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四对接六协同”应用型商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2024-01-28姜丽丽马卫东
姜丽丽 马卫东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宿迁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逐步形成“产教融合、四对接六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介绍了该人才培养模式,并介绍了该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同时分析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价值,以期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
[关键词]“产教融合、四对接六协同”;商科人才培养;宿迁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21.05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21-0201-04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遍期待高校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此,教育部先后下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教学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在强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专门人才的同时,要求强化实践教学育人水平,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理实相融、产教融合,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育人合力,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强力推动和高校及社会积极参与下,产教融合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促进高校转变传统办学观念和办学模式,主动面向、融入、服务和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教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地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产教融合业已成为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政策。
宿迁学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立足于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特点并借鉴其他兄弟高校先进经验,逐步构建了“产教融合、四对接六协同”应用型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实践创新形成了具有商科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应用型高校在提升商科人才应用型能力方面提供了参考价值。
“产教融合、四对接六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国家和社会对商科专业人才“高素质、厚基础和强能力”的目标要求,推动商科专业实行“多维度协同,聚焦应用型能力”培养,加强“产教融合”,探索学生应用型能力提升的基本思路和培养体系。
“产教融合、四对接六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基于产教融合理念,商科专业设置对接区域社会需求,培养目标设置对接主导产业需求,能力目标设置对接行业企业需求,课程体系设置对接毕业要求。在学生掌握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双创教学等多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改革、双创实践教学平台、学风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等六项协同工程全方位提升学生应用能力。(详见图1)
1 “产教融合、四对接六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1.1 理论知识培养与应用能力培养中存在“两张皮”现象
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经济管理教育供给系统,然而部分学校的商科教育还存在“填鸭式”教学、“水课”泛滥、“双师型”教师匮乏、实践教学能力差现象。前期存在理论知识培养与应用能力培养“两张皮”现象,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协同不够等问题。如何基于“产教融合”培养思路,与企业开展前瞻研究,通过实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如何根据新商科专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及新商科业态变化的新趋势,反向设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达成目标,重构专业基础课程相对稳定、专业主干课程不断优化、专业方向课程快速适应的知识与能力体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方法:紧扣四对接,反向设计、正向施工
“产教融合、四对接六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紧扣高素质应用型新商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突出“产教融合”,以培养学生通用能力和专业技能为抓手,持续优化教学设计,发挥学生主体和能动作用。“反向设计、正向施工”(图2),瞄准社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培养目标设计毕业要求,突出双创特质,针对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依据课程体系修订教学大纲。突出课程大纲设计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教学方法手段、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不断改革完善,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促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毕业要求,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在教学手段上,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推动案例式、项目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倒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会学”“会思”,提升教学效果;在评价方式完善上,以课程目标为导向,全面推进过程性控制,持续改进,切实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等产出绩效[1]。解决理论知识培养与应用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两张皮”现象。
1.2 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应用能力培养现状与目标之间存在差距
目前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融合范围窄、程度浅、形式单一、稳定性差等问题,不少方面还缺乏实质性深度融合,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现状与目标之间存在差距,人才培养目标缺少面向业界向度,人才培养评价缺失校企协同维度。校企在共同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重构应用型课程体系、共同编写应用型教材、共同打造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共同评估学生培养质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融合[2]。推动学校与企业更好地进行利益融合、资源融合、人员融合及科技融合值得深入思考。
方法:建构“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第二课堂”协作共同体
聚焦社会需求,能力培养,加强过程控制,形成“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第二课堂”协作共同体,切实提高学生应用型能力,解决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应用能力培養的现状与目标之间存在差距的问题。
一是充分发挥校外实践作用,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邀请企业行业实务界合作开发课程、案例以及开设实务讲座、聘任实践导师、建立实习基地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二是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师不断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将学科前沿、最新科研成果、最新技术融入实验教学内容中,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开出新的实验,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三是建设内容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发挥其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将演讲比赛、高水平学科竞赛、参加学科社团或协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专业高水平证书和参与教师科研等环节统一纳入商学院第二课堂,发挥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详见图3)
2 “产教融合、四对接六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价值
2.1 突出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富
商学院积极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建立校企联系对接的产教融合机制,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涵盖合作育人、实习实训、合作就业等内容。产教融合过程中秉承“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贏”的原则,实现校企全面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具有特色的新商科专业,大幅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产教融合教育初见成效,获批产教融合课程多项。乡村振兴研究院获批省级智库,宿迁地方立法研究基地、法治营商环境研究中心成立,同时建有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两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
同时持续加强一院一品和一专一品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四对接”实效,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富。获批创新创业管理、初级财务管理省一流课程2门、创新创业管理省在线开放课程1门、校一流课程多门、省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2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项、教学研究论文多篇。
2.2 多措并举促学风,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聚焦“三考成绩好”,多措并举强化优良学风建设。考证对标高素质应用,考编对标高质量就业,考研对标高层次深造。2022届公务员9人,银行110多人。研究生考取率从2016年的1.6%持续跃升到了2022年的17%,增幅显著。学院毕业生的英语四级通过率、技能证书持有率、竞赛获奖率等各项可比性指标均保持较高的水平。
充分发挥以院领导、系主任和院督导为主体的监督力量,深度挖掘与华泰、交通银行等等原有战略合作单位的合作深度,加强实践教学老师业务能力培训,不断提升商科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水平,日益彰显产教融合、理实相融、“四对接六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中的更多更广泛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崔旭海,王京龙,毕海丹,等.基于“产出导向和专创融合”背景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食品工业,2023,44(7):200-205.
[2]李盈.构建“四力五维”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7):110-112.
[3]肖万里,袁志永,亓延凤,等.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路径探析:以潍坊科技学院智慧蔬菜产业学院为例[J].智慧农业导刊,2023,3(13):145-148.