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甫:笔底波澜,诗中圣贤

2024-01-28褚慧高颖

中国故事 2023年12期
关键词:杜甫李白

褚慧 高颖

导读

杜甫的一生见证了朝代的盛衰。从衣食无忧、无拘无束的前半生,到倍尝艰辛、凄苦哀思的后半生,杜甫以自己的人生与诗歌记录历史的盛衰,时代的缩影,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杜甫,极具才华却一生穷困潦倒,名声也不显赫,直到明朝才被尊称“诗圣”。世人言李白是天上仙,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杜甫则为世间人,亲眼见证了朝代的盛衰,他的一生就像是唐王朝的缩影,从富家子到流浪汉,像极了唐王朝的盛极而衰。

无拘无束 意气风发

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同年,杜甫在河南巩县出生,杜甫家中世代为官,先祖杜预曾是功高封侯的名将,一句“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足以看出杜氏家族的声望。祖父是著名诗人杜审言,写过《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其中“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一句为人传诵。父亲杜闲做过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他的母亲出生于五姓七望之一的清河崔氏,是唐代士族中门第中最高的,是个豪门千金,但是母亲在杜甫很小的时候便离世了。之后杜父续娶,继母有了孩子之后,小杜甫在家中的地位不免有些尴尬。因为心疼侄子,杜甫的姑姑接他到洛阳家中抚养,姑姑对杜甫比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还要好。后来杜甫在给姑姑的墓志铭中写道:“甫制服于斯,纪德于斯,刻石于斯。”可见杜甫对姑姑的敬重与深厚情感。墓志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甫昔卧病于我诸姑,姑之子又病间,女巫至,曰:处楹之东南隅者吉,姑遂易子之地以安我,我是用存,而姑之子卒。”可见姑姑的无私厚爱。可以说,没有姑姑的悉心照料,就不会有后来忧国忧民的一代诗圣。杜甫从小衣食无忧,由于出身,他可以不纳税,不服兵役,这一点已经比常人好太多了,也正是如此,杜甫对很多事情都比较佛系。6岁看公孙大娘舞剑,7岁作诗,13岁在东都洛阳的歧王宅里听大唐第一音乐家李龟年唱歌,19岁出游去山西玩,20岁又到江苏浙江一带溜达了好几年。人生的前二十三年,有钱有闲的杜甫过得十分潇洒。

736年,24岁的杜甫赶到洛阳参加科考,结果落榜了,这次没考好是因为他自己才识欠佳,但他没有继续攻读,而是选择做一个快乐的旅行人,开始了他的“快意八九年”。在泰山游玩时杜甫看见了孤峰绝顶入苍穹,写出名诗《望岳》,字里行间尽显书生意气,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时运不济 喜忧参半

在兖州时,杜甫学会了骑马和箭术,还花了大量的时间观光狩猎。740年,杜甫父亲去世,他不能继续啃老,也没有赚钱的技能,所以从这一年开始,他开始走向人生的下坡路。742年,杜甫30岁,在当时属于大龄剩男的他终于娶了老婆。杨氏是一个温婉贤惠的大家闺秀,和杜甫算得上是门当户对,但当时杜家已经走向败落,杨氏嫁给他后过着拮据的生活,好在杜甫十分专一,一生只钟爱这一位贤妻,没有再娶。

744年,杜甫在洛阳遇见了他的偶像——李白。当时的李白刚从唐玄宗那里辞职,带着退休金开始享受生活,看了他的诗作后很是欣赏。得到偶像夸赞的杜甫心里美滋滋的,两人很快成了朋友。两个爱游历的人相遇,便在一起游玩饮酒,成天“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李白还带着他寻仙人、采仙草、炼仙丹。杜甫跟着44岁的李白到深山老林去访问隐者数月,《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一句“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足以证明当时哥俩的感情有多深厚了。后来他们一同遇到了边塞诗人高适,三人一起豪饮畅吟,怀古感慨,度过了一段暂时忘记烦恼的快乐时光。次年,杜甫又北游齐鲁,与李白同游山东。分别后,杜甫常常思念李白,冬天写“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冬日有怀李白》)。”春天写“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春日忆李白》)。”他夸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夸李白潇洒,作诗《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夸李白是作诗天花板,写作《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恨不得把李白夸上天,若论李白的头号迷弟、粉丝后援团团长,非杜甫莫属。也是在745年,35岁的杜甫来到长安,却未想,这一来便是十年。古人云,三十而立,杜甫得抓紧时间找份正经工作,不能再是个无业游民了。

作为一个有才华的文人,他的理想工作当然是做官,想要做官自然要参加科考。747年,杜甫抱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自信参加了他的第二次科考,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杜甫又落榜了。这次,他不像第一次落榜时那样洒脱,因为这时的杜甫已经35岁了,有了年龄焦虑,还担着养家糊口的任务。第二次科考失败,不是因为杜甫的才华不够,而是因为这次考试就是一个大骗局。当朝宰相李林甫心懷不轨,为了不让有才能的读书人进入朝廷批评朝政,指责他的失职和罪过,故意让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无一例外。李林甫还阿谀奉承玄宗,说因为陛下治国有方,已经没有遗漏在外的人才了。这时的玄宗整日沉迷玩乐,李林甫瞎编乱造的“野无遗贤”,竟然并没有让玄宗觉得有问题。通过科考当官的路走不通,杜甫开始不断写诗,向权贵官员投简历求推荐,希望谋得一官半职,结果却是四处碰壁。杜甫不会花言巧语,他的诗不是大唐盛世的赞歌,而是对社会不公的控诉。

750年,39岁的杜甫投了三大礼赋,即《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和《有事于南郊赋》,这引起了玄宗的注意。玄宗派人专门给杜甫准备了一场考试,这在当时的文人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样专门为一个人出考卷的殊荣在当时是独一份,但主考官还是之前的大忽悠李林甫,结果可想而知,杜甫第三次科考也失败了。玄宗让他“待制集贤院”,也就是说,杜甫成了等待上岗的候补公务员。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四年。755年10月,盼星星盼月亮的杜甫,却迎来了一个芝麻大的小官——河西县尉。尽管这时家里已经穷的叮当响,他还是拒绝了这份工作。随后朝廷让他改任兵曹参军,也就是给兵器库库看门的小官,最后他接受了这个工作。11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时局动荡,这场变乱是无数人生活的转折点,杜甫也不例外。他回家探亲,准备和妻儿自己分享上任的好消息,还没进门便听见哭声,原来是自己的小儿子饿死了。杜甫悲痛不已,作诗《自京赴奉县咏怀五百字》,写下“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安史战乱 备尝艰辛

756年,因为安禄山起兵叛乱,玄宗逃到蜀地,太子李亨登基为唐肃帝,杜甫一听到消息,就立刻安排一家老小住在亲戚家,随后动身赶去投奔肃帝,想要报效朝廷,但是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半路上杜甫被叛军抓住,被押送到了长安,之后他写下了那首《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看到长安城烽火四起,繁华盛景因战乱而破败,杜甫写出著名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思念亲人,心系国事,诗中充斥着凄苦哀思,表达了爱国之情。但好在他名气不大,被关没多久就偷跑出去了。

759年,杜甫“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感动了肃宗,被封了左拾遗的官。这个八品官是杜甫一生中做过的最大的官位,可惜做了没几个月,杜甫就因为替朋友房琯说情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朝廷饱受战乱,不能按时发工资,杜甫穷到没办法养家糊口,只能选择弃官去投奔亲朋好友。经安史之乱,后又因言触怒肃宗获罪被贬出京,杜甫的仕途也将走向末尾。这段时期是杜甫最痛苦的时期。国家动荡,杜甫在沿途看到老百姓遭受战火荼毒,他开始奋笔疾书,写下反映社会现实、民间疾苦的诗“三吏”“三别”——分别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深刻写出了百姓身处乱世的悲苦。

杜甫自己的生活已经很艰难了,却还无时无刻不在牵挂亲人好友,得知李白被捕入狱后,他日思夜念,写出“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和舍弟久无音讯时,他写下《月夜忆舍弟》。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杜甫总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因为内心的羁绊和牵挂太多了,他为自己苦,更为他人愁。在严武、高适等朋友的帮助下,杜甫终于在成都有了一个草堂,把一家老小安顿下来,度过了大概四五年的安定时光,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看见春雨浇灌厚土,写出了那篇著名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美景诗作,也是他暂时安定生活的反映。761年深秋,杜甫房子上的茅草被风刮走了,屋漏偏逢连夜雨,饥儿老妻,彻夜难眠。杜甫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叙述了他的痛苦窘境,但其中最著名的还是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体现了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而在看到诸葛丞相墓时,他既替诸葛亮惋惜,也在叹息自己垂老矣,有感写下了《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公元762年,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家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才得以平定,得到消息的那一刻,他立刻写下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喜悦之情跃然纸上,之后杜甫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写下那首《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64年,严武推荐杜甫做检校工部员外郎,也就是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765年4月,好友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眷离开草堂,也离开了成都,途中他写下《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感慨老年多病,漂泊无依的心境。766年,杜甫带着一家人来到夔州,在都督柏茂林的照顾下,杜甫一家暂时安顿下来,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又雇了几个工人,过起了充实安定的生活。在此地居住一年九个月,期间创作的诗篇数量达450余首。虽然生活平和,但他的心却仍在漂泊,写下了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艱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年过半百的他几乎一无所有,只能借诗倾诉他常年漂泊,生活困顿的感情,整首诗流露着无尽的哀意与悲凉。

时过境迁 物是人非

这一年,在偏远的夔州,他遇到了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他写《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气行》,“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思绪飘然到很多年前,那时他还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大唐还是开元盛世,一片繁荣。如今身处异地,在两鬓斑白知天命的年纪,再次看到舞剑,已是物是人非,这怎能不教他感慨万千。公元770年,这是杜甫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年,杜甫一家离开夔州,开始辗转漂泊来到潭州,在这里,他意外的与李龟年相逢了,所有的唏嘘感慨都化作那首诗《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很多年前,他们都意气风发,如今却漂泊困苦、凄凉凋零。大概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体会到他们当时的心境,之后杜甫再次遇到臧玠在潭州作乱,在逃往衡州的路上,遇到江水暴涨,不能前行,只能停留在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才得救。770年冬,杜甫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离世,结束了他漂泊困顿的生活,时年59岁。在人生最后一首诗中,杜甫回忆了自己颠沛流离的一生,他的心依旧牵挂着苦难中的家和国。“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他从来都不只对自己的命运叹惋。在遭遇幼子饿死的刻骨铭心之痛时,他替天下苍生发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平之声;茅屋受风雨打击摇摆不定时,他祈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尝遍了社会底层的劳苦心酸,他的目光,始终不在低处徘徊。

五言不尽 七字难详

大丈夫自当胸怀天下,兼济民生。为生民谋福,方能称得上是大用。这些都是他的理想与追求。但看杜甫从青年时期的《望岳》到年老之后的《登高》,最终还是没能成为自己期待的样子。时间带走了他的轻狂,也带走了他的健康,留下的是无边凄凉。也许56岁的杜甫再没有了“一览众山小”得豪情壮志。五字写不完壮志凌云,七字言不尽沧桑人生。

人生如寄 斯人不朽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本是出身名门望族的富二代,少年时无忧无虑,中年后穷困潦倒,蹉跎一生,壮志难酬,但写过的许多诗都成了传世经典,被后人誉为“诗圣”。白居易评价他: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王安石坦言: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苏轼盛赞杜甫:古今诗人众矣,而子美独为首者;朱熹评价说:皆所谓光明正大,舒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生活待他总是有些苛刻,但杜甫,他是真正的士。民本思想,赤子之心。那个鲜衣怒马的少年,那个孤愁贫困的老者,他的诗,他的人格是留给我们的珍宝。

参考文献

[1] 陈伯海. 唐诗汇评:第1册[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2] 杜甫. 钱谦益笺注《杜甫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猜你喜欢

杜甫李白
绝 句
杜甫的一生
李白搁笔
李白:在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之间
杜甫改诗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杜甫与五柳鱼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