苗族人民长期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积淀,产生普遍性的文化意义,通过这种文化价值获得群体内的认同和接受。苗族织锦技艺的传承表明这是一种能够起到凝聚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与文化自信的一项传统手工技艺。

2.2 经济价值

随着文旅融合发展,在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时,苗族织锦产品及其制作技艺也被构造成为一种旅游吸引物。伴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游客对于异质性文化的吸引导致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苗族织锦产品,作为现代旅游商品的苗族织锦产品就是通过融入现代审美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苗族织锦由地方性文化符号转变为文化资本从而实现资源化、商品化,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4]。

苗族织锦技艺作为一项“指尖技艺”,既具有工艺价值,也具有相应的经济价值。在经济全球化与现代化大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苗族织锦作为苗族文化资源与苗族服饰产业资源共存的一种载体,对人们的吸引力也逐渐增强,从而催生了新的文化产业,苗族织锦技艺逐渐从“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3 苗族织锦技艺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族织锦技艺,通过国家政策支持与社会参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着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同存在的传承困境,对于苗族织锦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仍有困难。

3.1 产品用途单一

苗族织锦目前的用途主要是用在服饰方面,主要以衣裙布料、背带芯、围腰、花带等,在家居用品方面的应用有床单、被套、窗帘、壁挂,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面的用途则较少,受众也因此受到很大限制,导致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传统手工技艺的价值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大多是以服务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形式出现的。一方面,在传统社会中,传统技艺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计方式之一,手工艺品作为商品出现,从而促进传统技艺的发展:另一方面,传统技艺的用途是用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手工艺品被用作售卖、交换、馈赠的礼物存在[5]。简而言之,实用性是传统技艺的特性之一,现今,随着技术变革与社会发展,传统技艺的实用功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也就是说社会对传统技艺的需求已经逐渐偏离了其实用的功能。原本具有的实用功能已经变成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的象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审美、对产品的需求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都与苗族织锦技艺产品用途单一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也因技术变革的影响,苗族织锦技艺产品替代品多种多样,苗族织锦技艺的生存空间受挤压,苗族织锦技艺面临的传承困难显而易见。

当传统技艺产品用途较为局限,就更容易促使其实用功能发生变化,当受众减少,在利益的催动下,该传统技艺产品就会面临不再生产的风险,若传统技艺离开了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就会面临失传的威胁。目前苗族织锦技艺产品用途较为单一是苗族织锦技艺传承发展的困难之一,要解决好这一难题,苗族织锦技艺才能在现代生活中得以传承发展。

3.2 年轻传承主体流失

自古以来苗族织锦技艺的传承方式,都是以母传女或师徒相承的传承方式为主,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年轻人的思想观念更新较快,加上苗族织锦技艺学习周期长、技艺要求高等特点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因此很少有年轻人会愿意主动学习、掌握苗族织锦技艺的织造工艺流程,致使苗族织锦技艺在传承人方面缺少新老更替的延续性。由于手工制作的苗族织锦制作周期长、收益慢,当地很多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村子里留守的大都是老年人,很难有精力和体力去参与一些民俗活动,传承人的老龄化进一步弱化了苗族织锦的传承力量。

苗族织锦技艺创造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并通过传承人以身口相传而得以延续,对于苗族织锦技艺的传承来说,传承人是最关键的因素。随着传统的苗族织锦技艺被机械化工业生产逐步取代,人们想要获取苗族织锦的渠道更加多元化,这就导致了苗族织锦技艺的年轻传承主体在逐渐流失,缺乏年轻的传承主体,这会导致苗族织锦技艺的延续性面临极大的困难。

4 苗族织锦技艺生产性保护路径

生产性保护的实质是在保护的前提下,探讨“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6]。推进苗族织锦技艺生产性保护,使苗族织锦技艺在创造财富的生产活动中得到保护,应该结合现阶段的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经济消费需求,综合推动苗族织锦技艺的创新发展。

4.1 创新设计苗族织锦产品

创新是推动苗族织锦技艺发展的根本动力。对于苗族织锦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应对苗族织锦产品进行创新设计,通过将一些苗族文化元素融入苗族织锦产品的设计中去,为苗族织锦新产品注入新的活力,拓宽销售渠道,使苗族织锦更加生活化、市场化[7]。苗族织锦产品的创新设计还可通过举办苗族织锦技艺文创产品博览会或设计比赛等,吸引相关爱好者或专业人士,以此达到增加苗族织锦技艺产品的设计人群的目的,从而扩大设计范围,并为苗族织锦产品的创新提供交流平台。

针对苗族织锦产品用途单一的困难,在产品设计上创新可以有效解决这一困难。将苗族织锦产品以一种更贴合大众的形式走向市场。例如将苗族织锦元素应用到当地校服和日常服饰设计中,创新民族地区校服的设计风格,在结合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出一款兼具民族性、实用性、创新性的苗族织锦校服。将传统技艺融入校服设计中,联动更多社会力量支持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4.2 整合营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传承、创新和市场是构成生产性保护的三个要素。要想实现苗族织锦技艺的活态传承,实现苗族织锦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就要依靠市场,通过体现经济效益达到生产性保护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营销方式已经由线上+线下组合方式构成。首先,可充分利用各大媒体宣传苗族织锦技艺及其产品;其次,由当地政府牵头,与电商平台合作,实现线上售卖。在宣传方面,充分利用微博、抖音、微信朋友圈、微电影、广告等方式对苗族织锦技艺进行宣传,使苗族织锦技艺进入大众视野。在销售方面,我国电商行业发展态势较好,能够为传统技艺的工艺品提供一个稳定的销售平台,同时,网络营销是销售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为理想的渠道之一。如利用淘宝、京东、唯品会、拼多多、抖音等综合电商平台开展专题展示,进行售卖,拓宽销售渠道。或者为了激发潜在消费群体,联合其他传统技艺共同打造属于非遗专题的官方销售平台,最后通过构建网络营销数据库,通过分析消费者偏好与需求,从而研究出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

通过线上+线下营销模式,不仅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还能够促进对苗族织锦产品的生产,吸引更多的人主动学习、从事这项生产工作,从而使苗族织锦技艺得到传承与保护。

5 结语

苗族织锦技艺既是一种物质文明,也是一种精神文明,不仅体现了苗族的传统技艺之精湛,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性。文章从现代化工业化背景下机器批量生产对传统苗族织锦技艺的冲击、苗族织锦技艺缺乏年轻的传承主体且苗族织锦产品用途单一等对苗族织锦技艺进行现状分析,通过迎合市场需求,扩大苗族织锦产品的生产等方面分析了苗族织锦技艺生产性保护的创新发展策略。在实现苗族织锦技艺生产性保护的同时既发展了苗族织锦技艺,又使得指尖技艺真正转化为指尖经济,从而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因此,苗族织锦技艺的生产性保护要面向未来,要让其更加适应现代环境,更加有机融入现代生活实现活态传承,让非遗价值得到更多元的实现。

猜你喜欢

织锦生产性苗族
苗族蜡染
瑶族织锦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织锦古韵(七绝)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苗族民歌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