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伪满大同学院的设置及作用

2024-01-28刘战

中国故事 2023年12期
关键词:满洲官吏学院

刘战

导读

伪满大同学院是日伪当局为推动日本的殖民开拓而设立的高等教育机构。它的发展经历了伪自治指导部训练所、伪资政局训练所和大同学院三个阶段。大同学院的核心任务是培养所谓的“日系”和“满系”青年人才,塑造出日伪当局所期待的核心统治力量,从而稳固并加强殖民统治秩序。大同学院在伪满洲国的殖民统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巩固和扩大殖民统治提供了人力支持。

1931年日本武力侵占中国东北,在东北各地陆续建立起殖民政权,奴役压迫东北人民。日伪各级政权,特别是地方政权,需要一批忠诚于日本的殖民开拓事业,系统地掌握奴化思想理论,熟悉了解东北当地情形,深谙殖民统治之道的日伪中坚官吏。他们将作为骨干力量进入到各地政权,巩固扩大殖民统治的根基,贯彻推行日伪当局的各项法令、方针、政策,对东北人民实行严密彻底的殖民统治。伪满大同学院就是日伪当局专为培养训育伪满中坚骨干官吏而设立的一所特殊的高等学校教育机关。

伪满大同学院的沿革变迁可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分为三个阶段:“九一八”事变后的伪自治指导部训练所,伪满洲國刚成立时的伪资政局训练所,1932年7月因伪满政府机构调整,最终定名为大同学院。大同学院的培养对象,主要为 “日系”和 “满系”青年人才,将他们训育造就成为日伪当局所期待的核心统治力量,“我国政府为造就荷负国家建设大业之青年中坚指导者,建国当初即创设大同学院”,在稳固强化殖民统治秩序,开拓伪国的各项事业等方面起到突出的作用,“俾造成国家指导者之才干,而克负担国家建设之大任,完成我国之建国理想。”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关东军蓄意夺取东北各县原有的民国政府的权力,筹建地方日伪政权,操纵民意,策划将东北从中国本土脱离出去的所谓自治独立运动,同时侦察人心动向,“防止叛逆行为”。为此,在关东军的一手操纵下,1931年11月10日于奉天成立了伪自治指导部。伪自治指导部派遣自治指导员赴各县,“清除与军阀有关系的旧势力,施行基于县民自治的善政”,以自治的名义掌控地方政权,维护本地区的“治安”,开展宣抚、进行舆论宣传等伪国成立前的诸多准备工作。鉴于自治指导员所承担使命的重要性,而现有适合做自治指导员工作的人选的数量又显然不足,日本殖民者为“养成灭己奉公、宣扬我建国大精神之战士”,在自治指导部下设一个训练所,专门培训自治指导员,“培训担当自治指导的人材”,毕业后派往各县,担负推动伪满建国的一系列任务,“指导部员之养成,乃与我建国运动有极重大之关系存在也”。

11月15日,伪自治指导部训练所在《自治指导部指导公报》第三号上,发布了公开召募第一期训练生的公告,要求报考者“需有专门学校毕业学历,人品、知识优秀者”。12月23日起,经由权衡委员会组织考核铨选,从153名报名者中录取20名,其中“日系”12人,“满系”7人,“鲜系”(朝鲜族)1人。翌年1月11日,伪自治指导部训练所第一期训练生举行正式开所式,所址位于奉天大西门内原民国时期同泽女中三楼。

伪自治指导部训练所所长名义上由伪自治指导部顾问于静远兼任,实权则完全由日本人控制。伪自治指导部日本人顾问中野琥逸兼任训练所学监,为实际负责人,伊东六十次郎主管教务,口田康信担任舍监。伪自治指导部训练所进行“有关自治本义、树立自治制实际方法之训练”,训练生全部住宿,每周课程36学时,“勤奋研修自治制度、满洲概况、外语等”。伪自治指导部的一些头面人物亲自为所生授课。伪自治指导部部长、老牌汉奸于冲汉讲授自治指导精神,伪自治指导部日人顾问中西敏宪讲授自治指导论,中野琥逸讲授自治指导精神、政治哲学,关东军今田新太郎大尉讲授军事学。其他课程有太平洋史、满洲史、满洲交通、满洲工业、满洲农畜林水产、满洲财政、满洲金融贸易、满洲司法、满洲的行政组织、满洲的警察行政,和国家学、政治学、一般行政、农村自治、日本语、中国语等。授课者基本上为日本人,仅有少数汉奸傀儡为“日系”训练生讲授中国语。伪自治指导部训练所开课不到一个月,“为促进满洲建国运动”,训练所所生就连同自治指导部部员一道,组成13个建国促进运动地方班,于2月10日起“被派遣至各地方进行宣抚工作”,宣讲所谓满洲独立建国精神,控制舆论,组织操纵地方选举等。

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宣告成立。伪自治指导部因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于3月15日宣布解散,其职能被新成立的伪国务院资政局取代。原伪自治指导部训练所转归伪资政局管辖,改称为伪资政局训练所,“其宗旨和教育方针不变”,“仍以养成自治指导人员为目标”。伪资政局训练所“接收原自治指导部训练所的设施和学生”,原自治指导部训练所的训练生转为伪资政局训练所的第一期所生,成为伪满洲国官吏,课程内容维持不变,仍是“对满洲国官吏进行自治训练”。原伪自治指导部联络课课长笠木良明担任伪资政局训练所所长,河村久三郎、多多庸良信负责教务。经过4个半月的培训学习以及实践活动,1932年5月25日,举行第一期所生的结业仪式,毕业学员被分配至伪满各地政府任职。其中,“满系”学员根据经历、年龄的不同,分别担任伪县长、科长以及科员的职务,充当傀儡官吏。“日系”学员一律充任县自治指导员,后改称为县参事官。

考虑到日本在中国东北殖民统治的长远未来,伪资政局训练所决定主要从日本的大学、专门学校中招收有才质的毕业生,少数在伪满本地招取,“网罗日满各大学、高专卒业者,而施以严格之训练”。1932年4月,笠木所长亲赴日本,和花谷正少佐、今田新太郎大尉、佐藤贞次郎4人组成考试委员负责铨衡,在东京、京都两地进行铨选。铨衡的主要标准,除报名者自身的能力素质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投身伪满殖民“圣业”的决心,“对此圣业有觉悟、怀有大志者”;高昂勇猛的法西斯战斗精神,“热情而具有胆识者”;愿意接受委派下到地方担负基层自治指导员的工作等。经过考核,考试委员会最终从报名者中录取铨选合格者80人。5月14日,80名日本学员在笠木良明所长的带领下,从神户港启程出发,19日抵达伪都新京,与在伪满本地招取的“日系”“满系”学员汇合,总计97人。5月26日,在第一期所生举行结业式的第二天,伪资政局训练所第二期学员正式举行入所式,在“新京”南岭原东北军炮兵第三营宿舍改成的临时所址里,开始全员住宿培训生活,“进行指导性训练,以培养中坚领导人材”。

1932年7月9日,伪满国务院机构进行改革,伪资政局被撤销。根据伪国政府7月11日发布的教令60号,伪资政局训练所被予以保留并正式更名为大同学院,从此延续多年不变。“大同”之名借鉴了伪满傀儡皇帝溥仪的“大同”年号。原有的伪资政局训练所所生,转换为大同学院第一期学员。大同学院作为伪满“国家中坚官吏唯一之养成机构”,既培养造就有潜质的高学历人才输送进入到伪满政府,也会从伪满各级政府内的现职年轻官吏当中选拔出优秀者提供学习深造之机,“对现职官吏进行补充教育”。

伪满大同学院设立初始,归属伪国务院总务厅管辖。大同学院院长一职例由伪国务院总务厅长兼任,首任大同学院院长为时任伪满国务院总务厅长的驹井德三,陆军预备役大佐藤井重任学监。1935年4月,大同学院始设专职院长,由陆军预备役中将井上忠也担任。这一年,大同学院校舍移至新京二道沟第七中学(俄式学校)内,与其共用校舍。

1938年10月起,由于其职责范围的不断扩大,大同学院改由伪满国务总理大臣直属。大同学院最初只有第一部,专门招收来自日本的学员。每年的4月开始,大同学院派专人赴日本,招取应届高校毕业生,进行严格的铨选考核。合格者被录取后进入大同学院学习,正式成为伪满的官吏,接受为期一年的训育。1934年起,大同学院增设第二部,开始招收伪满本地的中国人学员,“灌输其建国精神,指导理念,陶冶其守规律、尚节度、重秩序之严正精神。”除“日系”“满系”学员外,大同学院还招有少量的“鲜系”“蒙系”以及白俄学员。从1936年第五期开始,大同学院还会招取在日伪政权中任职的具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官吏,择优录取进行重点培养。

1937年以后,随着伪满的统治趋于稳定,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略重点转向了产业开发,加大了经济掠夺的力度,伪国政府也进行了相应的机构改革。大同学院的教育方向“从培养治国平天下式的牧民官转向培养体现建国精神的优秀官吏”,其培养训育对象的范围,亦从此前单一的培养中坚官吏扩大到代为培训中坚职员,大同学院进入到中期时代。1937年,大同学院的院址固定在了新建的位于“新京”大同大街南端的南岭新校址。

1938年5月,伪满政府颁布《文官令》,规定了任用、升职文官的准则。文官入职无论任用或升迁,都一律采取考试铨衡的方式。日本、伪满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如要充任伪国官吏,须统一参加高等文官录用考试并达合格标准;在伪满政府各部门任职一年以上的现职文官,若想升职则须经高等文官升格考试并达合格标准,然后统一进入大同学院学习深造,“分别在第一部和第二部接受一年以下的训育”,毕业后再分配至伪国政府各部门任职。1938年10月27日,伪满政府公布了新的大同学院官制。大同学院除继续培养造就伪国中坚官吏外,也会对伪协和会、公共团体、特殊会社和其他特殊团体的有潜质的职员进行训育培养,“以期广泛地养成国家之中坚指导者”。

1940年3月29日起,大同学院的职能范围又有了进一步的扩充,“扩大成为广泛培养满洲国官民各界中坚领导人员的机关”。大同学院的院长由此承担起统制指导伪满国务院各部局,和各省下属的职员训练所、警察学校的一般训育事务的职权。为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大同学院增设机构,設立总务、训育和统制三个部。其中,总务部掌管学院一般计划、庶务、会计等行政管理事宜;训育部负责指导制定教育计划,完成实施教学内容,监督学员们思想行为等事项;统制部担当对伪国中央、地方政府机构所属的职员训练所等机关的一般训育计划的统制指导。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大同学院进入后期时代,承担更多的训育指导研究职责,“使命加重”。1943年,根据伪满政府敕令第38号,“为加强该院之机能”,大同学院的机构进行全面改组,设置管理部、第一炼成部、第二炼成部、训育统制部四部。管理部,管理学院一般计划、庶务会计、图书资料保存、医务等项事务;第一炼成部,负责参加高等文官录用考试或铨选合格者,以及准此之伪协和会、公共团体、特殊会社以及其他特殊团体的职员合格者的培养训育,学业期限为一年;第二炼成部,培养训育参加高等文官升格考试或铨选合格者,和准此之伪协会、公共团体、特殊会社以及其他特殊团体的职员合格者,学业期限为半年;训育统制部,统制指导伪国政府各机关所属的训练机构的一般训育之计划调查,必要的资料搜集、编纂和查阅等事项。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进行,伪满国家进入决战体制,有鉴于此,伪满国务院总务厅人事处长星子敏雄,以及此前派往日本总力战研究所留学深造的大同学院毕业生,提出了大同学院有必要建立研究所的建议。1943年3月22日,伪满政府批准成立大同学院研究所,成为同日本总力战研究所功能相一致的研究机构,“对大东亚战争中大亚洲的据点——满洲国的国家理论及基本国策进行研究。”大同学院研究所的设置,一是要培养造就出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掠夺政策提供对策的高级指导人才,“以炼成识见卓越、具有实力之指导人才为目的”;二是对今后伪满的国策方针、殖民经营方略、国防防御等基本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给出应对性的建议,“俾培养我国今后发展之推进力”。大同学院研究所设有所长、主事、所员和研究员。大同学院院长兼任研究所所长,主事主持日常工作,所员从大同学院教官、行政官吏中委派任命,研究员由伪满政府机关、协和会、特殊会社及其他特殊团体中的官吏、职员中推荐产生。第一期研究员30名于同年4月份正式入所,其中官吏20人,均为荐任官超过2年以上者;职员10人,为伪协和会、特殊会社以及其他特殊团体中的骨干职员,年龄大体在30到35岁,在所进修期间为一年半。研究所成立后,曾派遣所员、研究员赴日本和日本侵占下的中国关内、东南亚地区,进行为期3个多月的实地调查研究。

伪满大同学院的教育方针,重点在于使学员们“体会满洲国建国精神,现实地把握满洲国之现状,培养在特殊情况下作为满洲国官吏之实际能力及人格见识,修养节制规律”。大同学院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充分地体现出了这一宗旨。

伪满大同学院的教育内容,主要有“建国精神之训练、国语、日本语、满洲事情、国策以及实态调查、勤劳训练、军事、武道、全满地方调查等”。大同学院学员的学习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学院内教授学术理论课和军事训练课。上午进行理论课的讲授,课程设置大体上有建国精神、建国论、满洲国策、满洲国防、满洲民政、满洲财政、满洲司法、满洲工业、官吏之道、统制结构论、满洲文化史、东亚文化史、民族学、邻邦事情、士道论、地方民情、日本语、国语等。学术理论课“不另设教授”,授课者中只有少数的汉奸傀儡官吏,大部分为日本人,他们多是那些在伪满政府中任职的,对伪国的殖民统治方针政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实权人物,课程的讲授也因此更具备针对性。“讲义由日满各机关的专家或实务家讲授。”以大同学院第一期的课程设置和授课者为例,由伪满国务总理大臣郑孝胥每月两次讲授王道思想,伪国务院总务厅长驹井讲授一般国策,伪总务厅次长阪谷讲授满洲财政,伪外交部次长大桥讲授满洲外交,伪司法部总务司长河比留讲授满洲司法,伪民政部总务司长中野讲授满洲的内务行政等课程。军事训练课安排在下午,包括实弹射击、武术、柔道、剑道、马术等实训科目,设有专职的教官,通过军队式的团体实战训练,以养成学员们大无畏的勇气和实战技能,磨练他们的精神意志。

第二阶段为行政实习和社会考察。学员们分别到伪满国务院各部局,或省、市、县地方政府进行行政实习,从实践中锻炼增长学员们的实际行政能力才干。学院组织学员们赴东北各地进行社会调研和考察,增加学员们对伪满地方状况的熟悉了解。大同学院第一期生从地方上调研考察回来后,写出《满洲国地方事情》《满洲国各县视察报告》《农村实态调查报告》等调研报告,加以刊行,作为伪国当局“施政的参考,获得高度的评价”。

大同学院非常注重对学员们的精神训练,这体现在日常生活管理的各个方面。按照学院规定,全体学员都要住宿。一部日本学员、二部中国学员上课时虽然在不同的教室,“但寝室、进餐日满系无区别”,是以增进日本学员同中国学员之间的思想感情联系纽带,加强彼此的相处沟通,同化中国学员,“以促进相互的理解和亲睦”。日本殖民者希望通过这种集体生活,使中国学员和日本学员“同志式的结合在一起”。日本学监也同学员们共同起居,“学监同学生共同起居,以灭私奉公、先忧后乐的国士风格身体力行”,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将日本法西斯武士道精神渗透到学员们的内心世界,进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其精神生活上的支柱”。大同学院的校歌号召学员们此后要“努力进取,无所畏惧”,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在学院主楼正门旁有一座塔楼,为“忠灵塔”,据称在其顶部奉祀有为日本的侵华战争献身的学院毕业生的骨灰。

大同学院学员毕业以后,被充实到东北各地伪满各级政府机关担任官职。他们手中握有权力,成为日本在中国东北推行殖民统治、奴役掠夺东北人民的主要依靠力量。日伪评价大同学院“曾造就几多挺身于国政运营之干部人員,致力于建国大业,勇跃迈进”,对大同学院发挥的作用予以了充分的肯定。1945年8月日本投降,大同学院宣告结束。大同学院在十几年时间里,总共培养出19期毕业生、2期研究所毕业生,训育输送出4000余名中坚干部,是日本统治中国东北期间主要的后备骨干力量培养教育机关。

猜你喜欢

满洲官吏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聪明的官吏
一钱斩吏
朝鲜质子陪同官吏姜孝元、郑雷卿案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关于林芙美子的满州之旅研究
学院掠影
“满洲”文学与作家探究
古代官吏如何严以修身?
夜幕下的满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